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最强大佬(校对)第6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3/1357

  接到圣旨的时候,呼延灼可以说是非常的兴奋的,他在不久之前被从淮西战场抽调回来修整,本以为要不了多久便会重回淮西战场,不曾想却是被天子委派为大军统帅,前去平定梁山叛乱。
  如果说只是如此也就罢了,身为将领,只要能够征战于沙场,呼延灼自然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让呼延灼所想不到的是天子竟然给他安排了一位监军。
  委派监军是什么意思呼延灼自然清楚,那是代表天子对大军统帅的一种监视以及约束,他呼延灼对于朝廷忠心耿耿,呼延家更是皇家的忠实拥护者,不曾想他呼延灼出征,天子竟然也会派监军。
  就算是明知道此乃常例,呼延灼心中也是非常之不痛快,这不,一大早便来到了东厂,他倒是要看看,这位凶名在外的楚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如果说识趣配合他的话,那也就罢了,否则的话,他呼延灼必然要给对方一个下马威。
  军中必须是一言堂,否则的话到时候都不用敌人来攻,便是一个内部不和自己便乱了阵脚了。
  呼延灼只是听闻楚毅的名声相当不好,对于楚毅的了解更多的是局限于市井之中的传言。
  呼延灼怕的就是楚毅真的如传言当中一般,蛮横不讲道理,兼且杀人如麻,若是果真如此的话,到时候能够配合自己才怪。
  一队骑兵紧跟在呼延灼身后,这些都是呼延家的家将,一个个身上弥漫着一股惨烈的气息,尽皆是百战余生的悍卒,单单是站在那里,胆小之人都不敢直视。
  这么一队骑兵再加上煞气毕露的呼延灼堵在东厂衙门口处,不知道引来多少人的瞩目。
  东厂衙门口就像是禁地一般,鲜少有人敢在那衙门口处停留,就算是东厂在京城之中并没有欺压百姓的举动,但是谁让东厂还有楚毅的名声已经被人在暗中给弄的坏掉了呢。
  市井之人可是没有什么判断力,对于市井传言,越是夸张,反倒是越是相信,久而久之,东厂被传做了魔窟。
  如今呼延灼率领那么一队骑兵出现在东厂衙门口处自然是吸引了太多人的目光,而呼延灼感受到了这些目光,目光一凝,看向东厂衙门的时候,眼中禁不住流露出几分凶色。
  在呼延灼看来,四周百姓那种目光似乎是在印证他所听到的那些传言,当然呼延灼对于传言并不太相信,以呼延家的能力,呼延灼也大致知晓蔡京、高俅等人在针对楚毅,但是呼延灼出身于将门世家,天然便对内侍出身的楚毅没有多少好感,所以对于那些市井传言才会信了几分。
第八百二十二章
楚毅来了!
  衙门门口处那么大的动静自然是瞒不过东厂众人。
  就在呼延灼带领着一众亲兵出现在东厂门口处的时候,其实东厂之中的楚毅、卢俊义等人便已经察觉到了这点,只是并没有第一时间出来罢了
  立于门口处,呼延灼盯着东厂衙门的大门,很快一道身影出现在了呼延灼的是显得昂中。
  来人呼延灼并不陌生,或者说非常的熟悉,呼延灼做为将门世家的一员,自然是对于他们将门世家体系内的人无比熟悉。
  杨志做为天波府杨家的子弟,尤其是天波府杨家这一代极其出色的子弟,不只是呼延灼知晓,可以说整个将门世家体系内的子弟都对杨志有所了解。
  当然不少人都在为杨志感到惋惜,谁让杨志入了东厂这一臭名昭著的机构呢。
  要知道东厂的名声在外那可是相当之差的,他们这些将门子弟大多数人可都是非常爱惜自身的名声的,就算是不顾自身名声,总不能够连自家名声也不顾吧。
  反倒是天波府杨家同东厂有所联系,不过想一想当初天波府杨家在慕容龙城肆虐的时候,做为东厂之主的楚毅曾出手相助杨家,那么杨志出现在东厂倒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呼延灼一眼便认出了杨志,眼睛一眯道:“杨贤侄,别来无恙乎?楚毅何在,让他亲自来见我!”
