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596

  小毛奇注视着威廉二世的脸庞说道:“友善,给与这位中国人足够的友善就够了。毕竟他的冒险要是成功了的话,将会是新的中国政府的领袖。另外我们需要您授予他一个临时的军衔,德国的军队是无法听从一位外国人来指挥的,即便只是名义上的指挥……”
  威廉二世微微颔首道:“我明白了,那就这么办吧。”
第一百一十章
  吴川觉得,他这次的无忧宫之行,与其说这是一场接见,倒不如说一场陪人散步更为贴切。因为德皇威廉接见他之后,就甩开了其他人,邀请他陪着自己在花园内走一走。
  威廉二世对于他的态度,大约可谓是和善了吧,虽然吴川依然觉得对方在谈话中不时显露出来的种族优越感,让他听的刺耳极了。不过这也许就是威廉二世对于和善这个词的最大理解了,居于劣势地位的吴川只能这么替这位皇帝解释了。
  两人之间的谈话其实并没有什么营养,虽然威廉二世的英语使用的就和母语一样熟练,但是他同吴川谈话的每一个问题,都似乎是精心背下的。在这样的对话里,吴川没有听出威廉二世对于这一计划的任何热情,似乎他正在说的并不是自己允许的计划一样。
  因着威廉二世的这种态度,吴川也只能非常程序化的回答着对方提出的问题,全在计划方案的范围内回答,没有一丝添油加醋的。这种刻板而机械的回答,反倒是获得了威廉二世的好感,他最不喜欢的就是出现意外状况,因为这将会打乱他的全部思考,从而失去对事态能力的控制。
  威廉二世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杰出的人,正因为如此他才愿意让小毛奇完全的掌控总参谋部,而同意不干涉总参谋部的工作。也正是因为这种才能上的不足,威廉二世才更喜欢先制定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管理自己的国家,因为在计划中,一切的后果都会明白的显露在他面前,而不至于出现什么意外。只要不出现意外,那么他就不必做出什么瞬时的决定,这样也就无需向外界显露他普通人本质了。
  而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他们最大的缺点就是,该用理智去判断问题的时候,他们总会本能的被自己的情绪所影响。对于吴川这位西方化的中国人,能够在这场接见中保持对他的恭顺和服从,而不是张口闭口谈什么中国革命和中德之间未来的外交关系,这就让威廉皇帝在心里大为赞赏起了这位年轻的中国人。他觉得如果中国真的要迎来一场革命的话,那么这位恭顺的中国人总比那些老是想把外国人赶出中国的革命党人要来的合适。
  于是在两人绕了花园一圈,会谈即将结束的时候,威廉二世终于摆脱了之前呆板的口气,而是以一种轻松的语气向吴川问道:“我还有一个私人问题想要问一问你,你认为君主制和共和制究竟谁更为优越?而假设你真的推翻了清王朝,那么你将会如何对待现在的大清皇帝?之后,你觉得新的中国是采取帝制好,还是共和制度的好?”
  之前对威廉二世的提问能够从容应对的吴川,这次倒是陷入了长久的思考,他知道这大约才是对方自己真心想问的问题,不是以德国皇帝的身份,而是以德国皇室的身份向他提出的关切问题。
  就像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总能找到共同语言一样,对于没有利益冲突的统治者,他们之间也还是有着一定的兔死狐悲之共鸣的。
  吴川在沉默了将近一分钟后,方才对着威廉二世说道:“现在大清的宣统皇帝,不过是一个五岁的幼童,他连自己今天吃什么都未必决定的了,又谈什么治理国家呢?清王朝在中国已经维持不下去了,但是责任并不应该算在一个孩童身上,所以就算是革命成功,我也不主张对一个幼童做什么。
  但是我认为革命成功之后,应当把这位退位的皇帝纳入到新中国的教育之下,使其成为新中国的一名普通国民,而不是继续让他被那些试图利用其身份牟利的无耻之徒所操纵,最终令其走向一条自取灭亡的道路。
  至于君主制和共和制究竟谁更为优越,我以为这应当依照国民的性格来选择。比如英国和德国就非常的适合君主制,所以这两个国家才会如此的文明和发达。像美国人就比较适合共和制,因为美国的国民性情粗野而不爱约束。
  至于中国么,我个人以为君主制是好的,但是国人的个性过于自私自利,人人都想着应该由自己来当皇帝,所以为了不使中国四分五裂,我想最终还是只有选择共和制度了。”
