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2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1/596

  对于袁世凯这种掩耳盗铃的办法,孙宝琦是不以为然的,现在他可不是前清的总理大臣,是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把这样的责任推给革命委员会,传出去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不过他只是迟疑了一下,便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政府的财政现在确实紧张,能够从赔款、借款这里打主意总比再借洋债强。只是说完了这件事之后,孙宝琦又向袁世凯说道:“最近我听到京里流传着一个传闻,不知该不该说。”
  袁世凯眨了眨眼睛,有些责怪的说道:“幕韩这是跟我见外了,我们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孙宝琦告了声罪,便痛快的说道:“其实也就是一个传闻,说是肃亲王善耆和一帮子宗社党跟日本人勾搭上了,现在四处嚷嚷着要恢复大清,说民国成立以来各地不宁,年年动刀兵,各地灾害频频,可见天命仍在大清,只有扶保着大清皇帝复位,天下才能重归安宁……”
第六百四十三章
  把孙宝琦送走之后,袁世凯在院子里来回踱步了数次,随即命人把侍从武官杨毓珣叫了过来,向他询问道:“你之前报告说肃亲王善耆那些宗社党人和川岛浪速往来密切,那么川岛浪速最近还和什么人交往频繁?”
  杨毓珣马上回道:“和步军统领迪威将军江朝宗交往甚是频繁,还有和定武上将军长江巡阅使张勋也颇有电报往来,但是日本人小心的很,电报的内容一直没有查出来。”
  袁世凯立刻觉得日本人似乎在搞什么阴谋,只是不知道这个阴谋到底是打算针对谁的。他沉吟了一会后又问道:“川岛浪速现在在哪?”
  杨毓珣想了想说道:“川岛于半月前在天津露过面后就失踪了,不过肃亲王的长子宪章现在却在徐州。”
  袁世凯眨了眨眼睛思考了半天后断然下令道:“加强对江朝宗的监视,然后给倪嗣冲发电报让他注意定武军的动向,并抓紧联络定武军的将领……”
  惹起袁世凯怀疑的川岛浪速,“满蒙独立运动”的策划者和推动者,前清北京警务厅总监督,肃亲王善耆的结拜兄弟,此刻正在徐州长江巡阅使府和定武上将军张勋谈笑风生。
  经过了将近10天的说服,张勋终于决定帮助日本人袭击山东的国民革命军。作为回报,川岛浪速也代表日本政府承诺,不仅会给定武军支援一笔军火,还会在打下青岛之后支持定武军进攻北京复辟大清。
  张勋对于日本人虽然不大信任,但是对于肃亲王却是信任的很,而且自年初以来随着孔教会的势力大张,各地一时都掀起了民国不如大清的舆论,这使得前清的遗老遗少们都纷纷活跃了起来,加上袁世凯对于恢复旧礼制的支持和对复辟思潮的宽容,使得不少人都认为老袁是愿意复辟大清的。
  定武军是北洋诸军中少有的不剪辫的军队,也是在军中公然宣传忠于清室不忠于北京政府的奇葩军队。特别是在去年攻入南京后又被赶出了南京,让定武军上下都觉得自己是吃了亏了,袁世凯并没有把大家当成自己人,才会把定武军从南京赶来徐州。
  若是袁世凯一直都保持着强势,那么定武军上下最多也就是发一发牢骚,让他们去同北洋同僚去作战,他们也是不干的。不过山东的国民革命军去年往袁世凯脸上扇了一记耳光,硬生生的从袁世凯手中要去了半个山东,这就让定武军上下有些轻视起北洋同僚的战斗力了。
  定武军和国民革命军也是打了不少的仗了,虽然在辛亥革命那年失了利,但是去年他们可是报了一箭之仇,因此自以为自己还是比国民革命军强上一些的。对于以文盲为主的定武军来说,南北两只国民革命军他们是不会区分的,他们一直都认为北方的革命委员会也是孙文的手下,不过是看着孙文失了势又背叛了孙文而已。这种事在大清已经见的多了,因此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定武军打的过南方的革命军,北洋第五师却在北方革命军手里吃了亏,显然定武军还是要比北洋第五师强上一些的。北洋不过就那么几只能打的部队,却把南北的好地方都占了,只丢给定武军一个水患频频的淮北,定武军上下自然是不大服气的。
