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2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0/596

  而陆军如果失败了,能够挽回局面的就只剩下我们海军了,这对于目前海军的处境来说,倒真是一个好消息了。冈市这个人虽然没什么能力,但是有句话他说的很对,支那革命委员会没有海军。只要支那革命委员会不想错过欧洲大乱带来的机会,其他人我不了解,吴桑肯定是要尽快和我们恢复和平的。
  所以让陆军去干吧,我们只要看着,静观局势就可以了……”
第六百一十九章
  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同一天吴川也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待了新任德国公使辛慈。这位新任公使并没有表露自己的身份,而是伪装成了一名普通的商人抵达的哈尔滨,他之所如此快速的前来哈尔滨,就是为了和吴川商讨关于山东问题和革命委员会在这场战争中的立场问题。
  相比起马尔赞,这位新任德国公使显然要狡猾的多,他在见面的第一时间就向吴川宣布,自己是愿意把胶澳租借地归还给中国的,但是胶济铁路则是一条商业铁路,革命委员会应当保护德国投资者在这条铁路上的利益。
  对于辛慈的手段吴川不为所动,他只是反复向对方强调:“我此前已经向马尔赞代办说明了革命委员会的立场,任何利用特权手段在中国所获取的利益并不在革命委员会的承诺之内。
  既然德国投资者愿意投资这种明显违背了中国人民意愿修建的铁路,那么保护它的责任就应当归于德国政府。如果德国政府保护不了自己的在华特权,那么他们就应该接受自己的损失,这属于风险投资而不是商业投资。”
  辛慈虽然不断的举例,试图证明德国来到山东之后并没有采取类似英国、俄国的殖民手段,而是带给了山东人民文明和商业发展的机会,但是他得到的回答却依旧是这几句话。他不由有些不悦的向吴川问道:“难道阁下就没有其他可说的理由了吗?”
  吴川沉吟了一会后回道:“因为我觉得没有必要。决定山东问题的不是我提出什么理由,而是时间。我以为公使先生你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和吴川交谈了半天,辛慈算是听到了第一句有意义的话语,但是这句坦白的言辞却更让他感到难受,他收敛了笑容看着吴川许久,方才冷峻的说道:“我原本以为,您是我们的朋友,但您现在说的话我可感受不到半点友善。”
  吴川伸手挠了挠头,不免有些困惑的向辛慈问道:“您会在朋友家里占下一间房子,宣布这是自己的财产吗?如果向您声明这间房子并非是您的财产,就是一种不友善的表现,那么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愿意做德国朋友的,恐怕并不多。”
  辛慈眨了眨眼睛算是反应了过来,为什么马尔赞和瓦德克会警告自己,“要小心吴,他可不是我们所以为的中国人。”也是,如果吴是他所熟悉的中国人,那么在这个时候也就不会试图跟强大的协约国对着干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语气稍稍软化下来说道:“您的条件我们也不是不能满足,但是您总得为德国付出点什么吧?我国可未必会输掉这场战争。”
  吴川点了点头说道:“我当然不希望德国输掉这场战争,为了让德国能够赢得这场战争,革命委员会付出了多少,我相信贵国的总参谋部是了解的。但我并不会拿着这些向德国索要什么回报,因为革命委员会之前已经得到了陛下给与的恩惠。
  但是,您不能老想着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偶尔也应该给朋友一点回报。在我已经承诺保护德国在华商业利益的时候,您还要让我承诺保护那些利用不公平手段获得的利益,还想让我为德国向协约国发出挑衅,您不觉得自己索要的回报已经超过了朋友之间的界限了吗?
  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和一个过于贪婪的人做朋友,我们中国人自然也不是例外。”
  辛慈决定先放下胶济铁路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纠缠下去显然是得不到什么结果的。他于是转移了话题说道:“那么我们先不谈胶济铁路的事,我们就先谈一谈关于这场大战的问题,我想要知道战争一旦开启,革命委员会会持有什么立场?您是否还会履行您过去做出的承诺,将在一个适当的时机加入这场战争?”
  吴川对于这个问题显然慎重了许多,足足思考了数分钟后才开口说道:“没有人愿意站在失败者的一边,更何况革命委员会现在还不是中国的执政者,我们就更不可能让中国人民同意加入到一场必败的战争中去了。不过作为德国的朋友,革命委员会将会竭尽所能的去支持德国赢得这场战争,这就是革命委员会的立场。”
  这个回答让辛慈思考了许久,方才慎重的问道:“您所谓的竭尽所能,能否说的再具体一些?”
