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596

  吴川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说道:“建立独立于同盟会辽东支部的组织是必要的,但是从头再来我看就不需要了,我们现在可没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辽东支部的革命同志虽然自由散漫,但好歹人家已经把革命的支持者给挑选出来了,接下来我们只要在这个范围内发展同志就好了。
  尽快的在奉天成立起我们的情报组和宣传组,然后借助辽东支部的人际关系,去新军和工人中进行革命宣传。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主张在整个东三省传播开去,获得东三省人民的支持,从而获得东北革命的成功。我看,这里的工作就让关肖权同志负责好了。”
  关肖权对于这个新任命自然是兴奋不已的,但是在吴川之下工作了这一个多月,令他发觉自己并不是如自己想象中这么出色,因此不免还是有些惶恐的吴川推辞道:“吴先生,我虽然很愿意为革命出力,但是这一个多月来,我发觉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恐怕难以承担起这样的方面之责,是不是应当让其他人来担任这个职位,会比我更合适?”
  朱和中正想说点什么,吴川却已经拍了拍关肖权的背部,笑着说道:“有谁是一生下来就会做事的?不会可以学么。而且你又不是一个人在这里工作,有电台放在奉天,你随时都能和组织联系的么。对于革命来说什么最重要?当然不是才能而是政治可靠性,如果把一个政治不可靠而有才能的人放在奉天,我才要睡不着觉的。你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对我们这个组织没有信心?”
  关肖权涨红了脸说道:“我对于组织肯定是有信心的,请吴先生放心,我一定会完成你交代的任务。不过我该从什么地方着手工作?”
  吴川思考了一下后说道:“奉天的工业要比黑龙江、吉林发达的多,这里的学堂数量也不少。我以为可以照着黑龙江的经验,先联合学生中的进步人士开办工人夜校,推广文字扫盲活动,然后一点点的传播革命思想。
  至于在同盟会内部,则应当更多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于东北的侵略行为,以宣传日本人的伪善。要求同盟会员不要上了日本人的当,中国革命不能以出卖国家利益为条件同日本人合作。另外,我们同那些亲日的同盟会员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防备他们把我们出卖给日本人。
  最后便是对于新军将士的宣传,虽然张榕说驻盛京的蓝天蔚所部是倾向于革命的,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蓝天蔚本人,他手下的军官,他这支部队的士兵,对于革命的态度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把希望寄托在蓝天蔚个人身上,而不去关心下层官兵的心理状况,我看他们是要吃亏的。
  所以我希望你能够借助同盟会辽东支队在新军中的影响力,去同新军的中下级官兵进行沟通,先唤起他们的爱国热情,然后再往革命方向转变。你在奉天的主要工作内容大致就是如此了。”
  虽然吴川给与的任务看似繁重,但是关肖权心里反而松了口气,相比起毫无头绪不知要做什么,他宁可按照这样预定的目标进行努力。
  于是接下来,关肖权先带着其他人前往寻找适合作为据点的房子去了,而吴川则带着朱和中去了德国领事馆。
  盛京的商埠地毕竟是日俄战争之后,在徐世昌担任东三省的总督时才开放的,因此各国的新领事馆现在都还在兴建当中,旧领事馆都是租借的盛京西门外的中国大户的宅院。
  如果不是门口有卫兵守护,吴川都看不出这老旧的院子居然是德国领事馆。只是他发觉德国驻奉天总领事对他的到访并不是那么的积极,直接将他和朱和中两人丢在了厢房改建的候客室内将近一个小时。
  等到一名仆役前来请他去见总领事提戈斯时,还拒绝了朱和中的随行,这让心中已经有些不耐的吴川更是大为不满的反问道:“这位朱先生是我的翻译,他要是不跟我进去,我怎么和总领事交流?”