  对于吴川的回答,威廉二世感觉有些茫然,对方似乎已经回答了他的问题,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做出肯定的答复。并不能随机应变的威廉二世,只能结束了这场谈话。
  和威廉二世的会面结束之后,三人就被请离了无忧宫。虽然三人饥肠辘辘,连顿中饭都没在无忧宫混上。但是包括金兹堡伯爵在内的三人,心情都算是畅快的,毕竟送三人离开的小毛奇已经通知他们,很快总参谋部将会派出人员来协助吴川,将整个中国革命计划做进一步的推演,并帮助其编练革命军的编制和装备。
  直到回到柏林的酒店内,吴川还是有些不太置信,自己提出的一个设想居然就这么快要变成付诸实施的行动了。这令他感到浑身战栗,不知道自己这只蝴蝶煽动起来的翅膀究竟能够对这个世界造成多大的改变。
  匆匆用了一点食物,借口太过疲乏,吴川便向伯爵告退,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躺在了床上,就这么不思不想的睡了过去。当半夜12点醒来时,吴川发现自己依然存在于这个世界,这令他心底最后一丝侥幸也破灭了。他原本以为这不过是一场荒诞的梦,自己迟早是要醒来的。
  由于半夜起来无事可做,吴川不得不继续开始了这几天来的德文学习,把《共产主义宣言》翻译成中文。这大约是他对于德国书籍中最熟悉的一篇文章了,大多数内容他还是记得的。利用这篇文章来学习德文,这极大的加快了他对于德文的掌握。
  至于《共产主义宣言》这种违禁的文字,对于金兹堡伯爵这样的上层阶级来说,搞到一份却并不为难。而吴川提出的理由就是,要参照一些欧洲社会主义的理念来唤醒中国民众的革命情绪,从而掀起一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并引导民众去挑战日本在华的利益。
  当阳光充满了他整个房间的时候,吴川终于把《共产主义宣言》的全文完全的翻译了出来。虽然更多的不过是依靠他脑子里被激发出来的记忆,而不是真正的逐字逐句的理解内容后的意译,不过吴川觉得作为第一版已经足够了。日后有机会的话,不妨再找真正精通德文的人,重新翻译一遍。
  收藏起了翻译成中文的《共产主义宣言》之后,吴川就放水泡澡,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好好的松弛了一下。只是他泡澡泡了一半,却听到了门外服务员的通报,说是有客人前来拜访他。匆匆冲洗掉身上的泡沫,穿上了衣服之后,吴川都没擦干净头发上的水迹就走到了套房的客厅内。
  “原来是沙赫特先生啊?”看着套房客厅内就坐的亚尔马·沙赫特,吴川顿时放松了下来,他一边请服务员给自己拿一条干毛巾来,一边在其侧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向对方亲热的打着招呼。
  虽然和吴川已经是第二次见面了,但是亚尔马·沙赫特依然保持着第一次见面时的刻板形象。他并没有对吴川的亲热招呼做出回应,而是从放在身边的皮包内抽出了一份文件递给了吴川说道:“吴先生,我已经和一些德国企业家进行了洽谈,也和德国经济部的官员进行询问,我们认为你说的这个计划并不是不可能。如果你能把中国所需要的这个工业体系写上一份完整的计划书,并加上授权书给我,那么我将竭力为您说服德累斯顿银行的董事会,替这份债券做出担保,最终完成该计划。”
  吴川略为惊讶的看着这个看似刻板守旧的德国人,他迟疑了一下才小心的提醒对方道:“可我现在和中国还没有什么关系,我的授权对于中国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你的冒险要是失败的话,恐怕就要丢掉自己现在的工作了。”
  亚尔马·沙赫特伸手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脸上依然平静如水的说道:“据我所知,海军大臣正在调拨物资,以供应一只舰队进行环球访问,不过海军调用的物资数量,却是以应对战争的规模制定的。因此我认为,这大约和您有着一定的关系。
  一个商人是不需要考虑建立什么工业体系的,但是一名政府官员却是需要做这样的考量的。既然德国政府已经决定插手一场远东爆发的战争,而您在柏林的出现又怎么的突兀,想要发行的债券又这么的毫无准备,我自然有理由判断,你发行这笔债券的目的,大约是为战争或革命之后的中国进行工业化而准备的了。
  有一点您说的很正确,向中国转移落后的产能和技术本身就是一场冒险,我们或许可以借此获得一片广阔的市场,又或是为自己塑造一个工业上的竞争对手。但是,这也是德国中小企业技术升级的关键,有了这样一个自由债券作为资本中转,我们可以把德国整体的工业制造能力再提高2-3个百分点,从而吸纳更多的工业人口和金融资本,这将有助于增强我国的工业力量。
