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596

  北洋一镇编制为:2个步兵协,炮兵1标,马队1标,辎重1营,工兵1营,满编人数应为12512人。而步兵一协分为2标,满编人数为4038人。第四镇和第二镇都是小站练兵时最先组建的新军部队,因此人员应该是满编的。
  北洋一标人员约和我普通编制团的人员相当,故四平当面之清军虽然有两协,但人数还是比我前线部队的数量要少上一个普遍编制团的人数。可是我们还要防备侧翼的四平日军守备队,约1500余人……”
第二百九十八章
  “……幸好日本铁路守备队利令智昏,以铁路被炸毁的名义首先向我四平驻军发起了进攻。而我军之前刚好因为提升了警备,使得日守备队的偷袭并没有取得成功,反而被我三道林子的防御部队给与了沉重的打击。其300先导部队被我军歼灭了三分之二以上,日四平守备部队不得不从进攻转为防御。
  而四平前线的清军似乎还没有完全进入作战状态,因此早上没有及时配合日方守备队出击。这极大的降低了我四平部队的防御压力,邓振镛副师长于是集中将近五个营的兵力对四平街道发起了一次强攻,夺取了四平街道近三分之二的区域。令日军四平守备部队只能依托车站和铁路以东的几幢建筑固守。
  不过在半个小时之前,四平前线的清军终于快速行动了起来,一边派兵攻打我四平西郊的防御阵地,一边则派出了一标人马绕铁路东面去援救四平被困的日军。而与此同时,从公主岭南下的一队日军也抵达了郭家店,试图打通被我军所控制的铁路线。
  面对三个战场的敌人,邓副师长认为阻止公主岭之敌南下最为重要,因此中止了对四平街道强攻,抽出了两个营前往增援郭家店防线,以确保公主岭之敌无法夺取郭家店修复铁路,从而打通铁路线。
  不过邓副师长已经发来电报,这样的战局他没办法长久保持下去,如果我们不能在三天内把日军赶回公主岭或将其包围于公主岭以北,那么他恐怕就不得不放弃郭家店的阵地,优先巩固四平-奉化一线的防御阵地去了。”
  除了叶声在说到日守备队偷袭失败的原因时,吴川的目光呆滞了一下,其他时候他倒是很正常的,似乎他从来没有下令炸毁铁路线一样。
  当叶声介绍完四平的战局之后,吴川望了一眼地图室内的参谋们,方才对着叶声问道:“那么参谋部认为,我们应当如何回应邓副师长的求援?”
  叶声于是拿起手中的细木棒指着四平以东的一处凸起说道:“想要封住四平这道口子,将公主岭之日军完全包围起来,光依赖第三师的力量显然是不足够的。
  我们认为,应当让已经占据了西安县的东路游击师第一团尽快向四平靠拢,先夺取了四平东面的塔子山,堵住铁路以东区域。这是四平东面最近的最高点,铁路以西完全在其视野之下。当我们占据了这处要点,四平的清日联军就处于腹背受敌的状况,他们就难以再毫无顾忌的向第三师施加压力了。
  另外,响水的第八团完成了牵制公主岭之敌的任务之后,就应该快速向南运动,加强郭家店一带的防御力量,好让第三师收回兵力专心解决四平前线的日清联军。”
  吴川思考了片刻就点了点头说道:“我认可参谋部的作战调整计划,尽快拟定一份正式的作战计划调整书出来。我先去楼下的会客厅同新闻界的朋友聊一聊,前线要是有什么新消息,马上通知我……”
  看到吴川转身离开地图室,朱和中莫名就感到心中踏实了下来。不管吴川再怎么给他吹风,朱和中也还是感到了心头的沉重压力,毕竟在他的记忆里,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对外战争就没有赢过一次,唯一最接近胜利的中法战争,最终也给李鸿章卖了个精光,使得中国不败而败。
  而日本这十多年来,依赖着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两场胜利,总算是让自己挤入了列强的行列,也成为了东亚新兴的强国。在满清还没有推翻,国家还没统一的局势下,向这样一个列强开战,朱和中怎么不会觉得倍感压力。
