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5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2/596

  斯大林咬着一支木烟斗默不作声,斯维尔德洛夫略显犹豫后开口说道:“你是认为,现在和资本主义进行决战,我们没有任何胜算吗?”
  吴川想了想说道:“重要不是有没有胜算,而是该如何战胜资本主义?我们究竟是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通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打败资本主义;还是依赖于武装斗争,用暴力消灭资产阶级的方式去消灭资本主义。我们手中掌握的资源有限,两条路中只能选择一条。我坚信社会主义必然比资本主义优越,因此我支持前者。”
  斯维尔德洛夫终于沉默了下去,而斯大林也终于拿下了烟斗说道:“我也坚持应当先建成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并不害怕保卫自己的家园,但是要让他们离开家园去作战,还是一场有可能超过这场大战的战争,我认为无产阶级中的多数人还是会犹豫的。
  再说了,托洛茨基往红军中塞了太多的白俄军官,我很难相信这些白俄军官会为了共产主义战斗到底。我更担心他们只是假装屈服我们,等待着反攻我们的时机。”
  斯维尔德洛夫虽然对托洛茨基也有些看法,但并不希望人民委员会内部的矛盾暴露在同志党面前,哪怕吴川也是一个纯正的列宁主义者。因此他很快就岔开了话题说道:“那么你对于波斯、中亚及欧洲地区的形势,是持什么看法呢?”
  吴川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木沙发的扶手,过了好久才说道:“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保德国不同英法合流,保存德国共产党在德国境内的合法地位。
  只有德国不倒向英法,苏维埃俄国才有时间去建设社会主义,并将周边的落后国家带入到工业时代。我始终认为,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前提是保证无产阶级的数量,我们不能让一群农民去长久的支持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而从乌克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到塞尔维亚,这一片东欧国家都是农业国。特别是保加利亚政府的执政党就是农民党,他们虽然参加了莫斯科和会,但是对于布尔什维主义却并不赞同。
  如果不能把他们从农业国带入到工业国,那么这些国家天然就是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同盟,英法迟早会利用这些国家对抗布尔什维主义的。
  同样的,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不仅仅体现在反对社会主义,他们同样也反对资本主义,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资本主义去对付他们。当资本主义摧毁了这些国家的封建农业后,他们自然会转向社会主义的。
  奥斯曼帝国、波斯、阿富汗同样是如此,如果这些国家不走向现代化,他们在赶走英法殖民者后,很快就会退回到封建时代去,到时依然会成为我们的敌人。
  因此,我们当前最要紧的任务,还是推动本国及亚欧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德国的资本家将会从这种工业化中获得好处,但这也将使得德国资产阶级更加倾向于在英法和我们之间中立,从而为俄国的国内建设争取时间……”
  从吴川的公寓离开,上了小汽车的斯维尔德洛夫向身边的斯大林问道:“你觉得吴川的意见可行吗?”
  斯大林正看着边上的街道,新经济政策在莫斯科已经开始实施,那些原本用木板挡住的店面和橱窗,现在都被拆掉重新开始营业了。这些闲置了一年多的建筑内,开始亮起了一盏盏电灯,很多地方都在乒乒乓乓的敲打着钉子,不是在修理门窗,就是在修理房间内部的装饰,已经有几间店面被擦拭的干干净净的,门旁的橱窗在灯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各种不知从何处弄来的物资,都摆放在橱窗内,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几个月前什么都匮乏的莫斯科。
