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3/596

  川越茂正是加藤外相在哈尔滨的意志所在,只不过他上任之后的第一把火就没有燃烧起来,反而令自己陷入了无法和吴川见面的困境。随着日本军事力量从南满的撤离,日本外交官在满洲实际上正在恢复一个正常外交官的职权,川上领事很好的理解了这一点,所以才能保证了过去两年多时间,日本和革命委员会之间没有闹出什么外交事件。
  但是对于川越茂这等刚刚进入外务省不久的外交官而言,他们只是习惯性的采纳了那些老前辈的对华外交经验,并没有意识到日本外交官在中国满洲和在中国其他地区的不同角色。
  当然,这也和日本外务省把第一流的外交官去欧美,能力不足的和需要吸取经验的新外交官放在中国的习惯不无关系。对于中国的轻蔑姿态,使得日本人以为,反正中国也无力和日本做外交上的抗衡,因此不管这些外交官在中国惹出什么麻烦,外务省总是能够解决的了的。
  于是川越茂不仅没有因为被吴川拒绝见面而自我反省,反而觉得自己被中国人羞辱了。这一次跟着其他三国领事前来拜访,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给吴川看了。相比之下,俄国和法国领事对于吴川的态度还是相当温和的,英国领事对于吴川虽然态度冷淡,但也对吴川保持了足够的外交礼仪。
  吴川瞧了一眼川越茂昂起头站在那里的样子,干脆就略过了和日本人问候的环节,同其他三位领事问候完毕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向三位领事说道:“各位领事请坐,不知各位今日大驾光临,究竟有何贵干?”
  英国领事斯拉依才是四位领事中的主事者,虽然英国和日本是盟友,他对于川越茂这种毫无外交礼仪的姿态也是瞧不上的。但是鉴于大英帝国现在确实需要日本海军在东亚维持海上秩序,且革命委员会也正在挑战英国所主导的东亚秩序,因此他还是拉了川越茂一把,邀请其坐在自己的左手,算是给日本人一个台阶下了。
  几人坐定之后,英国领事就一板一眼的向吴川吐出了一连串外交辞令,虽然吴川的英语现在也不错了,但是对于这种英式的外交辞令也听了个云罩雾绕。他不得不向身旁特意请来的外交顾问问道:“克拉辛先生,斯拉依先生到底说的什么意思?”
  已经辞去西门子公司职务,全力投身于革命工作的克拉辛思考了一下,就对着吴川回答道:“大致的意思就是,革命委员会在山东的军队出现在青岛,并攻击了英日联军,是否是在协约国表明,革命委员会打算投入到同盟国一方和协约国交战?”
  吴川只是略略思考了一下,就让克拉辛替自己翻译道:“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有保卫其自身领土主权的天赋权力。青岛是中国领土,中国的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击落几架入侵中国领空的飞机,究竟有什么问题?如果按照贵领事的主张,皇家海军为什么要阻扰德国公海舰队登陆不列颠群岛,难道你们不是在挑起对于德国的战争吗?”