  因此定武军内部反对北京政府的声音并不算小,随着肃亲王长子的到来,支持复辟的声音倒是越来越大了。倒不是这些辫子军真对大清有什么忠诚之心,而是想要借此机会返回家乡罢了,张勋的辫子军大多是在河北招募的贫苦农民,既然不能在南方的繁华之地待下去,自然也不肯留在徐州这处和家乡差不多贫困的地方。
  只不过定武军虽然因为去年山东之战小瞧了北洋同僚的战斗力,但是对于北洋军所拥有的庞大军队人数还是有所敬畏的,因此如果让他们自己单独向北京进军,他们也是不敢的。但如果获得了日本人的支持,那么定武军上下就觉得没什么可畏惧的了。
  而且日本人要求他们向青岛方向进攻,也只是为了牵制国民革命军的兵力,并不是要求他们承担主要的进攻的任务。只要出点小力气就能获得一批军火和经费,这买卖再划算也不过了。更何况,就算打下了山东之后日本人反悔,山东这块地盘可也比淮北这块年年涨大水的破地方要好的多。
  跟着肃亲王长子一道南下徐州的复辟人士陈宝琛、刘延琛,都是前清时的名流,深得张勋的敬重,在他们两人的日夜劝说下,9月5日张勋终于意动决定出兵诸城。
  张勋手下诸将中只有张文生算是一个有见识且关注时事的将领,在出兵之前他苦劝张勋,“轩帅,眼下大局尚未明了,这革命委员会和日本人作战尚不知鹿死谁手,且革命委员会还有大义在手,我们现在帮着日本人进攻革命委员会侧背,就算成功了也要被万民唾骂的。要是失败了,那就是万劫不复啊。”
  张勋却对其不以为然的说道:“万民唾骂算个屁,那些无父无君的乱党不是天天在骂我,我掉了一根汗毛了吗?也就是当初摄政王太过心慈手软,要是和开国初年那样,杀个人头滚滚,天下早就安定了。曾、李两位大帅把江南屠了一遍,遂有同治中兴之局面,我们杀革命党还是杀的少了。今次进山东,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我大清气数未尽……”
  虽然此时天津、上海等地已经开始报道朝鲜战场上日军不利的消息,但是在华日本报纸和北洋政府控制的舆论下,朝鲜战场的国民革命军战绩被驳斥为了革命委员会为自己脸上贴金的扩大之词,朝鲜战场上的日军并没有受到这么大的损失。
  徐州这里虽然因为铁路开通而开始繁荣,但是本地风气还是趋向于保守,并无多少进步报刊,加上张勋驻守徐州之后对于革命党的捕杀,使得这里的新闻事业就更加落后了。因此当天津、上海等地都开始认为朝鲜战场上日军受挫,于国民革命军有利之时,徐州这边却还觉得和日本开战的革命委员会离灭亡不远了,毕竟连大清都打不过日本,何况是现在这个偏居一隅的革命委员会。
  9月5日,张勋令苏锡麟、李辅廷带着40营定武军向诸城进发,自己则带着15个营为大军押阵。定武军动员的总兵力高达1.4万人,抓的夫子也超过了1.2万人。
  李辅廷一路15个营约5000人从连云港-日照一线进攻诸城;苏锡麟、张勋率领的主力约9000人则走临沂-莒县进攻诸城。张勋在北洋将领中的作战指挥能力大约是排名靠前的,但是定武军毕竟是一只没有脱离封建制度的旧军队,因此定武军刚刚进行调动,情报就已经汇集到了青岛革命委员会的手中。
  就在革命委员会思考着该怎么对付日军和张勋部队夹击的势态时,9月7日下午13时,朝鲜驻屯军参谋长古海少将带着一名日本商人进入了朝鲜总督府。寺内总督对于古海的擅作主张极为不满,在前线军情如火如荼的时候他居然还想着做生意,这可真是有些不知死活了。
  不过就在寺内准备斥责古海少将,并准备将他带入自己办公室的日本商人赶出去的时候,却吃惊的看着摘掉了假胡子的商人说道:“怎么是你?”
  乔装打扮连夜赶路抵达朝鲜的内务大臣大浦兼武,神情疲倦的对着一旁的古海少将说道:“古海少将,麻烦你替我准备热咖啡和食物,我一路赶来还没来得及用餐呢。”
  古海严潮赶紧答应着出了门,顺手关好了办公室的门。看着办公室内没有其他人之后,大浦兼武马上向着寺内正毅说道:“阁下,请给我一点时间传达山县大将元帅阁下的指示,然后您再向我提问,可以吗?”
