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596

  虽然清军的战斗力和日军相比较为低下,但是鉴于其代表朝廷的正统性,使得清军可以从当地源源不断的获得补给,并给予日军在满洲行动的正当性,当这只武力退出关外之后,日军也就被陷入孤立了。即便当前奉天省还有一些忠诚于满人的力量,跟随着赵尔巽逃往了锦州,但是已经不能再如此前那样调动各地官府配合日军行事了。
  望着沙盘上敌我力量的对比,吴川沉思良久之后终于开口说道:“在短时间内,我们同四平日军的正面对决恐怕是占据不了上风的,所以我们要趁着这段时间先解决掉日军有可能的助力和我军背后的隐患。
  日军最大可能的助力,不外乎逃往锦州的赵尔巽、被我们赶去辽河西面的奉天巡防营主力、奉天省内的亲日势力,然后是北京公使团。
  赵尔巽逃离奉天城固然使得他这个东三省总督已经名存实亡,但至少他还有这样一个名义,一旦日本人利用其名义建立起本地的伪政权,那么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还是具有一定欺骗性的。
  虽然现在日本人还无暇顾及他,但是我们不能留下这样的隐患。我以为我们应当派人前去说服警告锦州的赵尔巽等人,如果他们现在自行返回关内或家乡,那么革命委员会将撤销对于他们战犯的控诉;如果他们不肯离去,那么战后他们和他们的家族都将受到人民的审判。另外调集一部分有经验的老兵,混入锦州制造几起爆炸事件,震慑这些满清官吏,驱赶他们离开锦州。
  其次是奉天巡防营的主力,这只部队是当前奉天除我军和日军之外最有实力的一部。冯德麟、张作霖、吴俊升三人又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这只部队如果放任不管始终都是我军侧翼的一大隐患。
  不过在清军败退入关,满清在东三省统治瓦解的现状上,这只武力现在正处于寻找新的出路阶段。我建议派人去招抚这只武力,愿意接受改编的就纳入到革命军的体系内进行改造;不愿意接受改编的,就把山海关到锦州地区分给他们驻扎。只要能够让他们在我们同日本人作战时期保持中立,就是胜利。
  至于奉天地区的亲日势力,事实上也就是协助日本对本地进行经济掠夺的商人和地主,对于这些人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他们本身就在当地积攒下了不少怨恨,又依靠着日本人聚敛起了不少财富,对于这些人进行打击,既能让我们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也能获得一笔收入。
  因此,我们接下来的作战应当有所调整,和日军的正面战场作战要放缓,主要以围困和切断铁路线等牵制战术为主。集中力量打击奉天地区的亲日势力,我要确保在铁路线两侧没有任何亲日势力存在的基础。对奉天各地起事的起义军进行甄别,暂时我们不需要他们服从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但是对于那些试图帮助日军反对我军的武装,则必须坚决加以消灭。
  总之,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内,辽河以东,凤凰城以西,普兰店以北的区域内,我不想再看到有满清残存势力和亲日势力的存在。”
  朱和中等了一会,发觉吴川说到这里就停了下来,不由追问了一句:“那么北京公使团要是帮助日本人的话,我们该怎么办?”
