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最强大佬(校对)第6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5/1357

  此刻楚毅凝神查看,果不其然,楚毅促成阿朱同段正淳相认,可以说直接改变了阿朱的命运,甚至影响到萧峰的命运。
  正是阿朱之死才让萧峰心中失去了依托,后来才会于宋辽两国阵前选择以极端的方式阻止两国开战。
  萧峰同阿朱的感情至深,在阿朱死后曾言,千秋万载,四海列国,就只一个阿朱。
  如果说阿朱不死,萧峰绝对不会以那种极端的方式身死,更大的可能则是兑现其承诺,于塞外放马牧羊。
  楚毅这一个举动直接,间接所影响到的可不只是一两个人的命运,甚至影响到萧峰的命运。
  只看气运祭坛陡然暴涨的数百万之多的气运,楚毅心中可谓是无比的震撼。
  覆灭慕容家也不过是得了数百万气运而已,不曾想只是促使阿朱同段正淳相认所暴涨的气运都要比覆灭慕容家所得气运还多。
  一只手轻轻的摩挲着指间的玉扳指,楚毅嘴角荡漾起一丝笑意,轻声呢喃:“有趣,有趣!”
  汴梁城。
  楚毅一行人乘坐大船而归,而此刻早已经得了消息的东厂人马便守在码头处。
  抄没慕容家所得的那么多的战利品,除了极少数一部分被赏赐给了那些禁军、厢军士卒,大部分则是被楚毅带回了汴梁。
  一辆辆的马车拉着这些战利品进入了东厂的地盘,同时楚毅则是直入皇宫面见天子。
  不过是几个月的时间,楚毅进入皇宫之中便明显的察觉到皇宫之中的变化。
  相比哲宗皇帝时期皇宫之内的朴素来,赵佶登基不足两年时光而已,这皇宫之中已经是氛围大变。
  许多宫苑明显都在翻修之中,不用说这必然是出自赵佶的命令。
  以赵佶的性情,一旦坐稳了皇位,若是不沉迷于享受的话,那他就不是赵佶了。
  御花园之中,在蔡京的陪同之下,赵佶正聚精会神的画着一位美人,突然一名小黄门跑过来道:“陛下,东厂提督求见。”
  手微微一顿,赵佶皱了皱眉头,看了那小黄门一眼,顿时将那小黄门给吓得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叩首。
  蔡京见状一挥手道:“来人,拖下去,杖五十!”
  那小黄门闻言当即瘫软在地,莫说是五十了,惹得官家不喜,一杖下去便足够要他性命了,这蔡京开口,分明是要他的命啊。
  “陛下,楚毅特来缴旨!”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走了过来,不卑不亢的冲着赵佶一礼,手中捧着一份奏章。
  赵佶将手中画笔放下,看了楚毅一眼,伸手接过那奏章,打开之后,目光一扫,很快眼中闪过亮光,盯着楚毅惊喜无比道:“卿家,这些都是真的?”
  楚毅显然是知道赵佶所问何事,点头道:“句句属实!”
  赵佶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无比满意的看着楚毅赞叹道:“朕就知道卿家不会让朕失望。”
  蔡京立于一旁,余光瞥到赵佶手中奏章之上的内容,眼珠子差点掉出来。
  在那奏章之中,道明了剿灭慕容家的经过,最重要的是剿灭慕容家的收获,抄没慕容家竟然得了数百万贯的金银财富,难怪赵佶会那么的欣喜。
  赵佶是什么性情之人,蔡京早已经看透,梁师成、童贯还有他,他们这些人为什么能够得赵佶信任,说到底是因为他们能够帮赵佶搂钱,能够让他为所欲为的享受皇帝的特权。
  他们费尽心机每次也不过是能够为赵佶弄来数十万贯的金银财富罢了,结果楚毅出去一遭便带回来数百万贯的财货,以赵佶的性子,要是不高兴的话那才怪了呢。
第七百七十七章
怦然心动的豹子头
  将手中的奏章递给一旁的蔡京,赵佶脸上带着几分笑意道:“蔡卿家不妨也看一看,楚卿此番江南一行,不止是为朕除去了慕容氏这一祸患,更是为朕带回了数百万贯的金银财货!”