  这名仆役坚定的摇头道:“这是总领事先生的命令,而且领事馆有自己的中文翻译,总领事自己也会说中文,您没必要带着自己的翻译进去。如果您一定要带进去的话,我不能保证总领事先生还是否会见您。”
  吴川脸色铁青,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后,回头对着朱和中说道:“那么你先在这里等一等,我先去看看这位总领事到底想要做什么。”
  朱和中看到吴川的神情冷不住小声劝说道:“吴兄在这里万不可失态,有什么事咱们回去再商议,总能想出一个办法来的……”
  吴川却头也不回的走了出去,这让朱和中也只能跺脚,在心里祈求着吴川在德国人面前不要闹出什么乱子来,给东北革命的计划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另一边,跟着领事馆仆役绕了一圈之后,便来到了这间三进大宅的二进西厢房。这里的房屋建筑虽然没有大改,但是窗户却都已经换成了玻璃窗,因此房间内还是比较亮堂的。
  这位总领事的办公室是把两间房打通,隔出了一个会客室和一个办公区,两者之间采用博古架和书柜间隔,地面上铺着一层地毯,房间内的装饰和家具倒是颇有中西合璧的味道。
  正如那位领事馆的仆役所言,这位提戈斯总领事的中文水准还是不错的,他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一片批阅着文件,一边用中文向着吴川严厉的指责道:“我让哈尔滨的韩赐来领事联络你,为何你并不去哈尔滨领事馆和他会面。你要搞清楚,是我们雇佣了……你这个混蛋到底做了什么,这个花瓶花了我800马克……”
  随手从博古架上拿起一个瓷瓶看了看,便松手摔碎到地上,成功打断了这位德国驻奉天总领事废话的吴川,这时却怒不可遏的打断对方话语呵斥道:“原来你还知道心疼自己的钱?
  你知不知道,为了这个计划皇帝陛下投入了2亿马克;为了战后的重建,德国财团投入了20亿马克。而你却只关心自己一个价值800马克的花瓶?
  我实在不清楚,到底是谁给你的胆子来破坏这个计划。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如果这个计划失败了,你和你身后的那些人,都会被皇帝陛下和投入巨额资本的德国财团撕成碎片的。”
  一腔怒火的提戈斯悚然而惊,他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中国人,下意识的为自己解释道:“不,我并没有破坏计划的意思……滚出去,没有我的命令不许进来。”
  看着听到花瓶碎裂动静冲进来的仆役,提戈斯立刻瞪大了眼睛将其斥骂了出去。看着这位仆役畏畏缩缩的退出了房间之后,他面对吴川时又换上了一副小心翼翼的嘴脸,向着对方低声下气的说道:“辛慈公使认为,在中国发起一场革命推翻满清政府,然后又挑起对日战争,这完全是一种疯狂的举动。
  不管计划成功与否,都会让帝国在中国的利益完全失去。而且青岛总督阿尔弗莱德·麦尔·瓦德克海军上校也认为,把驻中国海军舰队归化中国向日本宣战,这实在是一种可笑而不切实际的想法,英国人又不是傻瓜,怎么会看不到这背后的猫腻。而且他并不希望由一位中国人来指挥自己。
  所以,辛慈公使和瓦德克海军上校商议之后,认为这个计划应该由我们……不,是他们来掌控。这才要求我联络你,希望你能够服从他们的命令。”
  提戈斯此时已经完全醒悟了过来,面前的中国人并不是他之前遇到的那些中国人,在这个中国人身后站立着的是皇帝陛下、总参谋部和数个德国财团。在这样的压力面前,就算是外交大臣都只能俯首帖耳,顺从的加入这个计划。
  区区一个驻华公使和殖民地总督是完全不能抗衡这样的压力的,他是昏了头了才想去干扰这个计划。一旦引起了中国人身后那些力量的愤怒,他也不过是个随意可以被碾压的蚂蚁而已。至于辛慈公使和瓦德克海军上校,他们恐怕都未必能保住自己,更不必说到时为他说话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
  吴川面无表情,用手指敲了敲上好的橡木桌面,指着桌上的电话冷淡的说道:“打给公使阁下,就说我要同他说话。”
  提戈斯迟疑了一下,还是遵从了吴川的命令,拨通了北京公使馆电话。他的运气还算不错,辛慈公使刚好没有出门,因此很快就接起了他的电话。
  提戈斯在电话里简单的介绍了下事情经过,便将电话交给了吴川。只是一开始电话两头谁也没有出声,一分钟后怀疑电话是不是出问题了,辛慈公使方才“喂”了一声。
  吴川这时才出声应道:“公使阁下,我是皇帝陛下特别授予的陆军上校弗兰克·李。我想知道,您是否对总参谋部制定的计划有什么意见?我很愿意为您转达意见给毛奇总参谋长或是皇帝陛下。”
  对于这样无礼的话语,拿着听筒的辛慈公使一时有些措手不及,他虽然没有像奉天总领事提戈斯一样迅速败退,但也还是忍耐着怒气说道:“我对于总参谋部和皇帝陛下都没有什么意见,我只是觉得,这份计划既然是皇帝陛下亲自交代给我们的,我们自然应当更为慎重一些。”
  吴川却丝毫没有退让的对着话筒说道:“很抱歉公使阁下,我接受这份计划时,并没有听说还有另一位领导者。如果您对于我是计划执行者的身份有所质疑的话,也许我们可以向皇帝陛下再确认一次。我并不介意由一位德国公使来执行这份计划,我想英国人也更乐意看到这一点。”
  辛慈公使这下终于扛不住了,他立刻放低姿态道:“不,我并没有质疑你对于计划的执行权力。您有可能是误会了我的意思,李上校。”
  吴川沉默了数秒之后,方才继续问道:“那么我是否也误会了瓦德克海军上校?”
