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6

-----------------------------------------------------------------------------------------------------------------------
☆本文由网友上传至看帮网(https://www.kanbang.cc),仅供预览,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
内容简介:
见证十月革命的奇迹和人民的失败。
第一卷
破晓之前
引子
  “小吴啊,我看你脸红的有些不对,又咳嗽了这么多天,要不今天还是别加班了,早点下班去医院看一看吧。这么死扛着,可不是个事情啊。”隔壁座位的老黄探头过来,小声的对趴在桌子上想要稍微休息一下的吴川提醒道。
  虽然公司的中央空调一向冷气足够,但后背和脖子处依旧不断冒汗的吴川,依然觉得体内燥热难当,每一次咳嗽都能让他觉得全身肌肉被牵动的酸痛难忍。
  “该死的资本家,该死的996工作制。”吴川一边在心里暗暗的咒骂着,一边抬起头对同事老黄挤出了一个笑容点头道:“谢谢额,马上就快16:00了,我一会去组长那里请个假,今天就早点回去看病去了。”
  老黄看了一眼窗外黑云压顶的天空,顺口又劝说了一句,“我看你还是早点请假回去好了,看这天气马上就是暴雨倾盆。你要是现在不走,一会可就未必走的了。就你这身体,淋了雨就更糟糕了。省下的这半天工资,估计还不够你挂一天药水的……”
  吴川顿时愣住了,他歪着脑袋看向外边越来越暗的天色,觉得老黄平日在工作上总是漏洞百出,但今天这话倒是的确说的一语中的了。他回头看向面前电脑屏幕的右下角,此时浮现出来的时间是15:28/2019/4/,距离16:00还有32分钟。
  根据公司的规定,16:00之前请假算半日,16:00之后算早退一次,早退、迟到累积两次扣半日工资,这样的记录每月会清零一次。吴川拖着不走,就是想要省下这半日工资,撑到16:00再请假。
  他一个月工资到手不过7、8千,但是公司扣起工资来,却是按照300一天计算的。在这物价高涨的魔都,吴川可是一分钱都不敢浪费的。毕竟他和同事老黄不一样,对方是有房的本地人,就算没有工作也能待在家混着慢慢找。而他可是孤身在魔都拼搏的外地人,一旦没了工作就是坐吃山空的局面。
  因此,即便眼下这家公司开的工资比当初招聘时承诺转正后的工资少了2成多,他也只有忍耐了下来,预备过完今年再说。说来也是无奈,这些年房价是水涨船高,但是他们这些建筑从业人员的工资却是几乎是原地踏步,反倒是那些从行业外杀入进来的房产开发商和炒房客倒是赚了个盘满钵满。
  像吴川这样的土木工程本科生,现在也只能在私人开设的设计公司内画画图,给正牌设计师打打下手。这要是放在十年前,拿着土木工程本科生的文凭,不管是去设计院还是国企,都是可以挑一挑了。
  时代确实不同了啊,今天的中国一边是专家叫嚷着社会劳动力不足,一边则是各个企业连扫地的都想找个本科生。有时吴川觉得,当今社会缺少的也许不是劳动力,而是逆来顺受的奴隶才是。
  不过和他那些回去家乡工作的同学相比,吴川却又觉得魔都还算不错的了。毕竟大城市虽然竞争激烈,好歹人家还给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那些家乡在三四线城镇的同学,可是每次聊天就在吐槽地方上的人情社会是如何的复杂。
  虽说共和国早就废除了工作顶替的制度,但越是封闭的小地方,行业的隔阂便越是严重。家中没有在建筑行业中有关系的,就很难在地方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哪怕是进入了小地方的设计院或是建筑国有企业,也不过是吃苦受累你去,立功领赏他人去的局面。
