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校对)第13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3/1895

  当然,不管结果怎么样,赵弘润还是得咨询一下这三位大将军自己的意见。
  “拆分禁卫军,恢复浚水、成皋、汾陉三军?”
  在听了太子赵润的话后,百里跋、徐殷、朱亥三人皆有些吃惊。
  要知道,在前一阵子大梁的内乱中,这三位大将军之所以只在幕后指挥,而让李岌、曹玠、蔡擒虎等麾下将领出面,就是为了淡化自己,方便日后递交权力,毕竟当初旧太子赵誉对李钲所说的那番狠话,百里跋、徐殷、朱亥三人事后也有所耳闻。
  虽然心情不大愉快,但也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而如今,太子赵润上位,他们识相的话,就应该自己退下来,将兵权交还给太子。
  然而没想到,听眼前这位太子殿下的口风,似乎是仍然要将他们三人重新执掌军队。
  在彼此对视一眼后,百里跋好奇地问道:“太子殿下是有什么打算么?”
  “对。”赵弘润点点头,随即吩咐宗卫吕牧呈上一份《魏国地图(包含宋郡)》,待铺开于案几上之后,他指着地图上的宋郡,沉声说道:“因为这场内乱所致,当初部署在宋郡的军队皆被调往大梁这边,致使朝廷对宋郡的控制力大减……前两日本王收到消息,北亳军卷土重来,占领了‘南平阳’与‘任城’,驱逐了两县的县令,再次封锁了梁鲁渠。”
  听到这里,百里跋、徐殷、朱亥三人亦皱起了眉头。
  记得在大梁内战发生之前,朝廷有三支军队部署在宋郡:即负责“维持梁鲁渠正常运作并监视镇反军”的魏武军,部署在任城、南平阳一带;负责“围剿北亳军”的镇反军,部署在南平阳、公丘一带;以及原庆王赵弘信麾下那支由诸庆王党贵族组成的庆王军,部署在昌邑。
  然而因为大梁内战的关系,这三支军队相继离开原本驻守的区域,以至于宋云率领的北亳军趁机采取了反攻,攻占了“南平阳”与“任城”,罢黜且驱逐两县的县令,废弃了朝廷制定的规章制度。
  似这般挑衅朝廷的行为,赵弘润作为太子,自然要给予严厉的制裁!
  他可以理解宋郡人渴望自由、渴望自治的信念,但,他是魏人!
  是千千万万魏人的皇子!
  是魏国未来的王!
  这就注定他不会坐视北亳军分裂宋郡。
  “太子殿下准备出兵宋郡?”百里跋好奇问道。
  在他看来,大梁刚刚经历内乱,太子赵润也刚刚上位,虽然不认为这位太子殿下需要什么所谓的对外战争胜利才能坐稳太子之位,但以目前的局势来说,起兵征讨宋郡转移国人的注意力,这也不是一件坏事。
  借助这次战争,新上位的太子赵润,能更快地将雍王党、庆王党这些势力,像麻绳一样拧成一股,逐渐不分彼此。
  但出乎百里跋意料的是,赵弘润摇摇头说道:“暂时只是驻军,压缩北亳军的势力范围,至于出兵征讨……宋郡有点麻烦。”
  百里跋、徐殷、朱亥愣了愣,随即便明白过来。
  的确,征讨宋郡,确实一桩非常麻烦的事,倒不是因为魏国的军队无法战胜北亳军,而是因为宋郡的民众会给北亳军打掩护,甚至于是自发监视魏军的动向,向北亳军传递消息,以至于有些魏国将领恨不得屠了那些宋民泄愤。
  但话说回来,倘若魏国军队当真敢在宋郡制造屠杀,这非但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宋人更加仇视魏国与朝廷。
