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596

  各国放在天津租界的驻军,一开始考虑的就不是让这些驻军和中国军队单独对抗,而是借助这些驻军在华北建立起一个登陆点,在中国军队试图收复天津租界时,保护后续联军的登陆安全。天津距离北京不过100多公里,只要联军上岸后进攻到北京城下,那么就可以最快的制服中国政府的反抗。
  这个作战思路在对上满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时倒也相当有效,但是对上了革命委员会就毫无意义了,因为革命委员会的中枢远在哈尔滨,而以革命委员会在北满的驻军,就是濒临北满的俄国远东军区现在都在试图和革命委员会保持和平,哪里还能顾得上出兵反制。
  因此,即便各国联军不断的天津上岸,也不可能快速的迫使革命委员会放弃战争选择和平,反倒是有可能让战争扩大化。在美国、德国、奥匈帝国退出了联军之后,联军根本没有能力和中国人打一场扩大化的战争,除非日本人愿意牺牲自己,在没有各国联军的有力支援下,单独对抗中国。
  但是以之前朝鲜、山东的战争结果来看,协约国各方并不看好日本能够击败革命委员会。而且在美国退出了联军之后,日本再和革命委员会战斗了起来,那么美国将会失去最后一点制衡,拥有了完全行动的自由。
  虽然英法并不认为美国会因此站到同盟国一方去,但是在1916年德国居然还能主动发起凡尔登战役,并扛住了索姆河会战,还协助奥匈帝国稳固了东线,这就说明德国的战争潜力还没有到达枯竭的地步。在这个时候,美国每迟一天参战,都将会使英法多损耗一份元气,在战后也就更加的难以恢复了。
  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和法国总理兼外交部长阿里斯蒂德·白里安在8月14日早上获知了天津事件的内容后,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内部讨论和英法之间的协商,终于在8月15日上午给驻华的英国及法国公使发来了措词严厉的电报。
  由于电报有些长,朱尔典和康德直到上午9时半才看到了电报的内容,双方紧急会面之后,于10点30分向天津发去了电报。卜格斯收到康德公使发来的电报时,距离革命委员会所给予的最后交涉时间11点30分,只剩下了28分钟。
  卜格斯看完电报之后,虽然脸色阴沉的可怕,可是心里却是大大的松了口气。事件发生到这一步,他自然是不可能向中国人退让,哪怕让中国军队进攻占领了法租界,也比先挑起了事端又退缩强的多,至少他还是在为法兰西的利益而奋斗,只不过遭到了中国人不理智的进攻而已。
  不过卜格斯也清楚,如果真的让中国军队强行进攻法租界,那么他的政治前途就算结束了。也许政府不会追究他在此事件中应该担负的责任,但也不会让他继续在体制内获得什么升迁的机会了。现在既然是政府亲自通过公使下令,让他避免同中国人发生冲突,那么无疑就是卸去了他身上的大部分责任。
  卜格斯放下了手中的电报,看着会议室内惶惶不安的工部局董事和官员们,严肃而不失沉痛的说道:“按照公使阁下的建议,为了证明我国并没有窝藏袭击中国警察的凶徒,和中国方面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从而使得德、奥两国从中渔利,我们将接受中方派人搜查法租界。
  现在我下令,街道上所有法国军人都撤回军营,没有得到工部局的指令不得上街,有敢于违抗命令者,以战时军法处置。另外,给天津交涉署打电话,我们要求就中国方面进入法租界搜查一事定下规则和结束时间……”
  在万国桥的北岸,营长吴江守在了距离桥头不到50米的沙包防御工事内,一边用望远镜观望着对岸的情况,一边和部下商议的冲过桥头之后应当拿下哪些制高点,以迅速掌握住万国桥南岸的控制区域。
  不过他正渐渐和部下讨论出一个作战计划的雏形时,一名部下却对着他说道:“营长,桥上好像有动静,那些法国军人在后撤,他们要躲藏起来可就不好打了,一会是不是先通知炮兵开上两炮?”
