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最强大佬(校对)第5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1/1357

  神色默然的将奏章看过,然后递给了王华等几位阁老。
  几位阁老当中,陈鼎头上白发更盛了几分,当初因为反对天子调集上千万两的白银建造大船直接被天子免去了官职,但是没有多久,陈鼎便官复原职,继续执掌户部。
  朱厚照可以不喜欢陈鼎,但是却是对陈鼎的能力还有性情无比信任,至少在朱厚照看来,将户部交给陈鼎,比交给其他人更让他放心。
  陈鼎扫过奏章之上所提及的关于搜寻楚毅的下落的一些情况,只听得陈鼎开口道“陛下,距离大总管失踪已经有近一年之久,俞大猷他们差不多都将西洋之地给搜遍了,也没有寻到大总管的踪迹,显然大总管并不想现身,所以还请陛下收回成命,招俞大猷等人归来,同时下令停建大船……”
  朱厚照直接冲着陈鼎道:“陈大人不必多说,朕说过,一日不寻到大伴,朕便一日不放弃。俞大猷一支船队寻不得大伴,那么朕便再加派船队,一支不行那就两支,两支不行就三支,就算是找遍了天涯海角,不管大伴躲在何处,朕都一定要将其找到。”
  轻咳一声,接替了杨一清执掌兵部的王阳明如今可以说是大明军方大佬,开口向着朱厚照道:“陛下,如果信函之上俞大猷等人所言无差的话,说不得大总管真的不再西洋之地……”
  朱厚照眯着眼睛,眼中满是坚定之色道:“那就继续向西,朕就不信找不到大伴。”
  王阳明连忙道:“可是再往西的话,那就是西夷人的地盘了!”
  朱厚照先是一愣,继而反应过来道:“西夷人?莫非就是当初被大伴所败并且俘获的那些异族?”
  王阳明点头道:“正是,据我们这些年所收集来的情报,西夷人诸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这些国家于海上可谓是国力强盛,如果我大明之舰队继续向西的话,说不得就要同这些国家打交道了!”
  朱厚照道:“管他什么海上强国,朕只要找到大伴就行,派人告诉他们,我大明没有恶意,只为寻人。”
  杨一清几人不禁苦笑,就听得杨一清向着朱厚照道:“陛下,若是这般的话,只怕那些国家根本就不答应啊。”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的话,如果说这些国家带着舰队兵马闯入大明的地盘,然后派人告诉他们,他们带领兵马而来,只是为了找人,这种情况下,大明会答应吗?
  很明显,大明是不可能答应的,同样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这些国家皆是海上强国,当然也就不可能会任凭其他国家的兵马在自家的地盘当中随便折腾。
  朱厚照听了杨一清的话,身子缓缓坐直,眼中闪烁着无限的威严,沉声道:“那就给朕灭了他们的国家,朕说过,谁若是阻止朕寻找大伴的下落,朕便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一股凛然的杀机油然而生,朱厚照身上的帝王威仪显露无余,哪怕是如杨一清、王阳明等人都禁不住心中为之一悸,显然是受到了朱厚照的影响。
  王阳明做为兵部尚书,虽然说心中并不是太过赞同对外大举用兵,但是王阳明却不会反对天子用兵,站在他的立场上,王阳明只会为天子做好各种准备,至于说朱厚照想要做什么,王阳明却是不会劝说。
  “陛下,十几处造船厂齐齐开工,之多下月初便可以再次集结出一支以百艘战舰为核心,数百艘大小船只为辅助的大型船队。”
  朱厚照眼睛一亮道:“好,实在是太好了。”
  虽然说朱厚照方才态度很是强硬,但是朱厚照也不是傻子,他心中清楚,如果说没有足够的人马的话,俞大猷等人真的进入了西夷人的地盘,莫说是寻找楚毅的下落了,只怕自身的安危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朱厚照很是满意的看着王阳明,对于王阳明,朱厚照那是再满意不过了,自从朱厚照接掌兵部以来,可以说是按照内阁所商议出来的方案开始大刀阔斧的推行军制改革。
  大明军制最大的问题便是昔日让太祖朱元璋为之沾沾自喜的卫所制度,如果说建国初期的话,卫所制度的确是一道良策,为大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锐士卒,所以成祖朱棣才能够轻松的聚集数十万兵马,几度远征漠北,将蒙元生生杀的彻底的丧了胆魄,上百年都没有能够恢复元气。
  可是如今,卫所制度却是成了一个毒瘤,这一个毒瘤生在大明身体之上,非但是疯狂的汲取大明的心血,,更是严重的损害了大明军事力量。
  哪怕是楚毅没有失踪之前便不止一次的同朱厚照乃至几位内阁阁老提及改革卫所制度的事情。
  所以在楚毅失踪之后,朱厚照在同杨一清等人商量之后开始正式对卫所制度动手。
  京师之地足足云集了数十万精锐大军,可以说除了边镇之地不过十余万大军之外,大明之兵马大多云集在京师周遭,直接受天子所调遣,统领。
  有如此经历了一场场大战的精锐人马在手,地方上那上百万之多的卫所兵马也就不被朱厚照等人放在心上。
第六百二十四章
露出獠牙的大明
  地方上的诸多卫所不敢说全部都废了,至少九成九的卫所之中,本该是保家卫国的士卒,这会儿却都已经沦为了千户官、百户官家的奴仆,甚至一些卫所士卒比起那些普通百姓来都差了太多。
  卫所改革,可想而知,所触及的必然是一个庞大的集体的利益,也正是中低层的武将集团,如果说没有京师的精锐兵马在手的话,说实话,还真的没有谁敢去动卫所制度。
  能够站在朝堂之上治理万民,谁都不是傻子,难道说那些朝中重臣就看不出卫所制度对大明的危害吗?