  所以,我为什么不冒一冒这个风险呢?反正那些中小企业淘汰掉废旧设备之后,他们想要更新换代新设备,自然就会寻求德累斯顿银行的帮助,从债券上损失的,我们可以从中小企业的贷款中收回,哪怕这次交易什么都不赚,我们也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客户……”
第一百一十一章
  送走了亚尔马·沙赫特之后,吴川坐在房内的书桌前拿起了一张白纸,正准备按照对方说的把中国所需要的各门类工业设备记录下来时,他这才发现出现了一个问题。他可以用中文写出门类,但是他怎么知道这个时代究竟有什么样的设备和技术,要是弄错了的话,这麻烦可就大了。
  更何况,拼音文字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描述一件新事物时都要重新造出一个词语,并不像表意文字那样,只要学会了几千字就能通过旧文字的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词语来。因此在白纸上写了没有几行字,他就放弃了自己来完成这个任务,而是出门找了和自己住在同一件套房的康斯坦丁,试图寻找他的帮助。
  康斯坦丁想了想说道:“如果你想要找懂得德文和工业的翻译,那么就只能去柏林大学、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这些地方去找中国留学生了。不过中国留学生来欧洲的一向很少,他们更喜欢去日本和美国留学,所以即便是去了这几座大学都可能是白费力气,你还要去吗?”
  吴川伸手按了按太阳穴,让有些昏沉的头脑重新清醒了过来,这才对着康斯坦丁说道:“要是你有空的话,就陪我走一趟吧。要是没有的话,不妨给我找一辆出租车来,我可以自己去跑一趟。”
  看到吴川的态度这么坚决,康斯坦丁只能叹息了一声说道:“难得今天伯爵不带我出门,我还想好好休息一天呢。算了,既然你非要找一个懂得工业技术的翻译,那还是我陪你走一趟吧,要是你在外面迷路回不来了,伯爵可真要训斥我了。不过,你要找这样的翻译做什么?”
  吴川随口搪塞道:“就是想要了解下德国现在的工业制造能力和技术储备,既然我们要在这场战争下注,自然要对交战国的能力有所了解吧?要不然,押错了对象该怎么办?”
  康斯坦丁心中颇不以为然,既然已经知道了战争大致爆发的时间,接下来怎么可能还会押错。不过他自然不会对吴川透露太多,毕竟他只是金兹堡家族的客人,还不是家族的亲密朋友,有些事情还是不方便都透露给他的。
  在康斯坦丁的邀请下,吴川再次坐上了那辆奔驰轿车,不过这一次的司机就不是康斯坦丁了。显然他昨日也只是暂时客串一下而已。柏林大学倒是离开酒店不远,就在菩提树下大街上,只是这所学校的自然科学院并没有什么中国留学生,不过据说在人文学科倒是有个陈的中国人。
  打听到情报之后,康斯坦丁不免向吴川询问道:“那是不是去找一找这个中国留学生。”
  吴川却站在教学楼之前看着柏林上空阴沉的雾霭,神情有些异样的说道:“国家都要灭亡了,居然还能跑来柏林学习东方历史学,这不是个家里有钱的阔少爷,就是个出洋来镀金的遗老遗少吧。我想大家是不可能有什么共同语言的,还是去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看看吧。”
  康斯坦丁有些不明白,吴川怎么突然就有些意气消沉了下来,不过他还是毫无怨言的带着对方向着柏林西面的街道而去了。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的名气虽然不及柏林大学大,但是它在科学研究上面却一点都不差。
  当车子停在夏洛腾堡区,看到面向六月十七大街的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大门时,吴川终于提起了些精神,期待着这里能够带给他些好消息。
  躺在床上的赵楠一边望着天花板发呆,一边对坐在窗口看书的同乡林栋有一搭没一搭的说道:“老林啊,你说我们还要不要在这里继续学下去?按照朱和中说的,眼下最要紧的是革命,跟着孙先生推翻满清政府,否则就是学出来也没什么用武之地啊。”
  林栋看着手上厚厚的专业书,连头也不抬的说道:“你信他?他真想要推翻满清的话,为什么要从德国陆军步兵学校出来?连这点苦都吃不了,你还指望他能去干革命?
