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校对)第10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2/1895

  冷不丁地,燕王赵弘疆问道。
  赵弘润颇为意外地看了一眼这位燕王赵弘疆,因为他没想到外表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四王兄,心思居然如此细腻。
  “唔。”他点了点头,如实说道:“这边的事,我相信四王兄与小宣能处理好,况且还有卫穆大将军在……我暂时不回大梁,我准备去一趟‘北屈’。”
  “北屈?”燕王赵弘润微微一愣,随即不解地问道:“韩国暂时不会出兵河西吧?”
  “嗯。”赵弘润点点头,说道:“话虽如此,我想尽早做好准备……一旦我大魏得到河西之地,‘北屈’、‘皮氏’、‘汾阴’、‘蒲板’这四座临近西河的城池,就变得尤为重要。倘若到时候河西局势不稳,这四座城池将是河西郡的坚实后盾。但是去年,这四座城池先被韩将靳黈攻打、随即遭到秦人的进攻,饱受战火,因此我想去那边看看情况。”
  “原来如此。”燕王赵弘疆恍然大悟。
  他点了点头,拍拍赵弘润的臂膀,正色说道:“这边就给为兄与小宣吧……再给为兄三到五年,我山阳军必定会成为我大魏北疆的坚实壁垒,到时候,我大魏北方的国门,就由我赵弘疆来把守!”
  听闻此言,赵弘润深深看了一眼这位四王兄,重重点了点头。
  在旁,赵弘宣看到这一幕,只感觉热血沸腾——因为他的两位兄长,恪守了当年“皇子守国门”的那句誓言,一位兄长守着魏国南方的国门,一位兄长守着魏国北方的国门。
  “那么我呢?我该做什么?”
  赵弘宣暗自想道。
  不过他明白,他暂时还无法像四王兄那样慷慨激昂地说出那番话,因为他北一军的整顿之事至今还未彻底落实。
  别看四皇兄的山阳军仅三万人,但正是这三万人,在前后两次北疆战役中,死死守住了山阳县,让孟门关的韩兵无法出兵河东,否则,当时魏国的处境会更加艰难。
  赵弘宣暗自打定主意,待淇县边市这边的事情结束过后,他要立刻返回安邑,继续整顿军队,剔除一部分弱兵,将北一军打造成像兄长麾下肃王军那样的强军。
  到了那个时候,他才有资格像今日的四王兄那样,慷慨激昂地说出“为魏人守国门”这样的豪言。
  “哥,待我处理好这边的事,我也会回安邑,到时候我来找你。”赵弘宣说道。
  “好。”赵弘润笑着点点头。
  在闲聊了几句后,赵弘疆、赵弘宣、卫穆等人便相继离开,而赵弘润的宗卫们,也开始收拾东西。
  平心而论,要不是为了等朝廷的回覆,赵弘润其实早就想前往河东郡西部了。只不过当时朝廷还未给出回应,他不太放心而已。
  而眼下,既然刘介与陈汤同时来到,哪怕不用旁听,赵弘润也能猜到结果。
  当日,赵弘润下达撤兵的命令,让商水军、鄢陵军、游马军相继撤回商水郡,只留下鄢陵军,跟随他前往河东郡——至于驻守在天门关的数千商水军,则暂时按兵不动。
  因为彼此打过招呼,因此当商水军与鄢陵军撤出淇关、淇县等地时,山阳军、北一军、南燕军则迅速接管驻防。
  出乎意料的是,当晚,襄王弘璟的幕僚刘介前来拜见赵弘润。
  赵弘润本不想与襄王过多接触,但仔细想想,就这样把刘介拒之门外,却也不妥,因此,他便接见了刘介。
  在见到刘介的时候,赵弘润隐晦地说道:“刘大人是摸错门了吧?刘大人要找的,不应该是四王兄或小宣么?”
  言下之意,他不想参合雍王与襄王的事。
  没想到,刘介微笑着说道:“肃王殿下误会了,在下此番前来,并非为襄王的公事,而是为私事而来。”说到这里,他低声说道:“在下曾向襄王殿下献‘以铜换畜’之策,在下认为,此策与肃王殿下欲用商水游马重骑击垮韩国财政一事,或有异曲同工之妙?”
  “……”
  赵弘润颇感意外地张了张嘴,随即露出几许饶有兴致的神色。
  “卫骄,奉茶!”
  “是。”
第1045章
赴河东
  当晚,赵弘润与刘介一直谈论到深夜,后者这才起身告辞。
  然而在送走刘介之后,赵弘润忽然从宗卫穆青口中得知,雍王弘誉的幕僚陈汤亦在刘介到来后不久前来拜会,但碍于当时赵弘润与刘介谈地颇为投机,以至于宗卫们都没有贸然打搅自家殿下的性子。
  “我与那刘介,聊了两个多时辰?而那陈汤,也等了两个多时辰?”赵弘润吃惊地问道。
  宗卫们苦笑着点点头,想来他们也没想到,自家殿下竟会与刘介谈论足足两个时辰。
  “坏了……”
  幡然醒悟的赵弘润心中暗道一声,当即派人将等候已久的雍王幕僚陈汤请了过来。
  奈何此时已过亥时,再加上雍王的幕僚陈汤说话实在无法激起赵弘润的兴趣,以至于赵弘润在与其会面时哈欠连连,最终,陈汤面色阴沉地离开了。
  看着陈汤离去的背影,赵弘润心下苦笑一声。
  因为他认识到,他被刘介被阴了。
  与襄王的幕僚刘介洽谈足足两个时辰,但是对雍王的幕僚陈汤,赵弘润谈不到几句话就开始打哈欠,这让外人如何看待?