  不是看不出,而是想不到解决的办法,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谁也不敢去碰这一庞大的利益集团。
  但是在王阳明的亲自坐镇主持之下,大明军制改革如火如荼的上演,就算是那些中低层武将心中有再多的不甘与不满也都只能压下去。
  在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以及江南动乱,不久之前更是彻底的平定了关外之乱,王阳明在军中的名气已然被传之为大明一代军神。
  这等情况下,就算是傻子都不会违背大势去挑战朝廷的底线。
  朱厚照看着王阳明道:“安国公,朕要你如你所言,准备好第二支舰队,朕说过,天涯海角,朕无论如何都要寻到大伴,一支不够,那就两支,两支不够,那就三支,五支。”
  朱厚照言语之中的坚定让杨一清等人压下了劝说的念头,朱厚照的性子如何,身为朱厚照所信重的大臣,他们自然清楚。
  可以说寻找楚毅差不多已经成了朱厚照心中的执念,寻不到楚毅的话,朱厚照心中执念便不会消散,这种情况下,任何反对朱厚照寻找楚毅的举动都会刺激到天子。
  不到一个月时间,第二支舰队在王阳明的调派之下顺利组建成功,这一次朱厚照派遣得力大将率领百余艘的舰船出海寻找楚毅。
  大明正德十三年,这一年正德皇帝已然三十岁,这般的年纪可以说正值壮年,尤其是朱厚照跟随邵元节、张彦頨几位道家高人修行道家养生之法。
  再加上朱厚照牢记楚毅的叮咛,对于女色很是自律,并没有沉迷于女色,虽然后宫佳丽如云,可是朱厚照却也不过只有几名妃子罢了。
  这几年当中,皇室总算是开枝散叶,其他几位妃子也都各自为天子诞下了龙子、龙女,就算是夏皇后也都为朱厚照诞下了一位公主。
  原本孝宗一脉只有朱厚照一人,而传至朱厚照,数年之间朱厚照膝下都没有子嗣,使得民间都有关于朱厚照不利的传言。
  如今却是皇家子嗣众多,倒也安了许多大臣之心,绝了一些宗室的念头。
  御书房之中,朱厚照批阅奏章,好一会儿过去,侍奉在一旁的王政将一份奏章呈给朱厚照道:“陛下,西洋传来的消息。”
  手微微一顿,朱厚照将朱笔放下,接过奏章,缓缓展开,目光平静的扫过奏章,好一会儿就听得朱厚照一声轻叹将奏章放下道:“差不多三年了,俞大猷、岳不群他们一路西行,灭国数十之多,开拓万里疆域,可是依然没有大伴的一丝踪迹,王政,你说大伴他这是要躲着朕一辈子吗?”
  立于一旁的王政脸上露出几分苦笑,看着朱厚照那一副失落的模样不禁安慰道:“陛下,奴婢以为,大总管他可能忙于闭关修行,或许并不知晓陛下在派人寻他,否则的话,大总管绝对不会对陛下不理不睬的。”
  朱厚照眼睛一眯道:“照你这么说,是朕搞出的动静还不够大吗?所以大伴他根本就不知道朕在找他!”
  王政那话不过是用来安慰朱厚照的,却是不曾想朱厚照竟然这么问他,王政无奈,只能硬着头皮点头道:“或许真的是大总管他不知道呢!”
  朱厚照缓缓点了点头道:“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既然如此,那朕就搅动风云,朕要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朕在寻他!”