  对着电脑上的时间发了一分钟的呆后,头脑昏昏沉沉的吴川觉得,自己的身体还是比半天工资值钱一些的。他随手拿起放在一旁的杯子,将半杯多茶水一气灌下了肚子,往日回味甘甜的花茶,今日却只尝出了冰凉苦涩。
  趁着干裂疼痛的嗓子被茶水湿润的舒适感,吴川用双手揉了揉发烫的脸颊,让脸上火热的感觉散去一些,这便起身走到了办公桌北侧尽头的组长面前,向正忙着在电脑上玩牌的组长小心的请起了假。
  四十出头的组长并没有理会吴川,只是关注着电脑上的牌局,直到一局终了,他才放下鼠标靠着椅背转过头来,打量着在边上屈身一直不敢动作的吴川,看着他低眉顺眼的样子,方才满意的说道:“看你年纪轻轻的,怎么身体这么差。不过是加了几天班,这就感冒生病了?想当初公司刚成立,我和余工两人去乡下设计水电站,连续爬了一个月的山头……”
  吴川努力维持着脸上的笑容,听着组长鼓吹他在这家公司初创时期的丰功伟业,还不时小声附和着,总算听到组长准了自己的假。他一边连连感谢着对方,一边快速的向后退去。当他回到座位上收拾东西脑时,方才发现自己居然足足听了十几分钟的废话,现在已经是15:45了。
  不敢再浪费时间,吴川收起了手提电脑便快步离开了办公室。当他坐着电梯冲到楼下时,外面的天色已经暗如黑夜,远处的云层间似乎有着白光跳跃着,隐隐传来了沉闷而激烈的雷声。街上的行人也少了许多,只有车流依旧往来流淌着。
  “从这里跑去地铁站要15分钟,然后坐地铁返回自己住的区域要35分钟,再从地铁站回到住处大约10分钟,回到家里大约不要一个小时。可若是中途跑去医院的话,起码要2个小时以后才能到家,而且社区医院也只会挂盐水而已,这个时间赶去还不知道有没有医生在呢……”
  在心里思索了半天,吴川终于决定还是回家再说。先去对面胡同里的药店买上一些阿莫西林之类的抗生素和连花清瘟胶囊之类的药物,回去吃了药好好睡上一觉,也许就能解决问题了。
  吴川决定后便小心跑去了街对面的胡同,不过当他从药店出来之后,望着半空中向自己飘来的球状闪电,吴川一边紧急避让着,一边在心中就后悔了,“我这是着急什么呢?迟点出来不就撞不上了么……”
  球状闪电表面,那些银白色的光芒遮蔽了球体内的一切,当球体接触到吴川躲闪不及的头部后,便如同融化的热油一样,把他整个人都包裹了起来。接着这团亮光便骤然增强了亮度,原地爆出了一声巨响,一道白光闪过之后,吴川整个人便从胡同里消失了。
  虽说此时胡同内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但胡同内的几间店铺内,也还有两女一男透过玻璃门窗注意到了这个场面。他们都觉得自己是眼花了,于是不顾外面终于瓢泼而下的暴雨,一个个冲到了李丰消失的地方。三人找了一圈,除了吴川消失的地面留下了一块焦黑的痕迹外,就什么也不剩了,在雨水的冲刷下连一点灰渣都没留下。
  接到热心群众报警赶来的警察,把这条胡同从头到脚翻了个遍,也没能找到吴川的任何身体部分。但是在药店门口找到的监控,却清楚的拍下了他消失在胡同里的经过。为了不引起社会的恐慌,警方很快就把这件案子封存了起来。于是这条胡同里的消失事件,便成为了之后网上真假难辨的怪谈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消失在了热点不断的网路之中。
第一章
一切的开始
  眼前大放的光明让吴川不由自主的闭上了眼睛,可是当他再度睁开眼睛时,他一脸诧异地看着周边的环境,觉得自己的脑子是不是出现什么问题了。否则怎可能在这眨眼之间,自己就完全换了一个地方呢。
  虽然不知眼下他究竟在哪,但肯定不会是在刚刚买药的胡同里,甚至都不可能是魔都的某个地方。李丰之所以敢这么断定,自然是因为脚下原本平坦干净的水泥路,现在却变成了一条坑坑洼洼的煤渣小路,路边黑乎乎的阴沟内还散发着阵阵臭味。不要说是魔都,就算是三四线的小城也很难看到这样差的市容了。