  电话中安静了片刻,才继续传来辛慈公使有些疲惫的声音:“我会同瓦德克上校谈一谈的。那么还有什么可以为你效劳的?”
  吴川平静的说道:“我需要一条安全的通往德国的电报线路,我要同德国的一些人士进行联络。”
  “你可以让提戈斯接一下电话,我会安排一条通往青岛的专线给你,那里有一条安全可靠的同国内联系的电报线路……”
  当辛慈公使挂上电话之后,终于还是忍不住怒气打翻了桌上的一个茶杯。他只能在心里安慰自己,等到这个中国人的利用价值耗尽之后,他一定会好好报答对方今日的无礼的。
  朱和中跟着吴川从德国大使馆走出来时,看着站在门口送行的德国总领事,也是感到十分之惊奇,待到两人远离了大使馆之后,他不免就向吴川询问道:“你是怎么做到的?我们刚来的时候,他可没这么热情。”
  吴川一边看着路上的行人车辆,一边随口说道:“你要是欠钱欠多了,债主看到你也就这个样子了。”
  朱和中楞了一下,方才小声的询问道:“你这是欠了他多少啊?”
  吴川想了想说道:“几十亿马克吧。”
  朱和中顿时松了口气,快步跟上吴川说道:“不肯说便不肯说么,扯这么大个数字,你以为能够骗到我吗?这些外国人向来都是不肯吃亏的,就算是朝廷借点钱也得把自己的心肺给割让出去,何况你这两手空空的,他们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借给你几十亿马克……”
  朱和中在他耳边喋喋不休的说着,吴川却已经有些神思不属了。是啊,老实说他也没想到,这些外国资本家那么容易就给他投钱,他这下算是理解贾跃亭是怎么发家的了。一群大资本家哄骗着小资产阶级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然后再借助一个伟大蓝图把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去。
  在朱和中眼中不可能的事,在那些德俄资本家眼里却并不怎么奇怪。因为在整个计划开始之前,他们已经把最大的一部分利润放进了自己的口袋,拿出来的不过是一些被淘汰的产能和需要销售出去的工业品而已。
  这个计划如果成功了,他们就等于在东方多了一处产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市场。计划如果失败了,那也是吴川这个中国人欺骗了购买债券的投资者,和他们这些资本家无关。在这样好的生意面前,他们为何不投资呢。
  事实上,要是按照正常步骤,他现在应该拿着一部分钱财跑路,然后像戳破泡沫一样,戳破这个骗局,给世界金融历史留下一个经典案例才是最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在这里真的去搞什么革命。吴川敢保证除了威廉皇帝之外,那些资本家并不是不能接受这个结果的。
  只是他现在才发觉,自己身上有着极强烈的赌性,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他就忍不住想要看看色盅里的骰子究竟是几点,而不肯在这个时候离场了。
  在日俄战争中因为向日本大肆放债,于是随着日本的战胜,美国企业开始踏足从前被俄国所独占的中国东北地区。美国对于东北出口的大宗货物其实只有两样,一个是棉布,一个是煤油。
  前者的畅销是因为东北还在开发活跃期,大量移民的涌入,使得他们需要更多的衣物来抵抗关外的寒冬。而后者则是最好的照明燃料,起码在电力没有普及的东亚地区,煤油正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照明用油。
  不过击败了俄国的日本人,并没有如美国人那样想的,准备把南满开发为一个各国共同建设的公共殖民地。对于这个在日俄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新兴列强来说,日本就像是一只饥肠辘辘的野犬,好不容易才在中国的餐桌前抢到一个位子,自然也是想要独自霸占一块地盘的。
  在此时的世界棉布市场上,最好的细布永远是英国产的,就算是美国也无法同英国人在这一领域竞争,哪怕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棉花产地。而在粗布制造方面,则又以美国棉布最为出色。拥有优质棉花原料的美国棉布商人把粗布制造的又厚又结实,完全不是英国那些依靠浆洗多次增加重量的粗布可以比拟的。
  从日俄战争结束之后,东北市场上的棉布市场基本就为美国和英国所垄断,前者垄断低价市场,后者垄断高档产品。但是随着战后日本的工业化进入上升阶段之后,日本棉布开始在低端市场展开了同美国人的竞争。