  吴川沉思了片刻后说道:“暂时我们没有影响北京公使团的能力,但是北京公使团能够使用的也只是外交方面和国际舆论方面的力量,只要我们在战场上保持优势,公使团的影响力就发挥不出多大的作用。”
  虽然吴川说的轻描淡写,但是朱和中可没有完全相信这一点。从庚子国难以来,北京公使团几乎已经成为了北京的太上朝廷,八国联军的入侵虽然惊醒了不少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但也让许多人得了恐洋病。仅仅在一个月之前,革命委员会中不还是存在着大量鼓吹日中友好的人士么,日本不过是洋人中最低一等的列强,在十余年前大清官吏还把日本当成了自己的属国呢。
  在连续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后,眼下革命委员会中的同志们对于日本的敬畏之心是去了不少,但是对于那些欧美大鼻子洋人的恐惧之心还是存在的。若是北京公使团真的倒向了日本,那么大多数人恐怕是要反对和日本继续作战下去了。
  只是这种担忧并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提出来,朱和中于是点头接受了吴川的说法,跟着委员们下去布置新的作战任务去了。
  吴川并没有参与军事委员会接下来的细节讨论,而是去了一楼自己的办公室,开始批阅其他行政上的事务来了。虽然当前的军事问题是革命委员会的工作重心,但是随着北满社会秩序的重建,行政事务也开始进入了正轨,许多问题在各委员会讨论完成之后,就开始不断汇总到了他的面前。
  即便送上来的文件已经筛选了大部分并附上了专业委员会的意见,不过对于一个新建政权来说,吴川也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批阅,以确保革命委员会在政权建设之初不偏离他想要走的道路。
  只是想要安静的坐在房间内审阅文件,以思考革命委员会在各地的施政情况,对于吴川来说也是一种奢侈。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敲响他的房门,进来向他汇报工作。吴川有时候觉得,他现在的生活质量还比不上在图拉乡下的时候,至少那个时候他的时间都是属于自己支配的。
  王葆真夹着一个皮包匆匆走进了军事委员会的小楼,他立刻便看到一楼的过道和大客厅内都坐满了人,这些人都是等候着同吴川见面的。他们大多是来自各地的工人代表、农民代表或革命者,革命委员会从成立之初就同旧式的起义军不同。
  因为吴川主张这场革命不是少数精英阶层的革命是大众的革命,所以革命委员会不仅要发动大众,还要接纳大众的意见,所以各个专业委员会都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和听取人民的渴求。当然据说这一点也是接受了一部分俄国友人的建议,在俄国人民群众总是喜欢成立一个代表委员会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和领导他们行动。
  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革命委员会将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高高在上的官府和盛气凌人的官吏相比,人民能够自由通行的委员会和愿意听取人民请求的委员们,显然更容易被视为是自己人。这也是革命委员会自革命以来能够迅速在北满各地生根发芽的一个根本原因,甚至于连那些俄国工人们也纷纷加入了本地的革命委员会,转而反对起了中东铁路管理局的俄国官员和军警们。
  老实说,即便是如王葆真这些国外留学过的激进革命派人士,一开始也是颇为反感革命委员会的这一制度的。在他们看来,虽然他们革命的目的是要打倒腐朽无能的满清政府,但是建设国家的事务怎么能够让一群见识浅薄的泥腿子和无产者说了算?
  这些人既没有管理和建设国家的知识,又只关心自家一亩三分地的事,他们从来不知什么是国家大事,只是想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还老想着从国家这里得到什么好处。显然他们并不了解,国家需要人民来养活,但国家并无养活人民的义务。
  不过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革命委员会这条制度的好处就渐渐开始显露了出来,即便在日军和清军联手的恶劣形势下,革命委员会依然还是得到了广泛的民众支持,每一天都有着新兵应征入伍。正是在这种广泛的民众支持下,即便是畏惧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绅商们,也只有少部分人跳了出来,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观望。
  于是革命委员会才能够安定住后方的局势,全力以赴的对付前线的日清联军,最终找到了扭转局势的机会。如果没有革命委员会一直以来始终保持着和普通民众的联系和沟通,将自己的主张直接传达给这些民众之中去,使得那些旧日的地方绅商们无法左右民众的意志,革命能否坚持到今日还真是不好说了。
  在见证了这一同群众普遍联系沟通制度的好处之后,王葆真等留学生们也渐渐转变了态度,开始接受这种旧时中国未曾出现过的政府工作方式了。事实上在他们改变了思想之后,也就立刻发现了这种工作方式的好处。
  过去清政府制定政策一向只在官僚和满人宗室内进行讨论,连地方绅商在朝廷政策出台前也是一无所知,所以往往是朝廷出台政策之后就会遭到普遍性的抱怨。比如此前收回铁路国有的政策,仅仅就是因为盛宣怀和一些外国公使的支持,朝廷就选择了默认,结果造成了南方风起云涌的保路运动,最终引发了革命。
  但是在革命委员会这边,每一项政策在出台之前就已经了解了各阶层对于政策的支持与否和反对的理由,在这种综合考量之后,革命委员会出台的政策也许不够完美,但至少不会激起民众普遍性的反对。
第四百四十五章
  就在王葆真站在客厅门口看着济济一室的拜访者陷入沉思时,瞧见了他快速走过来的张云荣对着他小声的说道:“原来是王委员过来了,请你稍稍等候几分钟,吴主席正在和教育委员会的林委员讨论冬学的问题。等林委员出来,我就带你先进去。”
  王葆真这才反应了过来,转身对着张云荣微笑的说道:“那可真是太感谢你了,要不然我还真不知要等多久了呢。不过现在来拜访主席的人怎么越来越多了,吴主席接见的过来吗?”
