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校对)第1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6/1895

  见此,无论是秦王囘,还是卫鞅、张瑭,亦或是此刻咸阳城上的秦军兵将们,皆下意识地提起精神。
  因为他们有所预感:那位年轻的魏将,即是魏公子润!
  “何等年轻……”
  秦王囘不禁感到讶然,因为据他的观察,那位魏公子润实在是年轻,若非此子头上戴着发冠,秦王囘甚至怀疑此子还不满双十。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的魏国公子,却让他秦国如临大敌。
  而与此同时,城下那名年轻的魏将,不,是魏公子润,是肃王赵弘润,亦跨坐在马上,面无表情地看着远方咸阳的南城门城楼。
  秦王囘、张瑭等人猜得没错,此刻丰镐已经被魏军攻破。
  在丰镐几乎没有什么防备的情况下,有着青鸦众协助的魏军,想要攻陷一座城池,这实在不是什么问题。
  然而遗憾的是,丰镐距离咸阳太近了,以至于当魏军偷袭丰镐得手的时候,驻守丰镐的秦军兵将们,也早已将消息传向了咸阳,这就基本上杜绝了魏军故技重施攻陷咸阳的可能。
  但是,赵弘润还是决定带着麾下军队来咸阳溜达一圈。
  是的,仅仅只是溜达一圈,他要亲自告诉咸阳的秦王:我就在这里!
  “那就是秦王吧?少君他老爹?”
  在隐约看到咸阳南城门的城楼上出现一位头戴玉冠、身穿纹蛟华服的中年人,赵弘润心下暗暗猜测道。
  他仔细打量咸阳城楼上的秦人,除了穿戴甲胄的秦兵外,城楼上亦有诸多身穿华服的秦国贵族。
  看得出来,秦人的衣冠习惯与魏国的贵族有些相近,仔细想想这倒也不奇怪,毕竟中原魏国的姬赵氏王族来自陇西,而陇西自古与秦国接壤,自然会有穿着文化上的交流。更何况,姬赵氏王族当初在迁至中原的途中,还经过秦人的领土。
  赵弘润甚至还听说,秦国国内至今还有他们姬赵氏的族人,即当年姬赵氏宗族东迁时,与秦人联姻,并落户于秦国的族人。
  因此,倘若以“嬴”为姓的秦国,突然冒出一个姬姓的贵族、甚至是王族旁支,赵弘润并不会感到惊奇,毕竟在数百年前,嬴姓与姬姓的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
  只可惜,当初那种良好和睦的关系,并不能延续至今。
  对此微微唏嘘了片刻,赵弘润回顾身后的宗卫长卫骄,伸出左手:“卫骄。”
  宗卫长卫骄会意,将一把早已准备上的手弩递到自家殿下手中。
  在接过手弩后,赵弘润双手端着手弩,向咸阳的城楼瞄准。
  这个举动,引起了咸阳南城门城楼上诸秦军兵将的警惕,卫尉尉游,更是惊呼一声“保护大王”,令几名秦兵持盾保护在秦王囘身前。
  对此,秦王囘不以为然,他不相信魏公子润亲自操持军弩是为了射死谁,倘若果真如此,对方下令军中的魏军弩兵不是更便捷么?
  很显然,对方这是想通过弩矢来送递书信。
  当然,虽然明白这一点,但秦王囘也没有推开面前那几名持盾的秦兵的意思。
  毕竟事有万一嘛,万一那位魏公子润手抖了呢?万一风向导致弩矢偏离了目标呢?