  吴江下意识的说道:“当然不行,那样不就是我们开了第一枪吗?还有11分钟就到时间了,我一会带一班人上去,要是对方敢开枪,再通知炮兵开炮为我们扫清障碍。”
  只是吴江的话语还没有落下,他身边的一连连长已经不满的说道:“吴营长,咱们还是各施其职吧。您现在的位置已经过于靠前了,再让你跑到前面去,我们这些连长还干什么。
  而且您要是上了桥,谁来安排后续的进攻,我可管不到二连和三连。我连既然授命首攻,这过桥一事自然该我上。一排长,找几个脑子灵活一些的,到时跟着我上……”
  就在这些军人争吵着谁该第一个上的时候,通讯员突然打断了他们的争论,向着吴江报告道:“营长,旅长要求和你通话。”
  吴江赶紧走过去接起了电话,忙不迭的报告道:“报告旅长,我部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开始行动了……”
  只是电话里传来的声音却让吴江有些茫然了,放下电话的他转头看着围着自己的部下们,无力的挥手说道:“见鬼的法国人缩卵子了,法国人通知我们可以进入租界搜查,但是不能擅自破坏租界的公共设施和骚扰租界内的合法居民。”
  沉默了许久之后,还有不少军官用带着希冀的目光看着他说道:“那营长,我们还打不打?”
  吴江顿时没好气的骂道:“还打个卵子,进入租界时要保持好军容,谁要是敢掉链子,丢了我88营的脸面,别怪我回头不客气……”
  看着中国军队悍然跨上了万国桥,然后一路畅通无阻的进入了法租界,丝毫没有受到任何阻扰和攻击,这让围观的各国记者和租界居民大为震惊。
  当然最为震惊的还是除了英法之外的各国领事们。日本领事松平恒雄听说了国民革命军进入法租界,法军全部退回了兵营之后,不由颓然坐在了椅子上说道:“法国人居然退缩了?这简直不可理喻。”
  从北京赶来天津的公使馆头等参赞重光葵却没有松平恒雄这么失望,作为替川上公使监视天津领事馆和驻军行动的他,很快就出声向松平领事说道:“不仅仅是法国人退缩了,我听说法国之所以坚持扩界行动,完全是因为有英国人在背后的支持,现在法国人的举动表明,英国人也在革命委员会面前退缩了。
  现在看来,英法虽然不断吹嘘欧洲大战的最后胜利者是协约国,但是这场战争带给英法的打击可能还要远超我们的想象。如果我们现在和革命委员会对上的话,恐怕只是为英法火中取栗,而不是获得协约国的有力臂助。
  我以为,领事先生应当做出决断了。下了日本驻军返回军营,和中国人展开交涉,然后等待国内的决定吧。否则在法租界退缩之后,革命委员会肯定会先朝我们下手,而不是去挑衅英国人……”
  俄国领事、意大利领事几乎在同一时间做出了和重光葵差不多的判断,如果英法都抵挡不住革命委员会的压力,那么他们显然是不可能和中国人对抗下去的,和平交涉已经成为了接下来解决问题最好的出路。
  当革命军的脚步踏入了法租界的地盘上,原本怀着焦虑的心态观望着的天津市民们,突然就有志一同的欢呼了起来。避居于天津的段祺瑞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久久不能出声,之后便叫来了跟着自己一起隐居天津的徐树铮,向他吩咐道:“又铮啊,我想了想,你之前的想法也未尝不是一条出路。你且去试一试,不过要把握好度,不能太过低声下气了……”
  不过就在天津市民喜气洋洋,欢呼着天津教案之后第一次对着洋人扬眉吐气的时候,各地针对天津法租界强行扩界和袭击中国警察的抗议运动才刚刚爆发。
  上海的陈独秀借助自己办的新青年杂志向帝国主义的在华暴行发出了连续的声讨;武汉的恽代英、梁绍文、林育南等学生组建了互助社声援革命委员;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的进步学生们通过新青年了解到了天津事件后,更是在校内写出了大批的文章批判帝国主义的蛮横之举,其中最为出色的文章当属李润石和蔡和森。
第七百八十八章
  虽然英法最终向革命委员会表现出的不惜武力破局行动表示了屈服,但是天津各租界工部局并不认同就此交出租界的行政、司法和驻军等特权,这将会让各国在华利益蒙受巨大损失,特别是英国和法国的在华利益受损。
  一旦放弃了天津租界,英国和法国的势力就等于直接退到了长江一线,整个北中国几乎再无英法插手的余地。最为麻烦的就是,失去了天津这个口岸之后,渤海就会成为中国的内海,英法今后将再无机会直接将军舰开进渤海。
