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596

  田亚斌的等待并没有白费,就在他和指挥这处炮兵部队的汉纳根中尉交换当前战事的意见时,一名炮兵观察员跑来向两人报告道:“日军有了一些新的动向,似乎他们的炮兵部队正通过铁路桥向北岸移动。”
  汉纳根中尉立刻向田亚斌建议道:“我认为现在该轮到我们的火炮发声了,中校先生。”
  田亚斌深呼吸了一次后回道:“我们先去看看日军的动向。另外,我们的大炮能够击中目标吗?”
  汉纳根中尉转身带着田亚斌向高处的观察哨走去,一边认真的回复道:“在战前我们已经测量了南河北面的地区,又有着铁路桥作为参照物。其他地方不好说,但是靠近铁路桥北面的那块区域,只要我们的炮长严格的按照我们给出的方位、高度进行射击,那么就没有理由打不中……”
第三百七十七章
  站在距离铁路桥不到300米地方的山根武亮中将、铃木庄六大佐和第八师团的高级军官们,目瞪口呆的看着刚刚走过铁路桥的一个山炮中队淹没在了火海中。
  国民革命军的炮兵在这只山炮中队的弹药车过桥时才发起了猛烈的打击,两发校正射击之后,便是长达数分钟的集火射击。虽然革命军动用的火炮数量远不如日军此前展现出来的数量,但是革命军炮击的区域却比日军要狭窄的多。
  差不多在一个到一个半足球场大小的区域内,革命军发射的炮弹几乎把这片区域整个犁了一遍,飞上天的人和马,引发了殉暴的弹药车,向四处飞溅的大炮和车辆零部件,看起来就像是一副凝滞了的浮世绘,生生的映入了这些日军军官的脑海中,让他们失语了数十秒。
  “还击,快去下令让炮兵部队还击。我们必须阻止那些支那炮兵继续射击下去……”铃木大佐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他一把拉过了站在山根中将身后的白水参谋长,对着这个一脸茫然的军官大声怒吼,压过了河对岸的爆炸声和士兵们的惊呼声。
  山根武亮中将双手紧紧握着手中的军用望远镜,目光呆滞的看着河对岸的烈火地狱,一时都觉得自己的脑子都不会转动了。他的耳边隐约听到了铃木大佐越俎代庖越过自己发号施令的话语,但是他并没有出声阻止。
  他并不认为铃木大佐的命令会起到什么效果,要是炮兵能够压制住藏在高地后方的炮兵阵地,那么他们也就不用那么幸苦的把火炮挪过河去了。他此时心里想的其实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他今天不仅进不了四平街,现在在北岸的两个联队也危险了。
  这只山炮中队的覆亡已经证明了一件事,支那不仅有一只炮兵部队,还能够威胁到南河北岸的大多数地方。他现在如果向北岸进行增援,就会受到支那炮兵的拦截;而想要北岸的部队后撤,又要被支那炮兵追着屁股打。
  山根武亮中将现在开始意识到,第五师团的失败并不是偶然,支那革命军并不是他记忆中那只胆怯且战术呆板的清军。光是看他们把火炮藏在高地后方还能准确的进行射击就知道,支那军的炮兵是非常优秀的,甚至要比皇军的炮兵还要出色。
  也许是俄国人在操纵这些火炮,中将心里为这场炮击下了这样一个结论,但他并没有把自己的猜测说出了。等到支那军的火炮终于停歇下来之后,中将也恢复了正常的思考能力。
  他不再关注河对面已成焦土的炮击区域,转而对着身后的白水参谋长命令道:“派人过桥抢救伤员,但人数不要太多,支那人必然是拿这座铁路桥做的射击参照物。
  这桥暂时不能用来作为我军输送弹药、人员的通道了。我记得上游和下游还有几座小桥,派工兵去看一看,找一到两座桥进行修理加固,作为我军和北岸的交通道。
  另外,派人过河通知前方部队,让他们暂时不要发起进攻,先就地修建工事。注意隐蔽和分散部队,不要给支那军炮击的机会。等到援军抵达之后,我希望他们能够一鼓作气攻克城市的北部区域,打通前往城市西北高地的通道,夺下高地上的炮兵阵地。
  告诉长谷川联队长,对付火炮最好的办法是想办法接近它,而不是呆在原地或是把自己的后背亮出来,那只会让皇军士兵白白耗尽自己的鲜血……”
