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最强大佬(校对)第4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7/1357

  这会儿面对朱厚照,所有的官员皆感受到了朱厚照身上的那股威势,虽然说有官员对于天子选择杨一清做为内阁首辅并不赞同,可是真要他们跳出来反对的话,说实话,他们还真的没有这份胆子。
  这要是以往的话,保管会有官员跳出来,但是朱厚照早已经非是昔日那位可以任由他们欺凌,拿捏的天子了,在朝堂大事之上表现的越来越为强势的朱厚照渐渐的让一众文武官员生出太祖、成祖复生的感觉来。
  “陛下圣明,臣等谨遵陛下圣旨!”
  天子选择杨一清做为新的内阁首辅,其他派系的官员不高兴那是正常的,但是阉党一派的官员却是大为振奋。
  在别人的眼中,他们是依附于楚毅的阉党,名声非常不好,但是在他们看来,他们却是属于武王党。
  焦芳遇刺,尤其是传出焦芳需要静养的消息之后,这些依附于楚毅的武王党官员自然是心中颇为惶恐。
  他们在朝堂之上虽然说掌控了大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敌人,没有对手,那些守旧的顽固官员可是对他们所推行的许多政策非常之敌视的,一旦是有机会便会对他们发起弹劾。
  谷大用当政的大半年时间当中,这些守旧官员便是抓住机会疯狂弹劾,愣是在谷大用的支持下,搞掉了几名武王党掌握一定实权的官员。当然这也是因为这几名武王党官员自身有问题的缘故。
  正所谓人无完人,一些小问题如果说被对手无限放大的话,有时候那就会成为大问题。
  毕竟谁也不愿意天天被人给盯着啊。
  如果说内阁首辅的位子落入到对手的手中的话,可以想象,武王党的日子绝对不会那么好过。
  朝中权势大部分都集中在武王党的官员手中,可以说但凡不是武王党的官员成为内阁首辅,其他任何人,哪怕是一直保持中立的陈鼎成为内阁首辅,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武王党进行约束,限制,乃至分化武王党的职权。
  朱厚照没有理会这些文武官员的反应,他很清楚,自己的决定不可能所有人都赞同,要是真的没有人反对的话,那才是怪事呢。
  朱厚照的目光落在了杨一清的身上,杨一清这会儿有些恍惚,在杨一清看来,他的功绩虽然足够了,但是差就差在资格不够上面,虽然说对于内阁首辅之位有所期冀,倒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在杨一清看来,陈鼎、王华这二人昔日同天子都有一段师生之情分,再加上两者在朝堂之上宦海沉浮数十年,历经数代帝王,那是绝对的几朝老臣,资历却是杠杠的。
  结果出乎杨一清的预料,天子没有选择陈鼎,也没有选择王华,反倒是选择了他。
  深吸一口气,杨一清向着天子拜下道:“臣杨一清,领旨,谢陛下恩典,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陛下皇恩浩荡!”
  朱厚照微微点了点头,杨一清的能力,朱厚照心中有数,不久之前他曾向楚毅询问关于内阁首辅的人选。
  按照楚毅所说,内阁首辅选谁,如何安排,关键要看天子对于大明未来数十年有这何等的规划和期待。
  如果说天子想要继续推行新策的话,那么这内阁首辅的人选必须要从武王党之中挑选,楚毅推荐第一任内阁首辅为杨一清,而接任杨一清之人则为王守仁。
  二人年岁相差不小,王守仁年不过三旬,虽然说文武双全,乃是出将入相之大才,但是论及沉稳以及施政能力的话,尚且要差杨一清一筹。
  因此楚毅首先推荐的便是杨一清,而等到王阳明在朝堂之上经过数年磨砺,将来接替杨一清自然是顺理成章。
  当然天子如果想要稳住眼下的局面,不再进行新的开拓,只要保持大明平稳发展,那么内阁首辅的人选就要选择陈鼎这位中立派的代表。
  陈鼎是朝中一部分不偏不倚,在朝堂争斗当中保持着中立姿态的官员的代表,同样陈鼎的性格也是为人耿直,为官清廉,虽然说没有什么开拓性,却也是萧规曹随的极好人选。
  朱厚照在楚毅所推荐的人选当中,最终选择了杨一清,显然朱厚照并不满足于眼下大明的局面,他想要做的更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超宗越祖,史书之上,光耀千古,不逊于秦皇汉武。
  “报,天津卫加急军报!”