  他从陆军步兵学校出来转入柏林兵工大学,专业课程都挂了几次了?学习不好好学习,就知道到处跑,外语倒是学了几门。我看他压根就不该去兵工大学学习怎么制作武器,而是应该去外交学院学习外交。
  最可笑的就是,这边说要跟着孙先生革满清的命,缔造共和国。这边却要我们向孙先生发誓效忠,这就是他说的共和体制?我还是那句话,照着他们那个搞法,革命是搞不成的。
  想要救国,还得是照着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先生说的,走工业化的道路。只有一个发达的制造业,国家才能维护自己的权力。否则人家用战列舰和大炮,难道我们还要继续用大刀片子和抬枪去抵抗吗?那不还得再来一次八国联军入侵吗?”
  赵楠转过身子,侧着头看着窗外挡住自己视线的高楼,顿时生起了一种无力感说道:“人家造一座高楼,都已经开始使用机械了,一造就是数十米高。我们眨一眨眼睛的功夫,他们就不知道建起了多少间工厂的地基,而我们的家乡想要修个新学堂都要得到士绅和县老爷的同意,这样下去中国哪里还赶的上他们。
  我觉得朱和中说的也不错,你不推翻了那个什么都不许你做的混蛋朝廷,就算你学的再好,回国也不过是个什么都改变不了的洋学生罢了。更何况,你学冶金和机械制造还好,回国后还能制造些机器。可我是学化学的,没有一个大型钢铁厂和煤矿基地作为支持,这化学工厂怎么建立的起来?难道让我回去做德国人的买办吗?”
  林栋终于合上了手中的书,望着窗外也不知该说什么。虽然他并不认为那位名气颇大的孙先生所说的革命能够成功,但是越是在欧洲待了久了,他就对那个所谓的满清朝廷越是绝望。欧洲各国的国民个个都想着要强国富民,就连那个甲午战争从中国身上咬下了一大块肉的日本,现在也变得要让中国人抬头仰视了,然而唯有中国人还在浑浑噩噩的混日子。
  从现在的景象来看,中国人未来不是变成美洲那些被圈起的印第安人的下场,就是像印度和朝鲜一样,成为连道路中间都不被允许行走的亡国奴。一想到这样看不到未来的绝望世界,林栋顿觉胸口闷的要炸裂了一般。这样一想,朱和中的不安分倒也是能够让人理解了。如果学来学去都要当亡国奴的话,倒还不如先拼着和满清同归于尽来的痛快一些。
  他长长的叹了口气后,对着老友说道:“如果你真想回国,那么我们就一起回去。既然是一起出来的,就该一起回家才行……”
  一种敲门声打断了林栋的话,他还没有反应过来,赵楠却已经从床上挑了起来,向着房门跑了过去,一边跑还一边喊着:“一定是朱前辈来了,我来开门……”
  赵楠打开门后却愣住了,外面站着的并不是朱和中而是一位不认识的年轻中国人,在他身后还站着一个洋人,倒似乎像是对方的跟班一样,这样奇怪的组合不由让他一时说不出话来了。
  吴川却不紧不慢的向他自我介绍道:“我姓吴,刚到柏林不久,眼下遇到了点麻烦,听说这里住着两位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的高材生,就想过来请两位帮几天忙。不知你和你的同伴,肯否援手?”