  因此,虽然英法放弃了在军事上反制革命委员会的措施,但是却并没有放弃在外交方面捍卫天津租界的努力。英法的反制措施就是,在配合革命委员会对租界内的搜查行动外,就是尽快督促革命委员会结束搜查,让天津恢复和平安宁的局面。
  此外就是向日、美两国分别进行交涉,对日本的交涉目的就是希望日本能够对革命委员会的行动表现出强硬姿态,以遏制革命委员会动用武力的冲动。对美国的交涉,则是希望美国重新回到列强一致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到革命委员会的一边。
  至于其他各国,俄国人现在自顾不暇,和天津租界的问题相比,中亚农民暴动和前线士兵的厌战情绪、后方工人的不满,再加上革命委员会翻出了江东六十四吞、海兰泡等惨案的旧账和对滨海边疆区的主权争议,都更让彼得堡难以招架。
  至于意大利和比利时,在东亚只能算是打酱油的,除了站在英法身后摇旗呐喊之外,几乎丝毫不能给予什么帮助。至于德、奥两国正坐在一边看着协约国的笑话,因为他们第一个配合中国人,因此颇受中国人的礼遇。特别是德国人,和革命委员会一直有着军事上的往来,德国驻军的一些军官甚至还帮助中国军队制定了如何进攻各国租界要点的计划。
  就在英法在北京、天津、哈尔滨三地就天津租界的问题积极的进行外交交涉时,8月27日,革命委员会所属的一艘驱逐舰和一艘补给船悄无声息的抵达了青岛港,在这里它们将和济南号巡洋舰会和,然后南下菲律宾同美国归来的舰队在南海进行一场军事演习。
  济南号巡洋舰即原奥匈帝国所属的“凯瑟林·伊丽莎白皇后号“装甲巡洋舰,虽然是1892年下水的老式巡洋舰,航速也只有20节,但是其所装备的8门150毫米舰炮、2门70毫米副炮、14门47毫米速射炮及1门47毫米礼炮,已经是当前中国海军中最为强大的一艘军舰了。
  中华民国海军最好的三艘军舰,大概就是甲午战争之后从德国订购的海容、海筹、海琛三艘同级装甲巡洋舰了。不过这三艘军舰的排水量只有2950吨,航速不过20.75节,舰上武器为105毫米舰炮8门,37毫米哈乞开斯机关炮6门,8毫米马克沁机关炮6门,60毫米副炮1门,鱼雷发射管3支。
  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吨位、航速都不及澳匈帝国的这艘老式巡洋舰,因此时任海军总长的刘冠雄一度想要把这艘装甲巡洋舰纳入到海军部的管辖之下。只不过革命委员会连袁世凯的命令都是有选择的执行,更何况是他这个本就不强势的海军总长了。
  甲午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从那时起中国海军就一直处于颓势之中,到了民国成立之后也没获得多少好转,至今海军的吨位还没有达到4万吨。主力舰最大的都没有超过3000吨,相比较而言革命委员会的海军虽然草创,但是手中拥有的内河舰队及海上舰队的吨位也差不多快要超过2万吨了,这还没有计算尚未从美国归来的一艘巡洋舰、二艘驱逐舰、一艘飞机母舰、一艘补给船,共计1.3万吨。
  也就是说,当美国这只舰队返回之后,革命委员会麾下的海军舰队规模已经快要赶上中华民国海军部管辖的舰队规模了。如果再加上双方的海军军费比较,一年之后也许革命委员会的海军规模就要超过海军部管辖的舰队规模了。
  面对革命委员会海上实力的迅猛发展,海军部现在只能选择向革命委员会妥协示好,以自己的人力优势来换取革命委员会对于海军部的支持。眼下的情况就是,海军部有人无船,革命委员会则是有船无人。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海军技术官员的维护,军舰就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力。
  因此在经过了不断的交涉和妥协后,一批经过了革命委员会海军参谋总部考核之后的年青海军将领,被少量的安排在了革命委员会的军舰上。