  也只有吴川依旧如常的平静姿态,才能让朱和中放松下来,让他觉得也许吴川早就已经谋算好了,才会这样有恃无恐的向日本开战。就像对方决定在北满起义时,大家都觉得东北的局势对于革命来说其实并不大合适,但是最终正确的还是吴川。
  虽然不知别人是怎么看吴川的,朱和中自己是相当钦佩这位比自己还小上几岁的年轻人的。他觉得,即便是再困难的事,只要吴川没有皱起眉头,那就不算是什么困难。
  就好像现在这样,吴川不过走进地图室来询问了几句就离开了,但是他却感觉自己的心就突然安定了,不再如之前那么患得患失了。既然吴川没有停留下来对着大家指手画脚,那么就说明大家到目前为止都没出什么太大的纰漏,所以吴川才这么安心的离去啊。
  朱和中转动了脖子左右观察了一会,发觉地图室内的气氛果然缓和了不少,几位参谋再不像之前斗公鸡那般,对其他人的想法动辄挖苦了。
  朱和中很满意房间内现在的气氛,他觉得这样的气氛才能算作是工作着,不过他也没有继续发呆,而是叫来了电讯官向他吩咐道:“去给三师的张师长发封电报,问问他朝阳坡的战局如何,可需要什么帮助吗?另外给我接通长春的电话,我要同蓝师长通话……”
  24日中午12时一刻,长春满铁附属地东斜街上的日本领事馆内,弥漫着一股肃杀的气氛。长春日本领事馆是1906年之后修建的,是由数幢一字单体长屋组成的建筑群。当时为了尽快开馆,日本人只是想找一块空旷一些,环境优美一些的地方修建领事馆,完全没有考虑地势上的问题。
  这使得领事馆建设在了一处低洼地带,一到雨季附近的河水涨大水,使馆区就会成为一片池塘,让人难以进出。而之后中国人在领事馆南面的高地上修起了道台衙门,使得整个领事馆都处于道台衙门的俯视之下后,日本人就打算另外找地方修建新馆了。
  就在今年7月18日,日本人在商埠地南侧朝日通开始兴建新馆,预备明、后年搬离此地。但是现在么,长春突然爆发的冲突,让领事馆内的日本职员们觉得,他们大约是永远也搬不去新馆了。
  昨日晚上,铁道独立守备第一大队大队长两角三郎中佐,带着两个中队化整为零分头悄悄来到了使馆内。为了掩护守备队的行动,昨晚使馆还以发电机故障为名停了一晚的电。
  虽然木部领事封锁了消息,不过领事馆内的大多数日本职员还是很明白这些士兵隐蔽在使馆内是要做什么的。只要不是个傻子也看得出来,随着昨天那两名学生被释放之后,整个长春的中国人都似乎变了个人似的,他们不仅昂首挺胸的在满铁附属地内外走来走去,就连往日在外国人面前从来不敢直起腰板的拉车苦力,现在也敢挺直了腰板和日本人对视了。
  在过去的二十多天里,不管革命委员会的喉舌《共和日报》如何鼓吹,新中国是一个属于人民的国家,人民的国家将会保护人民等等言论。又或者那些学生们走上街头向市民们演讲,声称新中国就应该是一个人人平等的共和之国。上至学者官员,下至劳工阶层,即便有着家庭出身的不同,但是大家在人格上是没有区别的。
  然而报纸和学生们宣传了这么多天,也不及革命委员会动用武力从他们手里解救出了两个学生的行动,来的那么的具有影响力。几乎就在两个学生被人群抬出满铁附属地的那一刻起,这座城市的中国人突然就理解了,什么叫做国家。
  中国人身上发生的这种变化,对于那些年轻的日本人来说,既愤怒而又不能理解,为何同文同种的中国人会对日本如此不满,他们明明都是按照先进国家制定的条约体系行事的。而条约上的字也是满清政府自己签的,为何中国人不接受国际公法,反而把日本视为了敌人。
  当然,那些年长一些的日本人倒是很明白中国人为何如此,因为他们也曾经对于安政五国条约是那么的痛恨,这才有了轰轰烈烈的倒幕战争和开启了日本新时代的明治维新。
  不过也正因为理解了中国人现在的心理,这些年长的日本人反而比年轻的日本人更支持独立守备队的冒险行动。不把中国人心里刚刚萌发出来的国家意识磨灭掉,不把寄托着中国人民希望的革命委员会给消灭掉,那么中国人就会和日本人那样,走上一条富国强兵之路。