  而原本可以容纳两辆轿车并行的胡同,现在也变成了最多只有两三人能够并行的小巷。小巷的两侧不再是店铺和水泥砖砌成的围墙,而是变成了低矮的砖石建筑,这些建筑外墙上斑驳肮脏,甚至有些墙面上都能看到贪图方便的行人留下的黄色尿迹。
  许多年没有闻到过周边环境散发出这样恶臭的味道了,吴川一时处于懵逼之中,他甚至一开始都不敢有所动作,期待着这场面只是他的幻觉,等一等就能回到原来的地方。
  不过不管他怎么小心翼翼的观察周边,并小声的叫喊了几句,都没有等来幻觉的消失。一阵穿堂风从小巷内吹过。让他的身体产生了无比真实的感觉。这种直接作用在肉体上的外界影响,让吴川终于意识到,眼下他看到的这个肮脏小巷子,可不是出现了幻觉,而是真实存在的世界。
  “这究竟是哪?我怎么来到这里的?我还活着吗?”脑子里一片混乱的吴川茫然思考着,下一刻他便猛地抬头向上方望去了。这条小巷虽然狭窄,但却能够看到头顶的天空,看着被两侧屋檐夹在中间的那窄窄的一线天空,他终于确定这里肯定不是刚刚他所在的密云不雨的城市。一线天内的天空蓝的就像是透明的宝石一样,丝毫看不到任何云朵和将要下雨的迹象。
  吴川就这么仰头望着天空,看到自己的脖子都有点发酸了,方才接受了一个事实。自己似乎真的被球状闪电带离了魔都,而且应该是比较北方的地方,否则气温不可能变得这么凉爽,这都让穿着短袖的他感觉有些寒冷了。
  至于自己是不是活着,吴川一边低头打量着自己的身体,一边小心翼翼的让身体各部位动作了起来。确定了身体各部位的机能后,他发现除了外露的皮肤和衣服表面上多了一层黑色的尘埃外,倒是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不过也不对,他下意识的用力咳嗽了几声,豁然发觉自己的重感冒似乎完全消失了。
  “这球状闪电还能治感冒?”吴川虽然有些庆幸,却又觉得有些无奈,“就是这治疗的代价似乎太大了些,我TM该怎么回去?等下一场暴雨……”
  吴川突然停下了思索,他低头慌乱的朝自己的双手看去,左手装着药品的塑料袋还在,右手抓着的电脑包也没问题,可是手机呢?手机去哪里了?
  忙乱地在身上找了半天,吴川终于气急败坏的说了一句脏话:“靠,手机忘在药店的柜台上了……”恼怒过后,他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喉咙,小声安慰自己道:“起码说话的功能也没问题,还是先出了巷子,找警察帮帮忙吧……”
  佩奇·开普兰踏上克拉皮文县的地面时,对于这个距离莫斯科190公里远的小城镇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虽然这里住着一位全俄罗斯,或者可说是当今世界最为著名的文豪——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也许是因为美国本就是被老欧洲们视为精神荒漠的地方;也许是因为他身上一半的犹太血统;也许是因为从圣彼得堡到克拉皮文县足足花去了三天时间,令他精神颇为疲惫了。是以当他从火车上下来时,面对这个同美国东北部城镇类似的俄国小城,并没有展现出过多的热情。
  这令得到消息跑来车站迎接的本县官员们,不免显得有些尴尬。双方寒暄了几句之后,本县的县长从交谈中了解到,佩奇·开普兰不过是一位美国记者,只是前来本县拜访列夫·托尔斯泰伯爵的消息后,他对佩奇·开普兰一行人就更是失去了兴趣。
  列夫·托尔斯泰伯爵虽然是举世闻名的大文豪,也是本县的名门望族,但是其所写的作品都是为皇上所不满的,有碍年轻人健康思想的小说。过去十多年来,这位伯爵大人都是本县密探的重点监控对象,热衷于仕途的县长自然是不愿意和这位牵涉上什么关系的。
