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校对)第12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8/1895

  对于这种无赖的做法,守卫皇宫的禁卫军亦是哭笑不得。
  任由韩晁、赵卓二人吧,有碍观瞻;可若是要强行驱逐吧,对方好歹也是名正言顺的韩国使臣,倘若禁卫军强行驱逐的话,日后传出去,天下人反而会指责魏人不懂礼仪,连对待他国使臣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
  于是,禁卫军只好将这件事禀告魏天子赵元偲。
  不得不说,魏天子在听说此事后,亦是啼笑皆非,毕竟韩晁、赵卓二人也是韩国素有名望的士大夫,如今为了求见他,做出这种无赖之举,这着实让人感到意外。
  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韩国目前的处境的确很艰难,否则,似韩晁、赵卓这两位韩国的士大夫,断然不会自毁颜面、做出这种无赖般的无奈之举。
  待等到四月十五日前后,韩使韩晁、赵卓二人已在大梁汴京宫的正门外风餐露宿了整整五日,哪怕有一日天下小雨,这两位韩国使臣依旧正襟危坐在宫门前,对附近一些得知此事后前来看热闹的魏人视而不见。
  在得知此事后,魏天子赵元偲在稍一思忖后,终于决定召见这两位韩国使臣。
  毕竟对方已经如此低声下气,若他还丝毫不给对方面子的话,这就太过了。
  于是,魏天子赵元偲命人知会礼部,由礼部尚书杜宥牵头,传召韩晁、赵卓二人。
  守得云开见月明,韩晁、赵卓二人欢天喜地地带着铺盖卷回到驿馆,在沐浴更衣之后,跟随礼部官员入宫参见魏王。
  说是参见魏王,但实际上,与韩晁、赵卓二人打擂台的,乃是户部尚书李粱与礼部尚书杜宥。
  仗着己方是“战胜国”、且韩国目前局势艰难,户部尚书李粱狮子大开口,吐出一条条割地赔款的条件,听得韩晁、赵卓二人不由地频繁擦汗。
  “李粱大人,这些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能否减轻些许?”韩晁艰难地恳求道。
  户部尚书李粱闻言冷笑道:“贵国与我大魏三次战争,皆由贵国挑起,更有甚者,此次战事,贵国背弃协议,失信于天下,悍然出兵攻打我大魏,幸亏我大魏历代先王英灵护佑,不使我魏人国破家亡……如今贵国求和,若轻易与之,叫我等如何面对举国千千万万的国人,如何面对前线浴血奋战、不顾伤亡的英勇军士?”
  在旁,礼部尚书杜宥,亦有违他平日光明磊落的形象,阴测测地说道:“或许,两位尊使更希望与肃王殿下洽谈此事……两位尊使也不用着急,九日前,肃王殿下已在雍丘击溃寿陵君景舍百万楚军,此刻正在一路追击楚军,倘若这回肃王殿下无闲情逸致反攻楚国的话,不日即可回归大梁,到时候,两位尊使不妨与肃王殿下洽谈。”
  这一番话,听得韩晁、赵卓二人脸都白了。
  他们岂会不知,杜宥口中的“肃王殿下”,即是他们韩人口中的“魏公子润”。
  虽然在赵弘润看来,“宁邑之战”其实没有必要,是他被南梁王赵元佐给坑了,但是韩人并不这样看待。
  “宁邑之战”在韩国引起的骚乱不安,那是非常严重的,毕竟在那场战事后,韩国的雁门守李睦、北燕守乐弈,再加上上将军暴鸢,集三位“北原十豪”豪将,且其中两位还是从来没有败绩的李睦与乐弈,都没有战胜那位魏公子润,只与对方打了一个平手,可想而知韩人在得知此事后的恐慌。
  一个魏公子润,就能力敌李睦、乐弈、暴鸢三大豪将,那么,再加上南梁王赵元佐、魏将姜鄙、临洮君魏忌、大将军司马安等诸魏国的名帅名将呢?就凭如今被林胡、匈奴、东胡趁火打劫的韩国,挡得住魏国的精兵猛将么?
