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596

  对于这些老牌列强来说,他们很明白事中谈判和事后谈判完全是两回事。在既定事实的面前,德国人是拿不走多少好处的。
  只是一向以性格摇摆不定而著称的德皇威廉二世,终究还是犯了一个错误。在德国外交部和一些海军官员的劝说下,他终究没能坚持住总参谋部给他制定的战争策略。既在中日开战之前尽可能的维持欧洲和平,以放松英国人的警惕。这样一旦英国被日本拖入了对中战争,德国就将会在欧洲获得一个自由行动的外部压力空窗期。
  但是德国海军对于摩洛哥在大西洋沿岸的港口阿加迪尔的垂涎,在德国海军眼里这是一个能够同英国所占据的直布罗陀要塞相媲美的,能够切断大西洋和地中海航道的重要港口,地位远比中国的青岛重要的多。这令德国海军还是背弃了总参谋部不切实际的中国计划,他们更想要一个确实的能够威胁到直布罗陀海峡的港口。
  毕竟如果错过了这一次机会,也许德国就再也难以在摩洛哥获得这样一个重要港口了。因此德国海军对于威廉二世的游说,可谓是不遗余力了。而至于德国的外交部,他们对于德国总参谋部在中国的计划一无所知,他们只是竭力令皇帝相信,这是一次彻底试探英法协约牢固度的行动。
  在这些官员的不断劝说下,加上法国在摩洛哥军事行动的快速推进,德皇威廉二世还是默许了外交部调动军舰前往阿加迪尔保护德国侨民的行动,虽然德国在这一地区并没有什么侨民。
  于是在8月1日,德国从刚刚穿过直布罗陀的环球访问舰队和德国地中海舰队中,各抽调了一艘炮舰前往阿加迪尔。这一行动虽然比原本历史上推迟了一个月,但是对于英法两国的刺激却远远高于原本的历史。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地中海可没有出现这样一只庞大的德国环球访问舰队。
  英国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封锁了苏伊士运河,禁止德国军舰通过。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爵士也比原先历史上更快的站到了法国一边,并开始进行海军动员。英国人唯恐德国的环球访问舰队是一个幌子,其真实目的是想要袭击法国或英国在地中海的利益。
  吴川思考了许久,发觉这也不是件坏事。原先他打算着用中日战争吸引英国人的视线,为德国在欧洲创造出一个打开周边包围圈的机会。当然想要把英国吸引到远东的战场来,也就意味着中国将要付出重大的牺牲,危急到英国在东亚地区的完全布局才行。
  说一千道一万,也就是打开俄国在远东扩张的束缚,创造出一个德国和俄国和解的局面出来。当然吴川是不会真正走到那一步的,这意味着中国真拿自己当牺牲品去换了德国的完全自由。
  他只是想要打断了日本的工业化进程,迫使日本从经济建设转向为军事建设,就算达到了目的。以日本现在拥有的资源。它再怎么武装自己,也不过是个大号北洋集团罢了。而一旦日本错过了一战的红利期,那么之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就不会如历史上那么悲壮了。
  所以中日战争的扩大化并不是他的目标,甚至于赢得中日战争胜利都不是他的目标,把战争尽可能的长期化,拖垮日本依靠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蓄积起来的那点国力,才是他真正的追求。
  现在德国人自己违背了对于德国最有利的战争策略计划,相当于德国人正牺牲自己吸引着英法两国的全部注意力,给中国革命创造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战略期。也对即将爆发的中日战争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不受干扰的作战期。
  想明白了这件事对自己计划反而有着极其正面的影响之后,吴川的神情就更为平静了,他于是语气平淡的向奉天德国总领事提戈斯问道:“好吧,我已经了解了这一情况了。那么总参谋部对于我还有什么其他指示吗?”
  看到吴川的情绪没有露出丝毫的破绽,提戈斯也只好期期艾艾的说道:“总参谋部希望你能够尽快的发动革命,并同日本开战。”
  这时吴川的脸色终于变了,他的身体向着提戈斯这边靠了靠,认真的向着对方说道:“现在我们的训练营才刚刚组建,德国的军火都没有运抵东北,这个时候让我发动起义,这不是让我们赤手空拳的去对付那些武装到牙齿的清军吗?别说之后同日本人开战了,就是同清军开战我们都没有把握,这不是让我们去送死吗?”