  杨志看着呼延灼,微微拱手道:“小侄见过呼延叔父,提督大人正在衙门之中,叔父请随小侄来。”
  微微皱了皱眉头,本来呼延灼是想要给楚毅一个下马威的,也好确定了一下两人的主次定位。可是现在看楚毅的反应,似乎楚毅并不是那么好拿捏的。
  呼延灼倒是没有小觑楚毅的意思,如果说楚毅真的那么好对付的话,怕是也不至于会让蔡京、高俅这些人接连不断的想方设法的算计了。
  就算是如此,楚毅仍然是活蹦乱跳的,没见那些被蔡京、高俅盯上的人如今一个比一个凄惨,甚至许多人连性命都不保了,也就只有楚毅非但是没事,还稳居高位。
  走进衙门之中,那些亲卫倒是想紧随呼延灼进入东厂,不过却被杨志当场拦了下来。
  脚步微微一顿,呼延灼看了杨志一眼冲着身后的亲卫道:“尔等再次等候。”
  不愧是将门世家的家将,这些人令行禁止,当即便立在衙门之外,看那架势,呼延灼一声令下,这些人怕是就会第一时间冲进衙门当中。
  杨志在前引路,将呼延灼引领至书房之前,伸手一引道:“呼延叔父,提督大人正在书房之中。”
  吱呀一声,房门打开,一道身影出现在呼延灼的视线当中,不是楚毅又是何人。
  当看到楚毅的时候,呼延灼不由得一愣,呼延灼常年在外统兵作战,可以说回京的次数非常之有限,就算是偶尔回京叙职,却也不可能同楚毅有什么交集,所以说呼延灼尚且是首次见到楚毅。
  如今见到楚毅的时候,呼延灼自然是看的一愣,毕竟楚毅同他所想象之中的那位东厂提督有着极大的差别。
  在呼延灼想来,楚毅应该是那种面目阴柔,白面无须的大太监模样,让人一看便觉得不是什么好人。
  然而真的看到楚毅的时候,呼延灼才觉得自己想差了,楚毅根本就不是那些大太监可比,如果说不是知道楚毅的身份的话,呼延灼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认错了人了。
  眼见呼延灼看着自己发愣,楚毅微微颔首道:“呼延将军,楚毅有礼了。”
  一股温润如玉的气质让呼延灼下意识的向着楚毅拱手道:“呼延灼见过广阳郡王。”
  毕竟论及身份的话,楚毅身上可是挂着广阳郡王的爵位的,单单是这郡王的爵位便高出太多人一头,哪怕是呼延灼见了都要主动向楚毅施礼。
  楚毅微微一笑道:“呼延将军乃是贵客,且坐下叙话。”
  落座之后,呼延灼的心情也平复了下来,神色复杂的看了楚毅一眼,先前的诸多杂念一扫而空,就那么看着楚毅道:“本将此来乃是与广阳郡王商议,何日发兵为妙。”
  如果说不是得到了赵佶的圣旨的话,呼延灼前来与他商议出兵的日子,楚毅肯定会觉得非常的惊讶。
  毕竟发兵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是要由天子或者太尉府走出决定的,只是不曾想赵佶竟然将决定权交给了他这位监军。
  微微一笑,楚毅冲着呼延灼道:“哦,不知呼延将军觉得何日出兵才好呢?”
  呼延灼眼睛一瞪,一股煞气弥漫开来盯着楚毅道:“要我说的话即刻发兵最好,不过数万兵马出征所需的种种哪怕是朝廷全力支持,至少也要数日才能够准备齐备,所以以我之见的话,三日后发兵最好。”
  楚毅笑着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楚某便上书天子,三日后发兵。”
  “什么?”
  呼延灼不由的一愣,显然是没有想到楚毅竟然这么轻易的便接受了他的建议,要知道他已经做好了被楚毅所回绝的准备了,毕竟在呼延灼看来楚毅肯定会在这方面压制于他,好宣示主导权。
  一个监军,一个大军统帅,两者谁若是强势的话,那么谁便是大军的主帅,呼延灼之所以带着亲兵前来,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同楚毅争夺大军的话语权吗?
  楚毅这么好说话却是让呼延灼愣了一下,诧异的看着楚毅,反倒是楚毅冲着呼延灼道:“怎么,有什么问题吗?还是说呼延将军觉得三日时间太短了?”
