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1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596

  吴川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明显的纠结神情,不过很快就恢复正常向他问道:“你知道或听说过,英属北婆罗洲公司吗?”
  亚科夫只是想了想便点头应道:“英属北婆罗洲公司似乎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该公司得到英国政府授权,授命统治北婆罗洲地区,不过要向英国海军提供所需要的设施。而且未经英国政府同意,不得将这一特权转让给任何人。
  不过北婆罗洲荒凉的很,除了一些金矿和森林资源外,并没有什么特殊资源的存在,还不及南婆罗洲地区,至少那里还发现了石油。不过沙巴州的山打根这些年发展的不错,英国人正招募大批的华人过去开辟种植园。”
  吴川有些惊奇的看了对方一眼,这才说道:“想不到你对于南洋群岛也挺关心的,那么我就坦率一些和你说吧。在南洋群岛上,特别是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都发现了油田,所以我认为在北婆罗洲一带应该也可能找到石油。
  随着内燃机的发展,我认为今后石油的用途将不仅仅用于制造煤油。我收集了一些资料,当前海上的船只如果从烧煤转向烧油,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往船上装卸燃料的工人,就连储备燃料的空间也能极大的缩减。因为和煤炭相同体积的燃油,可以让船只增加2倍的航程。且船只发动的时间可以从一个小时缩减到几分钟,这对于军舰来说简直是难以抵抗的诱惑。
  而石油除了在海运上能发挥出极大的作用,在陆地上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用途,不管是拖拉机还是汽车,都需要汽油来驱动。而这些机器可比骡马动力大的多,也不会疲惫,只要加油就可以无限运转下去。所以,我认为石油产业是未来最为重要的产业。
  虽然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把这一产业重视起来,不过美国、英国、荷兰和俄国已经霸占了世界上的主要产油区。美国人主要关注于墨西哥湾,俄国人是巴库,荷兰人是荷属东印度,英国人则是波斯湾和东南亚地区。
  老实说没有一个国家作为后盾,私人公司进入这一产业基本就等于是把自己的肉丢到了老虎面前。没有发现石油也就罢了,一旦发现了石油富产区,就会有欧美的石油公司打你手中油田的主义。
  不过革命委员会刚刚和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达成了一个初步意向,预备建立一家合资企业,以发展中国的石油产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勉强够资格进入这一行业了。
  当然,像我们这样的小公司,也只能在那些石油大型企业不看好的边缘区活动一下,比如现在他们还没勘探过的北婆罗洲地区。只是,想要在北婆罗洲弄一块石油租借地下来,不仅要和文莱国王进行沟通,还要获得英属北婆罗洲公司的同意。
  如果以中美合资的石油公司名义去申请,英国人一定会拒绝。所以我希望先以东方贸易公司的名义和英属北婆罗洲公司进行接触,得到石油租借地之后,随便打上两口井就宣布资金不足,然后接受合资公司的资金注入。
  如果没有发现石油,你可以把股权全部出售给革命委员会。如果发现了石油,我可以确保你占有所发现油田28%的股份。这就是我的第二个提议。”
第四百零六章
  康斯坦丁望着和吴川谈话过后就变得有些魂不守舍,连招呼都没有和自己打就径直离去的亚科夫,大为惊奇的向吴川问道:“你究竟和他谈了些什么,让他变成了这副模样?他可是卡巴尔金最为看好的儿子。”
  吴川微笑着说道:“不就是大豆进出口的问题,我和他说,如果他们家族名下的公司肯让革命委员会入股的话,那么就把大豆对欧出口贸易全交给东方贸易公司,并帮助他打击其他想要和他们家族竞争的日本商人和英国商行。你知道,这可是一笔大买卖,只是卡巴尔金家族今后将无法控制自家的产业了,对于他来说这确实是个难以取舍的问题。”
  康斯坦丁的心里顿时释然了,于是他就略过了这个小小的异样,转而进入正题说道:“好吧,接下来我们该谈谈正事了。第一件事是,金兹堡伯爵希望能够入股您和谢尔盖开办的电讯公司,用现金和机械厂的股份作为交换。”
  吴川思考了片刻后说道:“伯爵阁下打算为公司开价多少?谢尔盖这次回去彼得堡,可是拿下了彼得堡到莫斯科的电话线路改造和密探局的无线电台改造的业务。如果伯爵给出的价格不高的话,我很难说服谢尔盖上校。”
