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最强大佬(校对)第3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9/1357

  他们不求如同俞大猷一般能够入了楚毅之法眼,只求此去东瀛能够立下战功,好歹升那么一级,然后再得一些赏银便足够了。
  大军出征,自然要有大将统帅,虽然说这十万大军到了东瀛之后便会归在楚毅麾下听从楚毅调遣,但是此前却是要有一员大将统帅。
  经过几番动乱,历次大战下来,大明军方倒也出了不少的将帅之才,最为突出的便是远在江南正平定江南之地的王守仁以及出将入相,直入内阁,执掌兵部的杨一清。
  淡然这两位一个负责南方平定之战事,一个执掌兵部,等闲之下却是不可轻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军中就没有可用之才了。
  论及资历的话,执掌腾襄四卫,历经几次动乱的韩坤却是资历足够,然则无论是楚毅还是朱厚照显然不可能让韩坤轻易离京。
  京城局面尚且需要腾襄四卫坐镇,所以身为天子心腹之一的韩坤自然要坐镇京师。
  朱厚照拔擢翟鸾为此番大军之统帅,翟鸾出身于锦衣卫世家,先填上便属于天子亲卫,年近四旬,精通武略,允文允武,正史之中更是在嘉靖时期执掌兵部,巡视九边,权势只在严嵩之下。
  这一世因为有楚毅乱入的缘故,许多人的命运自然而然就发生了改变,本身在弘治朝便中了进士,一直到嘉靖时期才崭露头角的翟鸾却是早早的脱颖而出。
  毕竟楚毅清理朝堂可是斩杀了相当一批的文武大臣,自然也就给了许多后辈新人上升的渠道。
  几次大战,翟鸾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在军中步步高升,或许军功比起冲锋陷阵的徐天佐、孙秋等将领,但是却展现出自身的统帅之能。
  此番朱厚照便是看重翟鸾的沉稳以及统帅能力,所以才会将十万大军交付其统帅,毕竟从大明到东瀛,横跨汪洋,统帅大军的将领需要的是足够的沉稳,而非是那种冲锋陷阵之猛将,所以许多朝中有名的猛将尽皆落选,反倒是名声不显的翟鸾脱颖而出。
  一身戎装的翟鸾站在高台之上,恭敬的从朱厚照手中接过的统兵虎符,身后数百名大小将领齐齐向着翟鸾拜下。
  翟鸾受了三军将士一礼,然后转身向着朱厚照施以大礼参拜。
  炮声震天,大军缓缓开拔,看着连绵大军缓缓远去,朱厚照并一众文武这才回返。
  东瀛近畿十国
  近畿地区可谓是东瀛之政治中心,东瀛天皇便居住于京都上京,虽然说应仁之乱过后,近畿之地一片荒凉,不过数十年过去,虽然东瀛各国征伐不断,然而近畿之地却因为其独特的地位而渐渐复兴。
  近畿十国包括近江,山城,大和,伊贺、河内、和泉、摄津、纪伊、丹波、丹后几国。
  大明大军接连攻破东瀛出云、石见、安艺等十余国,一时之间震动整个东瀛。
  如果说一开始石见、安艺几国被灭并没有引起这些忙着征伐的大名的注意的话,等到楚毅派人大肆扩张,接连覆灭十几个大小国度之后,东瀛为之震动。
  尤其是楚毅的攻伐路线明显是奔着近畿而去,自应仁之乱后,天皇权威更是一落千丈,然而京都之地却是东瀛之国都重地。
  就好比北京相较于大明一般,占据了一国之首都便占据了主动权,后来织田信长便是占据了近畿之地,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
  楚毅直奔京都而来,显然是打着同样的主意,或许因为身份的缘故,哪怕是占据了近畿之地,占据京都也无法号令东瀛各地大名,但是一国之首都被灭,其意义却是非凡。
  显然首当其冲的便是近畿十国,摄津、山城、河内几国,大明兵峰濒临摄津国不过百余里,一时之间几国为之震动。
  随着出云、安艺几国被灭之后,执掌这几国的大名家族覆灭,大量百姓被贬为奴隶,却是断了一部分人和谈的希望。
  摄津国却是首当其冲,直面大明之兵锋,当消息传来,国内却是一片混乱,却是这一时期,摄津国正处于细川氏、三好氏两家权势争夺的时期,本身做为摄津国守护的细川氏却在应仁之乱后权势渐渐流失,为三好氏所夺,若是没有什么变故的话,十几二十年之后,摄津国之权势将会彻底落入三好氏之手。
  然而恰好这个时候,楚毅率大军杀入东瀛,逼近近畿之地,原本为了摄津国权势而争的不可开交的两家在面临大明这一大敌的时候果断的选择了合作。