  于是这位县长命令身边的警察局长谢苗·尼古拉耶维奇负责招待佩奇·开普兰等人后,便迅速的跳上了自己的马车离开了。看着刚刚围在自己周边的俄国官员们,现在又一个个火烧屁股似的着急离开,哪怕并没有想和这些地方官员深入交流心思的佩奇·开普兰,此刻也不由愕然的向陪同自己下来的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抱怨了一句。
  “谢尔盖先生,你们俄国地方上的官员可真够诚实的,听说我只是一个美国平民,他们就连应酬的兴趣都没了。这样一比较,彼得堡的官员可就比他们可爱多了,不是么?”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狠狠地瞪了一眼站在一边的本县警察局长,这位不懂英语的警察局长并不明白佩奇·开普兰说了什么,还是毕恭毕敬地站在哪里讨好的望着自己,就好像一条正在等待主人夸奖的猎犬。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对此还能说什么呢?这些小地方的警察局长大多都是来自本地的贵族家族,他们在年轻时考不上大学,便通过从军提升官阶,然后再转到地方来担任相应品级的文职,大多数人在军队中只学会了喝酒、打架、勾引妇人和花钱,至于实际做事的才能几乎没有。
  这也是为什么,斯托雷平阁下要下令清查这些尸餐素位的官员了。他之前给本县警察局发电报,是希望这里的警察局能够协助自己,将这个美国记者和本地某些心思不良的社会分子隔绝开来的。他可没想过,这个蠢货会嚷嚷的全县皆知,把他们当成了从彼得堡过来的达官贵人,弄出了刚刚这场闹剧。
  暗暗的给警察局长谢苗记下了小账之后,彼得堡密探局的上尉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对着佩奇·开普兰用俄语说道:“我看时间也不早了,做了大半天的火车,大家估计也都累了。不如让谢苗局长先带我们找个地方休息,这样明天也好恢复了精神去拜访伯爵大人。”
  对于谢尔盖上尉的建议,佩奇·开普兰自然不会拒绝,而谢苗局长也赶紧让部下带着拿着行李的两位仆人上了自己准备好的马车。美国客人和谢尔盖上尉一辆,他自己一辆。他带来的两名巡警骑着马在马车前开道,驱散着前方的人群,很快就让马车从车站前拥挤的广场拐上了通往城中旅馆的宽敞大街。
  佩奇·开普兰上了马车之后,却又开始沉默了下来,看着窗外的街景默默地想着心事。谢尔盖上尉对此倒是毫不意外,毕竟没什么人愿意和一个监视自己的密探交朋友的。而拉奇科夫斯基上校把自己公开安排在这位美国记者的身边,本来也不是让他前来结交这位美国记者的,而是用他来吓阻那些想要跟这位记者乱说话的俄国人的。
  佩奇·开普兰,美国新闻报的记者,名义上是来为美国人民了解斯托雷平阁下领导的俄国社会的情况。不过彼得堡密探局发觉,这位美国记者在彼得堡总是在和社会主义者、犹太人接触,试图报道俄国正在掀起一场针对工人和犹太人的迫害运动。
  虽然谢尔盖上尉认为,这也许是一个事实,但也不应该是一位美国记者该管的事务。不过对于佩奇·开普兰来说,他却认为揭发斯托雷平改革实质上是俄国反犹主义和军国主义分子的反动统治,才是他来俄国最大的任务。
  毕竟他的母亲一家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俄国反犹事件中的受害者。188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佩奇·开普兰认为这是一起不幸的事件,但这一事件却迅速变成了整个俄国犹太人的灾难。
  仅仅因为被逮捕的嫌犯中有一名犹太女子,整个俄国就将刺杀亚历山大二世的罪名扣在了犹太人身上。从1881年4月,乌克兰发生第一起袭击犹太人事件开始,俄国各地针对犹太人的袭击就没有停歇过。