  康斯坦丁沉默了数秒后说道:“我知道你们一开始的投资应该不会超过10万卢布,不过你们公司所拥有的信号放大器技术和发明的新式检波器确实达到了欧洲最为先进的水平,伯爵认为你们公司现在的价值可以达到100万卢布。
  谢尔盖上校虽然拿到了彼得堡到莫斯科的电话线路改造和两座无线电台站的业务,但是伯爵认为以谢尔盖上校的社交圈子,这已经是他所能达到的极限了。就在上月,英国政府已经决定采用马可尼电讯公司出产的无线电台装备英国军队了。
  而英国和我国之间的紧密关系决定了,我国的政界、军界人士也会兴起一股无线电台热潮。但是,他们只想采用英国人使用的那种先进电台,而不是本国自产的落后电台。”
  看到吴川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康斯坦丁立刻追加解释道:“在我国的上层精英中,很有那么一部分人认为,只要是英国产的就代表着先进,只要是本国产的就代表着落后。他们信任自己的耳朵远胜过自己的眼睛,更何况贵公司大部分原器材都采购于德国,这就更得不到他们的信任了。
  也只有在伯爵的帮助和投资下,你们的产品才能够和马可尼公司的产品竞争,并在国内设厂解决原器材生产的问题。另外,对于你来说,军工厂的股份难道不比电讯公司的股份更为重要吗?”
  吴川沉默了片刻后便点着头说道:“伯爵的说法合情合理,我愿意在这个基础上尽力说服谢尔盖上校,但是我不能保证一定能够以伯爵阁下定下的价格达成协议。”
  康斯坦丁向吴川微微欠了欠身表示感谢后说道:“当然,我想伯爵阁下还是能够接受一些溢价的。那么接下来就要说一说关于开办钢铁厂的煤矿和铁矿的事情了。
  我们的勘探人员在阿穆尔河北面,小兴安岭和布列亚山交汇处,位于苏塔尔河、比占河上游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大型的铁矿。这里原本就是外阿穆尔铁路经过的地区,铁路勘探人员早就将这一地区标注了出来,我们的人员查证之后,认为该地铁矿蕴藏丰富,足以用来建设一座大型的钢铁厂。
  而且这一地区既靠近未来修建的铁路,也靠近阿穆尔河和松花江,不管是今后建设一条跨阿穆尔河的铁路,直接把矿石运入到中国境内,或是通过阿穆尔河、松花江水运,都是很适合于提供给沿松花江建设的钢铁厂的。
  至于煤矿的话,则在松花江左岸就有开荒人找到了一个质量很好的煤矿,现在我们的人正调查这片煤矿的储量大小。这片煤田位于松花江左岸支流石头河流域,距离松花江大约80余俄里,如果真的可用的话,只要修建莲江口到矿山的短铁路,就可以把煤炭运出来了。
  根据以上这两个煤矿和铁矿的位置,我们现在就有了两个选择建设钢铁厂的位置。一个是莲江口附近,这里距离煤矿不远,且便利水运,唯一的问题是地势太低,一发大水就被淹没,而且今后修建通往铁矿的铁路也不方便。
  第二个位置,是莲江口对面的松花江右岸,一个叫做嘉木寺屯的地方,这里距离依兰府所在的东兴镇不远,物资供应便利,能够提供大量集中人口的物资供给。
  嘉木寺屯镇街,前临松江,背衔远山,中为平原,有足够的建设用地。从镇街出南门四里有一土山平岗外,东西南三面,地势都相当平坦,最宜建筑。而且此地左为松花江右为山岭,在这里建立起一座大型城市,也可以为哈尔滨北面竖立起一道屏障,这对于今后的革命委员会是有好处的。”
  吴川努力回想了一下,便想明白了对方所谓适合修建钢铁厂的地方,应当就是后世的佳木斯,那么对面的煤矿应该就是鹤岗煤矿了。至于铁矿的位置他虽然不大清楚,但是按照康斯坦丁的说法,如果今后修建铁路打通佳木斯到铁矿的运输,也就800多公里而已。
  至于为哈尔滨北面竖立起一道屏障,吴川相信对方这话还是比较真诚的。和强势的沙皇政府相比,犹太人此时倒是更愿意和弱势的革命委员会战在一起。因为双方只有相互依靠,才能对抗沙皇专制政府的掠夺压迫;而双方分离的话,不管哪一方都要被这个专制政府随意的打压下去了。
  吴川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就放在嘉木寺屯吧,今后这地方就叫佳木斯市好了。铁矿的开发和运输就由你们去安排,煤矿的事情我会找人去办理。至于佳木斯市的规划,我看也可以先派人做起来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倒是可以在环哈尔滨铁路线项目之外,再推动建设哈尔滨到佳木斯段的铁路了。”
  康斯坦丁愣了一下,方才说道:“这是不是急了点?我只是给你说一下建设方案,真要确定地址的话,还得先把煤矿储量勘探出来,要是储量不够丰富的话……”
  吴川打断了他说道:“既然找到了一处煤矿,就能在附近找到第二处。而且,即便阿穆尔河右岸没有,左岸还能没有?你说的不错,佳木斯的地方确实好,在这里修建一座城市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哈尔滨投下了这么多资本,我想你也不希望被远东的俄国官僚们一网打尽吧?
