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596

  法国领事直到半夜也不能相信,他所寄予厚望的日军会栽下这么大一个跟头。这对于他的职业生涯来说简直是个灾难,日军的失败不算什么,他和英国领事的打赌也不算什么,但是他对于公使汇报的关于革命委员会及革命军的评价,那可真正是要了他的命。
  要不是现在哈尔滨和北京之间的电报电线还未接通,这位法国领事都已经能够想象着,公使先生会如何通过那条细细的电报线,把怒火发泄在自己头上了。想到裴格公使那对可怕的淡蓝眼睛,彼列斯克就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彼列斯克晃了晃脑袋,把裴格公使怒气冲冲的形象从脑海中赶了出去,这才对坐在一旁悠闲的喝着茶的英国领事焦虑的说道:“领事先生,现在可不是下午茶的时间,您好歹也拿个主意出来。日本人在中国人那边碰了这样一个钉子,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难道还要继续看戏吗?”
  吴理斯放下了手中的茶碗,这才慢条斯理的回道:“其实看戏也没什么不好,让日本人受一些教训,他们才会明白吃独食是不对的。满洲其实应当和长江流域一样,对于各国持开放姿态才是最好的,不应当划分为某个或某两个国家的单独势力范围。
  当然,日本终究还是属于我们协约国体系的一员,我们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日本载这样一个大跟头,更不能让我们的俄国朋友觉得东进的机会再一次到来了。
  所以,接下去我们应该做的是-调停。阻止革命军趁着胜利南下进攻奉天,给我们的日本朋友一点时间调动兵力守住现在双方的分界线。”
  彼列斯克思考片刻,顿时也放松了下来,不住的点头说道:“不错,我们应该出面调停,阻止双方继续打下去危害到满洲平民的生命和利益。俄国人也提不出反对的意见来,这果然是个好主意……”
  吴理斯并没有理会法国领事的絮叨,他靠在沙发椅上转头望向了窗外,只是窗外一片漆黑,只听到了些许风吹林稍的呼啸声。他此时的心里远不及表面这么平静,只是不停的在心里揣测着,革命委员会的下一步会做什么,特别是那个叫做吴川的革命党人究竟会如何对付领事团提出的调停建议。
第三百三十五章
  对于28日这场战斗最为关心的其实还是革命委员会聘请的德国顾问团,不过他们所关心的并不是革命军采用拖拉机和汽车配合突破日军防御的战术。
  在鲍尔少校和霍夫曼少校看来,这种使用民用车辆装载士兵的进攻战术,也就是能够欺负一下东方这边没有什么重装备的军队。放在欧洲的话,这样的战术无疑就是让士兵去送死。
  先不说法国这边沿着边境线修起的各种要塞区装备的火炮和重机枪,足以让这些防护力不强的拖拉机和卡车在抵达第一道壕沟之前变成一团团的火球。便是拿它们去对付东面的俄国人,凭借着俄国西部边境的密林和沼泽区,也足以让这些越野能力差劲的汽车坏在途中了。
  这一仗真正能够让这些德国参谋看的入眼的,还是军事委员会采用的围点打援的作战思路,和利用无线电进行传递军令的方式。在固定的防御阵地上,就算是日本人都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可靠的电话线路来传递军令了。
  但是在进攻作战时,因为前沿部队的移动速度,使得电话安装不太可能,于是作战军令还在依靠着传统的人力或骑马通讯兵传递着。
  虽然马可尼在1901年完成了跨大西洋的无线电波传输试验,在1909年无线电报开始在国际通讯事业上展露头角,主要用于各类船舶和海港。但是在军事上,也只有英国人在今年的10月份宣布,将会正式采购马可尼电报公司制作的火花发报机用于军事通讯,其他各国还在考虑是否跟进英国人的决定。
  至于日本人也还在摸索制造无线电发报机器,并在海军和商船上试用着,并没有对陆军的通讯方式进行替换和改进。于是战争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局面,防御方的通讯方式足足比进攻方领先了一个时代,在防御方通过有线电报和电话进行传递军令的时候,进攻方大多还在使用人力进行传递命令。
  也就是说,防御方的指挥官对于战场上任何一支部队下达命令时,也许用不了一分钟。但是进攻方往往需要十几分钟或是数十分钟才能得到一个指令,越是大军团的进攻,进攻方调整部队就越是困难。
  日俄战争中俄国人其实是有机会获胜的,因为俄国人已经在旅顺装备了一只无线电通讯部队,但是俄国人并没有把这只部队的优势发挥出来,反而将这只部队放在一边,只是依赖于有线电报传递讯息。