  哪怕是心中再如何的嫉妒楚毅,蔡京脸上却是布满了笑容,无比的和善看着楚毅并且冲着楚毅点头道:“老夫就知道楚提督此去一定能够马到功成,陛下慧眼识人,果然不假。”
  不愧是在官场之上沉浮数十年的人物,蔡京这话不只是捧了楚毅,更是捧了天子。
  果不其然,听到蔡京说自己慧眼识人,身为天子的赵佶脸上露出几分得意之色。
  就听得赵佶冲着楚毅道:“傍晚时分了,卿家想来还没有用晚膳吧,朕便传令御膳房,今日楚卿家便陪朕用膳吧。”
  在赵佶看来,让楚毅陪他用膳,那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要知道能够陪赵佶用膳的臣子,除了蔡京、梁师成、童贯几人之外,可就没有其他人了。
  但凡是能够陪同赵佶用膳,那就证明对方在赵佶心目当中的地位。
  蔡京闻言眼中禁不住流露出几分嫉妒之色,只是蔡京也明白,有这么一遭,楚毅算是彻底的进入了赵佶的眼中,被赵佶视为心腹,可以说只要楚毅自己不自己作死,那么赵佶便会对其非常之信重。
  楚毅神色平静的冲着赵佶一礼道:“楚毅多谢陛下厚爱。”
  尽管说楚毅的反应有些平淡,不过赵佶这会儿正是对楚毅好感度爆棚的状态,对于楚毅的反应非但是没有责怪,反而是极为欣赏。
  楚毅的反应迥异于蔡京几人,却是给了赵佶另外一种感受,赵佶又不是傻子,如何看不出蔡京、梁师成几人是什么人,但是赵佶偏偏就离不开蔡京等人,至于说蔡京几人是不是奸佞,那也要看几人是不是在维护他这位天子的利益了,只要蔡京几人不损害他的利益,赵佶自然不放在心上。
  然而楚毅带给他另外一种感触,只看楚毅的反应,赵佶就知道楚毅是那种不善言辞,性情耿直之辈。
  像这样的臣子,朝中虽然不多,却也不是没有,不过能够让他满意的,也就只有楚毅这么一个。
  一顿晚膳吃的很是不差,至少赵佶的心情很不错,席间不时的问一下江南之事,楚毅则是有问必答,回答的很是得体。
  就在楚毅出了皇宫没有多久,楚毅被天子留下来一起用膳的消息便传扬开来,一时之间,朝堂上下的有心人都知道,又有一人成为了天子的心腹,能够不招惹的话,最好是不要去招惹。
  许多人都以为楚毅会利用圣眷正隆的机会大肆扩张东厂的势力,却是不曾想楚毅回来之后竟然显得非常的低调,就连东厂都是一如既往,一点都没有扩张的意思。
  就连关注着楚毅的赵佶在接到消息的时候都是微微一愣,楚毅的反应当真是有些出乎赵佶的预料。
  赵佶甚至都做好了楚毅向他请求,扩充东厂人手,而且赵佶都准备下旨了。
  结果楚毅竟然没有一点的反应,就像是没事的人一般,老老实实的打理东厂,一点扩张的意思都没有。
  莫说是满朝文武乃至于官家都感到奇怪了,其实在东厂之中,杨志、徐宁几人也很是不解。
  按说楚毅趁着天子的青睐扩张东厂的权势那是最佳的时机,偏偏楚毅没有那么做。
  这一日,忍不住了的杨志看着坐在那里看书的楚毅道:“提督,您为什么不求陛下扩充我们东厂的人手呢,要知道我们东厂人手实在是匮乏,如果说没有陛下旨意的话,又无法自行扩充人手……”
  楚毅放下手中的书卷,抬头看了杨志几人一眼,微微摇了摇头,笑着道:“求来的东西,又怎么比得上别人主动送上门来的呢?”