  寺内正毅咽下了想说的话,对着他点了点头说道:“好吧,大浦,你说吧。”
  大浦兼武也不寒暄,就直接开口说道:“山县公让我向您转达一个意见,他希望您立刻返回国内养病,不要再插手朝鲜战场的事务了。”
  寺内正毅顿时勃然作色道:“这是什么话,山县公这是打算让我做战场的逃兵吗?我宁可切腹谢罪,也绝不可能在这个时候逃跑,否则今后我还有什么脸面出门见人?”
  大浦兼武却没有避让寺内犹如吃人的目光,他镇静的说道:“您昨日向军部发回的电报,不是已经说明第12师团已经快要完蛋了吗。那么请问,现在一天时间过去了,12师团还有传来什么好消息吗?第29旅团呢?他们究竟能不能在支那军占领咸兴前撤退到咸兴?”
  寺内正毅颓然靠在了椅子上,神情沮丧的说道:“这正是我向军部求援的原因。只要国内能够抽调一只舰队进驻咸兴,或者组织力量反攻清津港,也许能够改变东线崩溃的局面。”
  大浦兼武却毫不容情的打破了寺内正毅的幻想说道:“海军舰队几乎已经全部调动了起来,从国内抽调一两只驱逐舰是有可能的,但是调动一只大舰队进攻咸兴、清津等地,至少也要在半个月之后,估计那个时候朝鲜东线的战事早就尘埃落定了。
  此外光有舰队也挽救不了第12师团和29旅团,没有陆军新兵力的登陆,舰队并不能登岸作战,舰队最多也就是把朝鲜东北地区的几处港口城市打成废墟而已。军部现在已经没有能力再动员更多的部队了,为了给朝鲜增加两个师团的援军,我们甚至都缩减了登陆山东的部队。
  但是这两个师团是用来稳定朝鲜战局的,不是拿来冒险投入到朝鲜东北地区的战场的。更何况这两个师团想要完全做好出战准备,也要到9号左右,第12师团能够等到那个时候吗?”
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浦兼武在新京待了不到三个小时就立刻坐上了返程的火车,他此次离开东京也是迫不得已,如果不是山县觉得没有人适合担任这个传递讯息的人,大浦本不应该私自前来朝鲜和寺内正毅会面的。
  从东京到新京除去对马海峡这段水路,两边都有铁路,如果不是被革命委员会夺回了南满,从东京到沈阳不过60个小时而已,至于东京到新京则大约是45个小时。也就是说9月5日中午寺内刚给东京发去电报没过多久,山县就急不可耐的把大浦派了过来。
  之所以山县有朋会这么惊慌失措,实在是寺内正毅现在真的不能倒下。他和大山岩现在虽然控制着枢秘院和宫内事务,但是长州派在失去了大岛义昌之后,承前启后的人物就剩下了寺内正毅一人。
  南满事件虽然因为明治天皇的去世,导致国内各方政治力量为了平稳过度天皇位置的交接而放过了陆军,使得仅仅让大岛和大谷两人的退役就了结了这一事件,但是这一事件还是让长州派在陆军中的声誉遭到了不小的打击。
  但是大岛义昌的退役还只是让长州派伤筋动骨而已,可寺内正毅是山县和大山两位元老属意在田中义一成长起来之前的长州派过渡时期的政治代表。在这一届朝鲜总督的任期完成之后,至少要当一届首相的人物。
  要是寺内正毅因为这场朝鲜战争的失利而倒台,那么长州派短期内根本找不到第二个能够代表派阀利益的政治人物。而且寺内正毅一旦倒下,海军和政友会肯定不会如几年前那么好说话了,到时肯定是要从寺内身上开始清算朝鲜战败的责任,那样的话几乎大半个长州派势力都要被牵连到。
  所以,当大浦兼武出现在寺内正毅面前时,也就意味着山县有朋已经不再看好朝鲜战局,准备为朝鲜失利收拾残局了。寺内正毅当然不想这么灰溜溜的离开朝鲜,他这样离开朝鲜即便能够逃脱战事失利的责任,但是他在陆军中的声誉就等于是完全毁灭了。
  只是听完了大浦兼武带来的口讯之后,他却又不得不接受山县的建议,此时他个人的荣辱倒是小事了,长州派作为一只政治力量是否能够存续下去,才是头等大事。只是寺内还是抱着万一的希望,表示想要再等等前线的消息,只要前线能够稳定住局势,那么朝鲜战局并不是没有机会的。