  结果就是当日本人切断了北京到恰克图的欧陆联络电线,又切断了营口到普兰店、旅顺的电线后,俄国舰队因完全没有接到仁川海战和日俄宣战的消息,还在搞庆祝活动,致使被东乡平八郎于2月8日偷袭旅顺成功。
  但是这一次,忽略了技术上进步对于军事影响的,却是日本陆军了。革命军虽然还不能让进攻部队带上便于联络的无线电台,但是却给进攻部队配备了矿石收音机。
  进攻部队通过矿石收音机接收到了前敌指挥部下达的即时命令,于是依赖着这种不算新的无线电技术,一举压倒了日军依靠长期军队建设组织起来的通讯体系,获得了比日军更快的反应速度,从而成功地把日军分割包围于各处,使之失去了整体组织调度能力。
  鲍尔少校和霍夫曼少校所关注的,正是革命军对于无线电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效果。因为德国国内基础设施的完备,德国军队其实对于无线电通讯技术的需求并不是那么的迫切。德国军方更为关注的是,该如何侦听敌对国家的无线电通讯。
  但是今日革命军同清日联军的这一仗,倒是让他们隐隐发现,一只快速突击部队加上无线电通讯设备,其战斗力的提升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相加。只是本次革命军包围的对手和德军未来所面对的敌军实在是相差甚远,让他们一时难以断定这套战术能否用于德军的敌人身上。
  鲍尔少校和霍夫曼少校带着几名德国参谋检讨了大半个晚上,霍夫曼少校终于丢下了手上的测量尺说道:“无线电通讯还是很有用处的,特别是一旦我军深入到俄国境内,我们总不可能一路把电线铺设到彼得堡吧。它不应当仅仅用于海军军舰上面,英国人的选择还是正确的。”
  鲍尔少校还是有些迟疑不决的说道:“但是无线电通讯的保密始终是一个问题,只要在前线拿上一部矿石收音机,那就什么秘密都可以被人听了去了。日本人这是没有准备,要是他们也带上几部矿石收音机的话,革命军这次就不可能成功。”
  霍夫曼少校摊开双手说道:“问题是,之前从来没有人这样大胆的在战场使用过,谁会带着一部矿石收音机上战场呢?不管革命军这次胜的多么侥幸,可他们终归是胜利了。说到底,革命军这次作战就是建立在日军没有想到的基础上的。但是这样的作战计划,仅仅是日军没有想到吗?我看换了我们也一样是想不到的。”
  鲍尔少校丢下了手中的铅笔,有些泄气的靠在了椅子上说道:“革命军到现在为止,战术上一直都是冒险,再冒险,我真不知道吴的运气还能持续多久。我真担心,他会一次输光所有的筹码。这和我们之前设想的,建立大区域的防御阵地以消耗日军的作战计划,实在是相差的太远了。”
  霍夫曼少校为自己点了一只香烟,抽了一口提了提神后说道:“我倒是不担心这个,我现在只担心日本人下一步的决断。要是日本人碰了这样一个钉子,就打算和革命委员会求和,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吴川至少已经尽力了,但就算是他也不能拒绝日本人主动提出的求和吧?”
  鲍尔少校沉默一阵,先将其他几位参谋赶回去休息,方才对着霍夫曼说道:“沃尔贝克少校前往东路军之前倒是和我提出过一个新的建议,他说我们其实并不需要中国人战胜日本人。
  因为就算中国人战胜了日本人,他也不觉得英国人会亲自下场,毕竟中国人并没有海军。英国人大可以把远东的事务放一放,等到解决了欧洲问题之后,再回过头来处理远东的事务。而英国对于日本这个东亚仆从最为需要的,其实是日本的海上力量。
  只要日本海军能够在英国人处理完欧洲问题之前稳住东亚的海上秩序,那么当英国人重新返回东亚时,就依然是远东的主人。
  所以对于德国来说,最好的选择其实是引诱俄国人恢复向太平洋发展的计划。如果俄国人能够在恰当的时刻加入到这场战争,从而变革命委员会和日本的战争为俄国同日本之间的战争,那么德国就赢得了一个解决西线问题的时间段。”
  霍夫曼少校吐了几个大大烟圈后,只是漫不经心的点评了一句,“是个不错的想法。”
  鲍尔少校等了片刻,也没等到下文,他不由有些诧异的说道:“就这样?”
  霍夫曼少校把视线转移到鲍尔少校身上,不无疑惑的回道:“那么你期待我说些什么呢?”
  鲍尔少校楞了片刻后说道:“那你到底是赞成还是不赞成?”
  霍夫曼少校摇了摇头说道:“这是参谋本部该下的决心,不是我应该考虑的问题。我现在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革命军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去击败日本人。”
  鲍尔少校沉默了片刻之后说道:“如果参谋本部需要你对这个主张的建议呢?”
  霍夫曼少校摊开双手说道:“见鬼,我又不清楚参谋本部打算何时开战,开战的首选目标是那一边,这让我怎么建议?