  就在革命委员会的这支由三艘船只组成的小编队舰队南下的时候,由肯尼斯·怀廷海军中校率领的三艘巡洋舰、四艘驱逐舰、一艘飞机母舰和两艘补给船所组成的中美联合舰队,也刚好从夏威夷群岛离开,向着菲律宾群岛行驶而来。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这两只舰队将会在9月15日之前在菲律宾马尼拉港汇合,然后在马尼拉到马六甲海峡之间的海面上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海上救援演习。
  忙于和中国政府进行交涉的协约国各方并没有过多的关注青岛这支小舰队的南下,而此时的日本海军却因为美国国会通过了三年内造16艘主力舰的海军造舰案而失去了方向,根本无暇去关心弱小的中国海军的动向。
  从9月2日到9月10日,因为美国的造舰案,在海军省的要求下,日本内阁不得不对美国的造舰案进行了探讨。海军省理所当然的认为,美国的造舰案针对的就是日本海军。
  如海相加藤友三郎所言:“美国海军的三年造舰案如期完成的话,那么美国新增的主力舰刚好是我们年初通过的主力舰建造数量的一倍。如果说美国海军不是针对我国,恐怕很难令人信服。
  以欧洲大战的教训来看,没有海权的国家是无法在战争中掌握住主动权的。德国虽然在陆上表现出色,但是因为无法打破英国皇家海军舰队的封锁,因此不得不忍受与外界断绝贸易的痛楚,眼睁睁的看着英法源源不断的从世界各地获得人力和物力上的补给。
  假设协约国各方没有获得这些来自海外的人力、物力的补充,那么这场战争估计早就该结束了。因此,我国不可不重视海权,若是我们不能掌握东洋海上之支配权力,那么美国人不但会把势力深入到东洋,甚至连我国的安危都要成问题了。”
  不过陆相大岛健一却并不支持海军的腔调,他极为不满的说道:“海军的一艘战列舰就要4000万日元,8艘战列舰就是3.2亿日元,我国今年的财政预算不过才6亿,海军的造舰计划就相当于一半多的年财政预算,这样你们还不满足吗?
  首相阁下,陆军现在也很困难啊。根据我们获得的情报,革命委员会将会在两年内把野战师团扩建到14个,这就和陆军20个常备师团相去无几了,如果再加上其地方守备师团,那么革命委员会的陆军规模已经和我国相当了。
  这还不包括对方在空中力量上占有着绝对的优势,革命委员会至少拥有24个飞行联队,每个飞行联队不少于36架飞机,也就是864架飞机。而我们现在一共也才2个航空大队,不到30架飞机,性能上更是远不及革命委员会的飞机。
  一旦我们和革命委员会发生冲突,我国未必还能占据优势,到时剩下的半个朝鲜估计也守不住。一旦让革命委员会掌握了整个朝鲜半岛,那么九州、四国和本州西部就都暴露在了中国人的兵锋之下,到时海军还有多少力量可以去对抗美国人?”
  坐在会议桌一头的原敬眼看着陆海军又要陷入争夺军费的怪圈之中,从而让本次会议再次空费时间,他不得不强行打断了陆海相之间的争论说道:“本年度的军费已经达到了财政预算的33%,陆相和海相不管再怎么争吵,国家也没有这个能力在短期内增加军费上限了。
  当然,现在国家的经济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即便军费比例不再上升,可是随着财政预算的上升,军费的绝对数额还是能够持续上升的。可如果现在让国家先提高军费的比例的话,那么就可能会让经济受损,从而减缓经济的发展速度,最终还是会影响到军费绝对数额的增加量的。
  更何况,大藏相,你来说一说革命委员会今年的经济状况吧。”
  高桥是清向着原敬点了点头,这才翻开了面前的笔记本念道:“革命委员会治下的船只保有量已经突破了200万吨,其中90%以上的商船都归属于中国远洋航运公司名下,这家公司上半年的营收已经超过了8000万美元,按照现在的航运收益就差不超过了3500万美元,中国远洋公司是中美合资的航运公司,革命委员会占股55%,光是从这家航运公司中革命委员会就赚取了将近2000万美元的盈利。
  然后就是革命委员会在美国和南美投资的石油产业,根据我们的调查,革命委员会至少掌握了4000万桶石油的年产量,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就是1亿美元,他们至少能获得2500万美元的收益。
  接着就是革命委员会在智利的铁矿及铜矿投资、对美国西方钢铁公司的投资,这些投资的收益至少也在2000万美元以上……光是以上这些海外投资收益,革命委员会今年大约就要收入1.2亿美元左右。