  对于寺内正毅突然表现出的犹豫姿态,大浦兼武也只能正色告诉对方,他只能待到下午18点,到时就必须立刻返回东京去了,寺内必须在18点前下定决心。
  不过很快,从前线传来的消息打消了寺内最后一丝侥幸心理。西线退到平壤的18、15师团,再次向南退往了沙里院,而且神尾光臣中将和井口省吾中将发回电报表示,沙里院并不安全,他们恐怕还要继续退往金川,甚至要直接退到开城去建立防线。
  东线的柴五郎中将则再一次丢掉了咸兴,29旅团和第18师团一样,也被中俄朝联军围困在了大山内。柴五郎中将在电报中几乎绝望的说道:“各地朝鲜暴民犹如飞蝗,处处截断我交通,攻击我落单将士,又为敌军指点道路,提供情报,我军已经完全失去了对于朝鲜北部的控制,这里处处都是帝国的敌人。第18师团和29旅团将士当前唯一的生机,只在于国内援军的快速到达,否则他们恐怕都将葬身于朝鲜北部的大山之中了。”
  是的,东西两线日军的再次败退并不完全是联军的功劳,而是整个北朝鲜地区的民众开始暴动了。之前日军对于北朝鲜地区残酷的镇压和清剿人民军的行动,在日军失去了对北朝鲜地区的暴力优势后,这种高压统治立刻引起了朝鲜北方民众的反弹。
  在各地游击队和人民党的号召下,看到日军确实开始后撤后,北朝鲜各地的民众都参加了本地区的抗日组织,切断日军的电报电话线路,挖断铁路和公路,袭击各处落单的日军或伪军,截留供给给日军的军需物资,虽然这些朝鲜暴动组织很少和日军的大部队发生正面交战,但是他们的行动却让日军几乎成了瞎子、聋子和瘸子,还不得不分出本就不多的力量去保护自己背后的通道。
  西线因为有尚算完整的18师团和调动上去接应的34旅团,因此至少还能有序后撤。但是东线的柴五郎中将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本就没什么兵力的他,在被联军的装甲车部队冲击了不够坚固的阵地后,就一路从金策退到了咸兴。
  而获得了朝鲜民众帮助的联军则毫无顾忌的追击了下去,借助地方游击队的力量包围了咸兴,还占据了长津湖和咸兴之间的黄草,把29旅团堵在了长津湖地区。眼看着各地的游击队源源不断的到来,咸兴即将成为一座死地,柴五郎中将不得不放弃了咸兴向着元山逃亡而去。
  于此同时,元山和平壤之间的新坪地区也爆发了规模极大的起义,这支起义部队正向着元山和铁原两处进攻,如果没有增援的话,柴五郎中将恐怕将会被堵在元山和咸兴之间的地区。
  东西两线部队都在向寺内正毅要着增援,而寺内手上仅有一个从国内紧急派出的旅团,但是这个旅团正在全罗道镇压当地民众的起义。事实上随着北面日军失利的消息传开,现在南方各处的朝鲜人都在蠢蠢欲动,大有一鼓作气把日本人从本国赶走的意思。
  寺内正毅此时才发觉,日韩合并以来他所以为的朝鲜半岛的风平浪静,并不是朝鲜人已经屈服了,而是朝鲜人把自己的怒火隐藏了起来,当日军在战场上表现出不利的态势时,这些朝鲜人就开始暴露出了隐藏在心里的仇恨。
  在这个时候,日本需要考虑的已经不是如何夺回朝鲜北方的问题,而是如何保住朝鲜南方的问题。如果真的让朝鲜半岛从他手中丢失,那么光是切腹谢罪恐怕都很难平息国民们的愤怒了。在这个大局面前,北方那些被困在大山中的陆军将士又变得无足轻重了起来。
  寺内这才想明白,为和山县有朋会如此迫不及待的要求他立刻病辞了。为了保住南部朝鲜,放弃北方被围官兵已经不可避免。甚至于还有可能不得不向支那人做出妥协,让出大同江以北或是更南面一些的地方,如果他还在朝鲜总督的位置上,那么长州派在这场战争中的地位就很尴尬了。
  8日凌晨4点,朝鲜驻屯军司令官安东贞美中将被参谋长古海严潮少将、朝鲜副总督山县伊三郎从睡梦中叫醒了过来,安东中将正从下女手中取过了一把热毛巾擦着脸让自己清醒过来的时候,突然就听到古海少将向他恭敬的说道:“昨晚12点多的时候,寺内总督突然爆发了恶疾,总督府的医生看过之后认为朝鲜的医疗水平恐怕难以对总督进行治疗,应当及时转送回东京的帝国医院。由于目前处于战争状态,按照条例应当由您来暂领朝鲜总督一职……”
