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5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1/596

  1918年7月19日,苏维埃俄国通过了第一部宪法,该宪法正式把苏维埃俄国命名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
  这样一来,车臣等一大批原来以“首领效忠沙皇”名义并入俄罗斯帝国的民族地区,就以“自治共和国”的形式加入了新生的“苏俄”。
  但是,亚美尼亚等一些地区是沙皇以君主名义“兼职”统治的地方,这些地区的人民反对以“自治共和国”的方式并入“苏俄”,因为他们自认自己和车臣不一样,车臣本就比俄罗斯低一级,但他们可是和俄罗斯平级的,因此怎么能作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加入“苏俄”至于爱沙尼亚等一些地区,甚至都没兴趣和“苏俄”在一个锅里吃饭,他们只想着彻底从俄罗斯独立出去。
  至于苏俄内部各地的苏维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具备着极高的独立性,对于莫斯科人民委员会的命令,完全是看在领导人的个人交情,而不是制度化的约束下执行的。
  比如,各地苏俄红军的总数其实超过了500万,但是大多数苏俄红军都是拒绝离开家乡作战的。托洛茨基号称“红军之父”,不是他获得了这500万红军的效忠,而是他有能力调动一部分红军离开家乡作战,这还包括了一部分被强征入伍的农民。
  500万苏俄红军,愿意离开家乡去和别的地区的白卫军作战的红军大约还不到十分之一的数量。这也是为什么,苏俄红军在进攻白卫军方面的战绩一直是乏善可陈的,但是在防御白卫军进攻的战绩上却一直是战果辉煌的。通常白卫军的力量都是在向莫斯科进攻的路途上被那些地方上的红军消耗殆尽的,因为缺乏后勤的白卫军只能靠劫掠补充后勤,这自然就激发了地方军队保卫家乡的热情。
  可以说,当前真正效忠于人民委员会的红军部队主要就是,托洛茨基重建的红军部队,斯大林领导过的高加索游击队,拉脱维亚红军和来自远东的红军部队。其他所谓的红军,包括红海军在内,都是一些只想守在驻地不动的红色军阀。
  在苏俄和德国达成和解后,俄共布当前的主要任务就从保卫政权变为了如何统一国家或是建立苏维埃联盟。吴川提出的太空旅行计划,在列宁看来正是想瞌睡时送来了个枕头。没有比这个计划更适合号召各级苏维埃接受最高苏维埃的统一调度了,同样这个计划也成为了各共和国为什么要加入苏维埃联盟的最好理由。
  在提出了太空旅行计划之后,吴川终于讲到了今次演讲的重点,如何推动计划的实施,“……这样一个关系着全人类未来的计划,不是任何一个单独一个国家能够完成的,不管是中国也好,还是苏俄、德国也好。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集合起全人类的力量,不仅仅包括无产阶级的力量,甚至也要包含资产阶级的力量,当然主要还是应当依赖于无产阶级的力量,因为资产阶级不会为了人类的未来牺牲自己的利润。
  太空旅行,这是过去人类历史和科技都没有达到过的庞大计划,我们甚至到现在都还不清楚,这一计划需要投入的资源和人力到底需要多少,我们也不知道这一计划牵涉到的科技分支到底有哪些。但是我们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是关系着全人类福祉的伟大计划,这一计划不应当被某个国家或某个民族所垄断,否则我们就无以打破特权阶级对于资源和科技的垄断。”
  大厅内就坐的各国共产党员们纷纷起立为吴川鼓掌,不管这个宏大的计划是否能完成,至少吴川现在说的这段话非常的附和共产主义者的胃口。
  吴川向台下的听众们点头致意,直到掌声渐渐平息下去,他才继续说道:“所以,共和党认为,共产国际应当担负起推动太空旅行计划的主要领导工作。这里所说的领导工作,是指这一计划所需资源、人力的调配和科技研发进度的控制,以防止某个国家故意阻扰计划时,共产国际也能重新分配工作推动计划继续进行。
  正因为共产国际将要负担的工作是如此重要,因此我建议,共产国际应当采取更为民主的方式组成,不能让它成为某个国家共产党的下属机构。同时,各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内应当都拥有同等的投票权和发表言论的权力,除非该国共产党试图阻扰太空旅行计划的实施。在全人类的福祉和一国共产党的权利面前,我认为前者更为重要。