  斯拉依听后顿时愤怒了,他立刻抗议道:“你这是在挑衅大英帝国的荣誉,我要求你立刻收回这样无理的言辞。”
  吴川伸出手指掏了掏耳朵,漫不经心的回道:“如果斯拉依领事先收回刚刚对于中国的冒犯话语,我自然是愿意为此道歉的。”
  见到吴川摆出的这种不合作的姿态,斯拉依领事马上意识到用怀柔的方式,恐怕是不能让革命委员会作出让步了,但是英国和日本的舰队可不能在大海上继续漂下去了。封锁德国人所占据的青岛港或胶澳租借地,日英两国的联合舰队是能够做到的。但是封锁一个背靠4亿人口所支持的山东半岛,就算是把整个皇家海军舰队都搬过来,也是无用的。
  斯拉依领事不由微微转头,向川越茂给出了一个暗示,这位日本外交官立刻从口袋中掏出了一张纸,起身向着吴川宣读道:“我仅代表日英联合舰队向革命委员会提交以下通牒:1、中国军队立刻撤出胶澳及胶济铁路沿线,不得阻扰日英联军消灭驻青岛德军之行动;2、对于擅自发起对日英联军攻击的士兵、军官及直属上级都要进行严惩;3、交出昨日攻击日本飞机的凶手,并给予被击落的日本飞机及陨落的日本将士以赔偿,及公开的道歉。
  此外,日本政府还有向革命委员会发出的单独声明:北朝鲜事务属于日本的国内事务,革命委员会无权进行干涉。我国政府要求贵方立刻停止对于北朝鲜战事的虚假宣传,和对于北朝鲜乱民的物资资源,否则我国政府将不得不采取断然之措施。”
  斯拉依听到后一项声明时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这可不是双方说好的内容,但是在这个场合他也只能保持沉默下去了。至于俄、法两国领事都是一脸震惊的看着斯拉依,虽然他们今天过来是向革命委员会施加压力的,但是英国人和日本人可没有告诉他们,今天还有最后通牒这回事。
  和身边脸色铁青的王葆真不同,吴川的脸色却是平静的很,待到川越茂念完了纸上的内容之后,他才向其他三位领事问道:“各位还有什么要求,不妨一起提出来吧,也省的我一一回应了。”
  英国领事还在思考着接下来该怎么交涉,俄国总领事特拉乌绍利特已经起身,一脸不悦的说道:“我此次过来是来求证革命委员会对于协约国的立场问题,对于日本领事的通牒内容事先完全不知情,我以为当前的交涉已经超出了我的授权范围,我将退出此次交涉,直到彼得堡下达新的命令为止。
  我要向各位声明一点,我国所签署的协议只适用于欧洲,并不适用于远东。山东问题和我国无关,不管山东问题到底如何发展,我国对此都不承担任何同盟义务。”
  斯拉依目瞪口呆的看着俄国领事就这么头也不回的离开了会谈室,都忘记出声叫住对方了。法国领事犹豫了一下,终于也起身说道:“对于日本领事提出的通牒,我需要先向北京公使馆请示才能做出表态。当然,原则上我们是反对革命委员会站在德国一边和协约国为敌的,不过对于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这也是应当必须加以考虑的一个因素……”
  当会谈室内只剩下了英国和日本领事之后,吴川这才起身说道:“那么对于日本方面提出的两份通牒,我现在就可以做出回复了。
  第一、本次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战争,我认为不过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不义之战,双方谁也不比谁更正义,所以中国人民不会加入到任何一方中去;
  第二、中国人民虽然不参与这场战争,但也不代表会容忍有人打着对德战争的名义入侵中国,不管入侵者是谁,入侵的军队有多少,中国人民一定会同入侵者交战到最后一人为止。
  第三、任何敢于入侵中国领土、领海、领空的侵略者,中国人民都有无限自卫权,我们不会为此给出一毛钱的赔偿。而且我还要警告你们,不要阻扰中国船只在公海的航行自由权,否则我们将视联军的行动为对宣战,我方将会采取同等措施进行报复。
  第四、对于昨日日本飞机入侵青岛领空并向中国领土投下炸弹一事,我们要求日本政府作出解释,并赔偿我国居民之财产损失。
  第五、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有着上千年的友好往来,我国人民对于在日本残暴统治下的朝鲜人民一直抱有同情之心理,我方从1911年以来就一直向日本政府抗议,贵国军队在朝鲜犯下的累累罪行,但是贵国军队不仅不加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的迫害朝鲜人民,更是对于我国旅朝商人予以加害。
  故我代表革命委员会正式向日本政府下达以下通牒:9月1日之前贵国军队撤出北朝鲜自治区,恢复今年5月以前的双方分界线,惩罚军中向中朝平民施加暴行的军人,并向中朝受害平民做出赔偿。如果贵国继续一意孤行,那么就莫怪我们言之不预了。”
  吴川的回答不仅让日本领事难以忍受,就连英国领事也立刻起身向吴川威胁道:“革命委员会这是在向协约国发起战争宣言吗?”