  堂堂秦国的君王,倘若被流矢射死,这也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
  “嗖——”
  一声弩矢划破空气的声音传来,随即笃的一声,赵弘润射出的弩矢,死死钉在咸阳城楼上的一根柱子上。
  秦王囘转头瞧了一眼,果然瞧见那支弩矢的前端绑着一小块布。
  “去取下来。”秦王囘吩咐身旁的卫尉尉游道。
  吩咐罢了,他继续目视着城下的那位魏公子润。
  而此时,赵弘润已将手中的弩丢还给宗卫长卫骄,随即,他缓缓抽出了腰间的佩剑,将利剑前举,剑锋遥指咸阳南城门楼。
  见到这个举动,无论是秦王囘,还是城门楼上其余人,皆睁大了眼睛,一脸愠怒。
  因为那是一个极具挑衅意味的动作。
  然而,就在咸阳城上的秦军兵将们忍不住就要破口大骂时,就听城外的商水军士卒们振臂呐喊,声若洪雷,让城楼上的秦军兵将们,将即将脱口而出的辱骂之词下意识咽回了肚子。
  “撤!”
  随着肃王赵弘润一声令下,咸阳城下的魏兵们,就跟打了胜仗似的,趾高气昂地沿着来路撤退。
  看着这一幕,咸阳城上的秦军兵将们一阵窝火,或有一名将领主动请缨道:“大王,请允许末将带兵出城,挫魏军嚣张气焰,如若不胜,请斩我头!”
  “……”秦王囘目不转睛地看着渐渐远去的魏公子润,没有同意。
  说实话,他被震慑住了,并非是商水军的雄壮军势,而是魏军那神奇的千里奔袭。
  他怎么也想不通,魏公子润是如何带着麾下近十万魏军,在短短十日内跋涉七百里,沿途攻陷下邽、临潼、丰镐三座城池,最终兵临咸阳城下。
  而此时,卫尉尉游已将那支弩矢上的布条解了下来,双手递到秦王囘面前。
  秦王囘接过布条,摊开后扫了一眼,只见布条上写着六个字:你要战!我就战!
  看似简简单单六个字,却有一股异常强势的气势扑面而来,纵使是秦王囘都不由地面露凝重之色。
  但是半晌后,秦王囘却将这布条随意丢到了旁边的火盆中,随即,也不看那布条在火中化为灰烬,转身面向城楼上的诸臣子、诸贵族、诸兵将。
  只见他扫视了一眼众人,面无表情地说道:“传令全国,准备应战!”
  听闻此言,城楼上的秦军兵将们纷纷振臂高呼。
  听着士卒的呐喊呼声,秦王囘转头看向正在撤离的魏军,心下暗暗冷笑。
  或许就连赵弘润也没有想到,他的示威举动非但没有吓唬住咸阳的秦王囘,反而让秦王囘坚定了与魏军的战争。
  与韩国的王公贵族不同,彪悍的秦人,从不畏惧战争!
  而这一点,在撤退途中的肃王赵弘润,在听到来自咸阳方向的震天呐喊声后,也逐渐意识到了。
  他必须承认,秦国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国家,整个国家的氛围,与韩国、楚国截然不同,即便兵临城下,秦人亦不畏惧。
  不过对此赵弘润并不在意,既然秦人毫无畏惧,那就设法让他们体会畏惧!
  对于目前已占领了下邽、临潼、丰镐等三座秦国城池,仍拥有着近十万兵力的赵弘润而言,他完全可以将秦国拖下水。
  不过在此之前,他要先挥军蓝田,释放司马安这头恶虎。
第1203章
司马安破峣关
  时间回溯到十月下旬,在收到秦王囘的调令后,秦将赢镹率军从“阳泉”移驻“蓝田”。
  秦国嬴姓,在经过数百年前的延续后,前后出现“高阳氏”、“赵氏”、“王氏”、“公孙氏”、“黄氏”、“缪氏”等十几个氏家分支,不过其中正统的“高阳氏”已没落,现今的秦国王族“嬴姓赵氏”,据说是当年“嬴姓高阳氏”与“姬姓赵氏”联姻后延续下来的后嗣。
  当然,这只是道听途说,真相如何谁也不清楚。但不可否认,这种论调也不能全然否认,毕竟就算是在如今的秦国,仍然有姬姓赵氏的后人,而且还是根正苗红的秦国公族。
