第九特区(校对)第15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1/2211

  “我总觉得,对方在内比都屯了两个规模如此庞大的兵团,表面上要硬啃河口的打法太过常规。”大牙停顿一下说道:“……这么干,兵团的推进速度太慢,因为河口正面战场的地形,对我们来说太过有力。他们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惨烈的战损比。第二,这两个兵团,几乎是敌东北战区,西北战区的全部主力了,如果短时间内啃不下来河口,泄了这口气,那……那战争天平,就不会倾向于他们那一侧了。”
  秦禹仔细分析着大牙的话,也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那你觉得……?”
  ……
  内比都,东北战区第一集团军军长,在大营内接到了司令部的来电:“金将军,我们已经做好了进攻准备。”
  “绕过河口港,向东侧突击,直插浦系防区腹部。”金盛南话语简洁地下达着命令:“你们的主要对手是浦系56军,作战时长为六个小时。你们打完,换西部战区的两个军上。”
  “是!”军长立正着吼道。
  次日上午十点,就在三峰山陷入激战之时,敌东北战区靠近内比都的四万前沿部队,突然从三个方向冲出了防区,直接向东侧移动。
  十点零十分左右。
  浦系军团56军的霍军长接到了侦查单位传回来的消息,他第一时间联系上了浦瞎子:“司令,敌前沿兵团,绕开了河口地区,向我56军驻防地点移动过来了。”
  浦瞎子皱了皱眉头:“东北战区的前沿部队后侧,还有西部战区的五万人主力,他们是不是怕我们会主动帮河口减压,所以先让这四万人,来这里提前切断我们可能支援的路线?”
  “有这种可能,但我们现在还不好甄别。”霍军长皱眉说道:“您看,我们是主动出击,还是固守在防区内?”
  “固守防区。如果对方这四万人来进攻,你给我挡住就行。”浦瞎子起身回道:“我会让浦明来的部队,也向你那一侧移动。”
  “是!”霍军长立即回了一句。
  下午1:40左右。
  东北战区的前沿部队,绕开河口地区,突然向浦系的56军进攻。
  原本,56军的霍军长判断,敌军这四万人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拖住自己,给后侧的西部战区进攻河口赢得空间,但却没想到,战争一开始,这四万人就展开了近乎于搏命式的进攻。
  东北战区的所有空军轰炸单位,在战斗开始后进场,在56军的防区上层,进行了三轮轰炸。
  紧跟着,机械化部队,坦克团,开始如潮水一般地冲击56军防区。
  ……
  五区伊市外,东北战区司令部内。
  金盛南将军拿着军用电话喝问道:“前沿战场情况怎么样?”
  “56军已经反应过来,防守强度提高了不少,我们目前推进速度已经降了下来,两个作战旅被打残了,战斗减员四千多人,比预想的要高很多……。”
第一集团军的军长,语速很快地回应道:“还有,敌浦明来的师,也在向这一侧移动,准备增援56军。”
  金盛南听到报告后,左拳砸着桌子说道:“在你作战时间结束之前,必须把56军的防区搅乱,让他们全线后撤。不要在乎战损比,我只要你完成战术目的。”
  “是!”
  “就这样。”
  话音落,二人结束了通话。
  金盛南站在灯光明亮的司令部内,两鬓斑白地看着沙盘,目露精光的冲参谋团队说道:“八区,七区,老三角浦系,外加川府兵团……这么多军政势力凑在一块,看着声势浩大,但却没有一个能拍板做决定的指挥系统,这对我们来说,是利好的因素。联军内,浦系是被绑着参战,心里有苦说不出啊。就打它,我们把主要精锐,都堆在浦系身上,先不硬碰河口港和三峰山,从这里打出突破口,进老三角腹部。内陆一危险,外围自然崩盘。”
  参谋团队看着熬了两天没有休息的金盛南将军,目光里有着热切的钦佩之意。
  ……
  八小时的激战,眨眼间过去,56军的两个驻防旅被打残。但部队还没等完全撤下来,敌西部战区的五万人,从内比都的防区借道,直插着进入战场。
  九万人的五区主力,对上各方面都相对弱一些的浦系军团,结果可想而知。
  浦系军团司令部,在得知前沿战场的情况后,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与此同时。
  河口方向也处于被动局面,大牙和荀成伟的主力旅,看着56军被敌军两个大规模兵团围攻,却毫无办法。
  他们上去支援,河口阵地必然空虚,漏出口子;他们不上去支援,浦系一旦后撤崩盘,河口也将要两面受敌。
第一九一六章
浦系后撤
  浦系军团司令部内,总参谋长巴莱脸色凝重地说道:“前沿战场的局势已经很明朗了,56军的主力一定抵挡不住,敌军两个大规模兵团的冲击。我个人觉得,支援已经没有意义,我们必须将防区后撤。”
  “问题是我们收缩防线,在内比都东侧让开口子,那对方的两个兵团,就可以继续向内陆推进。到时候战线拉得过长,三峰山战场和河口地区,都可能要被敌方兵团,从两侧夹击式地进攻……。”另外一名军长,起身说道:“这样一来,川府,八区,以及我们浦系的防区,就要全面收缩,到时候一样要崩盘。”
  “此次会战,我们浦系是被动参与。我说句难听的,盐岛是否能拿下来,对我们来说,实际意义并不大。目前我们之所以选择在内陆地区进行军事反击,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我们已经和八区绑在一块了,不开火,肯定不行。”巴莱皱眉说道:“但是,这次会战的主导应该是八区,七区,以及川府,我们没有理由当炮灰,在损失如此惨重的情况下,正面抵挡对方近九万兵力的围攻。这会动摇我们浦系的根本的。”
  “是的,我同意巴莱总参的观点。”一名高级将领起身说道:“五区的九万主力进攻我们的防区,这很明显是想拿我们当突破口。而以我们目前的兵力、实力,完全没有办法独自抵挡住对方车轮战式的进攻。继续固守防区,是非常愚蠢的决定,我们应该马上致电顾系西北先遣军,以及川府秦系部队,让他们向我们防区前侧,增援兵力。”
  “对的,他们才是主力,才是会战的发起人,那肯定要承担起硬仗的任务。”
  司令部会议室内,以蒲兴邦为首的亲八区派系,是持强硬反击态度的。但以巴莱,老尤为首的老派人士则认为,此次会战的主角是八区,是川府,而不是浦系。他们没有理由去当炮灰部队,以消耗根基为代价,去拦截敌军九万人的进攻兵团。
  一阵争吵后,浦瞎子下令,命令56军,以及前去增员的后续部队,全线向后收缩防线,先撤出两百公里,重新集结兵力,暂作休整。
  ……
  半小时后。
  三峰山,顾系指挥室内。
  顾言瞪着眼珠子吼道:“56军撤了?!”