  其次,为了太空旅行计划能够顺利的完成,参加共产国际的各成员国,应当建立起一个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盟。在此一联盟内,我们应当统一工业及生活方面的各项标准,降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设立联合的交通运输标准,科技上的专利共享,并成立一个向各成员国进行贷款的政策银行,以解决某些国家基础建设所需的融资问题……
  最后,我认为,太空旅行研制的基地应当放在中亚地区,在这个欧亚大陆的中心位置,不仅能够将欧亚大陆的资源以较短的里程输送到这里,也能够抵抗当前资本主义强国所掌握的海权……”
  当吴川演讲完毕,台下再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那些非俄共布的共产党员们表现的最为热情。吴川的建议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共产国际的地位,还抬高了中俄之外的各国共产党的代表。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出的力即便不多,但是在太空旅行计划中能够分享的红利却是和中俄平等的,当然要在太空旅行计划成功之后。
  公平,没有比这个更加吸引这些小国共产党的代表了。虽然俄共布的共产主义旗帜并不虚伪,但是并不代表俄共布中所有党员都是纯粹的共产主义者,他们对待这些小国的共产党就不会有大斯拉夫主义了。哪怕是给予俄共布以大力支持的中国共和党,在和底层的俄共布党员接触中,也依然品尝到了那种旧俄罗斯帝国主义流传下来的斯拉夫主义的傲慢,更何况是那些过去生活在俄罗斯帝国阴影下的东欧小国国民们。
  芬兰、爱沙尼亚、立陶宛、白罗斯、波兰、乌克兰拒绝和痛恨苏俄,并不是出自资产阶级或地主阶级对于无产阶级的阶级仇恨,更多的仇恨实质上还是来自于历史上遗留的民族矛盾。
  列宁之所以在各国共产党中有着极大的声望,是因为他是俄共布中唯一一个支持民族自决的共产党人,正因为列宁首先承认了俄罗斯帝国时期存在的民族压迫,才使得旧俄罗斯帝国统治下的各民族共产党愿意服从于列宁的领导。
  但是在民族问题上,列宁在俄共布内也是少数派,各民族共产党同样关注着俄共布后续领导人会如何处理民族问题。现在吴川所提出的共产国际新任务,则等于给了他们以对抗俄共布内大斯拉夫主义者的借口,这不能不让他们不去支持中国共和党的主张。
  当灯光打开,大厅的窗帘也被拉开,光明充满了安德烈耶夫大厅时,一些坐在后排的人突然发现,列宁同志在捷尔任斯基的陪伴下正坐在他们后面。在一阵惊呼中,在座的人都纷纷起身向着这位坐在轮椅上的领袖报以亲切的问候。
  站在台上的吴川看着这一幕,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也不能不赞叹了一声,现在的列宁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共产主义领袖了。俄国内战的提前获胜,使得人民委员会和列宁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顶点。南方的顿河哥萨克叛军和南方的白卫军,现在对于苏俄来说已经不能称之为威胁了,他们的灭亡现在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在捷尔任斯基、斯维尔德洛夫、斯大林等人的簇拥下,列宁从轮椅上起身顺着人群中的通道走到了大厅前方的讲台前,吴川很识趣的让到了一边,正当他准备走下讲台到下方的坐席上去时,列宁却一把拉住了他,然后便站在那里向着在座的众人说道:“吴川同志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
  我认为,太空旅行计划正是通往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我同样也认为,这样关系这着全人类福祉的计划不应当由我们在座的这些人来决定。因为这一计划同样是解决人类永久和平的真正道路,现在的那些资产阶级所谓的巴黎和会,充其量只是一群强盗的分赃大会而已。
  在听了吴川同志的建议后,我也有了一个全新的想法。那就是,我们应当召开一次全世界无产阶级参加的和平大会,并就太空旅行计划进行公开的探讨。我们应当把全人类的资源都投入到这一解放全人类自由的伟大事业中,而不是如同那些资产阶级那样,把属于全人类的资源仅仅用于自己的享受。吴川同志,你觉得如何?”