  再说了,现在欧俄地区的犹太人源源不断的迁移到了远东,我们总要给他们一份工作,而不是让他们无所事事吧?远东的商业和工业并不算发达,这么多犹太人的到来,已经对本地的用工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那些商行老板和工厂主正以此为借口不断的压低工人工资,并排斥中国工人。
  我想你应该明白,如果我们继续放任不管,将会造成本地中俄工人对于后来犹太移民的愤怒,最终形成排犹风潮。而中东铁路管理局的官员们,也正试图利用这些犹太移民霸占本地的土地、林业和矿产,想要以此确立俄国在中东铁路沿线的唯一统治权。
  我们必须在局面变得不可收拾之前,创造出能够容纳大量犹太移民的更多岗位,以平息本地中俄工人的愤怒,并破坏那些俄国官员和工厂主的阴谋。
  更何况,这些日子从欧俄过来的犹太移民,大多都是城镇中的居民,他们对于工商业和采矿业的兴趣,要比经营农业大的多。建设铁矿矿区和一座新钢铁城市,更能吸引他们过去,而不是非要停留在哈尔滨等中东铁路沿线城镇内。”
  康斯坦丁沉默许久,方才慢慢的点了点头回道:“好吧,你是对的。我会着手安排人员开始规划铁矿和佳木斯的城市建设,但是这个冬天恐怕是动员不了多少人去修建了,总要到明年开春之后才能正式开始进行了。”
  吴川道:“冬天到了,从欧俄地区过来的移民也就少了。暂时我们的压力也不会增加,因此只要做好准备工作就行。另外,你不觉得,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可以给他们讲一讲犹太复国主义,从而扩大复国组织的力量吗?
  老实说,我觉得那个黑龙江北面的铁矿区,不仅仅可以作为犹太移民的定居点,也可以成为犹太复国力量的培训基地。在那里,沙皇政府应该并不会那么的关注你们了。”
  康斯坦丁迟疑了一下后说道:“我会把您的建议转达给伯爵阁下,不过我还是坚持,您应当在沙皇保卫军中给我们留出一个武装编制。我们需要一只能够在明面上训练、活动的武装力量。”
  吴川注视了他许久,才颇有些无奈的说道:“远东沙皇军队的军官们对于犹太人的歧视,其实还要超过他们手下的布里亚特人。这种由宗教意识形成的种族偏见,就算是我也无计可施的。就算是我招募的中国军队,如果不是因为这是在替俄国流血,这些沙皇军官们也是反对建立这么多中国军队的。”
  康斯坦丁却不肯退让的说道:“可您最终还是建立了以中国人为主的军队,并且还得到了沙皇保卫军大批俄国军官的效忠,为什么我们犹太人就不可以?”