  安东贞美原本还有些迷糊的脑子瞬间就清醒了过来,他冷冷的看着古海少将说道:“这样的事情怎么可以私相授受,当前的朝鲜局势我认为不应当轻易调换总督人选,以免造成更大的混乱。寺内总督在哪?我要去见一见他。”
  古海少将沉吟了数秒之后方才说道:“因为总督的病情紧急,所以我们已经遵照医生的要求将总督阁下送上了前往釜山的火车,现在应该快要抵达釜山港了吧。”
  安东贞美牙都快咬碎了,寺内连自己的面都不敢见,这显然是心里有鬼,是要让自己给他顶黑锅啊。他思考了片刻之后,便毅然说道:“朝鲜总督一职责任重大,现在朝鲜战事又是如此局面,怎么可以按照惯例来安排总督的临时接任者。更何况,我对于这场战事一直是持有保留态度的,对于寺内总督发起的这场战争规划完全不清楚,让我来接任总督一职恐怕不适合。我看,真要有人来接任总督的话,也是你古海少将更合适,我要向东京请示。”
  古海让开了道路,恭顺的说道:“当然可以,这是司令官您的权力。不过我还是要提醒您,不管您愿意还是不愿意,在东京另有安排之前,您已经是朝鲜的临时总督了。”
  一旁的山县副总督也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珠,一边忙不迭的点头说道:“古海少将说的不错,安东中将阁下,寺内总督不在,这朝鲜的大局可只能靠你来支撑了。要是您甩手不干的话,朝鲜的局势就真正无法挽回了……”
  安东贞美虽然极为抗拒寺内这种卑鄙的手段,但是对方做的一切都是符合规则的行动,除非他能揭发对方是在装病逃避责任。但是从东京发回的电文彻底打消了他这个念头,因为东京方面并不认为寺内是在装病,还在电文内称赞寺内在朝鲜劳苦功高,因此积劳成疾,不得不回国休养。而且电文中直接取消了安东头上临时的名号,命令他接任朝鲜总督一职并负责朝鲜方面的战事,勿要辜负天皇之期望。
  看到这样爽快的回电,安东贞美那里还能不知道,寺内的病情恐怕不是他自己的要求,也可能是来自东京的要求。显然东京认为朝鲜战场是完蛋了,他们都开始挑选能够承担起战败责任的人员来了。安东贞美再怎么不情愿,也是无法反抗来自内阁、宫内的一致意志的。
  只是看着朝鲜当前的局面,他也是真的想不出还有什么挽回的办法。最终他放下电报向着古海少将问道:“寺内总督在离开前还下过什么命令?”
  看到安东司令官似乎已经认命了,古海少将松了一口气,赶紧回道:“寺内总督下令调动了一艘驱逐舰前往元山接回柴五郎中将,并无其他指示了……”
第六百四十五章
  9月9日,赶到咸兴的叶声算是看到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面”,在日军的残酷压迫下,北朝鲜各阶层民众彻底团结了起来,一心一意要把日本人赶出自己的家园。当然联军这些日子里不断高歌猛进的胜利消息,正是让朝鲜民众有勇气起来反抗日本统治的重要因素。
  朝鲜民众在各地爆发的起义,有力的支援了打到吉州后力便有所不足的联军。一方面东线联军在数量上并不比东线战场上的日军占有绝对优势;另一方面这种高速机动深入纵深的作战其实相当耗费资源,光是为了确保叶声这个装甲机动旅的战斗力,就要配备一个7000余人的后勤支援部队和大量的汽车。
  即便是这样,当装甲机动旅打到咸兴时,也已经有34%的装甲车辆和25%的卡车出现了故障,最后不得不通过元山-罗南铁路承担了主要的运输任务。而朝鲜民众为装甲机动旅提供的情报、后勤补给、协助作战,使得装甲机动旅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让日军无法冲出各处要隘,最终困死在了群山之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1/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