  张云荣苦笑着摇头说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自从前线传来了好消息之后,各地的群众就对革命热情了起来。各地的群众都派出了代表跑来哈尔滨表达了他们对于革命委员会的支持,原本由副主席接待他们也够了,不过他们都表示希望能够和吴主席见上一面,以向主席转达地方群众的支持。
  主席接见了这个县的代表就不能不见其他县的代表,这样一来大家就都跑来拜访主席了。眼下这些人还算是少的,毕竟还有许多群众代表并不知道主席这几天都在军事委员会办公。不过就算是如此,这些拜访者已经严重干扰了军事委员会的正常工作,所以过两日我们打算搬到对面的小楼去单独办公。”
  王葆真稍稍思考了片刻就明白了,随着整个满洲局势转向了有利革命的发展趋势,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地方团体现在都试图跑来抱革命委员会的大腿了。虽说吴川一直以来都是支持共和体制的,但是对于许多民众而言吴川现在已经很有人主之像了,大家提前来烧个香结个善缘总是好的。
  就在王葆真在心里嘲笑着这些民众代表的现实时,张云荣突然向着他说道:“主席已经送林委员出来了,王委员我们快点过去,可别让人抢了先……”
  在张云荣的引导下,王葆真迅速挤过了人群,然后在对方的掩护下进了吴川的办公室。虽然只是短短十多步路,倒也让他身上出了点小汗。
  他稍稍解开了大衣上的扣子让自己感觉稍稍舒服一些后,就对着吴川道明了自己的来意。吴川给他倒了杯热茶之后,方才坐回沙发上有些诧异的说道:“英、法两国驻哈尔滨领事通知你,让我们立刻停下追击日军的行动?他们和北京的通讯已经恢复了?”
  王葆真双手握着茶杯,摇着头说道:“我已经查问过,不要说和北京,就是和奉天城的通讯都没有恢复。不过日本驻哈尔滨领事昨日连续拜会了两国领事,大约是日本人说服了他们。”
  吴川沉思了半响后才问道:“那么你认为如果哈尔滨同北京的通讯恢复之后,北京公使团是否也会支持英、法两国领事的意见?”
  王葆真沉默了一会后不确定的说道:“按照常理的话,北京公使团支持英、法两国驻哈尔滨领事的意见是无庸置疑的。
  日本人彻底从南满退出,就意味着俄国势力在南满的扩大,这显然是不符合英、法两国的利益的。根据眼下欧洲的紧张局势,英、法两国恐怕不想见到俄国在这个时候把目光转向远东。
  不过眼下德国和奥匈帝国都希望俄国把目光转向远东,因此他们一定会在北京公使团内部捣乱,不令公使团达成一致意见的。所以英、法两国的意见恐怕只能代表两国自己的意思,北京公使团估计不会以公开的形式支持两国领事的主张的。”
  吴川于是又谨慎的问道:“你觉得如果我们不接受英、法两国停战主张,他们会对革命委员会采取什么措施吗?”