  吴川想了想说道:“战争一旦爆发,英国必然是要切断对于德国的海上航路的。不过我们之前往汉堡多运了一些物资,大概有3000吨的橡胶,3000吨的棉花、1500吨精铜和1.5万吨油漆,我愿意以一个公道的价格出售给德国政府。”
  辛慈马上接道:“我可以答应你,以市价加上50%的溢价收购这批货物。”
  吴川于是继续说道:“虽然我们不能站在德国这边加入战争,但是革命委员会可以承诺,如果协约国试图用武力夺取青岛的话,我们会以保卫国家主权的名义加入青岛保卫战,但前提是德国必须公开承诺把胶澳及胶济铁路归还中国。”
  辛慈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后说道:“那么如果协约国不使用武力进攻青岛,但是要求我国驻青岛陆海军投降的话,革命委员会将会怎么办?”
  吴川注视着他的眼睛看了好一会,才一字一顿的说道:“我尊重贵国驻青岛陆海军的选择,但是革命委员会绝不容许任何人拿中国的领土主权作为交易。如果一旦出现了那样的状况,革命委员会将会重新调整外交上的立场,以维护我国的利益为优先考量。”
  对于吴川的说辞,辛慈颇为失望。虽然能够从革命委员会这边弄到一批物资不失意外之喜,但对于当前的德国来说,物资还不是最为重要的,重要的是增加一个能够牵制协约国力量的盟友。在东亚除了革命委员会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组织能够承担起这个责任来了。
  似乎是看出了辛慈的失望,吴川犹豫了一下又继续说道:“最后,我想公使先生也知道,俄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俄国又是一个大斯拉夫主义的帝国主义国家,因此就连俄国人自己都说过,俄国就是诸民族之监狱。
  特别是中亚一带,被俄国吞并也没有多少年,信仰的又不是东正教,那里的少数民族对于沙皇的统治早就心存不满了。如果德国愿意出经费的话,我有一定的把握让中亚地区爆发一场民族起义,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辛慈顿时神采奕奕了起来,对着吴川承诺道:“如果真的能够引发中亚的民族起义的话,那么经费绝不是问题。我听说,你一直试图劝说沙赫特博士把东亚的德国流动资本投入到东北地区,我也可以为你稍微尽些力气……”
  就在辛慈在哈尔滨努力为帝国争取革命委员会支持的时候,7月30日奥匈帝国开始炮击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彼得堡终于向奥匈宣战并下令全面动员军队。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开始全面动员军队。法国立刻下令动员军队,表示自己会遵守法俄同盟的义务。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就在这一天英国内阁举行了紧急会议,决定参战。8月4日德国军队开进了比利时,英国随即以此事件为借口向德国宣战。至此,久久悬于欧洲人头上的雷霆终于落了下来。
  对于这样一场大战,几乎没有一个参战国的民众是反对的,就连各国的社会民主工党也背叛了自己所承诺的巴塞尔宣言,转而号召本国的工人阶级要为祖国而战。
  而在东亚,8月2日,英国还未正式宣战,日本外务省已经迫不及待的主动发表了宣言,表示:“……万一时局转变,英国投入战涡,以日英协约目的或濒危境,日本以协约义务,必至执必要之措置。”
  8月5日,英驻日公使格林向日本提出请求,“万一战争波及远东,香港和威海卫受到攻击,希望日本予以援助”,8月7日又要求日本出动海军协助搜索并击毁在中国海面袭击英国商船的德国伪装巡洋舰。
  英国人的请求对于日本人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虽然北朝鲜的战事因为连绵的雨水和朝鲜人民军的游击战术,使得朝鲜驻屯军迟迟没能攻入北朝鲜自治区的核心地带,但朝鲜战事的不顺利反而避过了外交上的麻烦。
  就在8月7日深夜,日本内阁彻夜召开会议,讨论日本参战问题。外相加藤高明提出,“……日本站在协约国这边参战是一件不用考虑的事,英国盟友虽然还没有正式向我方发出参战邀请,但是我国完全可以根据日英同盟的盟友义务或同盟情谊参加这场大战。
  一旦我国参加了这场大战,军队越过鸭绿江也就不用再顾忌什么国际影响了。在这样的大战中,维护协约国的全体利益就是最高原则,英国和俄国就算不支持我国的行动,也要维护我国在华行动的正当性。