  如果参谋本部真有近期开战的念头,那么就不应该同意海军去挑衅法国人,结果当法国人对我们发出战争威胁的时候,参谋本部却又认为德国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假如我国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现在抛弃了中国人,让俄国和日本为满洲打上一仗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英、法的支持,俄国和日本难道真的打得起一场大战吗?俄国在东亚只有一艘老式的巡洋舰,而日本则是负债累累,他们之间即便开战,规模也不可能扩大化。
  因为俄国人要担心自己的滨海省和黑龙江沿岸被日本海军攻击,而日本人则要担心朝鲜半岛被俄国陆军进攻。这个时候,只要英、法站出来调停,双方终究还是会握手言和的。我怀疑,我们的军队还没有调动到西线,远东的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而反过来,中国人是在保卫自己的国家主权,不管是日本人还是俄国人,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外来侵略者,他们有着战斗到底的精神支柱。
  对于德国来说,革命委员会占据的地方越多,势力越是雄厚,那么对于我国未来就越有帮助。只要中国人想要维护本国领土和主权,那么他们就是德国的天然盟友。哪怕我们不继续支持他们,他们也是要对日本人、俄国人、英国人发生冲突的。
  就长远来看,抛弃中国的建议完全是愚蠢之极。”
  鲍尔少校神情有些难堪,过了好一会才说道:“但是中国人提出的反帝国主义口号,同样也是把德国包括在内的。”
  霍夫曼不以为然的说道:“如果拿我们在中国的利益消灭交换协约国在中国的利益消灭,那么我认为这就是一笔合算的交换生意。在吴所率领的革命委员会没有同日本人开战之前,我还会支持这样的想法。但是现在中国人已经证明了他们的价值,再想着抛弃他们去换取什么,这就太过短视了……”
第三百三十六章
  29日,虽然下了两天的小雨已经停歇了,但是外面的天色还是阴沉沉的。昨晚没怎么休息好的木部守一和松冈洋右两人,红着眼睛走到了领事馆的餐厅内向厨师要了一份早餐和一倍浓咖啡。
  只是两人坐下没多久,有些心浮气躁的松冈洋右已经忍不住向着餐厅内服侍的仆役发脾气道:“外面敲锣打鼓的在做什么?难道就不能让他们安静一些吗?”
  这位仆役小心翼翼的回道:“那并不是领事馆边上上的活动,是中国人在举办大游行,整个哈尔滨的中国人大概都加入了,我们恐怕不能让他们安静下来。”
  “岂有此理,这里难道不是中东铁路附属地吗?俄国人的地方,也由得这些支那人胡来?他们究竟有什么可以庆祝的……”松冈洋右突然就停下了抱怨,他这时才想起来,他从昨日开始的烦恼,似乎正是中国人值得庆祝的理由。
  木部守一却比这位年轻的同僚要沉得住气,他一边小饮了一口发苦的浓咖啡,一边保持着平日里的风度对餐厅仆役称赞道:“小四郎的手艺还是这么好,我一下就觉得脑子清醒了过来。今天的报纸送来了吗?有的话就替我拿过来吧。”
  这位年轻的仆役很快就拿了一叠报纸和一封信件过来,向着木部守一恭敬的说道:“领事先生,收发室内还有一封英国领事馆刚刚送来的信件,我一并给您带来了。”
  “谢谢。你忙自己的事去吧。”木部守一拿过了报纸和信件之后,先拆开了信件看了起来。坐在餐桌对面的松冈洋右等了一会,也没等到木部守一对自己述说信件内的内容,他终于忍不住主动问道:“是英国领事的信件吗?他在信件里怎么说的?”