  就在日军和国民革命军围绕着四平街展开越来越激烈的争夺战时,吴川正带着随员视察着长春第一中学。他此次过来可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这所中学的第一批学生刚好今年毕业,他是接到了学校的邀请才前来观看毕业典礼的。
  作为过去柳条边外的边疆之地,长春可以说是一座极为年轻的城市了。中东铁路的修建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也带来了俄国人和日本人的异国文化,新式教育在长春可比关内的内陆地区要开办的早了。
  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废科举办学堂,第二年长春府就建立了劝学所推行学堂建设。在革命委员会接收长春后,长春府劝学所改成了长春市教育局,并正式开始推行三年义务教育,短短半个月内长春市改建和新建城乡小学共33所,还将长春府中学堂拆分成了长春第一中学和长春初级师范学校。
  长春的这些新式学堂最早的建立也不足十年,因此大多数学校连第一批学生都没有毕业。但是有同盟会会员在07-08年在东北发起的革命宣传活动,和铁路交通带来的外界讯息,让这些新式学校的学生们很快就丢弃了清政府想要灌输给他们的愚忠愚孝思想,一个个转而去拥抱革命思想了。
  作为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们,在了解了世界之大和列强之强大后,这些年轻人自然是无法接受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的。而作为一个受益于铁路发展起来的城市中居住的市民,在见惯了呼啸往来的火车带来的各种西方新奇玩意后,也就对所谓的老规矩和一成不变的生活不感兴趣了。
  在他们还没有被现实生活磨去朝气之前,这些学生们总想着要做点什么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那些社会中不好的现象。他们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把那些外国军人和警察都赶回自己的国家去;他们希望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时,不用再避让那些蛮横无礼的日本浪人和俄国酒鬼。
  于是在哈尔滨、齐齐哈尔起义的消息传来时,长春的年青学生们个个都是欣喜若狂,为革命的到了手舞足蹈。在长春被解放之后,他们更是积极的加入到了革命当中,除了参加共和党组织的共青团、少先队之外,年纪较大的学生还大胆的走上了街头,主动为市民进行革命宣传。
  虽然在宣传革命的过程中和日本人发生了些冲突,甚至差点酿成革命军同日本护路军的全面冲突。但是这些年轻的学生们不仅没有后悔,反而因为革命委员会对日交涉中的强硬表态,让他们更加坚信,只有一场彻底的革命才能建立一个他们所梦想的国家。
  因此当吴川真的接受邀请出席了毕业典礼时,第一中学今年毕业的学生们都非常激动,一直要求吴川上台为他们说点什么。
  对这些长春中学的学生们说些什么,这本就是吴川过来的目的。走上了礼堂前方的司令台后,吴川站在讲台前先是谢过了学生们的热情欢迎,方才清了清喉咙说道。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见到大家的毕业典礼,就我个人而言是一件相当高兴的事,因为我看到了我们这个国家的希望就在这里。
  我记得在我读书的时候,有人曾经对我们这些学生说过这样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虽然我现在还不够老,但我也希望把这句话说给各位听。因为我知道,我们这些革命党人用鲜血所开创出来的世界,终究还是要靠你们去建设的。
  我诚挚的希望,一切苦难与牺牲将由我们这代人来终结,而你们和你们的下一代人能够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建设一个伟大而富裕的祖国……”