  吴川瞧了一眼斯拉依冷峻的神情,语速缓慢但声音清晰的说道:“我已经说过了,我们无意参加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但是我们也不会畏惧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战争……”
第六百二十六章
  东京神田猿乐町北城馆的一个小院门口挂着一块“东京新闻社”的汉字木牌,但是走进小院之后只能看到两间老旧的日本长屋和一小片杂草丛生的空地,看起来就衰败的很,一点也不像是时髦的文化人居住办公的地方。
  不过拉开了和门走进长屋之后,和室内倒是贴墙堆放着一叠叠的报纸、书籍,看起来倒是确有几分书香陋室的味道了。只是今日报社内的几名中国留学生却无心写稿看书,只是不停的拿起报纸查找着关于国内对于山东问题的报道。
  只是他们不管怎么翻看,这些辗转从国内送来的报纸都没有报道什么好消息,越看越是让人心塞气闷,“……宇宙间最屈辱最无意义之事,孰有逾于我国之局外中立者乎?……我国中立之不可守,是权利义务之放弃也,是无主权也,是非国家也。吾人以中国之国民而不得不认中国之非国家,宇宙之至悲,孰逾于此?”
  “……日人于此扬眉吐气大可一雪前耻矣,独我中国政府,群公高供无为,集无数膏血所养之海、陆军队,舍残杀同胞,焚烧奸虐无他长……”
  “……朝野昏昏然,以瓜分不易实现为可喜,而不知日本蚕食吾国之谋之毒烈于瓜分万倍。”
  一名年纪较大的中国人终于失望的放下了报纸对同伴们说道:“没什么可期待的了,袁大总统和他的北洋军只会顾着自家的权势和财富,何尝把这个国家的前途放在心上了。只要日本人和英国人不反对他继续当中国的大总统,区区半个山东在他眼中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名年轻的留学生愤怒的握拳狠狠的砸在了面前的小方桌上,然后无力的说道:“这样的中华民国和满清到底有什么区别?那么多革命志士的血都白流了吗?”
  方桌前的其他两人也默默的放下了手中的报纸,不过他们是已经什么话都不想说了,四人沉默的枯坐在房间内,只觉得中国的未来已经看不到一丝希望了。
  就在四人闷坐着的时候,和室的门突然被拉开了,一名相貌英俊戴着一副夹鼻眼镜的年青人夹着一份报纸走了进来,阳光从他身后照射了进来,将这名年青人衬托着充满了活力。
  四人中年级较大的那位赶紧起身向来人问道:“飘萍,国内可有什么新消息传来吗?山东之事到底有没有转机。”
  邵飘萍一边把手上的一个纸袋放在桌上,对着几人说道:“你们应该还没吃早饭吧,我刚在街口买的红豆馅饼,你们趁热吃吧。转机么,眼下还看不到,不过我倒是得到了一个新的消息。我给你们念一念吧。”
  四人都无心吃食,只是一个劲的催促其赶紧把新消息念出来。于是邵飘萍拿起报纸不慌不忙的念道:“昨日上午,无耻支那人悍然偷袭我大日本海军,和田秀慧海军大尉,藤濑胜、大崎教信两海军中尉不幸陨落……”
  听完了这则新闻之后,几人不由面面相窥,好半天才有人说道:“这不是日本人栽赃陷害吧?袁世凯政府什么时候这么有胆色了,居然敢派出飞机和日本人交战?”
  马上就有人附和道:“是啊,是啊。北京政府要是有这样的决心,之前这一个月时间又何必向日本、英国卑躬屈膝,白白让国人咒骂了这么久。难道说袁世凯这是被国人骂醒了?”