  第二日内阁杨一清、王守仁等内阁阁老傻傻的看着不久之前天子下达的旨意。
  天子这一道下给内阁的旨意却是将杨一清、王守仁等人给惊到了,如果说一直以来俞大猷等人在下西洋寻找楚毅的过程当中灭国是顺手为之的话,那么朱厚照这一道旨意却是命令俞大猷等人主动征伐他国。
  数年之间,当初楚毅以及后来朱厚照调拨庞大的资金兴建的舰船如今已经建成了七八成之多,可以说大明单单是新建的战舰便足足有两千余艘。
  就算是组建而成的水师舰队都已经组建了足足十支水师,除了一支坐镇东瀛,一支坐镇大明之外,其余数支舰队尽皆被天子派往了海外之地寻找楚毅。
  一千多艘的战舰,再加上辅助的大小舰船的话,那就是数千艘之多的大明船只。
  可以想象得出,如此之多的船只航行于大海之上,大海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原本庞大的大海会渐渐的落入到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这些国家的手中,一处处的资源丰富之地沦为这些国家的殖民地。
  可是如今随着大明走上岔路,目光转移到海上,凭借着大明那令人惊栗的人力物力以及高效的君主强权制度,短短不到十年的功夫而已,便一跃成了了海上霸主势力。
  原本渐渐为葡萄牙、西班牙所掌控的南洋如今早已经被大明所占据,至于说葡萄牙、西班牙在南洋的兵马,见机不妙远遁千里,根本就不敢同大明水师交战。
  毕竟葡萄牙、西班牙在南洋加起来能够凑出数十艘的战舰便已经不错了,可是大明随便一支水师便有上百艘之多的战舰以及数百艘的辅助舰船,就算是有再大的胆子,谁敢招惹这么一支庞大的舰队啊。
  数年之间,随着数支舰队被天子派往海外之地,不知多少番邦小国被灭,大明在不知不觉之间,竟然在海外占据了一片庞大的疆域。
  这还是在天子没有下旨征伐那些番邦异国的情况下,那些被灭的国度只是因为挑衅大明天威,所以才会被灭。
  但是这一次,朱厚照竟然下旨命令俞大猷等海外舰队主动去覆灭那些大小国家,可以想象,这一道圣旨下去的话,绝对会在南洋、西洋掀起一片血雨腥风。
  继任内阁首辅数年时间,杨一清显得越发的沉稳老练,倒也少了几分锐意革新的冲劲。
  看到天子那圣旨,杨一清首先所想到的便是这一道圣旨究竟会给大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大明会不会就此走上穷兵黩武的道路,正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大明如今国力蒸蒸日上,可以说开创了正德盛世,天下咸平,风调雨顺,万民称颂天子为圣天子。
  虽不敢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朱厚照不是突然之间变成了昏庸之辈,否则的话,单凭大明如今之蒸蒸日上的情形,他日他们这些贤臣必然可以名列青史,为世人所传颂。
  看到杨一清脸上的迟疑之色,一直以来做为反对朱厚照大兴军力的陈鼎不禁冲着杨一清道:“杨大人,此事关系重大,陛下此举极有可能会使得我大明走上穷兵黩武的路子,昔日汉武不昔民力,数十年用兵塞外之地,愣是将文景二帝数十年积攒下的家底消耗一空,致使大汉国力由盛转衰,此为前例,不可不察,不可不引以为鉴啊!”
  白发苍苍的王华不久之前方才向天子递上乞骸骨的奏章,已然是准备告老还乡,可是在这个关头,却也开口向着杨一清道:“杨大人,我等身为臣子,正所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陛下此举大大不妥,当劝谏陛下三思而行才是。”
  杨一清冲着陈鼎、王华几人点了点头,最后看向王阳明。
  王阳明比起杨一清来要年轻不少,如果说杨一清之后,谁最适合接替杨一清成为新的内阁首辅的话,那么非王阳明莫属。
  王阳明执掌兵部,可以说在内阁当中算得上是位高权重,甚至话语权比之杨一清这位首辅来都不差多少,至少朱厚照对王阳明极为信重,隐隐被百官视为同杨一清并列的存在。
  王阳明注意到杨一清的目光,神色之间带着几分凝重之色道:“王某却是认为陛下此举,我等当支持才是。”
  陈鼎闻言顿时大怒道:“王阳明,你是要害了陛下不成,枉你也是儒家之大贤,开一脉之祖,竟然不知纵容陛下穷兵黩武,最终只会害了陛下吗?”
  王阳明就查没有被陈鼎指着痛骂了,但是却丝毫不以为意,而是郑重无比的看着陈鼎道:“陈大人,你且说说看,陛下如何穷兵黩武了,又可曾影响到国内的民生经济?”
  做为户部尚书,陈鼎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明的经济情况,这些年随着海贸的大力发展,大明经济无比之繁荣。
  如果说当年大明没有改革之时,朝廷所收取的税费也不过只有几百万两罢了,可是如今单单是商税便达到了上千万两之多,更不要说矿税、盐税、茶税等各种税收了
  直到今年,朝廷所收取的税费便足足有三千万两之巨,国库充盈,粮库之中更是堆满了粮秣,称一声千古之盛世也不为过。
  所以说这会儿王阳明一通反问让陈鼎禁不住一愣,如果说穷兵黩武导致国力疲惫,民生多艰的话,那就真的是朱厚照穷兵黩武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1/1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