  回神过来,呼延灼连忙摇头道:“正所谓救人如救火,平定梁山贼寇为重,广阳郡王既然没有什么意见,那么就这说定了,三日后大军开拔。”
  呼延灼很快便在亲兵的簇拥之下离去,楚毅目送呼延灼离去,嘴角微微翘起。
  三日时间一晃即过
  这一日点将台之上,楚毅、呼延灼等将领站在那高高的点将台之上,而下方则是密密麻麻的数万大军。
  虽然说大家心知肚明,高俅倒是没有在兵马方面做什么手脚,那些被选派出来的禁军士卒看上去倒也有模有样,至少不是那种老弱病残。
  呼延灼看到下方的一众士卒的时候心中不由的暗暗松了一口气,楚毅同高俅蔡京不和他可是知晓的,先前呼延灼一直都在担心高俅会不会在派遣的兵马上面做什么手脚。
  如今看到这些禁军士卒的时候,呼延灼才发现自己的担心全都是白白的担心了,高俅并没有在这上面做什么手脚。
  随着一员员将领被点出,鼓声响起,呼延灼先是看了楚毅一眼,楚毅并没有同他争锋的意思,而是冲着他笑了笑,深吸一口气,呼延灼长笑一声道:“大军开拔!”
  浩浩荡荡的大军出了京师,直奔着水泊梁山而去。
  高高的城楼之上,几道身影立在城楼之巅,远远的看着楚毅、呼延灼的身影消失在天边。
  就见那几道身影转过身来,赫然是蔡京、高俅、梁师成几人。
  只听得梁师成冲着高俅、蔡京几人道:“楚毅已经出兵,蔡相、高太尉,我也该回宫去禀明陛下了。”
  蔡京点了点头,而高俅则是冲着梁师成道:“高某送梁大监一程。”
  水泊梁山大胜官军,自然是大宴全军。
  数万朝廷大军除了逃散以及死伤,最终被孚的差不多占了有六成之多,除了相当少的一部分不肯投降之外,剩下愿意投降的竟然足足有万余之众。
  吸收了这些降卒,水泊梁山的兵马首次突破了一万,甚至差点便达到了两万人之众。
  兵马几乎暴涨了一倍,梁山之上,众人的士气可想而知。
  几日过去,梁山上上下下都在努力的备战,毕竟傻子都知道朝廷吃了这么大的亏绝对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的,而那些降卒想要融入梁山,也必然要经过一番编排以及融合,所以大多数的头领都在带领分到自己手下的士卒练兵。
  当然这些绿林出身的梁山头领真的能够拿得出手统领大军的还真的没有几个,所以如果有真正精通兵法的将领看到梁山众人训练士卒的那一幕的话,怕是眼珠子都能够掉出来。
  梁山后山一片院落,别看这是一片院落,却是用来关押重要人士的地方,而这会儿在这一片院落之间所关押的却是此番被俘的将领,宣赞、秦明、索超等人。
  军中的高级将领足足有数十人之多,这些将领除了战死的,被俘的也于十几人之多,虽然说不是青史留名,能够在军中爬到将军的级别,要么是有背景,要么是有着真材实料。
  刨除几名靠着关系上位的将领,剩下的几名将领那真的是可以称得上一声良将。
  这些人晁盖等人不放在心上,可是出身于官场的宋江却是记挂在了心上,按照晁盖的想法,这些将领若是不肯投降的话,统统杀了祭旗便是,只是却被宋江给劝住,将这些人的性命给保了下来。
  从这一点上来讲的话,包括宣赞、秦明等人在内,这些将领对于宋江还是有几分好感的,至少如今宋江并非是梁山的大当家,恶人自然是由晁盖来做,由宋江的恶反过来衬托出宋江的好来。
  这会儿宋江正在一处院子当中,在这一处院子当中,宋江正在一脸真诚的劝说一名将领道:“陈将军何不顺应时势入我梁山,宋某可以向陈将军保证,他日定然想方设法恳请朝廷招安,那时将军当可重返朝堂。”
  陈敬一脸的犹豫之色,如果说不是宋江提及招安的话,他还真的不愿意投降,但是有担心那位大头领晁盖一怒之下真的将他们给杀了。
  即想活命,又不愿意投降,这便是大部分被俘的将领的心思,而宋江便是看透了这些人的心思,所以才会将招安的大杀器祭出。
  要知道朝廷之中,十大节度使在没有被招安之前那可都是山贼匪寇,可以说大宋朝堂有着招安的优良传统,所以宋江那么说,倒也没有人不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3/1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