  而且,参战之后我们还能够把德国在东洋的殖民地夺取过来,从而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
  在外相、陆相、海相的极力鼓吹下,内阁最终决定对德宣战。次日下午6时,内阁的决定就获得了天皇批准和元老的赞同,前后费时不过20小时。
  8月9日,日本就参战条件向英国提出:“……一旦成为交战国,日本的行动则必然不限于击毁德国军舰,为消灭损害日英利益的德国势力,有必要采取一切可能手段……”
第六百二十章
  英国对于日本的声明立刻警惕了起来,担心日本会借参战的机会扩大其在东亚的势力范围,因此伦敦立刻向日本政府发出了“暂勿参战”的要求。
  只是8月6日袁世凯政府虽然发表声明,表示中国将在大战中选择“中立”,但是新任德国驻华公使辛慈抵达北京之后就放出了风声,声称要将胶澳租借地交还给中国政府,这让日本人顿时沉不住气了。
  生怕北京接受了德国交还胶澳租借地使得日本失去进攻山东的机会,日本驻华公使小幡酉吉先是警告北京不得接受德国公使的建议,随后日本政府在8月15日向德国递交了最后通牒,要求德军撤离胶州湾并拆除青岛要塞,把青岛交给日本,以待战后交换于中国。
  8月17日,英国政府新闻局发表声明,希望对日本进行牵制。声明称:“据了解,日本的行动,除非为保护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航线,将不使其越出中国海而扩及太平洋,而且不使其扩及德国在东亚属地以外之任何外国属地。”
  不过日本外相加藤高明立刻公开反驳,将英国声明斥之为单方面的解释,表明不会因英国声明限制自己的行动。
  对于北京来说,这完全是祸从天降,当欧洲大战的消息传来时,袁世凯虽然已经预感到日本人会借着这个机会搞事。因此早在8月3日就向交战双方提出不把中国领土和领海划为军事行动区的要求。
  8月6日,袁世凯政府宣布中国对欧洲交战国严守中立,并公布《局外中立条规》24条外,还试图向美日两国提议,由三国联合出面劝告欧战各国“限制战区”,“使战祸不至及于东方”。
  但当驻日公使陆宗舆会晤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时,大隈重信却反问陆宗舆,“贵国是否想联美制日?”
  陆宗舆对此只能表示否认,此事也就不了了之。而美国政府此时对于欧洲大战的爆发也谨慎的很,生怕被卷入到大战中去,加上北京政府又无实力压制日本,于是便选择了拖延战术,没有对北京的请求作出回应。
  而北京政府被日本驻华公使小幡吉酉诘问,“此等关系东方重大事件,中国何径先向美邦提议?”居然又向美国政府“婉辞取消”了前述要求。这使得袁世凯政府的虚弱更加的显露在了各国面前,日本的行动也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8月8日,日本舰队便声势浩大地出现在青岛前海一带。8月20日,新上任的驻华公使日置益照会袁世凯政府,说“胶州湾问题与中国政府无关,日本期望中国政府对此持消极立场”。袁世凯试图和平收回青岛的努力,在日本阻扰下,算是彻底破产。
  和平收回青岛的外交努力失败,袁世凯政府转而考虑参战抗德,请求与英日联合会攻青岛,试图避免青岛为日人所占。
  但一向和袁世凯交好的英国公使朱尔典此时却劝说他,“贵国并无实力,此时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待到欧战结束,我国必将站在贵国一边,在和会上向日本提出山东问题。另外还请总统约束山东革命委员会,他们现在所进行的反英反日宣传,有破坏中英邦交之嫌疑。”
  虽然朱尔典也竭力为袁世凯这位老朋友努力了一次,他向日本政府建议,在日英两国共同向中国政府发出的照会中要写进“保证归还胶州湾”的内容。只是日本外相加藤高明予以拒绝:“现在不能做出归还付出很大牺牲而取得的胶州湾,即令归还,日本也须附有条件,例如延长关东州租借地期限,恢复日本在满蒙的权益等,恐将成为主要条件。”
  于此同时,日本外相加藤高明就中国参战问题约见中国驻日公使陆宗舆时明白表示:“中国既守中立,自无预战之理。惟若中国自生内乱不能自平时,日英为保持东亚和平,亦愿相助平乱,但并无从中图利之意。”
  袁世凯试图通过参战保全山东的计划也破产了。眼看着日本步步紧逼,即将登陆山东,袁世凯也知道一旦让日本军队就这么登陆山东作战,则北京政府的名誉也就彻底完蛋了。
  8月28日晚上,北京大总统府内灯火通明,袁世凯召集了北洋集团的各首脑人物在居仁堂内再次讨论如何应对山东问题。