  摄津西山,一座古朴的庙宇之中,檀香弥漫,梵音渺渺,赫然是在摄津乃至近畿诸国当中有着极高影响力的本愿寺。
  本愿寺家在近畿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甚至鼎盛时期能够影响一国之走向,这一点在摄津国最为明显。
  本愿寺便建造与摄津西山,如果说摄津国有什么地方能够让细川氏、三好氏两家放下戒心坐下来和谈的话,那么非本愿寺这以圣地莫属。
  当代本愿寺法主证如上人看着坐在他面前的两人,细川氏细川澄元,三好氏三好元长,可以说在座的三人代表了摄津国当下三大势力,本愿寺,三好氏、细川氏。
  整个摄津国全然在三家掌控当中,面对大明之锋芒,最为着急的不必说自然就是三家了。
  相比较本愿寺的势力遍布近畿十国来说,真正感受到了威胁的反倒是三好氏、细川氏,这两家才是真的扎根于摄津国,一旦摄津国出了什么问题,那么两家必然会随着摄津国覆灭而走向衰落或者灭亡。
  法主正如双手合十,神色平静的看着细川澄元、三好元长缓缓道:“两位,今日两位在此相聚所为何事,贫僧不说两位心中也都有数。”
  细川澄元深吸一口气,看了三好元长一眼,眼中禁不住流露出几分不甘的神色,如果说真的有其他的选择的话,细川澄元绝对不会愿意同三好元长同室而坐,他们细川氏传承数代,可以说是摄津国一直以来的掌控者,现在却是面对三好氏的夺权。
  本身三好氏就是细川氏家臣出身,现在强盛起来,竟然有反噬主家的意思,细川澄元看着三好元长,心情能好了的话那才是怪事呢。
  三好元长的心情同样也不怎么好,若是没有什么变故的话,要不了多少年整个摄津国都可能会落入他们三好氏之手,现在倒好,竟然要同死对头坐在一起。
  无论是三好元长还是细川澄元那都不是傻子,消息传开,出云国、安艺国、石见国等各个国家覆灭的消息带给了他们极大的压力。
  细川澄元咬牙道:“三好元长,我细川氏并不是怕了你们三好氏,此番能够在本愿寺见你,那是为了共同抵挡大明之侵袭,一旦打退了大明之兵马,我细川氏绝对不会放过你们三好氏。”
  三好元长闻言不由的冷笑一声道:“这也正是我想要同你所说的。”
  证如上人丝毫没有插言,只是神色平静的看着三好元长还有细川澄元在那里斗嘴,只要两者没有厮杀起来,那么就没有什么问题。他也相信两家在有了外敌的情况下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半天时间过去,三好元长、细川澄元二人离开了本愿寺,只看两人神色,显然是达成了一致的协议。
  生死关头,暂时谈和的三好氏、细川氏同时调集人马,如果说两方人马先前一直处在对峙或者明争暗斗的状态的话,那么这会儿两方人马却是主动脱离了对峙与纠缠向着摄津国北方而去。
  两大家族竟然动员了差不多上万之多的人马,试图将直奔京都而来的大明兵马给拦下。
  就在整个摄津国做出了防御的姿态的同时,周边其他注入河内、山城等国也都注意着摄津国的风吹草动。
  虽然说摄津国实力在周边各国当中不是最强的,但这也是近畿十国首次同楚毅所部兵马对上,所以不少国家都在默默的观望,试图通过摄津国同大明兵马之间的交战来判断大明的战力如何。
  就在摄津国几乎动员起来,时刻准备着防备大明侵入摄津国的同时,原本距离摄津国差不多有数十里处,先锋大军竟然戛然而止。
  大明兵马先锋差不多有两千余人就那么的在摄津国之外驻扎了下来,一副安营扎寨的模样。
  此番随同楚毅征伐东瀛的将领差不多每一个都获得过先锋之职,都有着灭国之功绩。
  这一次的先锋同样是一员将领,换做常奎,据说其祖上乃是常遇春,当然对于这一点,却是没有几个人相信。
  不过常奎祖上到底同常遇春这一员猛将有没有关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常奎的确是一名将才。
  能够被楚毅点做先锋之职,至少都是胆大心细,颇有几分统帅之才的将领,否则的话也不可能会比楚毅所看重。
  常奎看着前方,再有数十里便可以进入摄津国,但是按照楚毅的吩咐,常奎却是不得不停下来。
  对于楚毅的命令,常奎身为先锋将领,心中自然清楚不过。
  不是楚毅不想一鼓作气直接攻入京都,占据东瀛之政治核心所在,然而楚毅他们却是惊讶的发现可用之兵却是越来越少,随着占据的地方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蕴含着丰富金银矿藏的矿山竟然多大数十处之多。