  邵飘萍折起了报纸放在桌上,顺手拿起了纸袋为给人分发起了红豆馅饼,然后才慢悠悠的回道:“击落日本飞机的可不是北洋的飞机,而是被咱们认为在东北坐山观虎斗的革命委员会。”
  这下几人倒是真说不出话了,他们都是南方人,虽然同情于革命,不过却始终把同盟会视为了革命正宗,至于其他革命党人,老实说在民元之后都是颇让人失望的。许多人在革命成功之后很快就堕落了,不是忙着争权夺利就是变本加厉的盘剥百姓,所作所为和前清的官吏并无什么区别。
  或者说比起前清还有所不如,毕竟前清至少还有个朝廷在官吏的头上,百姓还能指望朝廷出面加以约束,但是这些革命党人则是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根本不理会中央政府的约束。这也是为什么国民党号召二次革命时,几乎没人响应,因为民众已经失去了对于革命的信心。
  至于东北的革命委员会,一来关外实在太远,南方想了解关外的事情,大约比了解日本还困难。至少日本上海之间有着定期班轮,而日本的报纸也是能够在上海、汉口发行的。因此南方民众对于关外的革命委员会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二来就是革命委员会不肯同旧文人们妥协,不仅要废除繁体字实行简化字,推行拼音,呼吁白话文写作;而且还口口声声要打倒孔孟思想,推翻伦理纲常。这自然是得不到旧文人的好感,还把革命委员会视为了另一个太平天国。
  三就是革命委员会在政治方面实施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了自由主义者和共和主义者一致批评,认为这不过是中国数千年来的帝皇专制制度的变种,国外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制度。这些人大多是留学归来的精英,可以说是具有新思想的文人。
  于是得罪了新旧文人的革命委员会,在关内的舆论中几乎就成为了和袁世凯狼狈为奸的革命背叛者形象。特别是二次革命失败之后,逃亡海外的革命党一开始还是感激革命委员会的,至少有着革命委员会的出面,他们在家乡的亲戚和财产总算是没有被株连进自己的案子。
  但是随着革命委员会轻易的击败了北洋第五师,并迫使袁世凯不得不承认了革命委员会对于胶东三府的治权之后,许多在国内失去一切的国民党人就开始对革命委员会产生不满了。
  他们的不满来源于两点,第一个是陈其美的死亡,许多人认为是革命委员会逼迫其去巡捕房自首造成的,此时国民党人已经自动忽略了陶成章的死亡原因,只记得革命委员会迫害了本党的得力干将;
  第二个就是,明明革命委员会有着这样强大的力量,居然不响应孙、黄两位领袖的革命号召,导致国民党孤掌难鸣丢掉了国内所有的实力。而更为可气的是,革命委员会还趁着北洋分散了力量,硬生生的从袁世凯嘴里掏出了一块肉。这不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吗?
  于是除了革命委员会的治下,其他地方的舆论都是一边倒的抹黑着革命委员会。当然在若干年后,这些抹黑造谣的文章又会被当做历史资料来证明,革命委员会是如何如何的恶劣,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的领袖们是如何因为人格高尚,所以才斗不过毫无底线的革命委员会。
  不过现在么,对于充满了悲情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革命委员会的行为倒是让他们看到了中国将要沉沦下去的最后一根稻草,不管之前革命委员会的名声有多么坏,现在只要他能够抗击日英联军,维护山东的主权,那么革命委员会就是好的。
  特别是在北京当局放弃了自己的责任,采取了和前清一样的装死外交后,中央政府的权威遭到了空前广泛的质疑,这个时候有一个地方势力站出来表示要采取和中央政府相反的立场,不管他做不做的到,首先这种勇气是得到了中国各界的称赞了。
  因为听到了这一点振奋人心的消息,几人才觉得肚子确实有些饿的发慌了,七手八脚的把邵飘萍带回的红豆馅饼分食了干净。这才有人提出了一个疑问:“这革命委员会虽然敢站出来和日英联军拼命,但是他们到底能坚持多久?先不提英国,光是日本所拥有的军舰和武力,我国恐怕也难抵挡的住吧?”
  “打不过也要打,难道还要眼睁睁的看着日本人和英国人把山东当成战场吗?交战双方在中立国的领土上开战,哪有这样的先例,这就是赤裸裸的入侵。要是这样都没有人敢起来拼命,中国不就完了吗?我们可不就成了朝鲜人了吗?”