  听得楚毅这么说,几人不禁一愣,显然是不大明白楚毅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皇宫之中,赵佶脸上带着几分笑意看了身旁侍奉着自己的内侍杨戬一眼。
  杨戬本是楚毅当初的一名手下小黄门,后来通过楚毅的关系,在宫中的了童贯照拂,短短的时间内便进入到了赵佶的视线。
  杨戬也不愧是能够成为同梁师成、蔡京、童贯等人齐名的人物,一朝青云直上,很快便得了天子的欢心,成为天子身边能够同梁师成相抗衡的内侍之一。
  如果说蔡京、梁师成几人隐隐抱团取暖的话,那么杨戬、童贯、楚毅应该算得上是一派。
  当然这是童贯、杨戬他们的看法,至于说楚毅,还真的没有拉帮结派的意思。
  只听得赵佶看了杨戬一眼笑道:“宫里都说杨戬你同楚毅关系莫逆,看来这传言不假啊。”
  杨戬当即便道:“奴婢当初正是得了楚提督的照拂,所以才能够有缘得以侍奉陛下,所以奴婢对楚提督甚为感激,事无不可对人言,老奴没有做任何对不起陛下的事情,就算是当着陛下的面,老奴也敢拍着胸膛向陛下保证,奴婢同楚提督之间没有任何勾结。”
  看着杨戬那一副坦荡的模样,赵佶笑道:“卿家坦荡,朕深知矣,就像楚卿家,为朕立下莫大的功劳,连开口求取赏赐的意思都没有,此等性情之人,又怎么可能会与人私下勾结呢。”
  杨戬一副打抱不平的模样道:“所以奴婢这才斗胆为楚提督向陛下求得赏赐,否则的话,有功不赏,岂不是有损陛下圣明清誉!”
  立于一旁的梁师成闻言不禁脸色一变,当即指着杨戬道:“杨戬,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这么同陛下说话!”
  杨戬不屑的看了梁师成一眼,反而是一副问心无愧的模样向着赵佶道:“奴婢若是有什么失礼之处,还请陛下责罚!”
  看了梁师成还有杨戬二人一眼,赵佶眼中闪过一丝玩味的笑意,摆了摆手道:“算了,算了,你们二人皆是朕之心腹,纵然言辞之间有什么失礼之处,朕也不会介意。”
  安抚了杨戬,又敲打了一下梁师成,赵佶沉吟了一番道:“杨戬所说不差,朕的确是欠楚毅一份赏赐,既然如此,杨戬你且说说看,朕该如何赏赐楚毅才是?”
  杨戬愣了一下,一时之间有些发懵道:“以奴婢对楚毅的了解,金银财富之类,楚毅怕是没有什么兴趣,思来想去,楚毅执掌东厂,以东厂的职责来看的话,东厂所辖的人员似乎严重不足,陛下若是想要赏赐的话,就不妨给东厂增加一些人手。”
  东厂乃是从皇城司分割出来的,相当于是一个新的情报机构,一个新成立的机构,人员上自然是不足。
  如果说皇城司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是一个庞然大物的话,那么东厂则是从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身上分离出来的小机构罢了。
  所以说比起皇城司来,东厂简直是微不足道,就连赵佶都没有将东厂放在心上。
  这会儿听杨戬这么一说,赵佶想到东厂如今也不过只有数百人而已,不禁点了点头道:“杨戬你说的倒是不差,东厂再怎么说也是一个新部门,若是人马太少的话,实在是不成体统,既然如此,朕便准许楚毅卿家自行招募东厂人员,嗯,人数便以五千人为限吧!”
  皇城司人员可是众多,单单是有记录在案的便不下数千人之多,更不要说那些没有记录在案的人员了。
  不过再怎么说,赵佶一开口便给了东厂五千人的名额,这已经算得上是大手笔了。
  要知道许多新成立的机构或者部门,往往也只有数百名额罢了。
  大宋一朝冗官极其严重,官员可谓众多,但是真正办事的官员却不多,看上去就像是朝廷拿出大量的财富来奉养众多有功名在身的士子。
  也就是大宋一朝经济繁荣发达,国家税收充沛,否则的话,只怕是根本就供养不起庞大的官僚体系以及禁军体系。
  试想一下,大宋单单是禁军就有近百万之多,更不要说地方上的厢军了,可以说整个大宋所要供养的军队就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数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5/1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