  对于现在的东亚来说,并没有谁愿意看到一个如中国这样体量的巨大国家崛起,特别是在满洲地区,这里应当是日本崛起的应许之地。
  正因为怀有着这样的念头,原本应当处于中立区的日本领事馆,反倒是变成了守备队出击的基地。领事馆上下的职员都积极的行动了起来,把守备队的官兵一一隐蔽在了馆内的各处,还准备了丰富的饮食给与这些将士。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当守备队预备袭击中国军队驻长春的司令部时,中国军队也正打算对长春的日军展开行动。原本想要偷袭中国军队的南北两路人马,就这么硬生生的撞在了铁板上。
  中国军队是没有想到铁道守备队会来偷袭他们,但是铁道守备队的将士更没想到,他们想要攻击的目标是已经全副武装准备出击的军队。这样一来,跑出了西大营和附属地的铁道守备队就裸露在了中国军队的火力之下。
  本身人数和火力就不占据优势,现在连地利都失去了,守备队岂有不溃败的道理。也就是两角三郎中佐见机的快,在道台衙门里的火炮没有发威之前带着一个中队不到的残兵逃回了使馆区,才没有搞成全军覆没。但是这也让领事馆陷入了危机,中国军队已经把整座日本领事馆给包围了起来。
第二百九十九章
  毕维垣陪着前吉林西南路兵备道孟宪彝走进日领事馆的时候,才发现这些建筑的玻璃窗都被敲坏了,从窗户破洞内伸出的枪管,无一不显示着这里的建筑正被改建成防御工事。
  看到毕维垣的脚步突然放缓了下来,央求他出面同革命军沟通的日本商人细野喜市赶紧安抚道:“毕桑不用担心,就算进去谈不出什么结果,我也会保证你和孟道台安全离开的。”
  孟宪彝一马当先的走在前方,头也不回的说道:“要不辅廷你干脆就在外面候着,我和细野先生进去谈就好了。”
  毕维垣脸色红了红,赶紧快走了几步稍落后孟宪彝一个肩头,方才说道:“孟大人说笑了,辅廷岂敢有这样的想法。能够消弥一场兵灾,这可是件大功德,辅廷绝不敢让大人独占的。”
  细野喜市见状也是松了口气,和那些只想着战争的军人不同,像他这样的商人们只会支持能够获得胜利的战争。明知道必败的战争为何要打?更别提失败之后还会连累到他们这些在异国经商的商人。
  木部领事显然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在昨晚召见了他,暗示假如今日早上守备队冒险行动失败了,那么他就应当尽快去面见长春商会的代表,请求他们出面向革命军求情,变武力冲突为外交谈判。和关东都督府不一样,作为一名外交官木部领事需要为长春满铁附属地内的日本居留民考虑,他不能够让这场冲突演变为中日之间的民族战争。
  木部领事虽然对于本国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毫无疑问,但是现在在长春这个局部的战场,日本显然是要吃亏的。如果战争一旦发展到中日之间的民族战争阶段,那么日本从1906年之后对于南满的大量投资和迁移而来的数万侨民,也许就要损失殆尽了。
  对于日本来说,即便这一次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也还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以日本今日的财政状况,很难再重新投入大笔的资金恢复包括南满铁路在内的工矿企业,也无力再负担扩大在南满的驻军费用。
  更为糟糕的是,由民族战争引发的民族仇恨将会使日本人及日本企业在中国失去安全的经商环境,这也必然会让日本失去中国这个海外最大的贸易对象。而日本今日的对外贸易政策,就是依赖于从中国输入原材料进行加工,然后再转手出售给其他国家,或是直接返销回中国。