  王葆真思考了半天后说道:“英、法两国恐怕会对俄国施加外交压力,令其放弃对于革命委员会的支持,比如不许我们使用中东铁路;进一步加强对于我方的禁运;公开支持日本,并给予实质性的帮助。不过应该不会亲自下场。”
  吴川在心里思考了许久,得出的结论和王葆真差不多。于是他终于对王葆真回覆道:“现在停止战争是不可能的,给日本人缓过这口气,我们就别想让日本人让出南满的诸多权益。
  只有彻底把日本人打疼,让日本意识到战场上没法解决我们,我们才能同日本达成一个有利于我们的和议。而且现在日本还有着一战的能力,俄国人还没办法在陆地上压制住日本,反而要担心日本海一侧的滨海省受到日本海军的袭击。
  所以,如果我们现在接受英、法两国的恐吓停下作战的话,不仅将会丢掉好不容易才获得的战场上的优势,也要担心日本和俄国单独媾和,从而出卖我们的利益。
  我们继续打下去,大约还能获得德国和美国的支持,现在停手则就会让我们处于孤立无援的外交境地。所以我们不仅不能听从于英、法两国的领事的要求,还要向外界表明革命委员会将战争进行下去的决心,从而获得德国和美国在外交上的支持。”
  王葆真许久未能接吴川的话,过了好半天方才踌躇的说道:“主席的判断也不能说不对,但是这会令我们处于相当大的风险之中。
如果我们拒绝了英、法两国领事的提议,他们对于日本的支持恐怕很快就会落实,但是德国和美国对于我们的支持却未必。英、日两国的海上力量足以封锁住东亚海面,德国和美国是不可能为了我们同英、日开战的,那么他们的支持就很有可能落在口头上。
  而英、法两国一旦共同出声支持日本,我看俄国人恐怕会退缩。就如主席你所说的,俄国的首要利益在巴尔干半岛和海峡地区,而不是在远东。他们也许会借助我们的力量把日本人从满洲驱逐出去,但是不可能为了满洲放弃巴尔干半岛和海峡地区的利益。可要获得这两块地方,俄国必须要获得英国和法国的支持。这样一来,俄国出卖我们的机会就会很大。”
  虽然知道王葆真判断的很正确,但是吴川对此也无计可施。到了这个时候俄国的举动就对革命委员会变得举足轻重了起来,但他也只能见招拆招。
  沉默了许久之后,吴川故作轻松的说道:“幸好俄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国家的外交政策受沙皇和宫内的影响很大,就算是一项对于俄国有利的政策,彼得堡也不会很快得出结论。所以我们至少还有一些时间作出应对之策。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俄国决定出卖我们之前,我们能够先重创了日军,这样俄国人想要在远东做点什么小动作也要先考虑自己有没有这个力量。
  不过这个目标并不容易达成,所以我们需要迷惑英、法两国的注意力,给前线的将士们争取一点时间。所以我希望你代表革命委员会和英、法两国交涉关于停战的问题,但是先拖住他们,不给他们什么肯定的答复。
  另外,为了防止德国和美国误解我们向英、法两国屈服了,我需要给他们发出一点讯号。你觉得,革命委员会强行接收海关,解除英国职员的职务,会不会让德国人和美国人认为我们正试图反抗英国在华的控制权力?”
  王葆真感觉自己额头上汗都冒出来了,不过他还是平复了自己紧张的心理说道:“这会不会太过刺激英国人了?英国人对于海关的控制权还是相当看重的,我担心这会令英国彻底倒向日本人。”
  吴川思考着说道:“以眼下的革命形势,清政府倒台只是时间问题。海关是中国的海关,英国人不过是受我们雇佣的职员而已,就算英国政府也没有公开声明这些英国职员是向伦敦而不是向北京效忠的。
  我们暂时不动关税税率的问题,也不提全面从海关中清理外国职员的问题,以中国人民的名义解除试图超越自己权限的不合格政府雇员,我认为问题不大。
  先命令北满各海关外国职员前来哈尔滨开会,向革命委员会移交海关的各项资料及权力,并上缴之前他们截留的关税,不来参加会议的人员和不肯移交资料、关税的人员即刻予以解除职务,并派出人员强行接收各海关,免职公告在共和日报上刊登出来。”
  王葆真依然有所犹豫的说道:“那么万一……”
  吴川摆了摆手道:“没有什么万一,既然我们试图和英国人友好交往换不来他们的善意的话,我们至少要表现出能够让他们利益受损的决心。否则的话,英国人就会肆无忌惮的站在日本那边对于我们施加压力,那么就不妙了。”
  最终,王葆真还是被吴川说服了,带着将信将疑的神情离开了吴川的办公室。王葆真离开后,吴川暂停了接见活动,他坐在沙发了抽一支烟,思考了足足一刻钟后,终于起身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打了一个电话,对着电话中询问道,“扎哈罗夫先生这几天过的怎么样?”