  一如往常,平静的京师伴随着一声声的呼喝之声传来,长街之上不少百姓纷纷闪避开来,满是惊愕的看着那纵马驰奔的传令兵。
  短短一炷香的时间,足足三波传令兵纵马入城。
  大早朝之上,当内阁首辅的人选定下来之后,可以说此番大朝会最大的问题便已经解决了。
  正当一众文武讨论着一些政务的时候,突然大殿之外,一名内侍尖声道:“天津卫加急军报!”
  所有的官员皆是一愣,下意识的向着大殿入口处望去,只见一名传令兵气喘吁吁地拜倒在大殿之外努力高声道:“陛下,有敌自海上来,天津卫港口危矣!”
  “什么!”
  满朝文武为之震惊,哪怕是坐在那里的天子闻言也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做为内阁首辅,直领兵部的杨一清如今绝对算得上是朝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这会儿杨一清看着那名传令兵,上前一步盯着对方沉声道:“究竟发生何事,细细道来。”
  这名传令兵是程严所派出的第一波入京示警的人员,对于来犯之敌其实并不算太了解,但是一番陈述下来,大概也能够让所有人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什么,竟然有敌人驾驭着大船自海上而来?”
  “这怎么可能,海上哪里来的强敌?”
  一些守旧官员无法想象海上怎么可能会有强敌出现,最关键的是,这些字海上冒出来的强敌竟然敢袭击天津卫。
  天津卫的地位但凡是有一点常识的官员都清楚,那是京师的一处重要门户,在以往或许比不得屏蔽京师的九边重镇,但是随着开海,海上越来越多的船只停靠,天津卫的地位却是越来越重要起来,如今已然成为了屏蔽京师的又一重要门户。
  杨一清看了看那些一脸茫然的官员不禁冷笑一声,心中满是不屑,可以说除了武王党的官员因为眼界开阔的缘故,大概能够猜到这些胆敢攻击天津卫港口,自海上而来的敌人来自何方,其他的官员只看其反应就知道了。
  杨一清等武王党知道海外有海上强国,楚毅更是不止一次给朱厚照灌输海军强国的概念,所以说朱厚照对于这些海上来犯之敌的来历也有所猜测。
第五百六十九章
一切如大伴所料
  朱厚照一声轻咳,紧接着立于朱厚照身旁的内侍尖声道:“肃静!”
  顿时朝堂之上,那些议论纷纷的官员一下子闭上了嘴巴,只听得朱厚照开口道:“杨卿家,此事该当如何?”
  杨一清乃是新任的内阁首辅,既然是在其任上,那么这件事情自然要由杨一清来处理。
  朱厚照倒也可以越过杨一清直接下令,但是朱厚照也清楚,杨一清乃是知兵之人,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这一概念楚毅不知道给朱厚照提及过多少次,更是拿汉高祖刘邦做为例子。
  论及调兵遣将,朱厚照比起杨一清自然是差了太多,再加上朱厚照也要帮杨一清树立起内阁首辅的威势,所以才将此事交给杨一清来办理。
  如果说杨一清能够妥善而又完美的解决了这一次的问题,可以想象,杨一清单凭这一点便足可以坐稳内阁首辅之位了。
  杨一清上前一步,先是一礼,随即神色一正道:“陛下,天津卫乃是京师之门户,天津卫守备以及游击将军皆是军中悍将,臣敢保证,天津卫绝对不会有失!”