  他们车子所经过的库兹涅茨基大街,过去两旁冷冷清清的人行道上,现在到处是人头攒动,街上的马车和汽车也排上了队伍,这给人一种错觉,战争已经过去了,俄国又恢复到了战前的和平安宁。
  斯大林终于回过头来对着斯维尔德洛夫说道:“我不知道吴川的意见可不可行,不过看看这街道上的人就知道,托洛茨基的想法肯定是行不通的。俄国人已经不想打仗了,我们确实应当思考一下,先退却到资本主义阶段恢复经济,然后再大踏步的向社会主义前进,先满足一下人民的需求再说……”
  送走了斯维尔德洛夫和斯大林后,吴川重新拿起了电报看了起来,在沉思了将近一刻钟后,他叫来了张云荣说道:“帮我联系一下沙赫特,我希望能够和他一起共进晚餐……”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作为德国国民银行行长的沙赫特,这些日子在莫斯科不仅没有感受到俄国布尔什维克的敌意,反而因为国际合作银行的建立看到了德国的机会。
  虽然德国的资本家们依旧是推崇国际金本位作为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但是协约国试图加诸于德国身上的战后赔偿数额,大大的超出了德国的偿还能力。
  德国的资产阶级试图向协约国妥协的根本原因就是,希望能够重返国际贸易体系,从而利用国际贸易恢复德国的元气。
  在德国资本家看来,向协约国做出赔偿会让德国受到损失,但是只要德国能够重新回到国际贸易体系中,他们就能利用国际贸易把这些赔偿赚回来。
  和俄国布尔什维克试图没收全部资本不同,向协约国的赔偿是加诸于全体德国人民头上的,德国资本家付出的并不多,相反如果能够重返国际贸易体系的话,他们反而能够很快的收回自己的损失。这就是德国资本家一开始敌视布尔什维主义,一面倒的倾向于协约国的原因。
  但是协约国提出的赔偿超出了德国资本家能够付出的上限,真要按照这份协议做出赔偿,损失的就不仅仅是德国民众,就连德国资本家的资产也差不多要被协约国没收了。更糟糕的是,按照协约国的要求,德国银行不仅将会失去所有的国外投资,还要交出所有库存的黄金,并把主要业务向英法银行完全放开监管。
  哪怕是最敌视布尔什维主义的德国资本家,在看到了协约国提出的和平协议后,也开始转变自己的立场了。这种转变,不是说他们就因此支持布尔什维主义了,而是德国资本家觉得,与其签署这份协议,倒不如让英法的资本家一起和自己下地狱好了。
  在地狱中的布尔什维烈焰中,大家一定会获得一个公平的待遇。这也是沙赫特等银行家转而和德共妥协,而其他德国资本家保持沉默的原因。既然向西方祈求和平的道路行不通,他们自然想要看看东方究竟能否带给德国以和平。
  一开始,沙赫特思考的不过是借助和莫斯科的接近,促使巴黎重新考虑一个公平一些的对德协议而已。不过等到他抵达莫斯科,和俄国、中国的经济代表进行了接触之后,他觉得如果放弃和东方的经济合作,那么他就是一个傻子了。
  中国人和俄国人自己敞开了大门邀请德国资本进入,并且还废除了德国现在最为缺乏的现金,改之以建立在商品劳动力价值之上的信用货币进行结算,这就意味着德国将在东方贸易中占据一个有利的地位,德国的资本家能够用高技术商品去换回俄国和中国的廉价资源、人力,从而弥补战后失去海外殖民地的损失。
  沙赫特的看法并不是一种错觉,事实上现在的德国已经开始享受到和东方合作的经济好处了。虽然德共政府放弃了洛林和阿尔萨斯,并下令莱茵兰非武装化,开始不顾一切的推动了德军的复员行动,放开了对于民用工业的限制,让德国在东西两线的防线都出现了极大的漏洞,但是德共的冒险行动却极大的减轻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并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给予那些复员军人。
  如果说,去年11月到12月时,德国还有不少右派报纸批评卢森堡内阁完全不懂治国之道,是在毁灭德国的话。那么到了今年2、3月份,右派报纸对于卢森堡内阁的批评声音已经大大减少了,即便是剩下坚持批评德共的报纸,也在文章中去掉了“出卖德国”、“俄国的走狗”等激烈的言词。
  而到了5月份之后,巴黎和会给予德国的协议被公布后,左派和右派的报纸都放下了互相的攻击,把矛头指向了协约国,特别指出了“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和平原则真是天大的谎言”、“德国被公然羞辱了”。过去数月里一直攻击卢森堡政府和德共的右派报纸,绝望的喊道,“除了卢森堡总理,已经没有人能够拯救德国了。”