  听了足足半个小时的汇报之后,吴川终于对着电话中说道:“帮我送一份请柬给扎哈罗夫先生,就说我希望明日中午能够邀请他吃吨午餐,就放在马迭尔旅馆好了……”
第四百四十六章
  扎哈罗夫很是满足的放下了刀叉,拿起了餐巾擦了擦嘴,向着吴川道谢道:“感谢您的招待,其实原本应该由我来邀请您才是正理,您给我的建议确实有用,起码令我在远东得到了尊敬。不过,您今日不会真的只是请我吃饭吧?”
  吴川微笑着回道:“扎哈罗夫先生的捐赠给了革命委员会以莫大的帮助,自然应该由我来邀请您以表示谢意。今日当然不止是吃饭,我还想介绍几个朋友给您认识,就不知您是否有空了。”
  扎哈罗夫立刻放下了餐巾说道:“那我们还等什么?我非常乐意结识几个新朋友,对于我这样的生意人,永远不会嫌朋友太多。”
  吴川低头看了看时间,方才接着说道:“那么我们可以先上楼,在几位朋友没有到达之前,我很乐意为您说一说某个计划。”
  扎哈罗夫眨了眨眼睛,起身作出了邀请的姿势,吴川于是欣然起身带着他离去了。在马迭尔旅馆三楼的套房客厅内,吴川和扎哈罗夫坐在了壁炉前开始交谈。
  “扎哈罗夫先生,您所入主的那间银行规模确实不小,不过根据我的朋友所言,这间银行的经营状况却不算好。法国的重工业似乎天生就带有营养不足的毛病,在技术上法国人难以同德国人竞争,在价格上又不及美国货廉价,所以这间银行给与法国重工业的贷款,倒是有不少已经变成了呆账了。”
  虽然有些吃惊于吴川这么快拿到了自己手中银行的资料,不过扎哈罗夫脸上的表情却丝毫没有变化,他吐了一口烟后说道:“确实如此,如果不是这家银行经营不佳,我又怎么可能有机会收购它?不过这家银行的经营状况可不代表我个人的经济状况,如果你的朋友是担心我是否有能力加入您的计划,我觉得他们大可不必担心。”
  吴川瞧了扎哈罗夫一眼,便摇着头说道:“我的朋友并没有怀疑您的经济状况,而是想要了解您对于开展自己的新业务有多么迫切。我所说的新计划牵涉到了许多人的未来,所以不得不慎重的对于您的个人状况作了一个调查,所以接下来我想请你切实的回答我一个问题,您是否真的想要加入这个计划?在我的朋友没有抵达之前,您仍有退出的机会。”
  扎哈罗夫终于沉下了脸说道:“吴先生,您这是在威胁我吗?”
  吴川注视着扎哈罗夫的目光,依旧面带微笑的说道:“怎么会,我要是提起您哪位漂亮的夫人和两位可爱的女孩住在……那才叫威胁您。不过我们都是绅士,当然不会做的这么粗鄙,所以在您听取这个计划之前,我希望您能够认真的、仔细的考虑清楚。”
  扎哈罗夫的脸色终于变了,不过很快他就恢复了正常,向着吴川说道:“您可真是胆大妄为,就算是在彼得堡,也没有什么人敢这样威胁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