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596

  关于哈尔滨的工人运动资料,巴拉诺夫同志已经向我汇报过了,我觉得工人运动总的形势还是好的,也就没必要再做什么改变了。不过我还是要补充一点,虽然现在革命委员会和共和党控制着这里的形势,你们的行动还是能够保证安全的。
  但我还是再一次的要求,秘密工作和公开工作必须分离,负责公开工作的同志不要同负责秘密工作的同志有交叉工作的行为,双方的组织和机构驻地也不允许有交集。我们现在虽然处于俄罗斯帝国反动政权力量薄弱的地方,但并不表示俄罗斯帝国反动政权对我们毫无威慑力。
  工人运动和党组织的发展要有规划,有程序,有纪律,不能盲目的乐观冲动,当然也不必过于悲观消极。共和党和布尔维克们一样坚定的相信,俄罗斯帝国的反动政权和满清帝国的反动政权都会被打倒,而工人阶级将会赢得这个崭新的世界,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主义新世界……”
  虽然吴川进门时说是只说几句就走,不过他还是唠唠叨叨的说了20多分钟的革命形势变化和工人运动的前景,丝毫没有切入正题的意思。
  巴拉诺夫不得不在吴川讲话停顿的瞬间,向他提醒道:“吴,咱们还是先谈一谈关于总工厂的工作变化吧。你等下还得去委员会讨论财政事务呢,不抓紧一些,你可能就要迟到了。”
  吴川这才眨了眨眼睛,收拢了思绪说道:“对,是该先交代一下总工厂的工作了。我说二点,你们记一下。
  首先,经过革命委员会的努力,从今日开始我们终于有权对总工厂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建议或处分了,虽然总工厂现在还不能算是工人阶级的财产,但起码我们终于夺取了一部分对于工厂的管理权力。
  今后工厂生产经营的主要业务方面,会以工厂的厂长、康斯坦丁董事和我共同决定。我今日同康斯坦丁董事碰了碰,决定今后会增加一个机器分厂来制造机床和军火,这是维持革命武装是否能够存在下去的关键,也是今后布尔什维克能否武装自己的基础,所以我希望工人苏维埃应当积极的协助工厂把这个机器分厂组建起来,并把生产和技术掌握在工人阶级的手中。
  嗯,顺便我也同康斯坦丁董事就生产纪律和工人待遇、福利上达成了一致。厂内驻扎的军警将会撤销,工厂将会组建自己的保卫科,我希望工人苏维埃能够掌握住这个新的部门,我会提议从厂内年青工人中招募保卫干事的。
  现在的工人薪金和中俄工人之间同工不同报酬的状况也会进行改善。工人苏维埃先调查一下本厂的平均工资水平和本市的物价、市民平均收入,然后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调整方案交给我。
  另外,我已经提议对三十六棚的工人住宅进行维修,并对这些住宅的取暖进行改造,最好能够改成集中取暖的方式。当然这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最好的办法还是重新修建工人住宅楼,提升工人的居住环境,这一点我会让巴拉诺夫同志跟进的。当然,不仅仅是总工厂的工人住宅要进行改善,全市的工人居住环境也要一点点的改变过来。
  最后,关于工作时长的问题。我们现在还无法彻底的实施八小时工作制,所以我会尽量同工厂方面进行沟通,实施八加一的工作时长,一小时的加班时间应当给与加班费用,并实施每周一天的休息制度……
  其次,我希望党内同志注意,争取到工厂的管理权力,并不仅仅是给你们用来保障工人的福利待遇的,虽然这是党的工作之一。但是请大家不要忘记了,建设国家也是党的主要任务。当我们夺取了政权之后,就必须学会如何去治理国家,如何去搞经济建设,否则我们就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最终为人民所背弃。
  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工人阶级才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因为工人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什么是先进的生产力,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人能够比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人生产的更多更好。因为我们是为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而他们则是为资本家的利润而生产。
  假使,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人,生产积极性还不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人高,那么就证明是我们这些革命者出现了问题。因为管理也是一种科学,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落后的管理就意味着我们这些革命者的领导能力不足,还不及资本家更了解什么叫做先进的生产力。