  像沙赫特这样的银行家要比某些德国人看的更清楚,德国现在新增加的工作岗位,几乎都来自于俄国。这个被战争摧毁了的国家,极度需要机器、铁轨和机车,而这些正是德国制造业的强项。光是为了修通莫斯科-柏林铁路,就为德国创造了将近15000个工作岗位,而这还没有包括为俄国制造各种机器的订单。
  因此到了8月份的时候,德国马克已经完全稳定住了,现在德国最大的问题是,失去了洛林和阿尔萨斯之后,德国失去了一个廉价铁矿石的来源。因此,沙赫特认为,德国不应当失去同俄国和中国的合作,但也不能完全和英法交恶,因为德国需要海上航线的畅通,才能从北欧进口廉价的铁矿石。
  得到吴川的邀请,沙赫特很快就答应了下来。和俄国人相比,他更相信中国人一些,毕竟在过去的战争里中国人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信用。对于吴川用相当于战前4000万美元的白银偿还了战前近4亿美元的贷款,沙赫特虽然不满但并没有达到愤怒的程度,和德国被没收的海外投资相比,中国人已经算是极为守信的了。
  更何况,在中国的保护下,至少有7、8亿美元的德国海外投资转移到了中国,这笔钱中国人并没有贪墨掉。这样一比较,大多数德国资本家对于中国人的观感还是好于其他各列强的,其他列强都毫不犹豫的吞掉了德国在本国的资产,比如美国人就把停在本国港口的德国商船都没收了。
  战争开始后,为了逃避英法的没收政策,不少德国船只都停靠在了美国港口。结果等到美国宣布参战,这些船只就都归美国政府所有了。不过幸好还有一部分商船,此前租借给了中国人,总数约为69万吨。战前德国商船队的总吨位一度接近500万吨,但是到了1919年初,除了停靠在本国港口的商船外,海外的商船已经全部消失了,即便收回租借给中国的商船,德国的商船队吨位也至少损失了一半。
  除了对于中国人的感激外,让沙赫特向吴川保持敬意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共和党在战前的大借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使得中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战争受益者。现在的中国已经不能如战前那么被欧洲无视了,作为和共和党合作密切的德国银行家,沙赫特很清楚战争前后中国的一些经济数据。
  比如,战前中国的商船队还是从德国收购的一批老旧商船为主,总吨位还没超过30万吨。但是到了1919年初,包括向德国租借的商船在内,中国商船队的总吨位已经突破300万吨。
  战后主要大国的商船队吨位排名变成了,英、美、日、法、德、中、意。但是沙赫特很清楚,法国和德国都在吃老本,而美国、日本、中国则正在走上坡路,因此这个排位很快还要变动,特别是美国和中国都是潜力巨大的大国,沙赫特也不能断定这两个国家的商船队会达到一个怎么样的规模。
  毕竟和美国接近工业化完成不同,中国的工业化才刚刚起步而已。比如钢铁产能方面,美国去年是4500万吨吨,而中国才达到200万吨;美国去年开采的煤炭产能是4.6亿吨,而中国才3000万吨左右。但是仅仅在7、8年前,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钢铁产量甚至都没有达到10万吨,和日本、意大利这些没什么潜力的国家相比,中国如果继续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20年后就可以和战前的德国相比较了。
  没能在战前拉住美国,在沙赫特看来是德国战败的根由,那么如果现在再不拉住中国,德国想要复兴就会变得非常艰难了。和俄国相比,德国和中国之间根本没有利益冲突,至于从前德国对于中国的殖民行动,在这一次战争中,他们也一次性赔偿给了中国人,因此沙赫特认为,德国和中国的合作是有着极大前途的。
  因此,这一次吴川的邀请对于沙赫特来说,正中下怀。在华灯初上的时候,沙赫特抵达了吴川的公寓,张云荣很快就来到了公寓门口,把沙赫特带去了公寓内的餐厅。
  沙赫特走进餐厅时注意到,这里已经布置成了中国式样的风格,餐厅正中放着一张中式的圆桌,中间虽然摆放着一束鲜花,但是圆桌上还有一张能旋转的小圆桌,显然今晚吴川请他吃的是中餐。沙赫特不动声色的在吴川边上坐了下来,向着吴川说道:“真是怀念中国菜的味道,这令我想起了在东北的愉快生活。”
  吴川看了他一眼,方才惊讶的说道:“哎呀,我忘记你好像还不怎么会用筷子,我让人给你拿一副刀叉来吧。”
  沙赫特看了看吴川,又看了看面前的筷子,摇了摇头说道:“不用了吧,先让我学习一下,也许今后我会经常用到它的。”
