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3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596

  自从原敬担任首相以来,新内阁对于日英同盟就看的更为重要了,外务省已经三番四次的下令,对华外交政策一定要和英国保持一致,不可让中国人以为日本和英国在对华政策存在着分歧。
  之所以外务省会如此下令,不仅仅在于外相更换为了内田康哉后,首相对于外务省的控制更加严密了。更加重要的是随着欧洲大战爆发后,美国和革命委员会的贸易往来正如井喷一样的爆发,双方的关系日渐亲密,渐渐形成了类似于准盟友的关系,这就让日本的政治精英们越来越警惕了。
  在日俄战争之后,日本虽然依旧把俄国当成了大陆政策的一个阻碍,但事实上日本却渐渐把头号敌人的桂冠戴在了美国人的头上。特别是美国对于夏威夷群岛的占领和美国太平洋沿岸各州对日本人的歧视态度,都让日本的政治精英们觉得,既然美国可以公然在美洲太平洋沿岸驱逐日本的移民,那么他们自然也能拒绝美国把手伸到东亚来。
  而有着英国这个盟友在大西洋的牵制,和美国在太平洋沿岸并不发达的工业基础,日本很有信心把美国海军阻止在太平洋的东部。但是革命委员会的出现,却粉碎了日本对于美国在太平洋西面的海上封锁。原本已经成为日本国土的北朝鲜的独立和近乎于日本殖民地的南满被中国人收回,都重创了日本对于东亚大陆的实际控制权。
  最麻烦的则是,革命委员会和美国的亲密关系,使得美国资本在东三省的投资呈现了不断上升的势头,而这也让革命委员会越来越靠拢美国。这样就给日本造成了一个极大的困扰,一旦日本和美国在太平洋上爆发冲突,革命委员会到底会站那边?
  从鸭绿江到东京的距离,可比从横滨到夏威夷群岛的距离要近的多。一旦日本这边和美国爆发冲突,革命委员会却在朝鲜发起进攻,那么日本就变成了两面作战。
  中国可不是俄国,俄国看起来在远东势力不小,但国家的重心到底还是在欧洲,即便日俄爆发冲突,双方的交战规模还是可以控制的。但是中国一旦拿定主意和日本开战,老实说现在谁也没这个底气保证这场战争是可以控制的。
  山东之战给日本政治精英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即便是革命委员会没有确立统治权的关内各省,凭借着民族主义这面旗帜,革命委员会依然是可以把这些地区的人力和物力动员起来的。也就是说,军部认为军队要对付的不过是革命委员会治下的数千万人口,但实际上一旦开战对方能够动员起来的,至少也是上亿人口。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原敬首相对于日英同盟的关系才看的格外的重,因为只有日英同盟才能保证革命委员会和美国不会联手对付日本。依赖于日清、日俄两次大战,才使得日本登上了列强的末班车,因此日本的精英们自然是明白一件事的,在当前的国际秩序下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实力的盟友的话,很容易就会成为其他列强的目标。
  就像从前的满清和俄国,都是先在国际上被孤立,接着才会被得到了国际支持的日本胖揍了一顿。假如日本失去了日英同盟的庇护,那么同样也要面对刚刚兴起的革命委员会的挑战。