  袁世凯在今日白天让外交部长孙宝琦去见了日本公使日置益做最后之努力,但是孙宝崎回来后向他汇报,日置益不仅不肯做出任何在战后归还胶澳的实质性承诺,还对北京政府就日本出兵一事的抗议嗤之以鼻。
  即便孙宝琦表示这是基于中国作为中立国在形式上的抗议,以应对德国公使对于北京之抗议,日置益也傲慢的表示,北京政府为了德国的一纸空文向日本发出抗议,实在是有碍两国之邦交。
  听完了孙宝琦带回来的消息,袁世凯知道日本出兵已经成为了定局,但是他这个时候才发现他居然推不掉这个责任。因为他揽权过甚,在今年五月不仅用政事堂取代了内阁,还用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架空了陆军部,所有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上的后果就是,一旦日军登陆山东,国民之怨恨就全部推倒了他的头上。
  甚至都不要等到日军登陆山东,就这一个月内社会舆论对于北京办理外交的进退失据就已经是批评声不断了。特别是8月9日曹汝霖向日本政府发电,声称只要日本政府把孙中山一干革命党驱逐出日本,则北京政府可以同意日军出兵青岛。
  曹汝霖这封电报被公开后,顿时惹来了一片骂声,不止是前国民党人大为不满,即便是原本中立的知识精英们也把曹汝霖称之为汉奸,认为其全无家国之念,只有争权夺利之心。曹汝霖被骂的不敢出声,甚至都还拿攻击自己的报纸毫无办法。
  因为这些报纸都属于山东革命委员会所投资,他甚至都不能封禁住这些报纸在华北地区的发行。过去至少北洋政府还能在租界外控制报纸的发行,但是现在谁能封得住占了半个山东的革命委员会。
  把政事堂各官员和各在京将军都叫来之后,袁世凯和众人坐在会议桌前沉默了好半天,才痛心疾首的说道:“欧战消息传来,原本我打算和美、日两国协商,务必使欧战之交战双方在东洋维系和平,从而保证我东洋之安宁。可是日本人狼子野心,一心一意要趁着这个机会吞下德国在东亚的利益,完全无视了我国之恳求。
  现在日本人提出要把山东省黄河以南地区划为中立区,以方便日军借道进攻青岛之德军。眼下,日、英两国之联军有军舰近百封锁了胶州湾。
  芝泉,你是陆军总长,你先说说。日本人要是强行通过我山东地界,我们该怎么办?”
  自从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成立之后,陆军部几乎就没什么事可办了,段祺瑞心存不满又不能和自己的恩主翻脸,只能选择消极怠工,干脆就不去陆军部了。他的这种态度自然就引起了袁世凯的不满,认为段祺瑞这是居功自傲。
  两人之间的关系就没有辛亥革命初起时那么亲密无间了,因此对于袁世凯的问话,段祺瑞干脆硬邦邦的回道:“以我北洋的力量,最多也就抵抗日军48小时。”
  袁世凯对于这个回答自然是不满意的,他想听的可不是这个,因此便干脆拉下脸来追问道:“48小时?那48小时之后呢?”
  段祺瑞立刻针锋相对的说道:“48小时之后我听大总统的指示。”
  袁世凯顿时被顶的说不出话来了,他知道段祺瑞是不可能给自己台阶下了,于是转过头去问其他将领:“你们也是带兵的,你们也说说吧,这事该怎么办?”
  在袁世凯的目视下,陆军上将靳云鹏不得不硬着头皮起身说道:“卑职以为,这事应该交给革命委员会去处理。他们整天都在报纸上宣传,一寸山河一寸血,领土主权寸土不可让,逼迫大总统向日本、英国发出宣战警告,实在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乳臭小儿。
  想一想庚子国难,先太后向万邦宣战是个什么下场,就知道这些人完全不懂什么叫军国大事。大英帝国在这百年间同人交战就没有输过,邻邦日本虽然号称拥有东亚第一舰队,但是和英国皇家舰队相比,连个小指头都及不上。
  光光一个日本,我们就算倾尽全力也未必挡得住,更别提还有英、法、俄三大国在其背后相助。我们硬要拦阻日本军队登陆,第一未必拦得住,第二还容易得罪协约各国。要我看,日本登陆山东作战的事是不可能停下来的了,与其让我们挨国人的骂,倒不如把这个黑锅抛给革命委员会。
  如果他们在报纸上牛皮哄哄,结果到了真动手的时候又软了,那么至少国人也不会过于苛责大总统了。要是他们真的和日军动了手,至少也能为我北洋去一心头之患。”
  虽然这不是袁世凯想要的答案,把这个黑锅甩给革命委员会当然是再好不过。但是“唯名与器不可轻与”,袁世凯虽然想过,却又担心给吴川借势而上,因此才一直漠视了这个选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0/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