  吴川示意张云荣把刀叉放在一边,然后对着沙赫特说道:“学习一下使用筷子也是有好处的,至少可以让你的手指更加的灵活。我一直都认为,中国人应该学习下如何使用刀叉,但外国人也应该学一学如何使用筷子,这才叫做文化的交流。假如两个国家在文化上不能互相理解的话,那么我认为这两个国家的政治家再怎么谈论两国的友好,都不会得到本国民众的支持的。”
  沙赫特看了看手中的筷子,决定还是直接进入正题,他侧着头说道:“确实,我也认为德国需要了解一些中国的文化,这才有利于德国和中国的进一步合作。其实,就算您今天不邀请我,我也打算这两天找个时间拜访您了。我想,对于德国和中国的合作,德国、俄国、中国的三国合作,还有三国同更多欧亚国家的合作,我们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才行。”
  吴川想了想说道:“这也是我今天邀请你过来的目的。但是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我想知道,德国的工业家和银行家们,你们究竟打算站在哪一边?莫斯科或是巴黎。”
  沙赫特的眼神闪烁着,沉默了许久,方才谨慎的说道:“您知道的,虽然名义上我国宣布接受协约国的十四点和平原则,提出了停战。但在现实中,协约国是把我国当成战败国看待的。您的问题,我很难回答您,因为现在的德国并不能决定自己站在哪一边。任何选择都有可能让德国重新陷入战火,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吴川沉默注视了沙赫特好一会,才耸了耸肩说道:“好吧,那么我们换一个问题,德国想要什么?或者说,德国接受和平的底线是什么?”
  沙赫特沉吟了许久,放下了手中的筷子说道:“我们可以接受失去海外的殖民地,也可以接受把洛林和阿尔萨斯归还给法国,但是莱茵兰应该属于德国。
  至于在东面,我们认为立陶宛和波兰的现状是符合历史及相邻各国需要的,这也是东方和平的基础。奥匈帝国的解体,这是历史发展的现实,德国接受这一现实。但是我们认为,民族自决的原则同样也应当涵盖德意志民族。
  这就是我们对于和平的最后期许。至于赔款方面,我们认为赔款的数目不能超过德国人民的承受能力,至少应当让德国共产党能够接受,否则德国根本没有人能够代表德国去签署这个和平协议。
  虽然我个人是支持莫斯科和会的,但是莫斯科和会不可能给予德国真正的和平,至少它不能保证德国海上航线的安全,我想贵方也不会愿意在这个时候和一个控制了海权的协约国集团对抗下去吧?”
  吴川想了想说道:“是的,我国并不想和一个掌控了海上强权的集团对抗下去,所以我认为这样的集团就不应该存在。当然,这需要德国、俄国和我国的共同努力。”
  沙赫特看了吴川好久,方才面色不变的说道:“这恐怕不是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我国耗尽了大量金钱建造的公海舰队,几乎都没派上用场,就成为了协约国的战利品。现在协约国的海上力量,几乎比战前还要强大,我认为没有那个国家或联盟可以对抗他们。”
  吴川摇了摇头说道:“为什么要去对抗一个团体呢?我们只要让他们知道,其实他们并不是一伙的就可以了。英美日意法的舰队联合起来,确实在这个星球上无人能敌,但是意大利的舰队不能离开地中海,日本的舰队不能突破马六甲海峡,法国的舰队只能保护北非的利益,而美国的舰队再怎么强大,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了它们能够航行的海洋了。
  所以你看,大家其实都在等着英国人倒下,因为只有英国倒下了,大家才能突破现在的限制获得一个广阔的海洋。他们为什么要帮助英国人继续和我们斗下去?中俄德三国站在一起,只要俄国不倒下,中国和德国就有了一个广阔无垠的后方……”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虽然吴川说的很动听,但是沙赫特已经不止一次听过吴川描绘的美妙蓝图了,但是最后得到利益的总是中国人自己,再加上他打心底不信任俄国人,因此他并没有被吴川的话语所打动。
  当然,在签署了三国经贸协定之后,沙赫特也不愿意公开表露出对于中国、俄国的不信任。现在德国需要俄国、中国,要比俄国、中国需要德国更甚。毕竟失去了德国,中俄不过是发展的慢一些,但是失去了中俄支持的德国,就要立刻面对协约国的打击和瓜分了。
  沙赫特小心的扶了扶自己的夹鼻眼镜,然后对着吴川镇定的说道:“吴,我很欣赏您的坚持,早在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你就把目标放在了对抗英国的全球统治秩序上,现在又依然坚持这一观点。就这一点坚持上来说,您要比我国的总参谋部更有坚定的信念。
  如果当时您就有现在在中国的地位的话,那么我会无条件的支持您的主张,促成德国、中国和俄国对抗英国的大陆同盟。但是很可惜,我们现在已经错过这个机会了。德国人民已经失去了对于战争的欲望,他们现在只想要和平而已。