  哪怕是每一处矿山只安排那么几百人坐镇,那也需要上万人之多,除此之外,大明兵马破灭东瀛十几国之多,这些地方总要留下一部分人马吧,否则的话,一旦让那些逃入山林的各国之余孽杀出,同样也是不小的麻烦。
  五万大军在东瀛之地横冲直撞似乎没有问题,但是最多就是重创东瀛罢了,至于说覆灭东瀛,占据那些储量丰富的金银矿山却是不太现实。尤其是在许多各国余孽躲在暗处时刻向着反扑的情况下。
  不久之前刚刚被大明所攻破的播磨国尚且还有一部分赤松家余孽作乱,楚毅所能够调动的上万大明士卒这会儿相当一部分精力便放在镇压播磨国境内的混乱局面,根本就无力再向近畿之地攻伐。
  显然东瀛各国并不清楚眼下楚毅所面临的境况,只当楚毅率领大军一如先前一般势如破竹一般接连覆灭十几个国家。
  播磨国三木城,楚毅还有一众将领看着眼前一道身影,这一道身影虔诚无比的跪在那里,却是赤松家家臣浦上村宗,浦上村宗可谓是赤松家执掌兵马最盛的家臣,几年之后,声势极盛的浦上村宗更是反噬赤松家,斩杀赤松义村,占据整个播磨国。所以说浦上村宗绝非是一安分之人,敢于以下克上行大逆不道之事,那么见机不妙,直接反手杀了赤松义村以博取楚毅等人的好感也就不稀奇了。
  大明一众将领对于浦上村宗那是发自心底的瞧不上,不是说浦上村宗能力差,而是瞧不上浦上村宗背叛的二五仔行径。
  浦上村宗虔诚的拜倒于地向着楚毅恭敬无比的道:“浦上村宗拜见武王殿下,武王殿下千岁,千千岁。”
  楚毅居高临下淡淡的看了浦上村宗一眼道:“浦上村宗,让你去办的事情,你可办成了吗?”
  浦上村宗咧嘴一笑,笑容之中仿佛带着几分凶残以及血腥之气道:“殿下尽管放心,属下已经派人将赤松家斩草除根,连一个婴孩都没有放过……”
  楚毅眉头一挑微微颔首,似乎非常欣赏的看了浦上村宗一眼道:“不错,本王奖罚分明,你为我大明剿灭赤松家,本王便允你自俘虏当中挑选一千手下,为我大明效命,你可愿意?”
第四百七十二章
东方来了!
  浦上村宗闻言不由大喜,连连向着楚毅叩首道:“属下愿意,属下愿意!”
  众将看到浦上村宗这般模样皆是流露出不屑之色,然而浦上村宗却像是没有注意到一众将领对他的那种不屑一般,看向楚毅的时候,脸上满是忠贞与狂热。
  摆了摆手,示意浦上村宗离去,大厅之中,一名将领目光自浦上村宗远去的身影身上收回看向楚毅道:“大总管,这浦上村宗绝非一般人物,只怕会……”
  楚毅微微一笑,他是何等人物,如何看不出浦上村宗的本性,不过楚毅却是没有放在心上。
  如浦上村宗这般如同豺狼一般的性子,只要他能够一直压制对方,那么就不用担心对方有朝一日会反噬,如果说用好的话,浦上村宗未必不是一把好刀。
  “不必担心,区区一个浦上村宗而已,本督既然敢用他,便不会给他翻天的机会!”
  卢大柱不禁大笑道:“殿下所言甚是,一个浦上村宗还能翻了天不成?”
  说话之间,卢大柱脸上露出几分郑重之色道:“殿下,也不知朝中文武百官会不会答应陛下派遣兵马前来相助我等,若是不然的话,恐怕就是我们能够攻入京都也要放弃京都啊。”
  人马不足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因为身在异国他邦,所占据的许多城池都要派人镇守,一一分兵下来,能够覆灭十几个国度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此时的东瀛不过是刚刚开启战国的局面罢了,战国三杰,如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织田信长、德川家康、立花道雪、丰臣秀吉等一时之人杰要么是尚未出生,要么还是一个孩子,所以说东瀛战国还没有经历数十年大战,磨砺出一批可堪一战的兵马来。
  如果说楚毅不分兵镇守那些矿山之地,以及所占据的城池的话,凭借着五万大军,的确是能够横推整个东瀛。
  但是这样一来,横推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想要占据东瀛却是非常之困难,反倒不如楚毅眼下这般攻破一国便想办法占据一国。
  那十几个国家被破灭之后,楚毅留下兵马坐镇,一方面搜刮财富,另外一方面则是绞杀这些国家的反抗余孽,可谓是稳打稳扎,等闲情况下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9/1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