  列宁的提议有些突然,这不是两人沟通的结论之一,但是吴川知道现在他没法拒绝这个提议,只能说列宁抓住了一个让他难以拒绝的时机。因此吴川只能诚恳的列宁响应道:“是的,中国共和党自然还是支持召开一个真正的和平大会的。”
  面对这一幕,台下的掌声顿时如雷鸣般的响起了。这也是各国共产党员所期待的,共产国际的讨论建立虽然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涨,但还是难以同现在协约国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相提并论的,世界各国人民此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巴黎和会上,并无多少人注意到共产国际在莫斯科的建立。
  列宁之前并不是不想和协约国的和平会议对抗,争夺和平的话语权对于国际共产主义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更何况,这场战争本就是各国资产阶级发动的,如果战争最后能够由无产阶级来结束,那么无疑就更进一步证明了无产阶级才是人类的未来。
  只是苏俄的实力实在是难以配的上这个伟大的梦想,一个国内内战都尚未平息的国家,在国外也没有支持者的政权,如何能够号召各国就和平问题进行讨论呢?甚至于,协约国都拒绝让莫斯科参加巴黎和会。
  但是德国共产党的组阁,使得德国的国家性质出现了变化,再加上东西两线战争危险的解除和中国共和党提出的太空旅行计划,让莫斯科终于初步具备了召开国际和平会议的基础。列宁并不需要莫斯科和会压倒巴黎和会,只要能够让各国人民意识到,除了巴黎和会这个分赃大会外,莫斯科还有一个真正追求各国和平的大会就够了。
  这场和会加上太空旅行的计划,将会洗刷国外资产阶级对于苏维埃的抹黑言论,至少那种低级的“共产共妻”的谣言,在太空旅行计划的面前将会失去蛊惑各国民众的力量。重新塑造苏维埃的形象,对于俄共布正在着手建立的苏维埃联盟来说,是有着极大的好处的。
  对于吴川来说,太空旅行计划让中国进入中亚获得了合法性,也让中苏德合作有了一个真正的利益共同点。之前所构建的中苏德经贸圈子,其实并不十分牢靠。只要协约国向德国放低身段,很难说德国不重新倒向协约国一方,毕竟中苏和德国的政治基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吴川对于德共是否能够长期执政保持着怀疑。
  但是太空旅行计划的启动,中苏德都会从中受益,作为三个国家中工业化程度最高德国受益是最大的,只要德国的资本家没有发疯,在火箭上天之前就不会中断这个计划。因为这一计划将会把德国的工业和科技推动到一个新的阶段,从而进一步摆脱协约国对德国资源和能源的控制。
  而对于中苏来说,太空旅行计划最重要的一点,是确保了中苏达成战略互信。假如共产主义只是电气化加苏维埃,那么中苏就失去了联合的物质基础,因为两国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共产主义。但是太空旅行计划则给了中苏和其他无产阶级国家共同走共产主义道路的理由。
  作为有着后世记忆的吴川,他一直都想不通冷战为什么社会主义联盟会输,在这个时代经历了这么多事之后,他认为社会主义联盟会输,就是因为联盟各国之间缺乏互信。虽然苏联口口声声以社会主义大国自称,但是在苏联选择和资本主义和解后,联盟就失去了团结的核心,反之资本主义联盟则以捍卫自由的旗帜紧紧的抓住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所以,想要确保社会主义联盟不至于和资本主义联盟的竞赛中落败,一个由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参与的太空计划,至少比苏联一家说了算的经互会要好的多。至于这个全新的共产国际能够走多远,这就要看历史的进程了。
  当吴川在莫斯科逗留不去的时候,协约国这边通过向德国各阶层的施压,终于让德国方面取消了德共代表德国参加巴黎和会的资格。
  罗莎·卢森堡虽然还掌握着政府,但是在停战协议签订后,德国的资产阶级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他们认为德共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接下来该让德国恢复正常化了。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面对国内期待早日和平的民众,不得不做出了让步,同意任命金融家马克斯·沃伯格作为和平代表团主席参加巴黎和会。
  马克斯·沃伯格是德国私人银行沃伯格公司的掌门人,他弟弟弗里茨则是汉堡金属交易所主席,这个犹太金融家族在银行业的资产不及摩根、罗斯柴尔德等庞大,但其家族以汉堡为基地,在德国金融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4月1日,马克斯·沃伯格带着德国代表团抵达了凡尔赛宫。