  日本的工业化师从于英国,以轻纺工业为带动工业化的龙头,另外一个军火工业投入也不小。不过取得了日俄战争胜利的日本并没有如甲午战争那样获得一大笔赔款,反而欠下了一屁股债务。虽然从俄国手中获得了南满的特殊权益,可是想要把南满开发为日本的殖民地,同样是需要投入经营的。
  因此在战争结束之后,日本并没有加强自己的军工业,反而大力扶持起了轻纺工业,向中国出口棉布,向美国出口生丝,以此来筹集资本发展本国的工业和支付外债。总之,日俄战争之后,日本的国策就是以经济发展为优先考量的。
  在这种国策的指导下,日本棉布的制造工艺很快就赶上了美国,以较差的纤维混织出了较好的品质。然后便开始通过自己控制南满铁路的有利条件,开始了对于非英国棉布的恶意竞争。但凡是通过南满铁路运输的各国棉布,不是发错了地方就是延误了时间,只有日本棉布永远是按时抵达的。
  再加上日本银行和日本对于东北大豆贸易的逐步控制,使得日本棉布在东北市场一步步的追赶了上来。在去年,日本粗布在东北的销售量已经接近70万匹,几乎是美国粗布在东北销售量的一倍,而今年这个差距就变得越发大了。
  只是日本虽然在棉布市场上击败了美国,但是在煤油市场却依然难以奈何美孚石油公司,不要说美孚现在在东北占据了煤油市场70%以上的市场销售额,便是在日本国内也都是用的美国煤油。因为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都没有发现一块高产油田。
  此时世界上的产油区正被三个国家所控制,美国、英国和俄国。就算是法国和德国这样的老牌列强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以上这三个国家控制着原油的开采,像日本这样的野犬列强就更不要想拿到一块产油区了。
  美国能够容忍日本在东北排挤美国棉布没有翻脸,一是因为有英日同盟的存在;二是美国在菲律宾的力量尚不足以抗衡日本在东亚的海上力量;三便是美国的棉布商人势力太小,远不及美孚石油公司背后的石油财团。
  美孚石油公司在日本销售的煤油几乎是中国东北销售额度的3-4倍,自然是不愿意和这样一个新兴市场翻脸的。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此时对于美孚石油公司还是颇有优待,让美孚石油公司在东北发展的甚是兴旺。
  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发展迅速,对于这些中国职员的待遇也相当不错,自然也就培养起了一批亲美的小资产阶级。在他们眼里,自己同普通中国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老板可是美国人。
第一百四十八章
  吴川看着同美孚石油公司一名低级职员纠缠不休的朱和中,他也是无可奈何了。这里可不是德国领事馆,他也没有欠洛克菲勒的债务,人家说不让自己去见美孚石油公司的分公司经理,他还能硬闯不成,那也实在太掉价了。
  就在他打算叫住朱和中离去时,却看到从大门外走进一名外国人,他于是赶紧高声叫道:“算了朱兄,既然美孚石油公司不愿意做这桩生意,那我们还是去找一找亚细亚火油公司吧,也许他们更乐意听一听我们的计划。”
  正在同对方职员纠缠的朱和中虽然停下了交涉,但他甚是奇怪的看着吴川,不知他为何要用英语跟他说这些话。
  就在朱和中还在诧异的时候,刚刚走进院子里的外国人果然被吴川的话语吸引了过来,以一口纯正的中文向同朱和中对话的职员问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这名职员立刻毕恭毕敬的回答道:“这两位先生一来就说要求见您,说是要谈什么大生意,又不肯透露是什么生意。所以我建议他们先同白襄理谈谈,但是他们又不肯……”
  “好了,我知道了。”这名外国人对着自己的职员点了点头后,便转头看着吴川平静的说道:“这位先生,我不清楚你要谈什么大生意,不过我们美孚洋行是有着自己的管理制度的。如果你真是来谈生意的话,就请您遵守我们职员的安排;如果您是来捣乱的话,我对于盛京的警察署还是有些交情的。”
  说完之后,这位美孚石油盛京分公司的经理就想要转身离开,不过他才转身就听到身后的吴川对他说道:“奥,难道美孚石油公司对于俄国石油公司在黑龙江的动向一点都没兴趣吗?我还以为标准石油公司早就把东北视为自己的地盘了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