  提戈斯心里明白,吴川说的这些并不是废话。但是相比起中国人的性命,眼下皇帝陛下和德国海军的颜面更为重要。他还是对吴川隐瞒了一段公使对他的交代,事实上随着英国人的警觉,德国环球访问舰队正陷入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
  总参谋部和海军官员们已经意识到,如果再继续强令环球访问舰队继续自己的行程,只会让英国人调集一只强大舰队跟在他们身后。这样一来,这支舰队原本前来中国执行的任务就成了泡影。德国人相信,一旦这支舰队在东亚地区做出一点不合时宜的举动,就会遭到英国和日本舰队的联合攻击。
  于是,原本用来震慑日本牵涉英国舰队的德国环球访问舰队,只会成为英国人的猎物。但是环球访问舰队就此宣布返回德国,也同样不是什么好的选择。这不仅直接向英法证实了,这支舰队的确是一个德国人的阴谋不说,也会极大的削弱德国的国际威望。
  到了这个时候,威廉二世已经顾不上原先的计划了,他一心想要把这支分舰队救回来,并挽回自己鲁莽无谋的对外形象。而之前一心想要证实英法协约牢固程度的德国外交部和海军军官们,也正拼命的想要挽回他们在皇帝心里的印象。
  这时候德国的外交部官员才发现,用这样的方式去证明英法协议是否牢靠,完全是一个愚蠢的举动。因为证明了这个协议牢不可破之后,就将德国逼到了一个向英法开战的立场。而显然德国并没有准备好同英法打这一仗。
  于是他们就需要一个体面的撤回舰队和同法国妥协的借口,这样一来远东发生一场革命的话,倒是勉强可以让德国政府宣布中止舰队全球访问的计划。毕竟在这非常时刻,德国舰队放弃前往远东的战争区域,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而一旦中国人真的同日本开战了,起码也能给德国分散一点英国人的压力。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德国国内才让驻华公使通知他,让他尽快取得吴川提前革命的承诺,以避免连远东的投入也打了水漂。
  提戈斯只能公事公办的向吴川说道:“但这是总参谋部传来的命令,如果你不愿意遵守的话,这个命令也会传到德国的军事顾问那里。我们能够为您做的,就是增加一笔额外的经费,好让您招募东北的土匪为您作战……”
第一百六十章
  听到提戈斯提出增加经费的条件,吴川是很乐意的。反正不管德国舰队来不来他都是要革命的,要不然那帮德国和俄国的资本家还不扒了他的皮。可是借着这个机会,要是能够再从德国人手里抠出一点经费来,那倒是真的意外之喜了。
  帝国主义的钱当然不是天上刮下来的,之前威廉二世答应援助的2亿马克,起码四分之三都花在了德国,真正能够到手的不过4000万马克。加上在德国发行自由债券筹集的资金,真正能够转移到中国的现金不过7、8千万马克,其他的都落入了德国资本家的口袋之中。
  眼下在德累斯顿银行的公开账号里大约还有8000万马克,不过这笔钱已经被德累斯顿银行给接管了,这些钱将会用来支付那些德国工程师和工人前来中国服务的薪水,多余部分则用于第一笔债券到期利息的支付。
  当然在沙赫特的帮助下,他的私人账户里还有一笔4000万马克的存款,这笔钱将会用于紧急状况的支出。严格的来说,算是吴川给自己准备的一条退路。
  而眼下光是支付布尔什维克党在远东的活动经费,海参崴、扎赉诺尔两个军事训练营的建设经费,扎赉诺尔工业基地的兴建,这些常规费用,就达到了300万马克一个月的支出。这还没有包括,军队组建时的训练经费,和对于关内外同盟会及进步势力的扶持费用。
  以吴川自己的估计,一旦真的正式起事了,一个月500万马克那是最小的支出了。这还不包括战争中弹药的损耗费用,毕竟他已经从德、俄两国购买了一大批军火,暂时倒是不用担心弹药的问题了。
  因此吴川的态度很快就积极了起来,向提戈斯认真说道:“好吧,招募那些土匪倒也是个办法。不过招募土匪可要比招募普通民众贵一倍,总参谋部打算增加多少经费给我?”