  所以,面对英国领事的当众打脸,松平恒雄也只能把这种恼怒埋藏在心里了。意大利人和比利时人都立刻出声支持了英国领事的看法,他们虽然也是协约国的一部分,但是作为法国的陆上邻居,他们倒是更亲近英国人一些,毕竟这场战争就算击败了德国人,对于他们来说也没什么可喜的,一个强大的法国同样不会给他们带来安宁。
  除了俄国人之外,其他各国外交官都不希望在这个时候和革命委员会爆发冲突,特别是为了法国租界扩界问题和革命委员会对抗,这对于他们来说并无什么好处,除了向中国人表示一下列强的威权。但是在德国、奥匈帝国和美国领事跑去祝贺新任天津市长上任之后,列强内部都不能保持一致了,还如何彰显他们的威权呢?现在的欧洲可集结不了军队来远东。
  对于英国领事的退缩,卜格斯觉得非常的恼火,要知道在这之前法国公使和英国公使可是达成过约定的,法国支持英国就开滦煤矿工人罢工事件向北京施压,而英国则支持法国在天津租界的扩界行动。现在英国人倒是解决了开滦事件,但是他们的扩界问题可还没有解决呢。
  不过卜格斯此时倒也是看出来了,英国人对于革命委员会似乎显得有些色厉内荏,完全不像对付满清政府和北京政府那样胸有成竹。扩界问题再继续拖延下去,搞不好英国人真的就要松手不管了。
  俄国领事和他的看法一样,在和他一起离开戈登堂的路上,更是不加掩饰的撺掇道:“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你们总不能半途而废让中国人看了笑话吧?虽然我们不能公开支持法国的扩界行动,但是如果你们造成事实的话,难道革命委员会还敢强行冲击法租界不成?他们这么干,就是在挑衅协约国全体……”
  卜格斯虽然没有当场应和俄国领事,但是在和俄国领事分手之后,倒是真的开始思考起强行占据老西开地区的可行性来了。
  至于夏阳这里,虽然通过和市民代表对话安抚了来示威的群众,并一一听取了这些市民代表对于天津社会治安的不满。这些游行的天津市民可不仅仅是为了张氏姐妹抱不平,更是对于民元以来天津市面上的混乱和罪案频发感到不满。
  虽然北方的革命行动不及南方轰轰烈烈,这是指河北地区,但是革命失败带来的溃兵和盗匪结合,正动摇着北方的旧有秩序。比如山东的乡绅居然敢在清室退位之后,借剪去辫发为由发动反革命暴动,屠杀了一个县城之内的革命党人和穿着西服的无辜人士,可见民国初年社会秩序的败坏了。
  天津作为华洋杂居之地,又有着北方第一大港和诸多新式工厂,自然也就成为了那些被迫逃离家乡的北方商民的首选之地。随着这些外来人口的涌入,自然也就引来了不少溃兵和盗匪,社会治安也就急剧恶化了下去。
  有钱人可以进入更为安全的租界生活,或是让警察厅派遣警察守门,但是那些没钱的天津本地市民就只能提心吊胆的生活了。像戴富有这样的恶棍几乎各区都有,甚至还有人当街虏去孩童,或是向家人索要赎款,或是干脆卖去了青楼戏院。
  而因为赌博和吸毒造成的社会治安案件就更多了,赌坊各区都有,至于鸦片馆和白面馆则大多藏身于租界,仗着中国警察无法进入租界执法,而安然在租界开设烟馆,尤其以日租界为盛。至于在华界犯案然后藏身租界,就可以若无其事的生活的事件就更多了。
  总之,这些市民代表的陈述,说的杨以德脸色一阵发青一阵发白,都不知事后要如何向夏阳解释了。只是他还没有考虑好为自己辩解,夏阳这边已经脸色沉重的起身向这些市民代表躬身行礼道歉道:“如果不是各位父老直言相告,我上任第一日就险些犯下了失察的错误……
  今日既然听了各位父老的陈述,夏某自然要给天津市民一个交代,我相信杨厅长也是要给大家一个交代的。是不是,杨厅长?”