  下车伊始,沃伯格就对着来采访的各国记者强调,“德国人民因物资匮乏而遭受的苦难至少也同样严重”,言外之意他将延续李卜克内西在停战协议时的立场,并不支持德国向协约国做出过多的赔偿,还试图让德国同协约国的贸易关系恢复到战前。
  沃伯格的发言被记者刊登在报纸上后,顿时被与会的协约国代表嘲讽“还没有认清现实”。显然协约国并不打算放过德国的资产阶级。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这是在羞辱我们。”马克斯·沃伯格的助手向他抱怨道。沃伯格并不认为自己的助手过于夸大其辞了,因为在凡尔赛宫他们受到的是不公平的无礼对待。
  沃伯格和他的团队不仅在这里受到了严密的监视,甚至于他们在饭后的散步范围也被限制在一块长16米,宽4米的狭窄空间内。可以说,协约国给予德国人的待遇,就像是在对待一群囚犯。这大大的出乎了德国资产阶级的预估,他们原本以为协约国至少不会坐视德国倒向俄共布,所以会宽容的对待德国。
  而在协约国的一方,此时也处于一种自相矛盾的争论中,英法意三国一边试图要求让德国尽可能的赔偿他们的战争损失,一边却又试图同美国就战争贷款问题进行协商。
  主导巴黎和会的实际上就是四个人,一个是法国的克列孟梭,这位法国的狮子在和会召开后,借助东道主的优势地位,开始扳回了法国在协约国中的发言权。
  在和会最重要的四人会议中,克列孟梭总是穿着一件考究的厚重黑色绒面呢方尾外套,手上总是戴着一双灰色的皮手套,脚上则穿着一双上等黑色皮靴,一种法国乡下绅士的风格。
  四人会议的例会总是在总统府内的一间大房间内召开,克列孟梭的位置在壁炉对过半圆形空间正中的那把铺着锦缎的方椅上,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在他的左侧,再往左靠着壁炉的那把椅子是威尔逊总统的,和威尔逊总统的座位相对,在壁炉另一侧的位置是劳合乔治首相的。
  在这间房间的楼下还有一间较小的房间,是给四人会议做私人会议用的,在那里不会出现第五人。而在楼上的这间房间内,则并不拒绝其他人参与特定的讨论,但都是四位大人物的助手。
  在大多数时候,克列孟梭并不直接做陈述,而是让他的部长或属下向其他三位去申诉,他只在最后做出寥寥数语的判断,或是毫不留情的推翻部长们的陈述,或是坚定的向其他三人表示自己的决心。不管是威尔逊总统,还是劳合乔治首相,都隐隐对于这位法国老人存有畏惧,在其言辞下不得不做出让步。
  至于劳合乔治首相,每每在发言完毕后,都要走到对面威尔逊总统身边进行私下的交流,试图赢得对方的支持。两人的交谈最终会迎来美国总统顾问和英国专家的交流,最终法国人也会凑过来倾听他们到底在讲什么。
  威尔逊总统和劳合乔治首相都是在三月份抵达巴黎的,在德国代表团抵达巴黎之前,克列孟梭花费了大把的时间去同两人进行沟通。
  他对英国首相施加以威胁,“假如法国在和会上得不到英国的支持,那么今后也休想让法国支持英国在欧洲的外交政策。”
  他对威尔逊总统则进行了委婉的劝说,“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会存在一个国际联盟这样的机构,那么它首先要能够平衡各国利益的均衡。此外,既然已经打算建立一个国际联盟,那么民族自决原则的存在就有些愚不可及了。”
  英国人不能对法国加以放手,至少现在还不能放手,而美国人需要法国支持国际联盟,这是威尔逊总统宣布参战时向美国人的许诺。因此最终英美都不得不允诺法国人,应当对德国加以一定的惩罚,至少不能让德国毫发无损的退出战争。
  而且英美此时也发现,德国残存的力量未免过于强大了。在战争爆发前,德国的人口就比法国多了70%,德国还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制造业和商业国家,而法国的人口在战前已经停滞不前,在工业和商业上远远落后于德国。当这场战争结束的时候,双方之间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了。
  虽然法国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就双方在战争中损失的人口和财富来看,不管是谁来看,真正失败的似乎都是法国。
  克列孟梭也直言不讳的向其他三国表示,假如不削弱德国的力量,那么法国的战胜国地位是不牢固的,欧洲的内战将来会经常性的爆发,至少会再次到来。如果和约建立在“十四点和平原则”上,那么德国将会以极短的时间恢复元气,那么德国就会以优势的人口和更加优质的资源和技术威胁法国,故法国需要某种维持欧洲和平的保障。
  克列孟梭认为,想要让欧洲保持长久的和平,那么就应当把1870年以来德国的进步一笔勾销,以削减其领土的办法减少德国的人口,并摧毁德国的经济体系,或是让法国控制德国的经济命脉。
  克列孟梭试图让欧洲回到过去的方式来解决法国的外部威胁,完全没有考虑欧洲文明的前进。他要求把洛林和阿尔萨斯交还给法国,把莱茵兰地区、整个萨尔河流域煤矿的绝对所有权和专属开采权无偿割让给法国,不准许奥地利并入德国,扩大波兰的疆域,并利用波兰把东普鲁士和德国其他地区割裂开去。