  居住在波尔塔瓦经营造纸业的母亲一家不得不迁往了波兰,一年后又去了英国,然后就是美国。而那些无力离开俄国的犹太穷人,在过去几十年里,屡屡成为了俄国政府用于转移社会问题的替罪羊。
  27岁的佩奇·开普兰自从知道了母亲离开欧洲的原因,和犹太民族过去千年以来被压迫的历史之后,便成为了一名犹太复国主义者。于是在大学内主修建筑的他,最终在毕业后投身到了新闻事业中。
  当他在纽约听说斯托雷平的改革,正掀起对于俄国犹太人的压迫时,便主动向主编要求前来俄国搜集关于斯托雷平改革的实际成果。为此,他还在纽约犹太人团体内筹集了一部分资金,准备用来帮助俄国的犹太人,或是用来支持那些反对反犹主义者的俄国政党。
  不过令他没想到的是,斯托雷平的特务统治是如此严密,他才在彼得堡活动了一下,就被密探局给盯上了,甚至还派了一名密探光明正大的陪着他,让他什么事都做不下去。为了远离彼得堡密探局的监控,他才假借前来采访列夫·托尔斯泰伯爵的名义,跑来了这处莫斯科南方的小城,图拉省的克拉皮文县。
第二章
  佩奇·开普兰正想着应该如何摆脱身边这位密探,然后去俄国南方的犹太人聚集区转转,看看能不能弄到一些俄国政府迫害犹太人的情报。突然他坐的马车就来了个急刹车,让没有防备的佩奇·开普兰和谢尔盖上尉,差点就都撞上了前方的马车车厢壁。
  就在佩奇·开普兰撑着车厢壁试图恢复坐姿时,他身边的谢尔盖上尉却整个趴在了车厢的地面上,一边抽出了一把M1895纳甘转轮手枪警戒着,一边急促的向他警告道:“快趴下,开普兰先生,请远离窗户,搞不好是有革命党袭击我们了。
  真见鬼,我就知道本地官员这么大张旗鼓的迎接我们,一定会让那些革命党以为来了什么彼得堡的大人物。这些该死的革命党,就应该统统把他们都送上绞刑架,而不是流放到边疆去……”
  看着谢尔盖上尉毫不作伪的紧张样子,佩奇·开普兰顿时保持了一个奇怪的姿势,不敢继续动作恢复正常坐姿了。虽然他的梦想是成为像威廉·霍华德·拉塞尔一样的战地记者,但他还真没遇到过眼下的这种状况。
  俄国的社会革命党人为了反抗沙皇的专制政权,曾经制造了无数次耸人听闻的针对皇室和政府官员的恐怖袭击,像他这样的新闻记者自然是不会不知道的。而在之前,佩奇·开普兰还是相当赞赏这些社会革命党人的行动的,他甚至曾经想过要直接去接触一下这些俄国的社会革命党人。
  不过,佩奇·开普兰可没想过以这种方式去接触。自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国内已经数十年没有见到战火了。十余年前和西班牙人的战争,对于新兴的合众国来说,不过是一场微不足道的局部武装冲突罢了,美国政府都没有怎么动员民众,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从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佩奇·开普兰,差一点就被紧张的谢尔盖上尉给吓住了,怀疑下一刻会否有炸弹或子弹射入车厢内。不过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外面如果真有俄国革命党的话,现在赶紧下车表明他的身份才是自救的最好办法。而不是龟缩在车厢内不出,让人以为马车内坐的是来自彼得堡的俄国显贵。
  想通了这一点后,佩奇·开普兰立刻打开了右手边的车门,然后在谢尔盖上尉的错愕眼神中迅速的跳下了马车,对着马车外高声喊道:“我是《美国新闻报》的记者,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 章节目录 >   < >   当前阅读进度1/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