  杨以德赶紧起身向着各位市民代表鞠躬道歉道:“各位父老,这都是我杨以德的错误啊。作为天津警察厅厅长,居然让戴富有这样的恶贼在此地诬告良善,逼良为娼,累及各位天津父老不能安生,让夏市长替我受过,我实在是汗颜无比。还请各位父老给我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我这就去让人抓捕戴富有,彻底清查此案……”
  夏阳却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各位天津父老,我今天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各位作为市民的代表不妨和我一起盯着杨厅长调查此案,并继续把天津城内外那些肮脏事告诉给我,我就住在止园,欢迎大家随时上门督促我们天津市政府的行事……”
  把天后宫门前的示威群众劝走之后,夏阳在离去之前对着杨以德冷冷说道:“让李文熙中尉带人陪你一起抓人审讯,这次事件不管涉及到谁,我都要彻查到底。杨厅长,好自为之吧。”
第七百七十七章
  杨以德完全没有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虽然他一直提防着夏阳为了安排自己的人手而排挤自己,所以对于警察制度改革一事分外上心,就是希望把持着改革的主动权。
  正因为他把精力大部分放在了改革后的人事安排上,小部分放在了夏阳的就职典礼上,才会对于今天这场示威游行一无所觉。否则以他在天津地面上建立起来的情报网络,不可能看不出一点端倪的。
  但是现在说这个就有些晚了,在这场示威游行之后,他就失去了主动权。原本他用来对付夏阳在天津大动干戈的杀手锏,就是撂摊子不干使得天津市面上的治安大坏,然后利用天津市面的不满去对抗夏阳这条过江猛龙。
  但是现在,他想要摞挑子不干,估计夏阳就能把治安问题都甩到他头上,而经过了今天这场对话之后,天津市民显然是把治安的责任和他联系了起来,夏阳把他推出去平息天津市民的愤怒,连一丝后果都不会有。
  因此他现在不仅不能让天津乱起来,还要竭力保持天津市面的平静,以防止激怒了对方真的拿他的脑袋当上任后的第一把火了。到了这个时候,杨以德倒是很搞得清状况了,把满腔的怒火都发泄在了唐富有和直隶高等审判厅的那群蠢货身上,在这个时候搞这样的事,不是给他上眼药么。
  不过在接下来的抓人查案行动中,杨以德更是感到了心寒。夏阳派给他的李文熙中尉,原本他以为是一个监军,他和这件案子确实没关系,因此他并不害怕夏阳在他身边安插这样一个耳目,但是很快他就发觉自己错了。
  为了防止走漏消息,李文熙建议抽调参加学习班的保安警察队,杨以德当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反对对方,他也反对不了,因为今日警戒天后宫的就是保安警察队,他想用其他人来处理这件案子,无疑就是舍近求远拖延时间。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往日这些对他俯首听命的基层警察,今日却事事都向李文熙请示,完全撇开了自己。杨以德这才觉得自己有些小瞧了学习班的作用,不过半个月的封闭式学习,对方居然就这样光明正大的把保安警察队撬了过去。
  杨以德在心里后悔不已的时候,李文熙却认为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杨以德能够控制天津的警察部队,首要还是靠着体制的力量,其次才是安插心腹在各个警察署和派出所。
  但是这种联系是经不起考验的,只要剥开了体制加诸于杨以德身上的光环,然后营造出整顿组织的大势,那么杨以德在天津警察部队织造的关系网就没这么牢靠了,接着再把组织里的大部分人和杨以德的关系网进行切割,那么杨以德就立刻变成了孤家寡人了,他的那些亲信都要背叛他来获取自己的活路了。
  革命卫队成立了这么久,对于清理像杨以德这样的地头蛇,已经有了一套极为成熟的程序,李文熙虽然年轻,但也是系统的学习过这些查案的理论的。
  事实上从保安警察队被隔离起来学习,杨以德就已经输定了。这些保安警察处于警察部队的最底层,又不能像街面上的巡警那样光明正大的捞取外快,他们干的其实就是伺候人的活计,和大户人家的护院差不多,但是待遇又不及护院,毕竟护院和主人家之间还有几分情谊,而他们则是被上司派来守门的,主人家要记得好处,也只会记在杨以德身上。
  因此,只要脑子活络一些的,在保安警察队中干不了几天就托门路调到其他部门去了,剩下的不是老实人就是得罪了人的人。可是这些人虽然在警察部队中属于底层,但是他们好歹也是本地人,对于警察部门和街面上的消息还是很灵通的。