  坐在台下第三排长椅中间的杨世桢听的甚为兴奋,虽然站在台上的吴川是那么的年青,看起来也比他大不了几岁,但是他却自动的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长辈,丝毫没有觉得对方这番话有过于自大的意思。坐在他身边的这班完全科甲班学生,同样屏息静气的听着台上吴川的演说,唯恐漏过了一个字。
  这一个多月来革命委员会的表现,实在是比他们曾经梦想过的革命党还要干的好。特别是革命军对于日军的胜利,更是赢得了饱受日人欺辱的东北人民的好感,更不用说这些时常看报了解新闻的学生们了。在东北可不止日本人办的报纸,那些中国人办理的报纸可不会为日本军警、浪人和奸商的暴行掩盖。
  只不过过去他们只能把愤怒埋藏于心里,或是把对日人的愤恨转移到那个对外软弱无能的朝廷身上。革命委员会在对日交涉上的强硬,就已经很合学生们的胃口了。而革命军击败日本护路军并将之包围在了公主岭的消息,那已经不是让学生们对革命委员会产生好感这么简单了,军事上对日的首次胜利,让学生们不仅自豪,还让他们开始真的相信,也许当革命委员会替代了朝廷之后,这个国家就真的有救了。
  而作为革命委员会和共和党领袖的吴川,也就自然得到了学生们的遵崇。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被这些学生们深深的记在了心里,似乎心中一下就亮堂了起来。
  吴川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台下学生们对于自己态度上的变化,而是沉浸在了自回国之后,他对于当前中国现实状况的愤怒情绪之中,“……我想你们中的一些人也许听说了,日本人在今日凌晨中止了调停,再度向我革命委员会开战的消息。
  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日本人跑来驻军,抢劫我人民之土地,杀害我中国民众,当我们不堪受辱起来反抗时,日本人倒要派出大军来惩罚中国人。同学们,何以这个和我们相邻了数千年的邻居,今日变得如此丑恶凶残?”
第三百七十八章
  对于吴川的问题,台下数百名学生只感到悲愤,却并没能想出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沉默了数秒之后,脸上涨的通红的杨世桢终于鼓足勇气大声说道:“因为我们中国人不团结。那些日本浪人每次和我们中国人发生冲突,就会嘲笑我们不过是一群猪羊,看到同伴被拖出去屠宰,只会躲到一边发抖,生怕自己也被拖出去。
  满清的官老爷们,每次只会对着日本人点头哈腰,不问事情的曲直,只是一味要我国民众不要多事,免的日本朋友不满从而变成更大的麻烦。有着这样的朝廷,日本人怎么能不小瞧我们。”
  吴川认真的看了一眼这个充满了愤怒的青年,方才对着他摆着手说道:“这位同学说的不错,请坐下吧。确实,因为我们中国人不够团结,而上位者又太过无耻,所以从1840年以来,我国在外国列强面前就一直都是懦弱无能的老大帝国形象。
  曾几何时,日本又何尝不是各国列强眼中的东亚病夫呢?那么日本是怎么摆脱沦为列强殖民地的命运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我以为是在日本改革政治体制之后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才摆脱了自己沦为殖民地的命运,并将东亚病夫的名头栽到了我们中国人的头上。
  那么什么是工业化?我以为,工业化绝不是像洋务派那样建几家钢铁厂、军火厂、造船厂,鼓吹什么西学为用中学为体;同样也不是维新派那种,妄图在不触动满清权贵和封建地主利益下的社会变革;当然也更不是立宪派所谓的修上一部宪法就完事了。
  革命委员会所追求的工业化,是对当前中国社会的一次彻底变革。我们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消灭那些依靠着土地收取高额地租不事生产的食利阶层。因为他们对于这个国家毫无贡献,却霸占了这个国家最大的一笔财富,而他们又将这笔财富被他们用于何处?