  木部守一这才放下信纸,脸色阴晴不定的说道:“吴理斯领事邀请我们下午两点前往英国领事一会,他声称:领事团希望能够调停我们同支那革命委员会之间的冲突,以结束这场不幸的战争。”
  “岂有此理,作为盟友他们难道不应该站在我们这一边的吗。”松冈洋右一边骂着,一边伸手从木部面前取过了信纸,他一目十行的看完了信纸上的内容之后。顿时更为愤怒了起来,“果然,这些欧米鬼畜都是靠不住的混蛋啊,身为帝国的盟友,居然站在了支那人那一边。”
  木部守一皱起了眉头,拿起了面前的勺子轻轻敲了敲面前的盘子,吸引了松冈洋右的注意力之后,方才向他说道:“松冈课长,请注意你的言辞。吴理斯领事只是向我们做出了这样一个调停邀请,并没有表明他准备站在支那人那一边。
  就目前的局势来说,我们手中掌握的消息还是太少,当务之急是弄清楚支那人宣布的胜利究竟是否全部属实,因此借助暂时的调停去前线观察一二还是有必要的。而且如果支那人说的都是事实的话,那么现在暂停战争对于帝国一方才是有利的,我们需要时间等待国内援兵的到来……”
  “为什么不同意?”站在会议室窗前遥望着街道上经过的游行队伍,吴川端着一杯热茶边饮边回道。军事委员会二楼的会议室内,此时坐满了军事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的委员们,他们坐在这里正是为了讨论一早送来的英国领事馆通牒。
  原本东京同盟会总部的代表王葆真,此时已经压过了旧清官吏出身的张寿增等人,成为了外交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革命委员会刚刚成立时需要这些熟悉实务旧规的旧官吏维持稳定,但是等新的秩序建立之后,这些旧官吏的不足之处就暴露了出来。
  革命委员会对于内政外交的方针政策,终究是以革弊维新为主导的。对于以吴川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来说,革命不仅仅是一个打倒旧政权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建立新政权的过程。而比之其他人而言,吴川更为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建立的是一个怎样的新政权。
  因此满清留下的旧体制没有改不改变的讨论,只有先从什么地方开始改变的探讨。至于新政权应该往什么方向变更,吴川也开始断断续续的向党内和革命委员会的同志们指出,应当往符合工业国家制度转变的方向去改革。
  这样一来,对内反对封建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总算有了一个基本的理论基础。而在对外交涉方面,原来的旧清官吏虽然在实务上颇有一套办法,但是在对外交涉过程中却缺乏一种主观能动性,他们只想着维持和平的局面,而没有主动积极的去捍卫本国利益的想法,毕竟每次打破和平满清总是失去的更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从日本返回的王葆真很快就在对外交涉中引起了吴川的注意。差了一两个月就能拿到早稻田大学文凭的王葆真,虽然专业读的是政治经济学,对于外交方面还是缺乏了一些专业素养的。
  但是和旧清官吏相比,他的革命性却足以弥补了这一缺陷。毕竟革命委员会需要的是外交官,而不是一本活的外交辞典。
  不过之前一直紧紧跟着吴川步伐的王葆真,在接到了英国领事馆今早送来的通牒,也不由开始动摇了。他认为昨日的胜利已经差不多到了革命委员会的极限,在日本留学几达7年的他深刻的了解中日之间的实力差距,他认为一旦日本全力以赴进行报复的话,革命委员会是不可能抵挡着住的。
  因此他极力主张革命委员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和日本达成和平,而不是连其他列强也一并得罪了。虽然革命委员会的一部分委员们知道,吴川聘请了不少外国的军事顾问帮助训练革命军,也从俄国人那里获得了不少支持。
  但并没有多少人了解,吴川同俄、德两国政府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就如同,同盟会知道孙中山获得了日本友人的不少帮助,但几乎没有几人知道孙中山和日本签订过什么秘密条约。对于大部分革命党人来说,他们现在并不在乎革命的资源来自于何处,他们只在乎要先打倒了满清政府。
  至于孙中山和外国政府签订的什么密约,或是吴川同外国政府签订的什么密约,既然大家都没有见过,自然也就没有责任去承认它。因此以王葆真代表的同盟会员,并没有试图去探究吴川同俄国、德国政府之间的关系,他们总是尽力保持革命委员会在各国之间处于不偏不倚的位置,以防止革命委员会成为某个列强的傀儡。
  日本人此前阻止革命军南下,同盟会自然站在了革命委员会的立场,支持收回日本政府在南满窃取的非法政治利益。可现在革命军获得了初步胜利后,看起来日本人已经难以阻止革命军南下了,不过俄国势力跟着革命军南下的风险开始大大的上升了。
  在这个时候,王葆真等同盟会骨干觉得,靠拢英国人,修复同日本的关系,以阻止北满的俄国人扩大在满洲的势力范围,就成为了当前的外交工作重心。因此他们主张应该接受英国领事主持的调停行动,向英国表示革命委员会并无破坏东亚秩序的野心。
  只是对于共和党人领导的军事委员会来说,外交委员会提出的主张是难以接受的。他们正想着借助昨日的胜利,进一步扩大战果,从而彻底竖立起军事委员会和国民革命军的威望来,怎么肯让外交委员会中途插手,把这锅饭煮成夹锅饭。
  朱和中就代表着各位军事委员反对道:“昨日我军虽然击溃围歼了日军一整个联队,但是公主岭之敌人并没有失去战斗力。
  相反,如果我们现在接受英国人调停,停下前线的作战的话,无疑就是给公主岭的敌人充分修筑工事的时间,也是给日军调动国内或朝鲜军队的时间。
  假如英国人的调停没有获得任何成果,而日军又借助这段时间加固了公主岭的工事和调集了大批援军抵达南满,那么接下来我军将会陷入极为困难的双线作战之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