  在这个封闭学习的期间,李文熙很容易的就从他们口中把各个警察署、派出所的人事关系给理清楚了,也弄明白了天津地面上的三教九流。而想要让他们服从于革命委员会的命令,其实倒也不难,提高待遇然后给予他们一个希望就足够了。
  天津作为中国第一个警察部队的出现地,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合力造成的,但是为了对抗列强在天津的治安权力,这一点却是主要因素。因此天津警察部队的制度从一开始就相当的完善,而且为了不让列强挑出毛病,天津警察都必须经过考试才能进入,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警察都是具有小学学历的。
  这些人之所以愿意当警察,也是为了给自己找一条出路,并不是真心想要当一辈子的护院的。他们之中哪怕是再老实的人,也希望能够依靠自己的薪水养活家人而不是要通过捞取外快才能养家糊口。
  因此在李文熙告诉他们,学习完毕之后,只要通过考核就能调入新的部门,并大幅提高工资之后,这只保安警察队就完全倒向了革命委员会。
  而抓捕唐富有不过是个引子,在抓到此人之后,李文熙就把该地区的派出所封闭了起来,对该派出所人员进行了庇护唐富有犯罪行为保护伞的排查。杨以德虽然在名义上负责调查案子,但是所有的查案行动都在李文熙的控制之下,他不过就挂了个名,看一看案情汇报和批示逮捕令,而且还不能回家召集亲信筹谋应对之策。
  在李文熙如火如荼的追查唐富有案时,天津最有名的《大公报》、《益世报》和《天津日报》都开始了对张氏姐妹案的连续报道,开始大力批评天津的治安问题。
  在舆论的压力下,夏阳在止园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表示新成立的天津市政府已经打算在近期实施一次扫黑除恶行动,以维护天津社会治安。
  唐富有被抓还不到24小时,就老实交代了关于张氏姐妹案的内情,还有自己此前聘娶良家女子,并将她们引诱或强迫卖笑的犯罪事实。杨以德看到案情汇报刚刚松了口气,以为这事至少是告一段落了,但是李文熙这边已经递交了新的逮捕令上来。
  看着面前这几十张逮捕令,杨以德也是有些目瞪口呆了,他满腹怨气但还是压抑着向李文熙说道:“李中尉,这些人要是都抓起来,东区警察署可就没人做事了,到时候街面上无人弹压,恐怕是要出乱子的。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慎重一些?另外这几位是直隶高等审判厅的,想要抓他们恐怕要先向直隶警察厅打报告……”
  李文熙不以为然的说道:“正是要趁着这件案子把东区警察署清理一遍,今后就安稳了。至于东区警察署的日常公务,正好借着警察制度改革一案,提拔一些有用之人,不会耽误事的。
  街面上有什么乱子,这难道不是这些同黑恶势力勾结的警察败类的责任吗?我相信天津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会看不到这点。
  至于直隶高等审判厅这几位,他们和本地多起贿赂案件有关,既然他们在天津的地面上,自然就应当归我们管。如果直隶警察厅有什么疑问,就让他们直接和市政府交涉吧。”
  杨以德有些按捺不住了,他脸色铁青的说道,“我要和夏市长谈一谈,这样大肆抓捕是要引起恐慌的,你们不能这么干。而且为什么我不能离开东区警察署,我是来办案的,不是来受审的。软禁我到底是谁的命令?”
  李文熙不为所动的说道:“杨厅长误会了,夏市长既然命令你带头查案,现在案子没有查清楚,你怎么可以擅离职守呢?如果你有什么需要的话,完全可以吩咐其他人去办。
  你想见夏市长的请求,我会给你通报上去,至于夏市长什么时候见你,那可得夏市长决定了。不过在这之前,你还是应当履行自己的责任的。”
  李文熙说着,还用手指敲了敲桌面,示意对方在逮捕令上签字。杨以德看着他忍不住问道:“要是我不签呢?”
  李文熙的脸上虽然保持着微笑,但是眼睛里却丝毫没有笑意的和杨以德对视着,口中平静的劝说道:“如果我是你,就不会发这种小孩子的脾气,你要是不签字,难道我们就不能抓人了吗?”
  杨以德心里顿时一紧,但面上依旧不服输的回道:“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还要我签字。”
  李文熙冷冷的说道:“因为要是我们来签字的话,就不会到警察署长为止了。要不是夏市长给你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你以为自己还能坐在这里签署逮捕令?”
