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0/596

  这是我对你的第一点忠告,也是最重要的交代。我希望你好好记住这一点,不要轻易的让革命卫队卷入到党内的斗争当中去……”
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车“咣当,咣当”的在夜幕中行进着,内蒙古革命委员会主席乌泰靠着柔软的沙发上倾听着车轮和铁轨碰撞发出的声音,觉得这个声音就像是一曲美妙的音乐。
  坐在他边上的副主席姚锡光则正在劝说着,坐在这节花车内的东蒙古四盟的王公贵族们,“……眼下热河、东蒙一带的土匪已经一扫而空,那些一时被人蛊惑的台吉们,也被革命委员会宽大放了回来。
  我这几月陪着各位走了黑龙江、辽宁的不少地方,想必大家也能看的出来,眼下革命委员会治下各地都在忙于建设,不是在修路建桥办厂,便是在兴修水利,清理河道。
  可以说,自从洋务运动以来,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国人这么卖力的建设自己的国家。东蒙古四盟,哲里木盟、卓索图盟、昭乌达盟、锡林郭勒盟,除了锡林郭勒盟之外,其他各盟现在也已经被纳入了革命委员会新的规划之中。
  我倒是要问一问各位了,你们到底还在犹豫什么?哲里木盟是最早和革命委员会结盟的,现在革命委员会把哲里木盟盟址迁移到了白城,又修通了白城到齐齐哈尔、到长春、到通辽的三条铁路。
  眼下整个白城修建的就如同一个大城市,只要各位同意参照哲里木盟的方式同革命委员会结盟,那么革命委员会也将会一视同仁的协助你们建立起自己的白城。我想,住在这样的大城市里,总比住在低矮的蒙古包中要舒适的多吧?”
  对于姚锡光的劝说,大多数台吉们是微微点头的。这一个半月来,这位民国蒙藏事务局总裁带着他们转了不少地方。既让他们看了革命委员会为哲里木盟、卓索图盟修建的医院、学校和供水系统,也带着他们看过了东三省正在到处建设的景象。
  如果说前者代表了革命委员会对于蒙古同胞的善意,那么后者则是向他们展示了革命委员会的强大。只要想一想巴布扎布、青本喇嘛这些人拉起的数千队伍,轻易就被革命委员会给消灭的下场,再看一看这些铁路在东三省不断蔓延的速度,哪怕再怎么自大的台吉,也生不起继续反抗革命委员会的念头了。
  更何况,那些外蒙古王公在库伦遭到的下场,也真的吓到了内蒙古的诸王公。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认为外蒙古有统一蒙古国的资格,但是他们倒也还是承认外蒙古的王公们和他们是同一阶层的。
  但是革命委员会在库伦毫不客气的对这些外蒙古王公下手,丝毫没有顾忌到他们的身份,这便让内蒙古的诸王公们打消了那点自恃,对革命委员会生起了真正的畏惧之心。
  他们之前敢对库伦和北京强硬,一是觉得自己的地位并没有随着大清的倒台而消失,反而因为清室的退位而有所提升了,北京政府、库伦活佛、俄国人和日本人都在拉拢着他们。二便是北京和库伦都缺乏武力,难以真正对他们造成实际上的威胁,再加上有俄国人和日本人支持他们,自然也就说话硬气了许多。
  不过革命委员会先是连续挫败了日本人,把日本的势力从满洲驱逐了出去。接着去年又进入了库伦,逼迫库伦活佛自行撤去了皇帝之位,还把俄国人的势力驱逐出了库伦以南,这样一来内蒙古就被革命委员会所包围在内了。
  东蒙古四盟加上呼伦贝尔的蒙古族,一共也才不到80万人。在革命委员会打着清剿马匪进入了草原之后,东蒙古四盟几乎就已经失去了反抗的能力。
  之所以这些王公们还迟迟不肯向革命委员会低头,其实只有一个原因而已。土萨拉嘎其喇嘛在众人的暗示下,终于向着姚锡光开口结结巴巴的说道:“开放各盟旗让汉人进入垦殖,也不是说不行。
  但是革命委员会为何一定要让我们改革制度,不仅要向普通的牧民分发土地,连各王府的牧奴都要分地、分畜群,还要免除牧民对于各王府、寺庙的贡役。姚大人,如果我们照着你们说的去做,今后各王府和寺庙又该如何生存下去?难道我们要让王爷、台吉和喇嘛们去放牧挤奶吗?”