  海外贸易是维持日本生存的经济命脉,一旦这样的贸易联系被切断,日本要么被迫中止工业化的道路,要么就只能正式向中国宣战,用武力夺取南满为本国的工厂提供各种资源了。但是这种行动只会导致各国的厌恶,甚至于令日本失去英国的保护,那么东亚的历史将走向不可预测的未来。
  木部领事正是用这些理由说服了疑虑重重的细野喜市,让他看到事态走向恶化时迅速行动了起来。细野喜市以降低对于兴业公司的利率和延长还款期,总算是引诱了本地商绅的领袖毕维垣出面,让其带着长春议事会的一批议员对梁廷栋做了呈情,请求以谈判的方式解决隐藏在附属地和领事馆内的日方残兵,以避免造成中外震惊的外国平民伤亡事件。
  占据了附属地内各主要军事要点之后,除了日本领事馆内还有成建制的部队之外,附属地内已经再无一只有组织的日方部队了。不过对于国民革命军来说,这些隐藏在日本民居中的散兵游勇,已经成为了他们现在最为头疼的问题。
  因为有着日本居留民的掩护,国民革命军很难把这些日方残兵从平民中区分出来,而这些残兵手中的武器显然将会成为长春日后不稳定的因素,国民革命军总不可能把重兵长久的驻扎在这一区域。
  而且一些还不肯承认失败的日本士兵,还躲藏在民居的阁楼内向街道上巡逻的国民革命军士兵进行射击。为了消灭这些可恶的臭虫(某位革命军军官言),革命军直接动用了迫击炮向日方士兵藏身的房子进行轰击。
  虽然这种清除日方残兵的方式极为有效,但是却激起了附属地内日本居留民的恐惧和愤怒,一时原本已经服从革命军统治的数千日本居留民都蠢蠢欲动了起了,革命军意图消灭附属地所有日人的谣言,很快就在这些日本居留民中流传了开去,已经有2、3家日本居留民选择了全家服毒自杀,以逃避被中国人报复。
  梁廷栋很快就意识到了不对,一边下令收缩附属地内的部队,暂停对附属地所有民居进行排查的行动;一边派人抢出了这些服毒自杀的日本人尸体进行了火化掩埋,并封锁了消息,以防止激发更多的类似事件,从而令革命军在道义上陷入困境。
  梁廷栋于是顺水推舟的同意了毕维垣等本地商绅领袖的呈情,并让新近任命为吉长地区专员的孟宪彝前往办理此次交涉。在革命委员会的命令下,原本分巡吉林省西南一带行政事务,兼管长春关税、开埠及对外交涉事宜的吉林西南路兵备道被改成了吉长地区地方行署。
  虽然只是道台衙门换了块牌子,不过却很快让孟宪彝为首的前清官吏安下了心来。毕竟革命军并无意实施长期的军事管理,也没打算把他们这些旧官吏都扫地出门,因此吉林地方的行政权力基本运作完好,保证了革命委员会平稳的接收了吉林的统治权。
  孟宪彝自然不会认为革命委员会会长久的容忍旧官吏们控制着地方行政大权,因此一直积极的向梁廷栋靠拢,为迅速安定吉林的政局做出了重大贡献,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的任命。孟宪彝倒是很明白,只有顺利完成了这一次的任务,他才算是在革命委员会这里站住脚,洗脱自己身上旧官吏的身份。
  孟宪彝之所以对于这次任务如此积极,因为他确实看到满清已经撑不下去了,接下来便是群雄逐鹿的时代。而当前中国的处境并不容许一场如历史上那样的长期混战,直到决出一个力压群雄的人物来。因为今日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列强环伺在侧,若是中国不能迅速完成统一,就有可能被列强分而治之,甚至是直接为列强所吞并。
  革命委员会也许并不符合士绅们的理想,毕竟革命委员会提出的反封建口号和支持推行的白话文、拼音和注重数理化的新学教育,让许多士绅们都极不满意,认为这是背弃祖宗的崇洋媚外之举。
  旧文明的知识精英们发觉在新的社会体系内无法维持自己家族在旧时代的地位时,基本就会走向极端保守主义,把一切外来文明视为邪恶,一心想要保住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价值观念的控制,从而维持自己家族地位的延续。