  但是我们知道事情,广大工农群众未必了解,他们只会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制度败给了资本主义,从而动摇、丧失了对于社会主义的信仰。
  所以,想要管理好一个国家,我们至少也得先管好一个工厂。不管是中国还是俄罗斯,都是疆域辽阔而资源丰富的大国,当我们夺取了政权之后,管理的将会是成千上万的工厂,假使我们现在不开始学习、培养自己的管理人才,难道还要去指望资本家们帮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吗……”
  将吴川送出了门之后,巴拉诺夫转过身来对着西林等人说道:“看起来我们之前思考的还是太肤浅了些,只顾着怎么同铁路管理局斗争,却忘记了夺取政权之后,建设祖国的任务就落在了我们布尔什维克的头上。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顺着吴提出的主张,重新讨论一下今后的工作重心吧。”
  面对过去的上司吉长铁路总办李凤年和总工程师曲尾辰二郎,现任革命委员会工业委员的罗国瑞也是挠头不已。老实说罗国瑞当上这个工业委员,他自己都觉得完全是一场意外。作为清政府任命的吉长铁路中方工程师,他对于反清革命其实并没有什么兴趣。作为留美幼童出身的他,想要在铁路事业上一展所长才是他的理想。
  只是他没有想到吉长铁路的建设会变得如此多灾多难,先是遇到了水灾冲走已经修建好的路基,接着又爆发了鼠疫,一日夜内工人死伤120余人,导致工人全部逃离了铁路工地,铁路工程不得不停工。等到今年6月27日朝廷更换了吉长铁路的总办,这位新总办却又同日方总工程师曲尾辰二郎闹起了矛盾。
  这位新总办一上任就开始裁撤人员,原本这也没什么,毕竟前任总办任用了不少私人,确实是不干什么事情光拿薪水的。只是这位裁撤人员几乎毫无标准,不仅闲人要裁,连肯办事的也一样裁,只是一味招揽自己的私人。甚至连过去已经签订好的土木工程全部合同也一并解除,要重新进行工程招标。
  这种搞法,不要说已经超支的吉长铁路工程预算在财政上难以支持,就是中日双方的雇员都难以忍受这位霸道的作风了。罗国瑞便是在此时萌发了离去之意,刚好有友人请他探讨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公路网络建设和铁路支线网规划,他就干脆辞职跑哈尔滨来了。
  只是没曾想到,人家不仅仅是要搞公路、铁路建设,还要搞革命。于是罗国瑞就在毫无知觉的状况下卷入了革命,也是革命党人没有问过他,否则他肯定是不干的。但是革命爆发之后,他倒也没敢撂挑子不干,因为吃不准革命党人或朝廷不追究他的问题。
  随着革命委员会打下了长春,并传来了武昌起义的消息,他也就安心了。明摆着朝廷这次要完,看着革命委员会确实是想搞建设的,他也就懒得跑了。反正革命委员会只要建铁路,他还是肯留下来继续工作的。他只是没有料到,因为革命委员会的势力扩张,吉长铁路这个项目又落在了革命委员会的手里,于是总办李凤年同总工程师曲尾辰二郎两位前上司,倒是跑来哈尔滨要同他来讨论铁路建设的事宜了。
第二百四十八章
  决定革命成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对于真正的革命者来说肯定会回答是-干部。不过对于吴川来说,他始终都是把经济放在第一位的。假使没有德国皇帝和资本家们的大力援助,他是不会冒险回国搞什么革命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对于革命的信仰并不是那么的虔诚。
  正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他也从不相信有什么人是始终忠诚于清王朝的。在他看来,地方士绅之所以会效忠于旧秩序,无非就是旧秩序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所以想要让他们放弃旧秩序,就得首先让他们在经济利益上发生冲突。
  这就是为什么他刚刚回国时,并不急着发展革命组织,而是向着黑龙江地方政府鼓吹公路网计划,又联络了张廷阁、牛子厚等人创办银行以抵抗日、俄帝国主义的经济入侵。通过这两件事,他使得时刻担忧被俄国人吞并的黑龙江官绅失去了对于朝廷的指望,也把吉林、奉天的大商人绑在革命委员会的马车上。
  于是在革命爆发之后,黑龙江官绅并没有爆发出多大的抵抗意愿,倒是观望着革命委员会到底能不能保住黑龙江不被俄国人蚕食。至于吉林、奉天的大商人们,因为参与了农业银行和东北粮食交易所的筹办,一时之间也无法再转向于朝廷,不得已只好做壁上观。
  等到革命党人攻下了长春,眼看着就要统一关外了,这些商人们便终于活跃了起来,试图在新政权内找到自己的位置了。至于黑龙江的官绅们,则在革命委员会掌握了本省的经济命脉之后,终于选择了向革命委员会效忠的道路。