  而且,作为战胜国的英国,现在正处于一个国势极盛期,从海外的殖民地到国内的普通市民,都在欢呼着英国的胜利。哪怕他们在阿富汗和波斯高原受到了一点挫折,也不可能让英国人直接承认失败的。德国在这个时候表现出对英国的敌意,只会让英国全力协助法国进攻德国而已,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
  当然,我并不是反对中国和俄国在阿富汗和波斯高原上的行动,我愿意支持你们的行动。但是我认为,想要迫使英国人从阿富汗和波斯高原上撤退很难,想要让英国放弃印度大陆则更是难上加难。
  超过3亿人口的印度大陆一旦被动员起来,中俄能拿出多少军队去征服它呢?通过崎岖的阿富汗山路运输的物资,又能供应多少个师作战呢?让英国在阿富汗和波斯高原上遭到挫败,这也许不难,但这只能打击一下英国的声誉,并不能让英国遭到真正的失败。
  只要印度还属于英国,只要埃及还属于英国,只要英国的海军依然统治着全球的海洋,那么我们就别想让英国人倒下。而英国人只要不倒下,那么美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就无可能去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这就是当前国际外交的现实。德国已经不能再冒险了,至少十年之内都不能。”
  对于沙赫特的坦率,吴川并没有感到失望,他非常冷静的听完了沙赫特的解释,这才不紧不慢的说道:“我能够理解德国对于协约国力量的恐惧感,现在协约国的武装力量已经超过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国际联盟,任何正面向协约国挑战的力量,都是愚蠢的。
  但是,我们要对付的到底是那个英国,沙赫特博士您似乎还没有完全明白过来。我们要对付的,不是那个占据了地球上四分之一土地和人口,控制着四大洋的日不落帝国;甚至也不是统治着英伦三岛的4500余万英国人。事实上我们要对付的,不过是位于伦敦的一部分英国政商精英罢了。
  从去年签订停战协议到今天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我相信沙赫特博士你关注过时事的话就该知道,坚持要维持大英帝国在全球利益,并试图占据更多殖民地的,只有那些伦敦的政商精英而已。不管是英国本土的工人阶级,爱尔兰的分离主义者,还是英国在海外的各殖民地民众,现在都期待着战争的结束,然后恢复到战前和平安宁的生活而已。
  所以,英国在俄国境内、波斯高原、阿富汗王国掀起的那些战争,是不得人心的。不仅仅世界各国人民反对英国在这些地区发动的战争,就是英国的国民也是难以理解,为什么他们的亲人要跑到这些地方去战斗,去送掉自己的性命。”
  沙赫特点了点头,顺着吴川的口风说道:“是的,我能够理解英国人的想法,就像我国的国民也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要为了俄国人、波斯人、阿富汗人,甚至是印度人,去和英国继续战斗下去。那些地方并没有德国的利益,哪怕我们最终战胜了英国人,受益的也是俄国人、波斯人、阿富汗人和印度人啊。”
  吴川点了点头说道:“我国的国民看法也是类似,在看不到收益的情况下,让他们去挑战一个世界头等强国,这显然是不大现实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告诉国民,战胜英国人的利益在什么地方,和如何打败英国人的办法,这才能让国民支持我们的主张。”
  沙赫特并不接吴川的话,因为他并不想德国同英国打个你死我活,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去了解如何战胜英国人的办法了。至于打败英国人的利益,他自然是知道在什么地方的,只是在英国没有倒下之前,这些利益就不可能落入德国人的口袋。
  见沙赫特不肯配合自己,吴川在心里也叹息了一声,现在德国人对他是越来越提防了,这样下去,中德友谊堪忧啊。心中虽然这么想,不过吴川口上却是这么说道:“沙赫特博士,您对于石油产业怎么看?”
  沙赫特终于打破了沉默说道:“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产业,我相信未来它将成为仅次于煤炭、电力的能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2/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