  “是的,浦系司令部已经下令,命令56军向后撤退两百公里。”肖克回。
  顾言一拳砸在桌子上,声音冷峻地说道:“关键时刻,这外援靠不住啊!浦系六七万人,连他妈十个小时都没坚持住,后面的仗,老子还怎么打?!河口与三峰山之间,是一条拱门形的防守线,浦系在中间,他们撤了,我们这两点闹不好也要崩掉。”
  肖克思考一下回道:“必须向浦系方向增兵了,不然他们节节后退,我们和独立第一师的空间也没了。继续在河口和三峰山两点进行防御,那就要遭受正面和侧面两个点的夹击,很容易被打成孤军。”
  顾言斟酌半晌后,立即命令道:“你和滕叔的两个师,马上撤出三峰山战场,向浦系防区移动,不能再让对方往前推了。”
  “川府那边呢?”
  “他们那里不能动,不然河口被扯开口子,对方九万人一同扎下去,那没人能挡住。”顾言语速很快地说道;“马上传令,调部队向浦系方向移动。”
  ……
  金盛南的作战思路,其实是非常老道的。
  川府,八区,老三角的浦系,以及七区海军,在总兵力上,其实并不比五区差,但坏就坏在,这个联军的指挥单位太多了。
  七区海军司令部,独立指挥海上作战;川府独立第一师师部指挥河口地区作战;而顾系则是负责三峰山,外加一个只愿意在防区内开火的浦系。这一个联军,却有四个指挥中枢。
  四个指挥中枢,不但要控制着十几个负责击打敌人的拳头,还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比如七区海军,他们是此次作战的主角,所以这帮人有什么决定性的作战计划,都是第一时间要传给七区上层的那帮掌权人的,由远离战场的那帮老家伙,给出最后决定,然后再与顾系通气。
  再比如,浦系“被迫”参战,本就有一些不情愿的情绪,他们更不想担任炮灰部队,玩命的跟五区死磕。因为拿下盐岛,或者是替津门港报仇,对他们来说……意义都不算特别重大。
  而有八区和川府这个靠山,老三角地区也不可能被丢掉,五区最多打完就撤兵。所以他们是不愿意,举全浦系之力,以动摇自己根基为代价,去为八区而战的。
  所以,老道的金盛南掌握了军事进攻的关键。他知道联军各有各有的想法,就选择了最弱的一环,进行最猛烈的打击。
  对于五区来说,他们的指挥方式非常简单,就是金盛南这一个大脑,去控制两个拳头,把最有力量的一击,放在关键性的位置上。
  ……
  浦系的56军撤下正面战场后,敌军两个兵团势如破竹地展开交替式进攻,用最快的速度,向老三角地区内陆推进。
  这样一来,原本准备向五区海军开火的七区海上作战舰队,也只能向后拉扯。因为他们怕河口港沦陷,自己一方离得太近,会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河口前沿防守区内,大牙看着浦系战场那边传回来的军事情报,皱眉说道:“再这么打下去,我们也要向后撤,防区等于没有遭受到进攻,就要被放弃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浦系不可能玩命帮着三大区挡住对方近九万主力部队……后撤是必然结果。”参谋长回了一句。
  大牙斟酌半晌,立即回道:“你负责这里的防守,我去一趟师部。”
  八区。
  顾泰安拍着桌子骂道:“他妈的,开战准备了快五年了,前沿十几万部队,不到一天就被打的要撤退了?顾言和秦禹这两个王八蛋,是怎么指挥的?!”
  司令部的人没敢接话。
  顾泰安转了一圈,立马摆手招呼道:“通知林耀宗司令,不用盯着九区了,让二战区主力部队给我热身,准备进场。”
第一九一七章
逼迫冯家
  九区,奉北。
  贺总司令坐在办公室内,看着前线传回来的军事情报,轻声冲着沈万洲问道:“老沈啊,你怎么看老三角地区的会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1/22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