  对于吴川态度的迅速转变,提戈斯有些措不及防,他楞了好一会才脱口说道:“我还以为,你会再和我谈一谈条件呢。”
  吴川放松身体向后一靠,双手一摊说道:“虽然搞砸的那些海军军官和外交部的人员,但是既然我已经同皇帝陛下做了约定,那么自然还是要尽力去完成这个约定的。我可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不会在这个时候要挟陛下的。”
  提戈斯对于吴川的话语半信半疑,不过他还是顺着对方的语气说道:“如果你能够这么看,那就太好了。国内的意思是,另外拨款三千万马克,只要你发动和日本的作战,钱就会在第一时间送去你的手上……”
  吴川却摇着头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战争爆发之后给我这些钱有什么用?难道那些土匪还会允许我欠账,两手空空的去同日本人拼命吗?钱这个东西,在战争爆发之前才最有效果,战争爆发之后钱不过就是张纸罢了。
  我拒绝这样的支付方式,而且我认为三千万马克的特别拨款实在太少了。你要知道,我们这是在同一个能够自己制造武器弹药的工业国作战,如果我不能在战争之前多储备物资弹药,战争时你给我的马克可变不成物资弹药来……”
  提戈斯马上反驳道:“第一批从德国到中国的运输船队已经过了新加坡了,我估计不用2周它们就能到青岛了。那上面就有弹药武器和军需物资,我认为你没必要这么在意弹药补给的问题。而且再有十天,两个师的武器装备,也能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抵达满洲里了,你还缺乏什么武器弹药?”
  吴川依旧摇着头说道:“日本是个和英国本土差不多人口的国家,它能够动员的兵力超过200万,5年前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就动员了超过100万军队。
  而我从皇帝那里获得的援助一共也才够买下4个师的装备,德国的企业家们起码抬高了一倍的价格,但是我又说了什么?现在你要我招募一群毫无纪律的土匪和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平民去和训练有素的日军作战,甚至还要包括东三省的清军。
  老实说,我只能依赖集中火力来抵抗他们。在这样的作战模式下,我需要大量的弹药和军需物资,以提高我军的士气,防止他们在短时间内被强大的日军打崩溃。领事先生请你好好想一想吧,皇帝陛下已经投入了2亿马克,你还在计较这3、5千万马克的使用,难道你打算为了这一点小钱而损失更多的投资吗?如果因为资金不足的原因,导致真的出现了部队一上战场就崩溃的景象,我可不承担这样的责任。”
  提戈斯下意识的从口袋中掏出了手帕,擦起了额头上的汗水。在稍稍冷静了片刻之后,他严厉的看着吴川说道:“你这话说的就太过了吧?就在几天之前,我还派人把两张总额3500万银元的汇票送来给你,你怎么可能缺钱呢?”
