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最强大佬(校对)第5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2/1357

  然而海上没有感受到来自于大明的威胁,却是不曾想大明竟然自陆路而来,甚至深入了西伯利亚之地,翻过了乌拉尔山,进入了欧洲腹心。
  在瓦西里的眼中,乌拉尔山两侧的广袤之地那都是属于莫斯科大公国的地盘,现在自家地盘当中竟然闯入了其他的一伙军队,尤其是双方更是爆发了大战,瓦西里根本就没有丝毫犹豫。
  从他所掌握的消息,瓦西里感受到了大明满世界扩张的疯狂野心,自然是感受到了极大的危机。
  刚刚结束了同喀山汗国的大战的瓦西里毫不犹豫的派出了国内的精锐第二,第六军团奔袭而来。
  第二、第六军团乃是瓦西里手下八大军团之中战力最为突出的两大军团之一。
  如果说第一军团长期镇守莫斯科的话,那么第二、第六军团便是常年随着大公国的扩张而四处征伐,士卒悍勇无比,皆是敢战之士。
  这一点从第三军团能够同大明精锐部队战个旗鼓相当便能够看出一二,相比第三军团,第二、第六军团战斗力丝毫不差,甚至第二军团的战力比之第三军团还要强出一筹。
  第二军团长,阿廖沙乃是瓦西里的心腹爱将,用兵果决而又狡诈,如同狐狸一般,不知道多少被莫斯科大公国所吞并的小国的将领败在其手下。
  这会儿军营之中,阿廖沙一身华服,赫然是来自于大明的丝绸,手中端着精致的茶杯,品着来自于大明的茶叶,长长的大胡子遮住了下巴,一双阴戾的眼眸之中带着几分嘲讽向着一身贵气的安德烈道:“安德烈,你可真的是丢尽了我莫斯科大公国的颜面啊,
两万余精锐大军,竟然不足四千人……”
  安德烈同阿廖沙的关系很是不睦,这一点涉及到第二、第三军团之间的排位之争,所以眼看阿廖沙针对安德烈,坐在一旁的第六军团长谢特尔眯着眼睛坐在那里,不插一言。
  安德烈淡淡的瞥了阿廖沙一眼道:“阿廖沙,待你同明帝国大军一战,你再来说这些吧。”
  一挥衣袖,阿廖沙眼中精芒闪烁,冷笑一声道:“本军团长既然来了,那么那些明人就别想走了。”
  看得出阿廖沙信心十足,言辞之间流露出强烈的自信,这是百战之将的信念。
  不再理会安德烈,阿廖沙目光落在一旁的谢特尔身上道:“谢特尔,可敢同我去会一会那明人大军。”
  谢特尔沉稳如山,在几大军团当中,如果说阿廖沙所率领的第二军团受其影响狡猾如狐狸,侵略如风的话,那么第六军团自然是受谢特尔影响,大军沉稳如山岳一般,防守能力令人惊艳。
  第二军团攻击力强大,第六军团防御能力强大,只从这点就可以看出瓦西里三世也不是随随便便就派出援军的。
  谢特尔微微的点了点头,不争不抢,一副愿意配合阿廖沙的模样。
  别看谢特尔不急不躁,可是不管是阿廖沙还是安德烈,任何人都不敢小觑了谢特尔。
  数万大军开拔,动静自然是不小,第二、第六军团对于这种蛮荒的环境以及气候显然是非常之适应,毕竟多年的对外扩张当中,这般的环境他们早已经见过了太多。
  相比之下,第二、第六军团行军速度甚至比之程向武所率领的大军要快了许多。
  四五十里的距离对于第二、第六军团而言不过是一日行军便可达到,而大明至少要一日半,足足差了一半。
  这也不奇怪,谁让大明境内修筑的官道众多,就算是是战争当中也有道路可循,何曾向莫斯科大公国第二、第六军团一般在对外扩张当中,所行走之地皆是蛮荒之地,无有道路可寻。
  两种不同的环境自然是造就了不同的军队,显然在这种环境当中,单单就行军而言,自然是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更胜一筹。
  程宇抵达卢大柱所部大营的第二天,一阵快马急奔而来,正是卢大柱撒出去的哨探。
  哨探直奔帅帐而去,惊动了不少的将领。
  大帐之中,卢大柱看着那哨探,脸上带着几分惊愕之色,无比惊讶的道:“什么,你说敌人已经出现在十里之外?”