  杨以德有些目瞪口呆,如果眼下自己的待遇就叫做将功补过,那么不留情面的话岂不是连辞职回家都做不到了。
  他和李文熙僵持了半天,终于还是一言不发的先把面前的逮捕令给签发了。杨以德终究心里还是没有底,不敢和李文熙真的对抗下去。他也是好不容易才从一个看家护院的爬到现在这个位置,自然不肯就这么莫名其妙的丢了自己的官帽。
  他只能等待着和夏阳的见面,希望让对方了解到自己在天津能混到今日,并不是没有用处的。只要夏阳还有用到他的地方,那么他至少还是能够安然无恙的。
第七百七十八章
  用一个案子掀开了天津的社会阴暗面,然后借助天津市民的愤怒对警察部门和司法部门进行了全面的审查,顺便又挂着杨以德的名字主持这件事,顿时让夏阳打开了天津的局面。
  在杨以德被软禁在东区警察署的日子里,夏阳这边也紧张的忙碌着两件事,一是建立起市政府的各个所属部门和行政机关;二则是接见了天津各界代表,为下一步清理天津社会的痼疾获得支持。
  天津特别市的行政架构和哈尔滨特别市大同小异,天津市共和党支部、天津市政府、参事会组成了天津特别市的行政权力中心。夏阳用参事会取代了市议会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觉得现在这些人并不是真心亲近革命委员会,不过是一群投机者,因此由自己任命的参事远比民众推选的议员要好控制。
  随着市政府下辖各部门的成立,之前警察厅一家独大的局面也宣告结束。特别是税务局、财政局和消防局的成立,分去了原先警察厅的不少权力。而夏阳之前同周学熙等人的交流,也终于带来了回报,这些天津出名的绅商不仅支持了新政府的各项政策,还向夏阳推荐了不少人才。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建立了南开中学的张伯苓,在确定了革命委员会希望建立起天津地区的义务教育制度后,张伯苓便欣然接受了天津教育局局长一职。而北洋保商银行中方经理叶兰舫则接受了天津财政局长一职。这些人的加入,使得天津市政府很快就为天津绅商名流所接受了。
  除了引进本地绅商担任要职外,革命委员会还从外地调来了一批实业人才,比如担任天津工业局局长的穆藕初。这位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农学硕士,不仅在棉花种植上下了一番苦工,在美期间还拜访过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就科学管理方面向这位美国科学管理之父讨教过数次。
  原本他归国后是打算和胞兄穆湘瑶共建德大纱厂的,但是在耿谨文的劝说下,他终于还是投入了南方局,成为了耿谨文的助手。只是上海终究不是革命委员会的根据地,在商业上整合各棉纺织工厂尚可,想要按照行政规划去整合各家棉纺织厂的资源和生产力,则阻碍重重。
  不得已,耿谨文只好把他推荐给了华北局,担任了山东工业委员会的一名委员,负责棉花种植业和纺织业的规划事务。对于穆藕初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大展拳脚的机会,棉纺织业没有棉花是不可能发展的起来的,而山东正是中国北方的棉花产地之一。
  只是他正干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华北局又把他调到了天津,这让穆藕初有些不大开心了。不过听完了夏阳对于天津纺织工业的发展设想后,他还是很快的接受了这个新的任命。这些实业人才的到来,不仅加强了天津市政府在实业建设上的人才储备,重要的是也分去了本地绅商的不少权力。
  当然,对于夏阳来说,真正重要的还是天津本地的劳工阶层,只是61万余的天津人口,现在也只有五万余工人。这股力量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还主导不了天津的政局。不过,通过工人联合会组织起来的工人纠察队,却可以成为街面上一支维护治安的辅助力量。
  因此这些日子里,夏阳还是抽调了一批人员对工人纠察队进行了整训,并配给了一批武器,预备用于之后的全市扫黑除恶行动。虽说通过学习班让保安警察队倒向了自己,但是整个保安警察队不过400人,至于其他街面上的巡警,夏阳就有些不大信任了。
  控制了天津市面上黄赌毒的黑帮团伙,本来就是在街面巡警的放纵下才能存在的,而这些黑帮团伙和巡警之间的金钱交易,又是巡警们外快的主要来源。夏阳可不觉得,他说上两句就能让这些巡警主动断绝同这些黑帮之间的联系。
  不要说其他人,就凭杨以德住的那个小洋楼,那也不是他这个警察局长能够负担的起的。光是认了杨以德母亲为干娘的黑帮头子,据他听说的就有三、四个了。这些黑帮头子以孝敬干娘的名义向杨家大送财物,杨以德装作不知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