  因此,赵弘润决定暂时搁置宋郡,先打下河套地区再说——攻打河套地区,这好比是与韩国的军事竞赛,若魏国能在韩国收拾掉其北方的东胡前,击败河套地区的林胡,并占领这片天然牧场,那么,魏国非但能够得到充足的战马,还能在“魏韩军事竞赛”中得到主动。
  相比之下,宋郡则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泥潭,除非朝廷抱持“不惜屠灭宋人也要剿灭北亳军、收回宋郡”的觉悟,否则,这只是一场投入远远大于回报的无意义战争。
  “……睢阳、昌邑、任城,本王决定在这三座城驻军,暂时对北亳军采取压制的策略,而朝廷日后的战争重心,将由宋郡转移到河西、河套一带……”赵弘润对百里跋、徐殷、朱亥三人解释道。
  听了这位太子殿下的话,百里跋、徐殷、朱亥总算明白,为何这位太子殿下要恢复浚水军、成皋军、汾陉军这三支军队。
  说实话,随着魏国近些年来,似商水军、鄢陵军、镇反军、魏武军、北一军、山阳军这些动辄五万编制的军队逐渐形成战斗力,似浚水军、成皋军、汾陉军这些魏国的老牌精锐军队,地位难免就有所下降,难以再成为大规模战争的主力。
  但若是用这三支军队镇守某块区域,这却是绰绰有余。
  “不知三位大将军可愿为本王分忧?”赵弘润诚恳地问道。
  百里跋、徐殷、朱亥三人对视一眼,虽然眼前这位太子殿下诚恳的态度让他们很是受用,但他们考虑到早已年过半百,且才能也不如司马安,于是在犹豫了一下后,他们还是婉言拒绝了——到他们这个岁数,也该退下来让位给后辈了。
  就比如,百里跋就推荐了自己的副将李岌:“若是太子殿下不介意的话,末将推荐李岌担任浚水军主将,此人有大将之才,远胜末将。”
  见此,朱亥也推荐了老成持重的将领“周奎”。
  而徐殷,则是推荐了他那位据说有擒虎之力的猛将“蔡钦”,即曾与伍忌较量过武力的蔡擒虎——对此,赵弘润是感觉有点好笑的,因为在他看来,汾陉军是一支很死板的以防守反击为主的军队,而蔡擒虎,却是一个非常具有进攻欲望的猛将,说实话两者很不搭。
  对于三位大将军推荐的人选,赵弘润都没有拒绝,毕竟李岌也好,周奎、蔡擒虎也罢,他也都熟悉,皆是非常可靠的将领。
  他只是遗憾于,他没能说服百里跋、徐殷、朱亥者三位大将军。
  在送别这三位大将军的时候,赵弘润对他们嘱咐道:“三位大将军日后在军塾,能否将以往操练士卒的经验,所经历的战事,著写成书,为军塾培育将才提供助力?”
  “这……合适么?”徐殷踌躇道。
  仿佛是看穿了徐殷的心思,赵弘润笑着说道:“不需要多么华丽的修辞,三位大将军只需要将具体的战事例子,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即可。”
  听闻此言,百里跋、徐殷、朱亥满脸雀跃,毕竟在这个时代,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有资格出书的。
  看着百里跋、徐殷、朱亥三人离去的背影,赵弘润忍不住亦有些感慨。
  想当年他出征楚国、出征三川的时候,百里跋、徐殷、朱亥这几位大将军正值壮年,先后与他一同征战沙场,功不可没。
  而如今一晃九年过去了,他已有儿有女,而这些位大将军,却也到了迟暮的岁数。
  暗自感慨了一番,赵弘润吩咐身后的小太监高力道:“高力,派人召李岌、周奎、蔡擒虎三将入宫……等等,把镇反军的庞焕也叫来。”
  “是,太子殿下。”
第0009章
宋郡策略
  “太子方才召你入宫,意在出兵睢阳?”