  怪不得卢大柱这般的惊讶,虽然说他已经将哨探撒出去有数十里,甚至在阿廖沙他们那大营四周便有明军哨探的踪影。
  但是阿廖沙不愧是莫斯科大公国之名将,大军开拔之前首先做的便是屏蔽消息,斩杀敌人哨探。
  所以卢大柱派出去的哨探全部遭了毒手,甚至都没有能够将消息传出。
  等到大军接近明军营地的时候,哨探的数量自然是越来越多,就算是阿廖沙派出了大量的哨探,但是也无法再屏蔽消息。
  因此大军行踪暴露,卢大柱自然是惊诧不已。
  纵然是在同第三军团的交手当中隐约察觉到这些蛮夷大军在行军速度上隐隐强过他们一筹,但是卢大柱并没有太过在意,只当是对方逃跑所爆发出来的潜力。
  但是现在敌人竟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潜近答应,甚至距离大营就剩下了不足十里距离。
  这要是一马平川之地,骑兵高速冲锋之下,怕是小半个时辰就要马踏联营了。
  呜呜呜的号角声在宽阔的大营当中响起,很快就见一支支的队伍快速的组成军阵并且在各自的将领率领之下汇聚在一起。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数万大军排列着整齐的方阵浩浩荡荡的出了大营,摆下了阵势。
  不过是半个时辰左右,就见前方地平线处漫天的烟尘滚滚,大地隐隐震动不已,黑压压的一片大军就如同洪流一般席卷而来。
  浩荡的烟尘遮天蔽日,一眼望去首先映入眼中的便是那声势惊人的骑兵队伍。
  广袤的西伯利亚之地,虽然说没有什么道路可言,但是相对来说,还是相当适合骑兵冲锋的。
  第二军团足足有四分之一的人马便是骑兵,做为第二军团的刀锋,骑兵营绝对是第二军团的定海神针,不出则已,一出必杀。
  眯着眼睛,卢大柱站在高高的瞭望塔之上,借助千里镜可以清楚的看道那滚滚而来的大军。
  一支军队的军容如何,单单是看其行军就能够看出一二来,卢大柱做为一员合格的将领,别的不说,至少眼力还是有的,一眼就能够看出这一支军队乃是一支精锐。
  精锐自不必说,毕竟几大军团正处在莫斯科大公国对外扩张的时期,根本不是那些上百年都没有经历过战事的军队可比。
  两者相比就好像是野狼比之家狗,两者哪一个攻击力更强,一眼可见。
  两军相距不过百余丈,在卢大柱等人眼中,对面的这一支蛮夷大军真的是他们所见之精锐,也只有鞑靼鼎盛时期,其大汗亲卫队可与之相比。
  本以为第三军团已经是莫斯科大公国最强的军团了,没想到这才没有多久,又来了这么两支强横的军团。
  做为军人,对手越强越是战意高昂,卢大柱有着自己的骄傲,他背后站着的是大明帝国,代表的是大明的颜面。
  深吸一口气,卢大柱走下瞭望塔,骑着身下的良驹,在亲卫队的簇拥之下向着对面的大军缓缓而来。
  阿廖沙放下手中的千里镜,眼中带着几分凝重之色,大明军阵严密,绝非是他以往所见过的那些军队可比,加之有第三军团的先例在前,倒是让阿廖沙生出了几分郑重与谨慎。
  但是在阿廖沙的眼中却是分明有兴奋的光芒闪烁,看得出阿廖沙很是激动,拍了一下身下的战马,直奔卢大柱而来。
  两军之主帅就这么的在两军阵前相隔十几丈处停了下来,二人目光交错,似有火光闪烁。
  “大明,远征军总督卢大柱!”