第四百零七章
  吴川沉默了许久之后,方才说道:“因为中国人虽然落魄了,但还是背靠着一个国家的大民族。而这些俄国军官在革命爆发之前也没有料到中国士兵居然真的能打仗。
  在远东,俄国人口毕竟是少数,哪怕是远东三省加起来的俄国人口,也没有一个人口最少的黑龙江省的中国人口多。当统治者属于少数民族,被统治者居于主体民族时,统治者不是弱化主体民族的力量,就是要采取各种办法削弱主体民族的人口。
  主体民族如果不够强大,他们就会自己动手屠杀。主体民族如果足够强大,他们就会借助敌对者的力量来消灭。现在的革命委员会正处于后者,我们现在拥有的军事人员已经超过了10万人,这个数目已经和俄国在远东的力量相差无几。
  在日俄战争和波斯尼亚危机之后,俄国陆军就开始进行改革了,根据1905年所制定的《关于应在最近十年实行的国家防御措施的报告》,俄国陆军一直在削减侦查和要塞部队,重新编组新的军队,打算在战时把军队数量扩张到322.8万人,可现在连一半数目都没有达到。
  因为前主席大臣斯托雷平并不打算支持陆军的庞大计划,就在今年年初时陆军大臣还和财政大臣发生了争执,导致陆军大臣主动公开了陆军的扩建计划,试图通过社会舆论来压制财政大臣的反对。现在这场争论虽然还没有得出结果,但是我们知道现在的俄国陆军并没有做好一场大战的准备。
  而俄国在日俄战争之后就把远东的力量大幅度的抽调去了中亚和近东地区,使得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的武力也只有10万上下,赤塔、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东铁路沿线,是四个主要的驻军地区,每处也就在2万人左右,加上零星的边防部队,远东地区的俄军应该在10-12万人左右。
  而军队人数的不足还只是一个方面,感谢我们的陆军大臣苏霍姆林诺夫先生,为了逼迫财政部拨款,他还主动透露了俄军的装备处于一个匮乏且落后的状态。
  除了工程器材之外,军队没有什么不缺乏的。应当被更换下来的旧步枪和被淘汰的旧弹药,陆军连一半都没有替换掉。轻型炮的数量只达到了最低要求,日俄战争之后研制出来的迫击炮才刚刚开始装备部队,新型重炮完全没有,1833年的老式大炮要到1112年底才能完全退役,要塞炮的换装则更在其后,攻城重炮才刚刚进入图纸设计阶段,至于机枪、炮弹和炮用瞄准器距离军队的要求数量更是远远不足。
  根据以上这些情报,俄国陆军当前根本没有准备好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就是为什么斯托雷平生前死活不同意发动针对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干战争,拿着黄俄罗斯计划分裂俄国军方,却又死死的按住了我,不许我真的实施北满的革命计划。
  不过幸运的是,斯托雷平居然出了意外,彼得堡暂时失去了对于远东的控制力,于是我的冒险成功了。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革命之后的国民革命军通过和日本的冲突获得了中国人的支持,也令这支军队凝聚了民族意识。
  于是,不管是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霍尔瓦特先生,还是阿穆尔沿岸区的总督关达基阁下,他们都发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光凭远东分散的俄国军队,显然是难以压制住国民革命军的。更何况我还得到了伯爵陛下的帮助,令他们无法找到一个出兵消灭国民革命军的理由。
  不管是关达基总督还是霍尔瓦特先生都是聪明人,在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压制住革命委员会之后,只要我不去主动挑战俄国在北满的特殊地位,他们绝不会来捅破这个帝国在远东的脓包,最终把自己的政治生命赔进去的。
  因此他们现在就是期待着我们同日本人打生打死,最好能够来个两败俱伤,然后引动帝国的政策转向东方,那么等帝国的力量抵达远东之后,自然就能把革命委员会这个祸害和令人厌烦的日本人一起抹掉,最终完成真正的黄俄罗斯计划了。
  但是犹太人和中国人不同,你们没有家园在身后,在俄罗斯又不占据人口数量的优势。本就占据了经济强势的犹太民族,如果还想掌握一只自己的武力,只会刺激俄国人迫不及待的消灭你们。
  至于你所说的俄国军官对我的效忠,他们效忠的是沙皇给我的权力而不是效忠我本人。如果沙皇剥夺了我身上的权力,那么这些俄国军官很快就会成为我的敌人。所以我还是认为,犹太人现在并不适合组建一支单独的军队。”
  康斯坦丁听完了吴川的解释之后,终于没有再向对方强求,只是在接下来的交谈中就显得兴致不怎么高了。两人谈到了将近中午的时候,谢尔盖上校也跑了过来。于是三人便坐在一起用了午餐,吴川顺便就谈起了电讯公司的问题。
  谢尔盖虽然觉得电讯公司前途不错,但他毕竟不是一个商人,听到康斯坦丁提出以现金和军工厂的股份交换电讯公司的股权时,他正想一口答应下来,却在桌子下挨了一脚,他立刻改口说道:“交换股权倒是没问题,不过具体的交换比例,我还要同电讯公司的经理商议一下,这是我母亲帮我找来的专业人士。我投资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母亲的资助,不能不和他商议一下再作出决定。”
  康斯坦丁并没有怀疑谢尔盖上校的说法,转而向着吴川说道:“那么我今天的事情大多已经说完了,趁着上校也在这里,我们是不是该聊一下你的那个计划了?”