  说起黑龙江官绅们如此快速的选择臣服,不得不说周树模和宋小濂两人是出了大力气的。革命初期,前巡抚周树模以自己的威望说服了黑龙江省各府县官吏和革命委员会和平相处,使得革命委员会并没有在江省花费太多的力气。
  之后宋小濂说服了黑龙江广信公司的股东,令这家省政府同本地商人合办的地方银行归于了革命委员会。1903年中东铁路修到黑龙江时,本省人口也才40.8万人,基本没有什么农耕,只有游牧、狩猎和采集。正因为如此,当俄国人通过铁路抵达黑龙江时,在他们眼中这片拥有丰富资源的土地就如同一片莽荒之地,根本不能算是中国的领土。
  为了抵抗俄国的入侵,满清不得不加速向黑龙江、吉林移民,和建立边防武力。但是因为长久封禁造成的落后经济,使得黑龙江省难以负担移民和军事费用的支出。在这种局势下,黑龙江省的地方官吏一边请求朝廷拨款,一边就开始努力寻找财源自救了。
  广信公司就是在这样的微妙局势下成立的,而对于黑龙江的绅商来说,中东铁路管理局强制发行羌贴,也就是卢布,这无疑就是一场经济上的掠夺。这些绅商们也需要获得朝廷在经济上的保护,这才会支持地方官员成立广信公司。
  1904年,广信公司在齐齐哈尔成立,初期广信公司发行的官贴很快得到了本省商民的认同,但是办理广信公司的毕竟是不懂经济的官僚,他们见官贴颇见信用,而本省财政又屡屡亏空,就开始超额发行官贴。到了光绪三十四年,发行官贴数目超过了1300万吊,而公司本金还不到十分之一的局面。
  徐世昌上任后,决定改奉天官银号为东三省官银号,在黑龙江、吉林两省设立分号,以统一钱币。周树模于是成立黑龙江官银号,以拯救广信公司。
  虽说广信公司亏损严重,但是作为本省第一家近代银行,广信公司对于黑龙江各地方的财政支援却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其超发的大部分货币,都是作为军费和地方财政支出支付出去的。故,当广信公司宣布接受革命委员会的管理之后,黑龙江省各地方府县和巡防营立刻就濒临了财政破产的局面。
  宋小濂说服广信公司股东接受革命委员会的管理,在吴川看来几乎是给革命委员会增加了一个师的兵力,解除了革命委员会在黑龙江的后顾之忧,可以放心让主力南下了。没有了广信公司在财政上的支持,这些地方上的官吏光是维持正常运转都很艰难了,更不必提四处联合反扑齐齐哈尔了。
  而广信公司假使能够成功被革命委员会接收改造,这对于之后的东三省官银号和吉林永衡官钱银号的接收管理,也会顺畅的多。这三家官方银行假如被革命委员会所控制,那么就等于是东三省的金融机构先于东三省在政治上统一了。
  对于吴川来说,金融市场的统一是建立工业体系的首要条件,没有一个稳定的金融市场,就不能给与工业发展以稳定的低息融资,也无法构筑一个持续增长的消费市场。
  所以,丢下了佩奇·开普兰和工人领袖,匆匆跑来道署会见宋小濂等黑龙江绅商代表的他,还是保持着相当的礼遇的。而跟随在吴川身边的张廷阁、牛子厚等人,也同这些黑龙江绅商代表们商谈甚欢。假使能够把广信公司的业务吃下来,那么新建立的东北农业银行就等于白得了一个黑龙江省的地盘,而不必再从头开拓了。
  宋小濂对于这些商业上的事务并不怎么关心,和吴川谈着谈着就把话题转入到了另一个方向:“……沈观先生对你之前送来的关于外蒙古的情报很是焦急,不知敏之你是怎么打算处理这件事。要是让活佛真的宣布了外蒙古独立,那么俄国人就等于直接把刀子架在了我国的脖子上。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出兵南下威胁北京,这比他们吞并了黑龙江还要危险了。”
  吴川看了一眼房内其他正在热切交谈银行和商业的代表们,这才向坐在自己身边的宋小濂靠了靠,压低了几分声音说道:“以我和革命委员会其他委员们的讨论结果来看,目前俄国直接吞并外蒙古的概率并不大。
  一是因为俄国首相斯托雷平的遇刺,俄国中枢正陷入了混乱,现在这位新上任的俄国首相正极力调解帝国内部的矛盾,尚无对外扩张的野心;
  二是欧洲摩洛哥危机爆发,欧洲有陷入大战的危险,俄国的力量正全力应对欧洲的局势,也无向东扩张的实力。
  所以我们认为,俄罗斯帝国不可能直接出兵占领外蒙古地区,将之变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甚至于俄罗斯直接出兵扶持外蒙古独立,也是小概率事件。不过,外蒙古的活佛和王公假借俄国的支持,趁着我国爆发革命的机会进行独立或自治确实是大概率的事件。
  我不想说,满清政府过去200余年对于外蒙古的治理有什么不对,但是外蒙古王公和普通牧民对于满清统治的深恶痛绝,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假使我们现在只是向外蒙古活佛及王公呼吁国家统一的空头口号,我想大约并不能带来什么善意的回应,反而会招致对方的愤怒。所以我这些天思考了一次又一次,发觉想要解决外蒙古的问题,大约只有一个办法。”
  宋小濂连忙追问道:“什么办法?”