  至于革命委员会在国内的收益,因为现在革命委员会的产业过于庞大,我们已经很难通过满铁和外交官员的调查获得全面的信息。不过我们还是挑出了几个重点产业作为关注,首先是发展最快的食品加工业,我们预计革命委员会今年的产值将会达到25亿共和元;其次是纺织产业,约为17亿共和元……
  今年银价上升,1共和元已经和1日元等值,因此我们估算革命委员会治下的工农业产值应当为我国的一倍以上,而整个中国的工农业产值则是我国的五倍。革命委员会的工农业产值大约为整个中国的一半不到,但是鉴于其治下人口也就占据了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强,再加上革命委员会的税收和行政系统比较完善,因此革命委员会今年的财政盈余肯定要比我国只高不低……”
第七百八十九章
  高桥是清虽然没有直接拒绝陆海军要求增加军费的请求,但是在通过对于革命委员会的财政状况的描述下,已经算是委婉的提醒陆海军,和革命委员会比拼军费日本已经是马马虎虎了,但是还要同美国比拼造舰规模的话,日本的财政根本承受不起。
  只是大岛陆相显然并不甘心就此放弃,他依然坚持的道:“美国海军虽然扩建了舰队规模,但是我们好歹还有日英同盟作为抵抗。但是一旦革命委员会的陆军再这样扩张下去,我国恐怕今后就无法再和中国人在大陆上交锋了。
  若是首相阁下认为扩建陆军无法提上日程的话,那么也应当考虑借助协约国的力量,现在就和中国人全力以赴的打上一场了。天津事件正是挑起战争最好的借口,至少在打残了革命委员会之后,我们不仅可以收回北朝鲜,还能拿下革命委员会最为精华的满洲地区……”
  加藤友三郎觉得大岛陆相简直是发疯了,不管是从协约国各方在天津事件中的表现和革命委员会当前的实力来看,陆军根本毫无胜算。他下意识的脱口问道:“现在挑起日中战争,陆军认为自己能赢?”
  大岛陆相毫不退让的回道:“我并不是说一定会赢,但是按照现在的局势再等上几年,我们胜利的希望就越发小了。而且革命委员会和美国之间正不断接近,一旦双方成为实际上的盟友,那么日本就会处于中美的夹击之下,与其被中美联合封锁于东亚,那么倒不如现在放手一搏,至少我们现在只需要对付革命委员会就够了。”
  这场内阁会议最终还是没有定下任何决议,陆军的放手一搏,几乎就是要将国运完全寄托在当下的一战中,但是欧洲大战带来的机遇期,正给日本带来源源不绝的利益,几乎没有什么人有这个意愿把国运托付给陆军去冒险,还是连续被革命委员会击败了两次的陆军。
  更何况,日中贸易的份额还在持续的上升,虽然革命委员会在满洲驱逐了日本的特权,但是并没有完全把日本的商业也一并驱逐出满洲。中国人的经济虽然以一种迅猛的姿态发展着,但是日本在教育和纺织、机械加工等产业上依然占据着优势,而中国提供的原材料及初级加工品,同样助长了日本纺织、机械加工和化工业的快速发展。
  比如,日本所发明的“味之素”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食品加工业中必不可少的原料,而日本向中国出口轴承、齿轮也成为了中国工业中极有益的补充。这些商业上的互利,正使得日中双方在经济上获得了加成效果,也极大的拓展了两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而海军和外务省就更不愿意在这个时刻和革命委员会发生什么冲突了,海军现在的造舰材料正是来自本溪钢厂,采用了优质抚顺焦煤冶炼的本溪钢材,性能要比日本本国出产的钢材要好的多。而葫芦岛造船厂也试制成功了出色的装甲钢,几乎和美国出产的装甲钢相差无几。
  随着英国于上半年停止出口钢铁之后,日本不足的钢铁部分就只能从美国和中国获取,但是美国虽然是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可是为了供应欧洲大战,钢铁的出口量正不断的缩小。
  于是中国钢材就成为了海军第二优先的选项,对于当前的海军来说,任何可能导致军舰建造延误的因素都是不可饶恕的,和中国的开战不仅将会失去优质钢铁的供应,更重要的就是可能会导致海军从太平洋和南洋地区的全面收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