  看看我们身边长春这座城市就知道了,这些无所事事的食利阶层,他们也许会为自己修建豪华的宅邸,讨小老婆,吸食鸦片、吗啡,甚至拿出点钱来捐给教授四书五经的书院,也绝不会拿钱出来修缮一下城市里的街道和上下水道,也不会投资那些提高社会生产力的现代工厂,更不会为教授科学的新式学堂投上一文钱。
  在这个日新月异科学极度发展的年代,人类对于自己和自身所处世界的认识,正处于一个科学大发现的时代。如果各位同学有读过一些世界历史的话就应该知道,从15、16世纪开始的大航海风潮,造就了一个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正是依靠着从世界各地所发现的各种财富,才造就了西方超越我们的200年。
  而在这个科学大发现的时代,人类将会用科技创造出比过去两百年来西方依靠贸易聚敛的财富更多的社会财富。满清这个野蛮民族的入侵,造成了中华文明失去了200年时间,使得我们的文明落后于西方列强,成为了被欧洲文明奴役的对象。
  今日我们如果再错过这个科学大发现的时代,那么中华文明失去的将不仅仅是200年的时间,而是能否生存于这个世界的希望。请各位同学们记住,按照西方人所谓的古文明的划分,中华文明是和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属于同时代的古文明。
  什么是古文明,已经死亡的文明就叫做古文明。看看其他三大古文明,除了一些历史文物之外,还留下了什么?如果我们中华文明不能涅槃重生,那么就真的要像那些西方人所预言的一样,成为最后一个消亡的文明古国了。
  所以,为了挽救中华文明,我们就必须要跟上时代,建立起一个崇尚科学,崇尚劳动的新社会。我们应当唾弃那些不事生产的社会蛀虫,把他们从人民那里窃取的财富重新夺回来,然后投入到国家建设当中,让这些社会财富变成满足人民所需求的公共设施、现代化工厂和学校。
  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加入到了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生产之中,我们才有足够的物资去满足人民的需求。使我们的儿童不至早夭,使我们的人民不再饥寒交迫,使我们的国家有足够的武备去抵抗侵略者。
  所以,所谓的工业化,就是要把全体国民、全部的社会资源组织起来,为了人民的需求而生产,而不是只让老爷们享受自己的腐朽生活,却让人民饿死在道路上。
  而各位同学就是这个国家的未来,只有当你们和革命委员会站在一起,帮助委员会去教育、引导大众,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事业当中去,中国才能涅槃重生,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个世界是属于我们的,也是属于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你们的。这就是我今日最想告诉各位同学的话语。”
  吴川在长春第一中学首批中学生的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吸引住了这些本就倾向于革命的学生们,而这些毕业的学生们也大多接受了革命委员会的任命,投身到了革命委员会给他们安排的各个岗位上,替代了那些守旧且缺乏革命激情的老派人物。
  虽然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能够投军以证明自己对于革命的忠诚,不过在吴川的干涉下,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还是分配到了各个新建小学担任老师,以扩大革命委员会治下的教育资源。
  而对于参与了这场毕业典礼的另外一些人来说,吴川的演讲则令他们颇有心惊肉跳的感觉。在此前革命委员会的主张中,革命的首要目标就是打倒满清朝廷和站在这个腐朽朝廷背后的帝国主义支持者。
  这样的口号其实并不算出格,也就比同盟会的革命主张稍稍激烈了一些。同盟会在打倒满清政府这一目标上和革命委员会并没有区别,但是却并没有直接提出打倒帝国主义,而是主张要收回利权。这是一个不希望和列强公开冲突的说法,想要收回清政府失去的利权,就不可能不同帝国主义进行抗争。