  吴川顿了顿后说道:“先于活佛发出独立宣言之前,给与外蒙古自治的权力;并彻底的解放外蒙古普通牧民,承认他们的政治和经济自由;解决晋商加诸于外蒙古牧民身上的高利贷债务。不过,我们需要满清驻库伦大臣的配合,没有这位大臣的配合,我们对于库伦的政治势力一无所知,根本分辨不出到底谁才是我们的朋友,谁才是我们的敌人。”
  宋小濂沉默良久,方才不无忧虑的说道:“给与外蒙古自治的权力,是不是就能保证外蒙古不受俄国人控制了?根据你给的资料,活佛不是已经派秘密使团去彼得堡了吗?这会不会反而让他们顺手推舟,成为走向独立的一步?”
  吴川叹了口气说道:“事情也许会如你说的那样,这将会成为外蒙古独立的前兆。但是,假使我们不提出解放外蒙古民众,不给予他们自治权力,外蒙古就不会独立了吗?我看以外蒙古活佛的行迹,恐怕是避免不了的。
  我们现在能做的并不多,只要能够延缓外蒙古独立的时间,哪怕晚上一天都是好的。把时间拖下去,对于我们是有利的,只要我们尽快完成推翻满清建立新中国的革命任务,也就能够腾出手来解决外蒙古的事务了。毕竟整个外蒙古人口,也不过才60万人,真正能够威胁到我国的,是站立在他们身后的俄国。”
  宋小濂思考再三后,方才缓和的说道:“好吧,我回去同沈观先生商议一下,由沈观先生给驻库伦大臣三多写一封信。到时你们可以拿着沈观先生的书信去同驻库伦大臣接触,希望你的计划能够成功……”
  这场金融方面的会谈,基本上来说还是成功的。黑龙江省官银号、广信公司同意接受东北农业银行的注资,改组为黑龙江农业银行。而宋小濂也正式答应出任革命委员会的财政委员,协调管理委员会治下的金融事务。
  10月3日革命委员会总部内召开的这次金融会议,算是正式的建立了革命委员会治下的金融体系,让革命委员会从外部的财政支持走向了内部造血的循环体系。
第二百四十九章
  谈妥了革命委员会下属金融机构的管理方式,宋小濂便带着广信公司和黑龙江官银号的代表们先离去整理、讨论如何同东北农业银行合并的事项了。而张廷阁和牛子厚不仅留了下来,还去外面带进来了两位陌生的男子,似乎他们还有事情同吴川讨论。
  看到吴川不断的打量自己带进房间的老年人和中年人,张廷阁赶紧为他介绍道:“这位是张裕张弼士,张老先生。他身边这位是张老先生的长子张秩捃先生。张老先生年事已高,最近几年已经不问世事了。不过听说了您打算把大批轮船以1元的价格租给中国的航运公司,就忍不住动了兴致出门走动一下,想要和您谈一谈关于航运方面的事情。”
  吴川下意识的看着这位气色尚可的老人,脱口问道:“张裕葡萄酒?”