  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坚定的支持了克列孟梭,因为意大利的疆域也需要获得调整,他们要求从奥地利身上拿到属于自己的战利品。而英国则需要让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黑山成为独立国家,把土耳其分解为一个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并把达达尼尔海峡变为国际共管的自由航道。
  威尔逊总统面对其他三人隐隐达成的一致面前陷入了孤立,他对于法国人贪婪的胃口感到了不可理解,毕竟法国人所要求的萨尔河流域有着65万居民,但是法国人还不到100人,在过去的1000年里,这一地区始终是属于德国的,德国和法国对这一地区并不存在争议。
  而法国人为了削减德国的煤炭供应,还要把上西里西亚交给波兰,这里出产了德国23%的硬煤,但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属于过波兰。除此之外,德国每年还有拿出2500万吨煤炭交给法国、意大利、卢森堡、比利时,德国将会从战前的煤炭出口国变为一个无法自给煤炭的国家。
  在威尔逊总统此次出国之前,实际上已经对协约国对战后世界的瓜分企图有所警惕,如果不是为了实现他对于国民的承诺,即在战争结束后会成立一个让世界永久和平的国际组织,这也是他宣布美国参战的合法性,那么威尔逊都不希望和其他三人洽谈下去了。
  对于美国人越来越抵触的情绪,英国人进行了协调,从本质上来说,英国也不打算让德国过分被削弱,同时也不希望意大利人获得太多的奥地利领土,特别是让意大利人进入到巴尔干半岛。当然,英国此时也担心过分削弱德国会使得德国共产党获得更多的支持。
  因此英国人提出了一个改进方案,即在不扩大波兰疆域的情况下,要求德国彻底的从立陶宛和波兰撤军,让立陶宛和波兰真正的获得独立。同意法国对于洛林和阿尔萨斯的声索,但是驳回了法国对萨尔河流域的声索权,不支持法国对莱茵兰的声索权,但认为可以将该地区进行国际共管,一定年限后再归还德国。同意把奥地利永远排除在德国之外。
  面对这个改进后的英国方案,威尔逊总统在身边人的劝说下终于选择了基本认同,因为此次他除了寻求欧洲和平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解决对协约国各方贷款的还款问题。欧洲盟国总共欠了美国政府超过70亿美元的债务,还欠了美国银行大约35亿美元。
  此外威尔逊总统的固执也给其在国内带来了麻烦,因为他选择的代表团里没有一个共和党人,这遭到了以塔夫脱为首的共和党的不满。
  这也就意味着,他在巴黎每一点的错漏,都会被国内的共和党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加以批评。而在和会的会议上,威尔逊总统始终把美国视为了一个仲裁者的角色,他认为,“美国是和会上唯一的利益无关方。”
  因此总统在和会上所实施的外交策略又同自己的国务卿蓝辛存在着分歧,这位国务卿认为美国所主张的门罗主义并不适合于欧洲。
  威尔逊一开始以为,他可以在财政上向各国政府施压,从而迫使他们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但是抵达了巴黎之后,他发现这笔庞大的债务反而成为了欧洲盟国用来牵制美国的绳索,假如美国不支持英法,英法就向美国表示自己将无法偿还这笔债务。
  总统的法务顾问戴维·亨特·米勒在回国后就对着本国记者说道:“欧洲在财政上破产了,那里的政府在道德上破产了。”
  美国人很快就发现,他们甚至都不能对英法加以反制,因为如果他们对战争债务问题表现的过于激烈,那么欧洲各国政府都将倒台,除了英国之外,随之而来的则是一场席卷欧洲的革命。相比起这些国家赖账的风险,美国更加难以接受一个红色的欧洲。
  于是在经过了从三月到整个四月的争吵后,协约国终于为同盟国制定出了一个分割领土和巨额赔偿的和平协议。德国将要向协约国各方支付88亿英镑的赔款,这是在协约国各方进行了极大的让步下做出的友善决定。毕竟现在的德国政府并没有完全垮台,德共还是有着极高的支持率的,法国人并不愿意德国人和自己鱼死网破。
  因此在4月30日的会议上,英法美三国还拒绝了意大利总理奥兰多的最后请求,这位意大利总理声称:“意大利若得不到阜姆,自己回国就无法交待,甚至国内会发生革命。因此三国如果不在和约上加上这一条,他就要退出和会。”
  只是,英国、法国和美国都对意大利人贪得无厌的胃口感到厌倦了,他们交谈之后还是拒绝了奥兰多总理的请求,拒绝把阜姆交给意大利。奥兰多气急败坏的退场了,随后便返回了国内并宣布辞职,不过他还是把外交大臣桑尼诺留在了巴黎,并没有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彻底退出和会。
  在五月份,协约国方面决定把拟定的条约交给德国人,并尽快让德国人签署它。因为协约国方面也正在不断的复员军队,比如美军欧洲总司令潘兴就对总统顾问豪斯说:“这个月将送走31.2万名士兵,上个月是30万人。照着这个速度下去,到8月15日,我们全部的士兵就都在美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1/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