  “莫斯科大公国,第二军团长,阿廖沙”
  二人气势交汇,不管是谁,皆是不落下风,对视了一眼,卢大柱同阿廖沙齐齐转身纵马而去。
  双方将领看到这一幕皆是露出愕然与不解之色,然而就在他们心中惊异的时候,就听得卢大柱与阿廖沙齐齐调转身形喝道:“大军冲锋,随我杀!”
第六百五十五章
让我来!
  因为拉开了一些距离的缘故,当二人齐齐转身纵马奔驰起来,首先盯上的便是对方。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道理东西方皆通,不管是阿廖沙还是卢大柱在意识到对方乃是一位难得的对手的时候便生出了同样的念头来。
  那就是斩杀敌酋以乱其军心。
  卢大柱做为大军之主帅,一旦被杀或者被擒,傻子都知道,必然会给大军带来无比的震动,士气暴跌那是必然的。
  同样的道理,阿廖沙在军中同样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尤其是对于第二军团来说就是第二军团的核心,一旦阿廖沙出了问题,第二军团的战斗力至少要削减一大半。
  阿廖沙握紧了手中的长矛以及左手臂弯上那一面圆盾,眼中闪烁着狠辣之色盯着越来越近的卢大柱。
  卢大柱手中同样是一杆长矛,不过这一杆长矛却是不同于阿廖沙手中的长矛,隐隐的要稍微短了那么几寸。
  但是卢大柱手中这一杆长矛可是由天外玄铁打造而成,重达百斤,一般人别说舞动了,能够扛起来那已经是不错了。
  这么一杆沉重的长矛在卢大柱手中却是轻来轻去,舞动之间烈烈最响。
  “吼!”
  二人齐齐呼喝,两根长矛就那么的在空中碰撞在了一起。
  做为军中以武力而闻名的大将,卢大柱一身武力不敢说军中无敌,但是也足可以排进前三之列,纵然是遇上了先天级别的强者,凭借着那一身横炼堪称无敌的外家功夫,卢大柱也敢与之一战。
  阿廖沙虽然说实力不差,但是他更多的是靠着自身智慧扬名,单单论及修为的话,阿廖沙绝对差了卢大柱一个级别。
  所以说这一交手,阿廖沙手中长矛当场就被震飞了出去,握着长矛的那一只手差点被震得骨折开来。
  亏得阿廖沙见机不妙,几乎是本能的撒手,否则的话,卢大柱那一击所蕴含的暗劲必然将阿廖沙手骨震碎。
  只是一击之下,阿廖沙便丢了手中的武器,不过阿廖沙心中虽然吃惊,却是没有慌乱,一夹身下战马,纵身一跃同卢大柱错身而过。
  噗嗤,噗嗤,就见阿廖沙手中短剑划过一道道亮光带起一抹抹的血色。
  不知道什么时候自腰间拔出了随身短剑的阿廖沙已经冲进了卢大柱随身亲卫队当中。
  这些亲卫自是不差,可是论及武力自然差了阿廖沙不少,眨眼之间便有数名亲卫被阿廖沙所斩杀。
  但是等到这些亲卫反应过来之后,阿廖沙的处境一下子变得有些不妙起来。
  这些亲卫可都是身经百战之辈,尤其是追随自家主帅冲锋陷阵,经历最多的就是这种场面,同样是有着丰富的应对经验。
  眨眼之间,数十名亲卫便一重重的将阿廖沙给包围其中,数名亲卫配合的井然有序,有攻有守,有上有下,四面八方皆是攻击,阿廖沙纵然是生有八只手怕是都招架不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2/1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