  年已70的张弼士听了这句话顿时面带微笑的说道:“想不到小友还听过我家葡萄酒的字号,我正好带了几件葡萄酒上来,请小友到时品尝一二,也给个建议么。”
  吴川赶紧摆手说道:“我对于酒的研究不深,张老先生给的美酒我肯定不会推辞,但要让给出什么建议,那就是问道于盲了。咱们还是坐下慢慢说话吧。”
  招呼着张弼士等人重新坐下之后,同对方寒暄了两句之后,吴川便单刀直入的说道:“张老先生是实业家,我们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在实业经营上面您要是给指点几句,那对于革命委员会来说倒是能走不少弯路了。”
  张弼士虽然是广东人,但是他的语言天赋很好,不管是客家话、英语还是印尼土语、北方官话都能说的很标准,因此他和吴川进行交流基本毫无障碍。
  别看张弼士年纪这么大了,但是他的脑子可一点都不糊涂。他在印尼发家之后便开始转移家业回国内,却又没有返回梅州老家而是跑去了山东烟台去种葡萄,就能看出他对时局看的很清楚。
  彼时华人虽然在印尼颇有发迹者,但是荷兰人对于华人富豪的提防也一直是从来没有放松过的,他要是不急流勇退的话,必然要成为了荷兰殖民者的打击对象。而国内南方的革命形势一日千里,特别是广东更是革命情绪最为激昂的地区,他要是跑回梅州老家置业,恐怕也难以避免战火。
  倒是山东烟台,这里不仅风气淳朴且还是英国人的租借地,他在这里种葡萄倒也不必担忧为清廷或革命党所惦记上。当然,这并不代表他就不关心实业建设了,否则他也不会同张榕轩兄弟一起创办裕昌和广福二间远洋航运公司,又支持张耀轩筹办中华银行。而他自己归国的目的,原本也是应盛宣怀的邀请,帮办中国通商银行的。
  只是在没有一个强力的中央政府支持下,办理一家华人自己的现代银行显然是极为艰难的。虽然在官僚资本的支持下,中国通商银行在短期内在全国各地铺开了局面,但是随着庚子国难爆发。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京行首遭焚毁,天津分行亦随之收束,业务渐告不振。到光绪三十一年只剩下北京、汉口两个分行和烟台一个支行了。
  鉴于世道败坏如此,张弼士于是也淡出了通商银行,专心在烟台种植自己的葡萄去了。直到张廷阁试图以一元一艘的年租金向华人航运公司出租轮船,这才算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自满清发起洋务运动以来,朝廷对于办理实业的目的一直都是很明确的。一是为了牟利,一是为了强军。故朝廷办理的事业,要么就是如同张之洞办理汉阳铁厂那样不惜代价,只要解决中国的自产钢铁问题,解决生产军械的原料问题就可以了。
  要么就是如同开滦煤矿和招商局、电报局那样,尽快让企业盈利,动不动就要企业报效,完全不理会企业的长远发展。正是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指导方针下,洋务运动开始落幕之后,各地操办起来的近代工矿业完全不成体系,既不能互相提供机械装备和原料以降低工业成本,又无法对自身的工业技术进行自我提升,只能成为外国工业的原料和初级加工产品的提供者。
  就好比航运事业上的发展,自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之后,中国的进出口货物总量到了1910年,大约已经达到了5-6000万吨的数目,而中国自运的货物总数大约还不到进出口货物总数的2%。
  以蒸汽动力的商船吨位计算,日本大约为120万吨,而中国估计在8万吨上下。在甲午战争之前,中日双方的商船吨位并无今日这样相差悬殊,但是日本数十年如一日的对航运业的扶持,不仅将新建商船免费赠送给日本航运公司,更是对日本航运公司实施了数目惊人的航运补贴。
  美国在太平洋的航运公司就是在日本的补贴策略下破产,不得不把上海到日本和日本内海的航线让给了日本的航运公司,甚至连轮船和中日两地的仓库、码头都出售给了三菱航运公司。
  日本从美国手中夺回了本国的内海航运事业之后,就野心勃勃的同英、法航运公司展开了,中国长江水道的航运竞争。同样还是仰仗着国内给与的大量补贴,在长江上进行了不计成本的航运价格搏杀。
  而反观满清政府,既无力以强权保卫中国内河和领海内的独占航运权力,更丝毫没有保卫民族实业的考虑。在这样的国际航运残酷竞争中,还在要求着招商局竭力报效朝廷,并免费调拨招商局的船只运送军队和物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