  在后世的历史上,中国人把这些人称之为旧时代的遗老遗少,而在伊斯兰世界则把他们称之为先知。所以中国人建立了新中国,而伊斯兰世界则距离现代社会越来越远。
  但是在列强的压迫下,如孟宪彝这类的开明知识精英,终于还是选择了革命委员会。因为至少革命委员会给中国的未来规划出了一条确切的道路,而不是如同盟会那样拿着革命和共和的空洞口号忽悠他们。
  日本领事馆,孟宪彝并不是第一次来,但是如今日这般挺着腰杆进来还是第一次。挺直了腰杆所看到的世界和弯下腰看到的世界确实是不同的,孟宪彝此时倒是有些理解了为何日本人动不动就把大日本帝国挂在嘴边。
  一个强大国家带给个人的荣誉感,确实是能够让人迷醉的,就好像阿芙蓉膏那么的让人难以放弃。穿过了门厅之后,木部领事、两角三郎大队长带着一些职员和士兵已经在玄关严阵以待了。
  不待孟宪彝出声打招呼,拄着武士刀站立在木部领事身边的两角三郎已经板着脸向他怒气冲冲的指责道:“革命委员会必须要为本次袭击铁道守备队的事件作出解释,你们应当立刻迅速的撤走附属地内的所有军队,并放还被俘虏的守备队队员,然后等待日本帝国派出人员前来调查此事。否则,这就是战争的开始。”
  孟宪彝并没有出声回复两角三郎,而是把目光转向了木部领事的脸上,平心静气的向他询问道:“木部领事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木部守一脸色僵硬的回答道:“两角中佐说的不错,为了避免事态变得更加不可收拾,我认为革命委员会还是先撤走附属地内的军队为好。在贵方军队没有撤离附属地之前,我们不会接受任何谈判,而且在这期间附属地内发生的平民伤亡,也将由贵方负责。”
  从前在外国人面前一向谨小慎微,被日、俄两国领事一致评价为做事圆滑的清国官吏孟宪彝,今次却并没有对着日本人好言相劝。
  他只是对着木部守一微微颔首后说道:“明白了,木部领事的话语我回去后会替你转告给梁廷栋委员的。那么两位要是没什么可说的话,我也带来了梁廷栋委员的传话,不知两位可有兴趣一听?”
  木部守一看了一眼身边的两角中佐,发觉他并没有反对的意思,这才安心的向孟宪彝回道:“孟道台请说,但我也希望你明白,我们有不接受的权力。”
  孟宪彝注视着木部守一片刻,方才一字一顿的开口说道:“梁廷栋委员要我向木部领事带话,今日早上一伙伪装成铁道守备队的匪类袭击了国民革命军和革命委员会所驻扎的军营、建筑。虽然在我革命军顽强的反击下这伙匪类败退了,但是他们却逃入了附属地内,其中有一伙人更是闯入了日本领事馆……”
第三百章
  “……革命委员会为了保卫附属地内平民和满铁职员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得不进入了附属地内清剿匪类。另外他还让我正式警告进入了日本领事馆劫持了日本领事的匪类,不管你们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在中国的领土上劫持一国之外交官都是革命委员会所无法容忍的。
  革命委员会正式警告各位匪类,请在半个小时内释放日本领事馆全体人员,否则革命委员会为了解救日本领事馆被劫持之人员,将不惜采取武力行动。革命委员会相信,为了保护外交官安全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是能够得到国际友人们谅解的。”
  “八格,我们是正儿八经的铁道守备队,可不是什么匪类冒充的。混蛋支那人,难道你连眼睛都瞎了吗……”两角三郎虽然气的身体发抖,但他并没有直接开口反驳这种无稽之谈,这会让他看起来太过掉价了,只是他身边的那些军官并不这么想,孟宪彝的话语刚被翻译过去,便一个个义愤填膺的叫嚷了起来,有些军官甚至都想要拿出武器来威胁孟宪彝,试图让他道歉并收回刚刚的话语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