  当然,随着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之后,作为湖北军政府名义上的首脑,黎元洪又在同盟会的革命主张上后退了一大步。他以承认满清和各国签订的一切条约为条件,要求各国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保持中立立场。
  而随着北满有限电报线路恢复之后,黎元洪也以湖北军政府的名义向北满革命委员会发了一封电报,要求革命委员会和湖北军政府步调一致,承认湖北军政府同各国达成的中立协定,不要挑衅列强,免使革命受到外国干涉。
  并要求革命委员会派出代表,在10天后来武昌召开联省会议,一是讨论民国建立的相关问题;二是统一各省的对外交涉权,建立一个单一办理民国外交事务的部门。
  对于湖北军政府的来电,革命委员会内部也在争论不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湖北军政府似乎更能代表本土的革命党人,而北满革命委员会和共和党背后的俄、德背景,让一些革命党人颇为担忧。派人前往武昌开会讨论民国成立事务,倒是能够尽可能的避免俄国和德国的干涉。
  不过对于共和党和另一部分革命党人看来,派人前往武昌开会,无疑就是承认了武昌首义的地位,这对于革命委员会日后在民国的地位是不利的。而且真正第一个发起起义的乃是北满的革命委员会,只不过北方作为边疆并不受国人关注,加上清庭对于关外消息的封锁,才使得国人误以为北满和武昌是同时起义的。就这样把首义的地位让出去,不少北满的革命党人是心有不甘的。
  更何况,武昌革命党人虽然在南方名气甚大,但是他们在革命发动的时候居然把一个反对革命的旧清军官推上了军政府都督的位置,这种把革命领导权拱手让人的行为实在是无法让共和党人认同。现在还要让北满革命委员会屈服于这样一个东拼西凑起来的军政府之下,许多人就更为不满了。
  而湖北军政府成立后没有同各国进行任何交涉,就单方面保证接受满清和各国签订的一切条约,这种行为不仅让人不耻,更是让革命委员会陷入了一个外交困境之中。各国驻哈尔滨领事拿着湖北军政府的单方面承诺,拒绝和革命委员会就旧条约进行任何方式的磋商,让革命委员会的外交人员一时束手无策。
  只是革命委员会内部虽然争论不休,却也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南方各省的革命党人更倾向于接受湖北军政府的领导,特别是在同盟会宋教仁的联络安排下,各独立省份正积极的向湖北军政府靠拢。毕竟大多数革命党人的目标只有打倒清政府,并没有多少人愿意支持北满革命委员会继续和帝国主义发生冲突的。
  因为在大家看来,只要民国成立了,列强知道中国已经不是满清了,自然就不会如从前那样得寸进尺了。就好似日本明治政府实施宪政之后,不就一步步的从列强手中收回了失去的利权了么。去年更是收回了关税自主权,从此成为了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
  就在大家考虑着是否要同南方的革命党人妥协时,吴川却在这里抛出了针对食利阶层开战的宣言,他们可不是热血的学生,很自然的就想到了,革命委员会恐怕是不会认同湖北军政府有代表中国革命的权力了。
第三百七十九章
  吴川并没有理会那些参与毕业典礼的本地委员们的纠结心情,这场战争对于革命委员会和共和党来说的确是一大危机。如果在战场上国民革命军接连失败的话,那么革命委员会和共和党就会被打回原形,再也无法主导东北三省的革命形势了。
  不管是日本人、俄国人还是东北本地的地主绅商,都是不可能听从一个军事上失败的政治势力,来规划东三省的新政治格局的。而那些开明的地主绅商们在革命高潮来临时,大约还会有些民族主义,但是一旦革命委员会失去了镇压他们的武力,而外部敌人又显得异常强大时,他们的民族主义就会让位给保证家族安全的亲族主义了。
  但是反过来,这场战争也未尝不是一次机会,一次把人民团结到革命委员会和共和党身边的机会。在物理学上,钻石和石墨粉的本质其实并无不同,只不过它们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不一样的环境,才被塑造成了两种物体。
  这场对日战争给东北民众所带来的重大压力和威胁,完成可以成为重新塑造东北民众精神面貌和形成中华民族整体的熔炉。但是在那之前,吴川需要对革命的群众基础再一次进行取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