  姚锡光心里其实是赞成土萨拉嘎其喇嘛的主张的,让各盟旗放出土地来,在革命委员会现在的强势下,他们也只能低头接受。把土地分给那些普通牧民,虽然有多管闲事之意,但是能够削弱各王公贵族在盟旗中的影响力,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只是,释放各王公、市庙里的牧奴,禁止他们继续奴役这些奴隶,这一步似乎就走的有些远了。原本打算向革命委员会低头的王公们,现在就在这一条上被卡住了。他们实在是没法想象,把那些牧奴解放之后,自己的生活会变成怎样。
  只是在这个问题上,姚锡光已经和梁廷栋商议了数次,对方坚持不肯在这一条上让步,并对他说道:“若是之前我们没有打退日本人和攻入库伦,那么这件事倒是还可以同他们商量着办。
  可是如今我们既然已经把周边的敌人都击退了,那么就应当乘着这个时候对内部清理的更干净一些。我不在乎他们的想法,我只在乎他们接受不接受。要是他们真想要闹一闹,那么减少一批王公贵族,我看对于蒙古同胞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姚锡光想了想,对着众人继续劝说道:“我觉得大家实在没必要关注那几个奴隶,根据我民国的法律,畜养奴隶本身就是违法的。
  你们不就是担心释放了牧奴之后,没有人为你们放牧畜群了吗?我看不如这样,你们要么把分到的土地出租给革命委员会,要么就把这些土地当成股份投入到农牧公司中去,革命委员会可以帮助各位妥善的处置土地,至少不会让你们的收入低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收入……”
  听到姚锡光提出的新条件,倒是真有一些人心动了。如果能够拿到固定收入的话,他们倒是宁可把土地出租给革命委员会。
  按照现在的土地分配方案,各盟旗所有土地应当分为两份,一份作为牧场分给旗内众人,王公台吉们分的三,而牧民、牧奴分得七;另外一份土地,其中一半适合于耕作或放牧的用于开展国营的农场或牧场,每年会缴纳固定的土地税给旗内,用于补贴旗内、盟内的行政和公共开支。另外一半则作为保留地,一是为了保护水土,二则是为子孙留下一片可开发的地方。
  应该来说,这样的土地分配方式比起满清毫无节制的开垦要有说服力的多。而且因为革命委员会的土地分配方案照顾到了普通牧民和牧奴,因此原本极力反对垦荒的蒙古牧民们,也少了许多抵触情绪。
  没有了底下牧民的自发反抗,这些蒙古台吉们自然也就失去了和革命委员会对抗的勇气。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跟着姚锡光在这个秋冬时节四处转悠。
  当然,还有乌泰这个札萨克郡王的示范作用,使得其他各盟旗的台吉们也跃跃欲试,希望能够通过向革命委员会靠拢,继续维持他们现在的地位。而在游览了东三省一圈之后,大家心里的坚持也已经动摇了,只要看过了东三省现在的建设规模,他们就知道光凭东蒙四盟,或者说整个内外蒙古联合起来,也是难以和革命委员会这个庞然大物对抗的。
  过去他们所认为软弱的汉人,在革命委员会的组织下,正在东三省建立起一个个奇迹般的建筑景象,面对这些他们无法想象的工程,各位台吉们根本没有勇气提起刀子来。光是一列火车能够运输的货物,就能抵得上数万骆驼的负重能力,更别提这些火车能够不知疲倦的在轨道上奔跑下去,丝毫不需要休息的。
  因此让土萨拉嘎其喇嘛开口,不过是他们心存侥幸的最后一次试探,如果革命委员会坚持不肯让步,那么他们也就只好接受了。
  如今姚锡光在他们的逼迫又退了一小步,大家也就觉得有些心满意足,打算就此下台阶了。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一直闭目养神的乌泰却插口说道:“要我说啊,土地出租什么的还可以先放一放,眼下最要紧的是把蒙盐的征税权拿回来。”
  姚锡光还没有反应过来,卓索图盟的盟长色凌那穆济勒旺宝已经忙不迭的点头说道:“乌泰王爷,不,主席说的是。当下最要紧的,还是把青白盐的税收拿回来。袁世凯向洋人借了钱,却拿我们蒙古人的盐税去还款,这也太不像话了。
  那些洋人还说,北京政府正打算把额吉诺尔盐池卖给他们,这简直是岂有此理。我们草原上的宝物,什么时候轮到北京去卖了,难道说以后我们想吃盐的话,还得向洋人掏钱买吗?哪有这种道理。
  我们既然和革命委员会结了盟,那么革命委员会就该为我们做主。据说今年哪些洋人就收了37万多大洋的税,这就是盗窃……”
  姚锡光原本并不想接这个话题,这是袁世凯善后大借款惹出来的麻烦。革命委员会现在能够保住东北三省和山东的盐政就已经很勉强了,英国人已经就这件事和革命委员会交涉过数次,认为革命委员会违反了北京政府和他们的约定。
  只是,此时这些蒙古王公们的怨气都被这件事给激发了出来,看着他们群情激愤的样子,姚锡光倒也不好随意搪塞了,只能表示等到了长春之后,自己一定就这件事和梁委员进行认真的磋商,必然要保护蒙人的利益。
第七百二十五章
  1915年11月12日上午,一群人站在长春火车站的二层贵宾候车室内等候着。透过硕大的落地玻璃窗,下方的铁路线全景完全落入了等候者的眼中。