  吴川不以为然的说道:“我当时又不知道要提前起义,我还以为要等到年底起义,然后过了冬天再南下同日本人交战的。谁能够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所以之前我已经把钱都花出去了。”
  “怎么可能,这才几天功夫?你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提戈斯不由咆哮了起来,看起来他真是被吴川的话给激怒了。
  不过此时的吴川却丝毫没有什么畏惧的,这到手的钱难道还能再让他吐出去不成。因此他不慌不忙的说道:“从哈尔滨南下之前,我同马克斯·霍夫曼少校讨论了一下日俄战争中俄国失败的原因。我们认为俄国最大的失误就是,没能把东三省本地的资源动员起来,特别是东三省的粮食搜集起来,导致让日军登陆后直接在东北征集到了粮秣物资。
  日本是一个资源小国,又是一个正在工业化的国家,因此即便是在和平时期,其国内也是需要从朝鲜、东北、台湾进口粮食的。而一旦到了动员军队的战争时期,其国内的粮食肯定是不足以供应一只大军跨海攻击大陆的。
  因此,在战争爆发之前,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手段把奉天的粮食弄到手里。或是运去北满,或是运往青岛,总之要尽可能让日军无法从奉天地方筹集粮秣,或者说无法和平的征集粮秣。只要日军和奉天百姓发生了冲突,那么这场战争就会变成东北民众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则我军就能得到民众最大的支持。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那笔钱我已经交给东北的粮食商人,用于预定今年的秋粮了。所以,我现在手中缺钱的很啊。”
  提戈斯听的无话可说,虽然他之前威胁吴川,要把总参谋部的命令直接传达给德国的军事顾问,但是他早就从马克斯·霍夫曼少校这些军事顾问那里得知,参与了中国革命的似乎并不止他们一家,俄国人也正支持着对方。
  他可以在口头上恐吓一下对方,但是在现实里没有任何作用。德国的军事顾问根本左右不了现在正在训练的军队,他要求这些军事顾问去执行总参谋部的命令,不过是自取其辱。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他比公使先生更为相信,吴川是能够办到总参谋部的要求,从而在远东闹出一点动静来的。
  意识到自己似乎并没有什么手段威胁到对方之后,提戈斯终于还是软化了自己的态度,向着吴川低头说道:“好吧,吴上校,也许我们应该各自退让一步,拿出一点真诚的态度讨论这件事……”
  于是吴川很真诚的同提戈斯商议了将近三个小时,迫使这位德国领事不得不在旅馆内开了个房间,第二天一早才匆匆离去。返回到领事馆的提戈斯很快就向北京的公使馆发了一份电报,电报内他告诉了公使先生,他已经同吴川草签了一份协议。
  预支一千万马克交给吴川,令其招募有军事经验的人员尽快成军,对方保证不迟于9月底发动起义。起义发动之后,每个月再支付500万马克的军费。确保在11月份发动对于日本的军事行动,则接下来3个月,每月支付1000万马克的军费。
  提戈斯在电报机面前守了将近一天,终于在黄昏时收到了北京公使馆发来的电报,上面指示他可以遵照这个协议执行。且战事如果进行的顺利的话,还可以继续拨款,但要尽量拉拢吴川。总参谋部希望,在俄国人的背后有一个具有一定实力的亲德力量,以等待在未来德国和俄国发生战争时,能够让吴川的军队对俄国远东进行袭击。
  提戈斯拿着手上的电报,也不知自己是该高兴还是什么别的情绪。总而言之,虽然眼下的中日作战计划的重要性大大下降了,但是这个中国人对于德国的重要性却上升了,只要他能够在战争中为自己赢得荣誉。这表示,即便这场战争结束了,他也依然不能太过得罪了对方啊。
  和提戈斯心事重重,一晚上没有休息好不同。吴川却是一觉睡到了天亮,连噩梦都没有做过一个。他一早醒来,一边用午餐,一边看着报纸的时候,张廷阁却再次来拜访他了。
  问过对方已经用过早餐之后,吴川便叫来了旅馆的服务生将餐具撤了下去。随后他拿起毛巾擦了擦嘴和手之后,便向着对方说道:“你来得正好,我正要同你谈些事情……”
第一百六十一章
  原本正想和吴川说说牛子厚等人昨晚回去之后情形的张廷阁,听到吴川有事和自己商量也就改口说道:“吴兄弟想说什么,尽管开口。”
  吴川笑了笑说道:“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最近或许有几批船队抵达青岛。你是山东人,我想你对于山东的人情还是比较熟悉的。
  一是帮助我把船上的机器接受过来,然后招募山东的实业人士合作开办工厂,工厂最好主要集中于青岛地区。船上还有不少德国来的随行技师和工人,也顺便帮我安排一下。
  二是其中一些船只上的资源是我现在所需要的,我希望你能够引导这些船只开往海参崴,然后通过海参崴的铁路运到哈尔滨来。
  三是运货的这些船只也是我买下的,上面的船务人员把船送到之后就会回国,到时这些船只就会陷入停泊闲置的状态。我知道现在海上航运其实并不景气,从上海运往伦敦的货物,才2英镑一吨;而运往旧金山,则只有5美元一吨。再加上日本、英国、美国商船在国内享有的特殊优待,使得国内航运公司难以同这些外国航运公司竞争。
  所以我打算给国内的航运公司一个机会,未来三年内以每年一美元的租金出租这些船只,但是他们必须要帮助我们培养航运人员。另外这些船只将会统合在一个航运公司名下调度,不得分散于各航运公司管理,这是我希望你帮我办的第一件事。”
  张廷阁很是吃惊,他张口便问道:“你说的这些船队究竟有多少批?你究竟从欧洲采购了多少物资?”