  更要命的是,此次在山阳县时,那位魏公子润也不晓得是因为震怒于韩国豪将剧辛的“破城后纵兵三日”命令,还是因为韩国此前背弃了与魏国的协议的关系,非但下令处斩了剧辛,还坑杀了两万韩兵,这无异于给韩国传达了一个讯息:魏公子润对韩国很不满!相当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等魏公子润彻底击溃楚国军队返回大梁,到时候的情况肯定会更加糟糕——虽然李粱、杜宥二人对他们也很不客气,但比起已对韩国抱持强烈不满的魏公子润,肯定还是要好得多的。
  “必须在魏公子润返回大梁之前,与魏国签署媾和协议。”
  韩晁、赵卓二人不约而同地想道。
  看着这二人诚惶诚恐的模样,户部尚书李粱与礼部尚书杜宥不留痕迹地对视了一眼,暗下偷笑:纵使肃王赵弘润此刻不在大梁,亦唬地韩晁、赵卓这两位韩国使节诚惶诚恐、如坐针毡,真不知这二人若是见到本尊,会是什么表情。
  最终,在礼部尚书杜宥祭出了“肃王赵弘润”这个恐吓威胁后,韩晁、赵卓二人,再不敢对户部尚书李粱提出的种种要求有什么异议,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巨额的赔款。
  但是,韩晁恳求这份赔款,以“岁币”的方式,每年陆陆续续支付给魏国,毕竟一下子就筹集如李粱所言的巨额赔款,纵使是韩国也支付不起。
  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当年,先由韩国支付相当于其国约四成税收的赔款,持续两年;待第三年,额度降为约韩国税收的三成,再持续两年;待第五年,韩国当支付约本国税收的两成赔款,持续六年——整整十年的赔款年限。
  当然,事实上双方都清楚,这份赔款协议,九成九是收不到十年的,因为待等过几年韩国恢复元气后,拒绝赔付,难道魏国还要因此出兵攻打么?出兵的花费可能就不止这个数目。
  因此真正的赔款额度,主要还是头几年,这几年韩国势弱,没有办法只能赔付。
  而除了赔款以外,魏天子赵元偲要要求韩国割让邯郸郡的“中牟”,相比较赔款,这个要求对韩国的威胁更大,这意味着,韩国日后面对魏国上党郡方向,将失去太行山这个天然险阻,魏军随时可以兵出中牟,进逼邯郸。
  但碍于形势比人强,韩晁、赵卓二人只能咬牙答应。
  至此,魏韩两国停战,第三次魏韩北疆战役到此结束。
第1258章
四月
  四月十五前后,在韩国使臣韩晁、赵卓二人的努力经营下,魏国朝廷终于同意媾和,由礼部尚书杜宥主持,签署了与韩国的停战条约。
  随后,又经过韩使韩晁、赵卓二人的恳求,韩国于签署停战条约的当日,便向身处北疆的南梁王赵元佐送递了书信,命其停止继续进攻韩国。
  四月十七日,韩使韩晁、赵卓二人带着签署的条约回归韩国王都邯郸,将条约呈递于釐侯韩武。
  当时,釐侯韩武、康公韩虎以及庄公韩庚,皆因为魏国在此次和谈中的狮子大开口感到震怒,但正所谓形势比人强,韩国若想抽调国内兵力前往太原、雁门、代郡三地阻击入侵国家的林胡、匈奴甚至是东胡,就必须与魏国和谈,否则,若魏国趁机落井下石,搞不好韩国当真会有覆亡之险。
  当然,魏国并不会那样做,这是釐侯韩武、康公韩虎、庄公韩庚心知肚明的事。毕竟中原各国虽然相互征伐,但正所谓肉要烂在锅里,纵使魏人因为这场战争憎恨韩国,也不可能会真心引林胡、匈奴等异族入主中原之地。因此,魏国同意和谈这是必然的事,关键仅在于韩国将赔付怎样的代价而已。
  话说回来,这次韩国将赔付的代价确实有点重,不过相比较“岁币”,更让韩国感到威胁剧增的,还是割让“中牟”这件事。
  要知道,中牟若割让给了魏国,日后一旦魏韩两国再次发生战乱,韩国的邯郸郡,将要同时面对来自河内、上党两个方向的进攻,太行山这个天然险阻,将不复存在。
  但骂归骂,最终,釐侯韩武、康公韩虎、庄公韩庚,还是商议决定,先将“中牟”移交给魏国,换取魏国南梁王赵元佐的退兵。