  一旦天津卫失陷,自天津到京师不过是一日的路程罢了,虽然说自土木堡之变到鞑靼围城,京师几度遭受异族冲击,但是这等京师被围的事情,所有的官员都不想看到。
  如果说有朝一日,连京师都被敌人给包围了,不管结果如何,至少他们这些官员在史书上必然要被大书特书一番。
  别人是名留青史,他们却是要在青史之上遗臭万年了。
  朱厚照看了一众文武官员一眼,沉声道:“内阁诸位卿家、几位国公、将军且留下,其余人等且退去吧!”
  被朱厚照点了性命的官员留了下来,至于说其他的官员也都各自离去。
  十几二十人在御书房当中显得稍稍的有些拥挤,这十几二十人差不多代表了大明满朝文武。
  要说大明许多事情的决定权便掌握在这十几二十人的手中倒也不夸张,文臣、武将、勋贵,三方的代表性人物皆在。
  朱厚照示意几波传令兵将最新的消息一一道来。
  最后一波传令兵是在不久前抵达的,按照其所言,港口已然被敌人所攻破,身为游击将军的程严在疏散了港口当中的那些商人之后主动的退出了港口,于青田镇建立起了防御。
  陈鼎皱着眉头道:“陛下,臣以为程严当斩!”
  众人闻言不由得一愣,陈鼎耿直,这一开口便要斩人脑袋。
  杨一清不禁苦笑一声,向着陈鼎一礼道:“不知陈大人何故要斩程严将军!”
  陈鼎冷声一声道:“身为大明之将领,当战死沙场,誓死不退后一步,他程严既然身为我大明之将领,身负守土安民之责,面对来犯之敌,哪怕是战至最后一人,也不可后退一步,程严当斩,不斩不足以震慑人心,不足以正我大明军法之森严。”
  在场几位老牌勋贵对于那些新晋的勋贵自然是有一种天然的敌视心理,所以这会儿听得陈鼎针对程严,这几位老牌勋贵非但是没有开口替程严辩解,反而是露出赞同之色。
  身为侯爷的程向武、韩坤闻言不由的脸色变得无比之难看,可是他们却是不好直接冲着陈鼎发火。
  陈鼎为人在场一众人皆是心中明白,陈鼎这些话并非是针对程严,就算是他们之中任何一人处在程严的位子上,陈鼎也会毫不犹豫的弹劾,所以说陈鼎对事不对人。
  说来程严却是程向武手下走出去的将领,既然昔日是自己带出来的人,程向武自然是要为程严开口辩解。
  就听得程向武向着天子道:“陛下,末将有话要说!”
  做为军中大佬之一,程向武执掌十几万水师,可以说是大明军中数得着的权势人物。
  朱厚照看了程向武一眼微微颔首道:“定武侯,有话直言便是!”
  程向武昔日被敕封为定武伯,后来因功升为定武侯,同韩坤的安远侯一般,皆是新晋的公侯。
  除了安国公王阳明、晋国公杨一清这两位国公之外,军中便属定武侯程向武、安远侯韩坤为尊了。
  只听得程向武一脸肃容道:“陛下,臣很清楚程严此人绝非是贪生怕死之辈,武王殿下曾言,兵法之道,在乎一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非是勇武,而是愚蠢也!”
  陈鼎冷哼道:“陛下,臣再弹劾一人,武王楚毅,竟然鼓励军中士卒临阵脱逃……”
  朱厚照不禁一声轻咳,满是无奈的看向陈鼎,要说陈鼎无理吧,人家的弹劾有理有据,但是陈鼎明显是太过死板,不知变通。
  这会儿杨一清向着陈鼎一礼道:“陈大人有所不知,军中鼓舞士卒冲锋杀敌,誓死不退,这却是不假,但是身为一军之将领却是要有审时度势之能,本官且问陈大人,若然程严率军死守港口,最终全军覆没的话,敌人长驱直入会是什么后果?”
  一旦敌人长驱直入,京师必将为之震动,这后果之严重可想而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7/1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