  吴川歪着头想了想说道:“总的数量我以后会告诉你,不过你可以稍稍了解一下,今年运来中国的物资大约不会少于6万吨,其中一半多是物资,另外一小半是机器。明年运来的物资大约要超过10万吨,主要是工业和化工方面的各类机器和设施,当然是二手货。船只方面,大约有12万吨左右的中小货轮是我买下的,从1000-3000吨不等。”
  张廷阁目瞪口呆,过了好久才小心翼翼的问道:“你这究竟是花了多少钱?你有这么多钱的话,我们何必还要对这些本地商号低声下气的?”
  吴川叹了口气说道:“这些可不是钱,不过是德国人借钱给我,让我买下的破烂。不过这些债务都在我头上,你们倒是不用担心。和这些商号合作也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我需要尽快整合东北的粮食贸易渠道,才能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稳定的粮食产、销系统,这样才能还的起利息啊。”
  看到吴川别有隐情的样子,张廷阁明智的不再追问下去了,就光凭吴川说的这些,就是把他全部家产都卖了,估计还不够买下吴川口中的这些船只的。既然解决了不了对方的难题,他于是就干脆岔开了话题说道:“虽说眼下航运低廉,但是我们若是好好去谈,未必不能谈出一个合适的租金费用,没必要把船只租金定在1美元吧?”
  吴川摇了摇头说道:“不管怎么谈,我们总是要亏本的。连欧洲的船务公司都在缩减船队规模,国内的航运公司运营的只能更为艰难。
  我现在需要的是,把这些船只都运营起来,而不是让其中一部分船只获得一个合适的租金。现在最重要的是,降低国内航运公司的运营成本,让他们趁着这个时候扩张航运市场。
  在东亚,中国航运事业的主要对手其实是日本,因为只有这个国家能够自行生产大量的动力船舶,从而降低本国航运公司的船只成本。而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货轮的吨位越大,运营的成本就越低。也就是说,假设我们放任不管的话,日本航运公司迟早会垄断中国对外货运,从而为本国的造船厂提供大量的资本。
  如果我们想要扭转这一趋势,就得把中国的航运公司统合起来,降低他们的运营成本。不说要把日本商船挤出中国的航运业务,起码也要维持现在的船舶吨位不再下跌。以1美元的租金出租船只,表面上看我们是亏损了,但是从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来看,中国并没有吃亏……”
  张廷阁总算是理解了一件事,看起来精明无比的吴川,在本质上就不是一个商人。他做什么事都不是从商业角度去关注的,而总是要把事情放到一整个产业的高度去考虑。他其实很想劝说对方一句,这根本不是商人该干的事,这应该是朝廷大员该考虑的事情。
  不过看着对方指点江山的样子,张廷阁却觉得自己也热血澎湃了起来,总想跟着对方去做点什么。于是话到嘴边,他却改口说道:“好吧,这件事我会去做,联络山东有志于实业的商号接手这些机器的。那么你说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吴川并没有回答他,而是起身去了自己的卧室,过了一会方才拿着一张汇票走了出来,放到了张廷阁面前说道:“不管牛子厚这些人的想法是什么,东北粮食贸易公司我是肯定要建的。这两千万银元的汇票,就当是我先借给东北粮食贸易公司的,我希望你从现在开始收购奉天的大豆和小麦等粮食。
  购买到粮食之后,就尽快运离奉天。青岛那边,我已经同德国驻青岛领事馆沟通过了,他们会腾出军备仓库来,给我们储存粮食的。至于不能够及时运往青岛的粮食,那就往哈尔滨运输,我希望在10月底到11月中旬,能够将奉天、吉林的大部分粮食外运到一个差不多的程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