  “对,吉安兄说的对。被日本和英国这样羞辱,我们都不同他们拼命,那么今后还有谁能看得起中国人?我决定了,我要回国,去山东投军去,不能让革命委员会孤身应战,这是四万万中国人的战争,不是革命委员会的战争。”
  “子善,我和你一起回去,要是国家都亡了,还念什么书。我现在就去订船票……”
  看着几位同伴群情汹涌,邵飘萍赶紧出声安抚道:“子善、阿雄回去倒是不妨,吉安和学仁兄还是留下吧,你们距离毕业也就剩下一年不到的时间了,现在回去未免可惜了。
  再说了,眼下时局还没有坏到大家想象的那种程度,我看日人的报纸对于革命委员会虽然口诛笔伐,但是几乎没有什么报纸认为可以轻易消灭革命委员会的,倒是有不少文章认为革命委员会狡诈凶悍,切不可当成无能的清国军队或北洋军看待云云。
  所以,还是让我和子善、阿雄先回去看看,等我们看看山东事件到底会如何发展,到时再写信给两兄斟酌是否要归国,你们看如何……”
  此时的青岛,从龙口返回的沃尔贝克少校正在向瓦德克、张榕、张孝准等人讲述自己的作战修改计划:“想要在龙口阻击日军登陆,我看是行不通的。因为那里缺乏炮台和大炮,而日军的军舰却可以轻易的摧毁在岸上修建的简陋工事。如果我们坚持原先的计划,就是等于让士兵白白去送死。
  我们应该放日军上岸,然后控制丘陵地带,让日军只能朝着平度方向前进。然后尽快派人收购道路两侧的未成熟庄稼,撤走邻近道路的村子,确保日军无法从本地获得补给。
  接着以小股部队分散于远离道路的地区,确保日军无法派出小股部队深入内陆获取物资,也无法从当地的民众那里获得情报,但是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和日军进行任何形式的决战,我们的部队存在于日军的侧面,迫使日军不断分散兵力,就是成功。
  龙口到平度100多公里,我们至少可以设置5-6道防线,每道防线支持2周,日军想要看到平度就需要2个月之久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在平度这里和日军对峙下去,我们背靠胶济铁路,可以远远不断的获得物资,而日军则需要穿越100公里的道路补充物资,还要遭到我们小部队的袭击,只要拖上2个月日军就该难以为继了。
  待到日军疲惫不堪时,我们就发起全面的反击,切断龙口和平度之间的联系,把这一路日军完全消灭掉。没有了这一路日军,日英舰队想要依靠封锁胶州湾让我们投降,是不可能做到的。当然,日军也可能会从烟台、崂山湾等地登陆,不过这些地方丘陵密布,只要动用小股部队进行封锁,日军就难以前进了……”
第六百二十七章
  吴川对于日本的反通牒,让日本政府极为愤怒,但此时的英国政府却有些退缩了。此前因为欧洲大战眼看开战在即,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于是在1914年7月28日下令扣押奥斯曼海军委托英国建造的两艘战舰,以补充皇军海军的力量。
  但是这两艘战舰的款项都是以奥斯曼帝国向国人发行的公债付清的,已经是属于奥斯曼帝国的财产,英国的举动顿时激起了奥斯曼帝国举国的愤慨。奥斯曼帝国于是宣布禁止协约国的军舰通过海峡,并在8月10日收容了两艘德国战舰戈本号和布勒斯劳号进入达达尼尔海峡。
  虽然英国对待奥斯曼帝国的态度依旧傲慢无比,奥斯曼帝国也没有宣布参战,但是英国内部已经在讨论为了两艘战舰将控制着海峡的奥斯曼帝国推向德国人,到底值不值得的问题了。
  如果现在再因为山东问题,再把中国也推向德国的一边,英国政府觉得自己好像已经抽不出更多的力量再去围堵中国了。更何况,俄国的反应过于激烈了,在没有得到俄国盟友的谅解之前,英国自然不会去支持日本发起这样一场战争,对于现在的英国来说,俄国可比日本重要的多。
  因此英国的外交大臣格雷向日本政府要求,暂时推后登陆山东的计划,再次和北京政府进行协调。加藤高明外相主导的外务省虽然主张对华强硬,但还是立足于日英协调的外交基础上的,在英国政府表现出强硬反对态度之后,加藤的态度就有所软化了。
  但是以参谋次长田中义一为首的陆军强硬派却不肯放过这个天赐的良机,在陆军的策划下派往朝鲜作战的师团已经达到了4个,动员起来的人力超过了14万人,这样庞大的兵力自然不是为了仅仅对付北朝鲜的乱民。
  革命委员会的表态在田中义一看来,正是陆军跨过中朝边界进入满洲最好的借口。因此陆军以发布作战的诏命离开东京后就不应当停止,以防止打击将士们的士气为借口,依旧决定按照计划于9月2日在龙口登陆,正式实施山东作战。当然,陆军这么做也是有先例的,西乡从道入侵台湾时就是这么拒绝东京令其停下出征的命令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3/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