  走到门口的林栋打量了一眼吴川身后的康斯坦丁,这才对着吴川客气的说道:“出门在外都是中国人,只要能帮的,我们自然会帮。不过我们只是两个穷学生,如果是太过麻烦的事,你最好还是找一找领事馆比较好。”
  吴川笑了笑说道:“我遇到的麻烦跟你们的学业有关,我想领事馆的先生们大约是不懂的。不过咱们是进去说呢?还是下楼找间咖啡馆慢慢说。我在学校里问了一圈,好容易才打听到你们在外面租的地方,口中甚是干渴,不找个地方润润嗓子,恐怕是要说不出话来了。”
  林栋还没想好,到底是让这位陌生人进门,还是照着对方说的下楼去咖啡馆慢慢谈。他身边的赵楠已经迫不及待的点头应承道:“还是去咖啡馆吧,自从朱前辈把我的零花钱给缴了,说是要援助孙……嗯,我好久都没喝咖啡了,正好就先沾沾新朋友的光了。”
  被林栋踢了一脚后,赵楠方才明白过来,这位可还不清楚来路呢,倒是不能谈及孙先生的事。对于心直口快的赵楠,吴川的印象倒是很不错,他觉得自己这趟应该不会白跑了。于是让开道路,向着两人邀请道:“那么咱们就下去吧,德国的街头到处都是咖啡馆,我可不知道哪家才是两位喜好的……”
  从两人居住的楼房下去,穿过一条小巷就到了一条类似于步行街的古老街道,这里倒是和宽敞的柏林大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依旧保留着十九世纪的建筑面貌,街道的两旁摆满了零零碎碎的二手旧货,从书籍到家具都是应有尽有。
  在这条老街上走了数十米后,走在前面的赵楠便从街头的人流中向右方挤了出去,带着众人来到了一个门面不大,但是内里却极为宽敞的咖啡馆。这座咖啡馆是利用一座大院改建而成的,也就是说穿过了这扇门后,除了一间大厅之外,还能直接穿过这间大厅走到类似于天井的露天大院内,在阳光下面喝着咖啡看书。
  这大院内虽然摆放了七八张桌子,但是因为有花架相隔的缘故,倒是一点都不会有没有私密空间的感觉。赵楠和一位美丽的女侍打了招呼之后,对方很快就将他们安排在了一处,较为安静却又能照射到阳光的地方。
第一百一十二章
  “……如果说英国人开启的工业革命是蒸汽机革命的话,那么德国工业赖以追上英国工业的来由,就是建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既电力革命的基础之上。
  所以中国想要赶上欧洲的工业发展水准,就必须跳过蒸汽机的发展,直接切入到以电力为能源的工业制造产业,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而想要发展以电力为能源的工业体系,就必须以重工业为中心。没有一个完备的重工业体系,我们连一颗螺丝都造不出来,就更谈不上制造现在最为先进的发电设备了……”
  林栋、赵楠也许在专业知识和智商上比吴川强的多,但是在对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和落后国家工业追赶的道路认识上,显然是远远不及一个后世的亲身感受者的。
  不过吴川的话语虽然让他们感动莫名,似乎看到了一些中国未来的希望,但赵楠还是忍不住打断了吴川发问道:“可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工业发展计划,若是得不到一个中央政府的支持,恐怕还是一个空中楼阁吧?当下中国最优先的,难道不是先通过革命建立一个共和国吗?”
  不管桌子底下林栋踢了他多少脚,赵楠还是不加掩饰的把自己的心里话向吴川说了出来,就在林栋警惕着观察着吴川的反应时,吴川却也毫不迟疑的脱口回道:“革命当然是要革命的,指望满清政府来领导中国走向工业化的道路是不可能的,但是革命的目的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建立一个共和国,而是要建立一个能够领导中国走向工业化道路的共和国。
  否则,一个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和国,同满清政府又有什么区别?而想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则中国就必须要走工业化的道路,把自己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只有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才能够把人民武装起来,赶走那些帝国主义的侵略者,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逻辑吗?”
  林栋觉得,这大约是自己听到的革命言论里最能打动他的一句话。就在他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赵楠却已经开口道:“可是我听孙先生不是这样说的啊,他说只要我们推翻满清成立共和国之后,那些列强就会承认我们是一个文明国家,共和国就能通过万国公法,以外交手段请他们离开了啊。”
  吴川顿时嗤之以鼻的嘲笑的说道:“看来那位孙先生完全不明白什么叫做帝国主义的本质,你们身处于社会主义的发源地,难道连社会主义的理论都不愿意去了解一下吗?只要你们了解了什么是帝国主义,就不会相信这种美好的成人童话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