  站在最靠近窗户的梁廷栋能够听到身后就今天这场试验能否成功的议论声音,他稍稍抬头向北望去,不远处宽城子车站的轮廓就印入了他的眼中。在一片白色的衬托下,从北面过来的两条铁轨就像是一道大地被劈开的伤口,把天地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
  看着眼前的这副景色,梁廷栋也颇为感觉震撼。老实说在长春待了将近三年,普通的事物已经很难让他感受到这样的感触了。
  从1912年起,长春就成为了革命委员会重点建设的城市,投入之大甚至一度占据了东三省基建投入的近半投资。从1912年到1915年,整个长春建成了5.5万栋建筑,修建了1500余公里长的街道和800多公里长的上下水道,对300多公里的河道进行了维护。
  1914-1915年光是建设这座城市的建筑工人就超过了10万人,这种超常规的城市建设规模,使得整个长春城面貌焕然一新不说,也让这座城市的常居人口接近了20万人。这座原本在辛亥革命前不过只有4、5万人的小城,今日已经成为了仅次于哈尔滨、沈阳的东北第三大城市,掩盖住了原本的省会吉林城。
  他现在站在脚下的这座恢弘建筑,设计于1913年,在今年夏季建成投入使用。这座过去可以作为一座城市标志的建筑,在长春不过是十几分之一而已。已经完成的广播大楼、交通大楼,接近完工的长春医科大学、长春师范、市立图书馆,正在兴建当中的博物馆、共和宫、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和十月广场等建筑,没有一座不比这座长春火车站宏伟或精美的。
  随着新长春城渐渐露出了轮廓,过去那些认为这样大兴土木实在是劳民伤财的中央委员们,现在也渐渐不再批评长春的建设规划,反而开始期待着在长春城建设完成之后,能够从哈尔滨搬迁到长春来了。
  哈尔滨这座新兴的城市虽然发展的速度也是极快,不过这座城市毕竟是俄国人为自己修建的,哪怕在辛亥革命之后把道外等地纳入到了哈尔滨市区,这座城市较好的地段都已经被俄国人所占据了。革命委员会的各部门只能分散在城市的各处,想要聚集在一起开个会都相当的麻烦。
  而且哈尔滨这座城市在革命委员会的规划下,已经成为了一座工业和商业之城,在大量人口的涌入下,现在哈尔滨城市的人口已经达到了48万人,而哈尔滨市政厅对哈尔滨城市建设的规划却没有革命委员会对长春城市规划这么奔放,于是哈尔滨就成为了一座拥挤不堪的城市。
  虽然这种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哈尔滨带来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是对于居住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来说,却算不上舒适。人们永远都在排队等待着自己想要的城市服务,比如公租房的分配、电力供应、自来水供应和电话安装服务等。
  相比起哈尔滨的拥挤,超前规划的长春城却显得有些空旷了。不管是公租房、电力、自来水的供应都是充足的,甚至一些地区都已经安装上了煤气管道。可以说,这就是一座等待着人员填充的城市。
  当然,长春绝不是什么空城市,在老城西面兴建的工业区,现在也渐渐出现了雏形。特别是长春第一汽车厂,12项主要工厂的建筑,已经全部完成,现在正在紧张的安装动力系统和各项设备,预计明年6月就能正式开工了。
  第一汽车厂的厂区有将近150公顷,厂区的建筑面积达38万平方米,厂区周边的工人住宅区约为39.2万平方米。光是修建这样一个厂区,就投入了2万多名建筑工人。随着汽车制造厂建设的接近完成,从哈尔滨不断抽调过来的汽车制造工人,正开始让长春西面的新城区渐渐苏醒了过来。
  围绕着第一汽车厂所修建的供电厂、供热站、木材加工厂、农贸市场等一系列配套设施,正不断的为西城区注入活力。除此之外,还有第一拖拉机厂、长春电气公司等新工厂,也正在调试机器准备投产。
  身处于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环境中,梁廷栋的敏感度也就不断的被提高了上限,寻常的变化已经很难让他觉得惊讶了。
  不过今次的电气化列车试验,还是让他感觉极为新奇的,这一试验不仅花费了大量的金钱,还获得了吴川的相当关注,因此梁廷栋自然也就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了首次上路试验的现场。
  早在1879年5月,德国人就在柏林贸易展览会上展示了第一条电气化铁道,不过真正把电气化铁道商业化的却是英国人。
  中国对于电气化铁道的研究始于1913年,也就是威斯汀豪斯和特斯拉到来之后的事。在这之前,除了匈牙利采用过三相交流电力机车外,各国采用的都是直流电力机车。
  一开始长春铁路局也是打算先上3000伏特直流电力机车的,不过特斯拉认为交流电比直流电更经济和容易建设,因此提出了采用16kV工频单相交流电作为动力。