  在南梁侯府的内庭,因为牵扯叛乱而刚刚被削爵为“南梁侯”的赵元佐,微皱着眉头询问着面前的庞焕。
  现镇反军主将庞焕点了点头,恭敬地说道:“是的,王爷。”
  南梁侯赵元佐看了一眼庞焕,微微皱眉说道:“我已被太子削爵为侯,未免节外生枝,改改称呼。”
  听闻此言,庞焕轻笑着说道:“以那位太子殿下的器量来说,应该不会在意这些小事……我想这次过后,王爷就能恢复爵位了。”
  在庞焕看来,如果太子赵润要弄死他们,借前一阵子的叛乱之事就足以置他们于死地;然而那位太子殿下既然肯继续用他们,那自然不会计较这种小事。
  南梁侯赵元佐闻言摇摇头,叮嘱道:“太子不介意,并不代表别人不会找咱们的麻烦。”
  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国内的政敌还是有不少了,哪怕刨除魏天子赵元偲、禹王赵元佲这两位的宗卫们,纵使在国内的姬赵氏王族子弟当中,亦有许多人对他这个与陇西魏氏关系密切的族人心存芥蒂。
  除此之外,在礼部、在翰林署、在御史监,亦有不少官员因为他的做事风格而对颇有成见。
  虽然总得来说有太子赵润庇护着,但要是三天两头因为一些小事而被人弹劾,纵使是南梁侯赵元佐也会感到很烦。
  “总之这段时间,还是谨言慎行为好……尤其是你,刚刚执掌镇反军,朝廷对此时颇有成见的。”赵元佐叮嘱道。
  听到赵元佐的叮嘱,庞焕点点头说道:“末将记住了。”
  赵元佐点点头,这才具体询问起庞焕接到的命令。
  庞焕遂说道:“具体的,太子并未透露,他只是命我尽快整顿镇反军,恢复军队的战力,讨伐占据睢阳的大盗桓虎,作为将功赎罪。”
  “桓虎?”
  南梁侯赵元佐捋了捋胡须,皱着眉头说道:“这个桓虎,是个硬茬啊。”
  庞焕亦点了点头。
  其实在近一年多来,在南梁侯赵元佐率领镇反军围剿北亳军的期间,就已不止一次跟桓虎的睢阳军交过手,他自然清楚,桓虎早已与北亳军的首领宋云暗中勾结——桓虎需要宋云在宋郡的人脉与威望,好在宋郡站稳脚跟;而宋云呢,也需要联合桓虎这个拥有不俗军队力量的外来军阀,抵抗来自魏国朝廷的逼迫。
  暗处的北亳军,再加上明处的睢阳军,这两者联合一致,亦曾使得南梁侯赵元佐当初在宋郡围剿北亳军时,一度陷入进退维谷的局面。
  正因为清楚这一点,南梁侯在得知太子赵润的命令后,询问道:“除我镇反军外,可还有哪支军队参与出兵宋郡之事?”
  在他看来,太子赵润倘若是当真想弄出什么成绩来,那么,除了他镇反军进攻睢阳外,也必须再派一到两支精锐之师牵制住北亳军,否则单单镇反军,只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
  听闻此言,庞焕遂解释道:“除了末将以外,太子还召见了百里跋的副将李岌,徐殷的部将蔡擒虎,以及朱亥的部将周奎,令他们三人将各自的原班人马,从禁卫军中再拉出来,恢复浚水军、成皋军、汾陉军三支军队……听太子的意思是,他有意叫这三支军队驻守睢阳、昌邑、任城,牵制北亳军。”
  “唔?”南梁侯赵元佐闻言皱了皱眉。
  他倒不是看轻浚水军、成皋军、汾陉军这三支军队的实力,问题是,这三支军队的人数加起来也不见得超过五万,这点兵力,如何压制地住北亳军?
  纵使是南梁侯赵元佐,此时不禁也有些迷惑。
  而与此同时,赵弘润已在沈淑妃的凝香宫陪母妃一起用过了午饭,又在文德殿小歇了片刻,这才回到了垂拱殿。
  此时,垂拱殿内的诸位大臣,已在偏厅用过了由尚膳局准备的饭菜,随即便继续开始了批阅奏章的任务。
  而待等赵弘润来到垂拱殿时,殿内的大臣正因为个别几份奏章闲聊着。
  “聊什么呢?”
  见几名大臣聊得热切,赵弘润笑着走入了殿内。
  由于一个时辰前,赵弘润就已经吩咐小太监高力传达垂拱殿,令垂拱殿这边一连草拟了好几份诏令,因此,殿内的大臣们倒也不怀疑这位太子殿下是在偷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3/1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