  而“阳泉君赢镹”,即是秦国秦姓赵氏的王族旁支子弟,近二十年来,当秦国决定将国家发展重心扩展至“八百里秦岭(广义)”时,八百里秦岭周边尚有些零散的戎族为祸,那时,便是阳泉君赢镹率军讨平了八百里秦岭,剿灭了戎族。
  同时,他又将三川羯族逼回三川,将河西羌胡逼回河西,确定在秦国在八百里秦岭一带的霸主地位。
  可以说,虽然阳泉君赢镹并没有参与秦国讨灭陇西的战争,但不能否认亦是秦国功勋赫赫的名将。
  不过后来,因为在与乌边部落等“河西联合”的征战途中患病,秦王囘遂让少上造王龁接替赢镹,与乌边部落开战,自那时起,阳泉君赢镹便返回阳泉安心养病,直到最近秦王囘得到武信侯公孙起的警示书信,怀疑魏将司马安有可能横穿熊耳山进攻秦国的蓝田,这才请阳泉君赢镹率军移驻蓝田,防备司马安。
  阳泉君赢镹麾下的兵卒并不多,只有约四五千人,当然,这指的是正规军,倘若他愿意的话,他随时可以拉起一支数万人民兵——即便是在被魏公子润打败过一次后,秦国民众对于战争仍然是非常渴望的,毕竟对于国内的底层民众而言,在战场上建立功勋换取功爵,提高社会地位,这可能是他们唯一可以成为贵族的机会。
  说到贵族,事实上,秦国国内对于贵族的定义很模糊,不像“大贵族”那样简单明了。
  所谓的“大贵族”,即是赢姓、姬姓等延续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旧贵族,比如武信侯公孙起、长信侯王戬、阳泉君赢镹等等,就属于是秦国的大贵族,又称“公族”;而贵族,在随着“军功爵制”的兴旺发展,已逐渐变得普通起来,只要你有军功,哪怕你是黥面出身,也能成为贵族。
  在这一点上,秦国的政策比魏国等中原国家要开明地多,毕竟在魏国,纵使是伍忌、屈塍、晏墨、翟璜这等功勋赫赫的将领,哪怕获得了勋贵的赏封,也不一定就能融入魏国的贵族圈子,这一点在其余中原国家亦是如此——越是在文明的国家,下位者想要晋升上位者,就愈发困难。
  十月末的时候,阳泉君赢镹率军抵达了蓝田,见过了“蓝田君赢谪”。
  蓝田君赢谪乃是秦王囘同父异母的小兄弟,才能平平,但因为是嬴姓宗族出身,因此来被上代秦王册封为蓝田君,得以守着蓝田这块宝地。
  别看蓝田地处秦岭北麓,但它靠近丰镐这座富饶的城池,再加上蓝田境内盛产美玉,以至于秦国内不知有多少贵族眼红着这块并不算富饶的土地,而蓝田君赢谪,亦是凭借着玉石的收成,才能过上舒适奢华的生活。
  至少他的生活比秦国绝大多数贵族世家要舒服地多。
  而当听说魏将司马安很有可能率领魏军翻阅熊耳山进攻蓝田时,蓝田君赢谪着实被吓坏了,别以为秦人个个不怕死,至少从未参战的蓝田君赢谪,就是一个胆小的家伙,因此当阳泉君赢镹要求暂时接管蓝田时,蓝田君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这位旁支堂兄弟的要求。
  只是,魏将司马安果真会翻阅熊耳山进攻蓝田么?
  平心而论,纵使是阳泉君赢镹心中也没底,毕竟此刻临近十一月,大雪封路、气温骤降,阳泉君赢镹无法想象魏军会在这种严寒的冬季继续征战。
  不过他不敢轻敌,毕竟他也明白,魏军目前正处于背水一战的处境——如若不能打败他秦国,使他秦国的军队退出这场战争,魏军就无法回援其本土。
  因此不难想象,此刻的魏军,应该是最可怕的。
  在十月末的最后两天,阳泉君嬴镹在蓝田君赢谪的采玉矿山中,征募了约千余名矿工,同时又在蓝田征募了一些黥面与普通平民,凑了约两千余人,让这些人带着干粮登上熊耳山,修缮熊耳山上的岗亭与烽火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6/1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