  在吴川的支持下,最终特斯拉的主张赢得了胜利。经过了一年时间的试验,今年三月到十月长春铁路局完成了从长春到松原线路的电气化改造,而今天就是第一次试车。
  梁廷栋很是希望能够看到这第一次试车的成功,毕竟利用煤炭发电的效率几乎要比成熟的蒸汽机车高出了一倍,而且电力机车的功率也要比蒸汽机车大的多,除了一次性的投资高了些,几乎找不出什么弱点。光是减少了各车站的添煤添水时间,就能让列车的运行提高了不少效率,对于现在紧张的运输任务来说,这无疑就是革命委员会最优先考虑的因素。
  除了考虑这些建设上的问题之外,梁廷栋对于党内的一些动向也是一直在关注的。去年击退了日本对于朝鲜和山东的入侵之后,一直绷紧了神经的革命委员会各位委员们,感觉突然前方的道路就宽敞了起来。
  日本至少两、三年内不可能再跑来挑衅革命委员会了,而国内各地的军政势力,哪怕是占据了北京的北洋集团,在革命委员会面前看起来也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济南和鲁南的两次交手,让原本还有些重视北洋军的委员们大跌眼镜,他们是真的没想到名声在外的北洋军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虽然13年山东革命军和驻山东的北洋第五师交过手,虽然第五师被打了个落花流水,但是考虑到第五师主力当时已经南下,因此大家都认为这不是北洋军的真实力量,山东革命军只是打了北洋第五师一个措手不及而已。
  但是去年,号称北洋军中战力不俗的辫子军,也是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中和南军打过数次硬仗的军队。这样一支被南北视为强军的军队,在山东革命军的一支偏师的进攻下,就被打的全军崩溃,张勋不过带着数百人仓皇逃回了徐州。
  这一仗不仅震慑到了南北双方,也让革命委员会真正意识到了,革命军已经和国内的军队不在一个层次上了。就某种程度上而言,革命军已经差不多和列强的军队站在了同一条线上。过去国内吹嘘的所谓强军,在今日的革命军面前,完全成为了一个笑话。
  在此种局面下,试图依仗革命军的武力横扫天下,完成统一中国伟业的声音陡然就多了起来。这种声音在革命委员会内部一直存在,早在革命军击退了满清和南满日军的时候,就有人呼吁着要入关打到北京去,以竞全功。
  不过在吴川的强行压制下,加上南北和谈使得北洋军把兵力收缩于河北一地,外国公使纷纷支持清室和平退位,这才勉强熄灭了这些人想要入关进京的欲望。
  而去年这几场战争,则又让某些人开始蠢蠢欲动,想着要完成统一大业去了。梁廷栋并不是不想统一全国,但是随着长春这两年的建设发展,让他开始意识到土地的大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把它建设起来。
  如满清、奥斯曼、印度,甚至是印第安人,空有大片的土地却没有建设的能力,最终反而因为土地成为了列强眼中的猎物,可见土地的大小并不是强大的首要因素。相反,如果能够把东北建设起来,哪怕只是建设了一小部分地方,现在的革命委员会也已经成为了列强眼中一个不可被轻视的对象了。
  因此,现在的梁廷栋反而越来越觉得吴川规划的前进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如果像其他人那样动不动就喊着要大肆扩充军队武力统一全国,估计现在的东北三省根本就分享不到,这次因为欧洲大战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吧。
  曾经那些被认为是劳民伤财的建设项目,现在因为赶上了欧洲大战带来的商业机会,从而成为了创造财富的源泉。就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过去这些年的基础建设投资还是嫌少了些,假如能够多个几年的建设期,那么这场大战带来的丰厚收益显然还有更多一些。
  只是军事上的胜利,经济上的快速成长,更是复苏了不少人的大国梦。哪怕欧洲战事正导致数十上百万的人死去,革命委员会内部还是有着不少渴望着战争的声音。
  就在梁廷栋对于这些人的顽固感到头疼的时候,他身后的人群突然就躁动了起来,“来了,来了,是那辆火车吧……”
第七百二十六章
  1915年对于共和党和革命委员会来说,都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年份,虽然这一年东北还是遇上了一些灾害,但是工农业都还是有所进步的,特别是工业产值的增加量,足足比去年工业产值多了72%。
  这一年来在经济上所获得的成就,不仅填补了去年作战和对山东基建造成的财政赤字,更是让原本处于债务违约边缘的革命委员会转危为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0/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