  “这个刘介,好生狡猾,居然用我感兴趣的话题来引诱我……”
  赵弘润在心中暗道。
  不过他并不气恼刘介,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刘介的本事——倘若此人的发言无法激起他赵弘润的兴趣,赵弘润又岂会久留于他?
  当然了,对此赵弘润并不感到气恼的真正原因,还是因为刘介的才华。
  因为此人向赵弘润提出了种种制约韩国的手段,有些手段类似于赵弘润记忆中的经济战——赵弘润在魏国呆了那么久,还是第一个碰到具备这种远见的贤士。
  只可惜,刘介却是襄王弘璟的幕僚,这让赵弘润不由地再次心生感慨:又是一位不属于自己的大才!
  但即便明知被刘介摆了一道,可赵弘润依旧毫不后悔,因为在他看来,此次与刘介的交谈,的确让他获益良多,刘介所提出的种种“欲要取之、必先予之”的观念,深合赵弘润的心意。
  在刘介的观点中,韩国是一个内部既团结且又矛盾重重的国家:在受到外敌进攻时,国内的政治势力会暂时放下成见而联合对外;然而当局势和平的时候,似釐侯韩武、康公韩虎等人就开始因为夺权之争而相互对立。
  因此,刘介建议从内部瓦解韩国,投其所好、以待其骄——这跟“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是用一个意思。
  而刘介先前提出的“以铜换畜”的建议,也是建立在这一点上,目的就是为了让韩国的贫富差距越发拉大,让富者家囤千百斤铜,让贫者无下顿之粮,长此以往,韩国国内贫富阶层必然矛盾重重。
  如此一来,民心不附,韩人必然无法再像如今这样团结。
  不得不说,对于刘介的建议,赵弘润深以为然。
  赵弘润也认为,韩国的强大,在于其底蕴深厚。而这个底蕴,来自于韩国国内传承数百年的大贵族家族,虽说魏国此番重创了韩国的军队,甚至打下了韩国的王都邯郸,但韩国国内的大贵族势力并未受到什么影响——魏军杀掉的韩兵,其实只是中层阶级子弟与低层阶级平民,只要上层的大贵族团体仍然掌握着巨大的财富,几万、十几万韩兵的损失又算得了什么?
  但反过来说,倘若这些上层贵族势力失去了平民阶级的忠诚,那么,这些上层贵族势力必将遭到严重的打击——没有任何一个家族,能完全脱离平民阶级、单凭本家族成员而兴旺。
  不可否认,通过与刘介的一番洽谈,赵弘润更加清楚该用什么方式来对付韩国。
  正因为这一点,当赵弘润潘然醒悟他被刘介给摆了一道后,心中也生不起气愤的情绪。
  他只能说,刘介深得“投其所好”这个词的精髓,以至于被刘介挑拨了他与雍王弘誉的关系后,仍然对刘介高度赞赏。
  在这种情况下,赵弘润也只能希望于雍王弘誉的胸襟了。
  不过仔细想想,赵弘润认为就算雍王弘誉怀疑他与襄王走得近了,应该也不会做出什么昏眛的判断,毕竟就目前的局势而言,雍王弘誉的地位并不算稳固。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在劝了自己一句后,赵弘润便强迫自己入睡了,毕竟他明早就要前往河东郡西部。
  次日,大清早地,赵弘润就被宗卫长卫骄唤醒。
  待吃过简单的早饭后,赵弘润便在五千名鄢陵军的护送下,准备启程前往河东郡西部。
  他在启程的时候,燕王赵弘疆、桓王赵弘宣、大将军韶虎还有南燕大将军卫穆,皆带着部众前来相送,甚至于赵弘润还在相送的队伍中看到了刘介与陈汤二人。
  对比着刘介笑眯眯的神情与陈汤那愁容满脸的模样,赵弘润心下暗暗摇头:刘介不愧是洪德十九年科举的第三名,相比于此人,雍王的幕僚陈汤就差得远了。
  不过想想也是,似周昪这种只考了后置位排名,却能将考了前置位排名的骆瑸按在地上暴打的学子,要是每次科举都会出现的话,那科举本身就失去了一些意义。
  “殿下。”
  鄢陵军的副将晏墨来到了赵弘润的座驾前,抱拳请示。
  赵弘润点点头,在朝着诸多相送的人群拱手施礼告别后,遂转头对晏墨说道:“启程。”
  “是!”
  晏墨抱拳领命,当即振臂下令全军启程。
  五千名鄢陵军士卒,在晏墨的率领下,护送着赵弘润横穿河东郡,前往河东郡西部。
  期间赶路不提,待临近九月下旬的时候,赵弘润已回到了天门关。
  此时把守天门关的守将,乃是商水军的三千人将吕湛,他在得知赵弘润经过天门关时,带着百余名商水军士卒匆匆下得山来,列队恭迎。
  对于吕湛,赵弘润并不陌生。
  吕湛是非常老资格的老卒,“平暘军”出身,也就是说,他也是跟随了赵弘润五年的老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2/1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