  吴川想了想说道:“这个计划最要紧的部分并不在这里,而在于前线的战场上。如果前线的战场挡不住日本人的话,那么这个计划就毫无用武之地了。所以,我们还需要再等上几日,看一看前线的作战结果再说。另外,我还需要观察一下那位从彼得堡来的新朋友,究竟能不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如果他能够加入计划的,我们就会少了许多麻烦。”
  康斯坦丁放下了刀叉,拿着餐巾擦了擦嘴后说道:“听过了您上次提起的初步设想后,伯爵阁下就授权给我,让我积极的配合您。哪怕这一次失败了也没什么,重要的是验证一下您的想法到底行不行的通。这个计划对于您来说不过是个设想,但对于我们这些从事银行业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无法察觉的炸弹,我们不能不去了解其中运作的方式。”
  吴川对此只是微笑以对,并没有多加解释。不过他心里倒是明白,对方的判断并没有出错。午餐结束之后,吴川同两人告别,然后便备车离开了住所。在马车上,他不免考虑到,自己的住所似乎今后不大适合作为党的执行委员们开会的场所了,因为前来打搅自己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他可不希望把党的执行委员们都暴露在外人面前,现在可不是这样的时候。
  走过了一个街区之后,马车很快就拐进了左手的横街,然后在街口进去的第三家院门前停留了下来,这里就是共和党的中央委员会的所在地了。吴川走下马车,从打开的小门走进了白雪皑皑的庭院,穿过了冰雪覆盖的林中小道,便看到了一座黄色小楼。
  当吴川抵达时,在哈尔滨的执行委员都已经到了,于是众人很快就聚集到了一楼的大客厅内,围着温暖的壁炉开起了会议。
  主持会议的吴川首先对自己此次南下的经过向各位委员做了一次详细的汇报,然后向众人总结道:“……从我巡察的这几日看来,前线军队的士气还是不错的,基本上大多数士兵都知道,只有把日本人赶下海去,我们才能过上安定的日子。
  军官们的热情也很高,除了一小部分年纪较大的军官外,大多数人虽然知道日本强而我弱,但还是下定了决心要豁出性命保卫国家和民族,不给日本人再在我们的国土上实施第二次旅顺大屠杀的机会。
  至于战区内和长春地区的居民,虽然大多数是支持革命委员会的,但也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打着安民的旗帜,想要在日本和我们之间搞中立。按照这些人的说法,和日本人开战是我们革命委员会的事,和他们这些民众并无关系,既然革命委员会打着保卫民众的旗帜,就不该把他们牵连进战争中去,最后让日本人找到借口祸害了无辜……”
  捷尔任斯基听后,不由蔑视的说道:“真是可笑的想法,狼进了羊圈哪有不吃羊的。传播这种荒谬言论的人,就是在为敌人做宣传,瓦解群众的战斗意志。应该把他们抓起来送入集中营,让他们好好的接受一下无产阶级的专政教育。”
  斯维尔德洛夫也是点了点头赞成道:“我赞成费利克斯同志的意见,不对这样的消极分子进行教育,革命是难以取得胜利的……”
  看着几位执行委员纷纷出声附和,吴川点了点头说道:“我赞成大家的看法,是该教育一下群众中的消极分子了,当然和这些群众中的消极分子相比,我们党内和革命委员会中的消极分子才更为可怕。我建议革命卫队和内务委员会联合建立一个机构,先处理党内和革命委员会中的消极分子,之后再对群众进行教育,如果我们自己的同志都在散布消极言论,那就不能怪群众跟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