  由于林胡、匈奴、东胡的威胁,韩国的动作很快,两日后便将中牟移交给了魏国南梁王赵元佐麾下的镇反军。
  在此期间,一些不愿被魏国统治的中牟韩人,纷纷变卖家产,离开了这座城池。
  四月十七日前后,魏国的南梁王赵元佐,遵照大梁朝廷的政令,从韩军手中接管了中牟,在此地留下五千兵力驻守,随即便迅速撤离。
  同期,似韩国上将军暴鸢、荡阴侯韩阳等人,迅速重整邯郸军,支援太原、雁门、代郡三地的战事。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场战事的失利,使得康公韩虎在韩国国内的威望剧跌,在韩使韩晁、赵卓二人带回邯郸的“魏国国书”中,魏方用强烈且尖锐的言辞指责康公韩虎背弃当年的“邯郸协议”——尽管魏国朝廷明知不可能让韩国交出“康公韩虎”这个反魏战乱分子,毕竟康公韩虎曾一度是韩人心目中的英雄,但必要的外交辞令,礼部尚书杜宥还是不会放弃的,用一番激烈、尖锐的言辞声讨此事。
  由于这场战争,康公韩虎并没有像先前承诺的那样,带给韩国的贵族利益,且又因为战败的关系,让韩国蒙受的惨重的损失,因此,在釐侯韩武有意无意的趁机打压下,康公韩虎不得不暂时淡出朝野避避风头,这使得釐侯韩武在韩国的权柄剧增,已隐隐成为摄政王一般的存在。
  而此时在河东郡、太原郡境内,秦魏联军与韩军的交锋也早已结束,面对着秦将武信侯公孙起、长信侯王戬、王龁以及魏将司马安、闻续、临洮君魏忌等擅战将领统领的秦魏联军,韩将“太原守乐成”与“阳邑侯韩徐”节节败退。
  说起来,当韩将乐成、韩徐二人兵败撤回邯郸郡时,林胡早已聚众入侵太原郡,这使得乐成、韩徐二人大惊失色:前有胡儿、后有秦魏之兵,如之奈何?!
  而追击乐成、韩徐二将的秦魏联军,亦对这件事感到颇为惊愕,尤其是魏将司马安,他对林胡这种趁火打劫的做法感到十分不满。
  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思,河东秦魏联军的主帅、武信侯白起,在攻入太原郡境内后,便停止了继续进兵,几番派人前往打探情况,想看看林胡究竟想做什么——这也是魏将司马安的心思。
  一直到三月底,待等当时身在山阳的肃王赵弘润得知了南梁王赵元佐那一招狠毒计谋后,亲笔写了一份书信派人送到河东的秦魏联军手中,当时,武信侯白起、长信侯王戬、临洮君魏忌,还有司马安、王龁等将领,这才明白“林胡进犯韩国”乃是南梁王赵元佐的阴谋,遂遵照肃王赵弘润的命令,在太原郡按兵不动,坐看韩将乐成、韩徐等人与林胡的战争。
  这使得太原韩军总算是缓了口气,否则,倘若河东秦魏联军紧追不舍,即是太原守乐成、阳邑侯韩徐这等韩国的名将,恐怕也避免不了腹背受敌的局面。
  四月下旬时,已率军攻打到雁门郡与代郡接壤处的魏将姜鄙,先得到了来自韩国邯郸郡的书信,信中叙说“魏韩两国已签署停战和约”一事。
  并且,还向魏将姜鄙出示了魏国朝廷签署的停战和约。
  虽然当时魏将姜鄙并没有从那份停战和约中看出什么破绽,但也担心是韩军设计诈他,遂驻军代郡边境按兵不动。
  直到几日后,由魏国礼部官员范应带着礼部、兵部、上将军府的撤兵文书,在邯郸军的保护下横穿大半个韩国,见到魏将姜鄙时,姜鄙这才确认这个消息,对麾下北三军下达了全军撤退的命令。
  五月初,魏将姜鄙率领北三军撤回太原郡,再从太原郡,撤回上党郡境内,按照魏国朝廷的命令,驻扎在上党郡北部的群山,以免此时已在太原郡成为匪患的林胡,侵入如今属于魏国领土的上党郡。
  而此时,河东秦魏联军,亦遵从魏国朝廷的命令,撤回河东郡,驻扎在“临汾”、“安邑”一带,关注着“西河(太原以西临河地区)”、“太原”两地韩军与林胡的战争。
  在此期间,魏将司马安收到了肃王赵弘润的亲笔密信,尤其关注这场韩军与林胡的交锋,因为赵弘润委任他,趁机夺取西河——相比较太原郡,事实上西河,以及河西、上郡,这才是最适合放牧牛马的天然牧场。
  但遗憾的是,在这场战争中,韩将乐成、韩徐等人的太原军,在河东秦魏联军面前败地太惨了,以至于此后虽然得到邯郸军的火速支援,短时间内也无力将入侵太原郡的林胡驱逐,更别说大败林胡。
  于是乎,司马安等了许久,也没有等到林胡败退,反而等到了大梁朝廷的传召——大梁朝廷似乎有意要召集在这场战争中立下功勋的将领,举办一场浩大的犒赏大会。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武信侯公孙起、长信侯王戬、王龁,亦收到了魏国朝廷的邀请。
  也难怪,虽然对于韩国来说,他们仍然得应付来自林胡、匈奴、甚至是东胡的威胁,但对于魏国、对于秦魏联军而言,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于是乎,就在韩国军队在太原、雁门、代郡三地为了保家卫国与林胡、匈奴等异族浴血奋战的时候,魏军与秦魏联军这边,立下功勋的兵将们却收到了来自大梁朝廷的邀请,高高兴兴地前赴大梁,参与那场浩大的犒军封赏。
  理所当然,大梁朝廷也向肃王赵弘润送递了讯息,命后者率军返回大梁。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还发生过一个闹剧,那是在四月下旬,此时,楚国的寿陵君景舍,已率领残兵撤回楚国,并且在楚水河畔羞愧自刎,可此时在魏国大梁,却迟迟等不到肃王赵弘润率军凯旋而归。
  在这种情况下,魏国朝廷可谓是慌了神,误以为肃王赵弘润已率领麾下军队反攻楚国,连忙发令想要召回这位肃王殿下,毕竟此时的朝廷户部,其实早已负担不起战争的消耗,甚至于,全国上下都在勒紧裤腰带支持这场战争,因此,朝廷生怕肃王赵弘润继续攻打楚国,加重魏国的负担。
  这也难怪,毕竟某位肃王殿下是有过“前科”的,无论是打楚军、打韩军、打秦军,几乎每次都要反攻到敌国的王都,恨不得次次逼迫敌国签署城下之约。
  虽说朝廷对于这位百战百胜的肃王殿下相当放心,可问题是,魏国已没有足够的粮食支持这位肃王殿下继续征讨楚国啊,国内的米粮市价已上涨一倍,这就足以说明魏国国内此时是多么的窘迫。
  在这种情况下,就连魏天子赵元偲都有些坐不住了,生怕那个素来自负不听话的儿子不懂得见好就好的道理,险些就要派礼部官员带着圣旨前往追赶赵弘润,阻止这个儿子带兵顺势讨伐楚国。
  好在这道圣旨最终并没有发出,否则真要闹笑话了,毕竟那位有“前科”的肃王殿下,这次还恰恰没有顺势征讨楚国,而是率领着商水军以及十几二十几万收编的楚国降卒,在“杞县”、“圉县”、“襄邑”、“己吾”、“阳夏”等地屯田,帮助当地百姓耕种。
  当这件事传到大梁后,大梁臣民对这位肃王殿下的务实更是敬佩三分,因为没有多少人能在当时抵御住追击楚军、甚至是顺势讨伐楚国的诱饵,在一场大捷后,耐着性子帮助战乱之地的百姓恢复农耕——纵观魏国诸路军队,诸位上将,除了那位肃王殿下外,有谁想到了那一层?
  以农为本,这才是使国家愈加富强的上策。
  四月末,赵弘润收到了朝廷的召唤,请他回大梁接受犒赏事宜。
  但由于此时赵弘润正忙着率领麾下军队在农田里补种秧苗,遂没有理会——一场犒赏有功之士的盛宴虽说重要,但比得上杞县、圉县、襄邑、己吾、阳夏等几个县今年的收成么?
  犒赏有功之士随时都可以,但播种,就只有在这个时节,一旦误了时节,这几个得到兵灾影响的县城,将颗粒无收。
  这段时间,在众目睽睽之下,赵弘润脱下身上的锦服,换上农服,与几十万军民一同下地耕种,虽说这个举措多少有些鼓舞耕种的作秀意味,但还是惊呆了那几十万军民——堂堂魏国的公子、堂堂肃王殿下,与他们一同下地耕种,这是何等鼓舞人心的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8/1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