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校对)第14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9/1895

  一声利刃穿透身躯的声音响起,一柄利刃从下往上,刺穿了翟立的咽喉。
  此时再看持刀的那人,不是央武却又是谁?
  原来,央武见翟立脸上的神色越来越焦虑,料到此人多半想逼退他后撤退,是故,他骤然下蹲,险而又险地避开了翟立那一记盾牌挥舞,随即,趁后者旧力已尽、新力不继之际,递出刀刃,瞄准翟立的咽喉,一举刺穿了这个最薄弱的部队。
  “混……账!”
  艰难地骂出最后一声,翟立在倒地的同时,使出仅存的力量,挥刀砍向央武,企图拉对面这小子垫背。
  但很可惜,纵使央武此时已气喘如牛,却也有足够的力气挡下他这一击。
  “砰——”
  一个庞大的身体,重重倒在地上。
  此时,气喘如牛的央武深吸几口气,一刀砍下了翟立的首级,将其举在手中,大声喊道:“敌三千人将翟立,被我央武斩杀了!”
  “喔喔——!”
  看到这一幕,城墙上的魏卒们士气大振,尤其是亲眼目睹那韩将翟立此前有多么悍勇的士卒们,此时心中更是激动,仿佛胸腔内用使不完的力气。
  反观城墙上那些所剩无几的韩卒,以及那些仍企图沿着长梯攻上城来的韩卒们,却是一个个面色发白。
  不得不说,虽然用狙击弩这种战争兵器狙杀敌军的将领更为效率,但不能否认,还是像央武斩杀翟立这种在公平场合下击杀敌军将领,更能对敌卒的士气造成打击。
  这不,翟立一死,韩卒的攻势就仿佛跌落了几个档次,别说对魏军的老卒造成威胁,纵使是商水军的新兵们,亦能击退他们。
  这片的韩卒,士气已泄。
  此时,渔阳守秦开在城外听到了城上的魏卒的欢呼声,心中咯噔一下。
  因为传来欢呼声的方向,正是他派骁将翟立前去的位置。
  “难道翟立他……不会的,翟立乃是我渔阳军的悍将,怎么可能轻易被魏卒击杀?”
  秦开心中暗暗祈祷着。
  然而片刻之后,从前方退下来的传令兵,还是无情地向秦开传达了这个噩耗:“将军,翟立将军被魏军斩杀,斩杀他的人是商水军五百人将央武!”
  “……”
  秦开张了张嘴,竟不知该说什么,他无法想象,纵使东胡兵都无法抵挡的翟立,居然会死在魏军手中,而且还是死在区区一名五百人将手中。
  而听闻这个噩耗,秦开身边有许多将领踊跃请缨。
  “将军,让我去!”
  “将军,请让末将为翟立报仇!”
  “将军……”
  然而,秦开对这些请缨的恳请置若罔闻,只是皱着眉头,目不转睛地看着远处的那座巨鹿城。
  良久,他长长吐了口气,挥挥手说道:“今日就到此为止吧,传令下去,鸣金撤兵。”
  左右将领面面相觑,一个个面露不甘之色,但却不敢违抗秦开的命令,只能默认撤兵。
  “叮叮——叮叮——”
  片刻之后,韩军本阵响起代表撤退的鸣金声,旋即,被堵在巨鹿城下的韩卒们,仿佛潮水般撤离了。
  见此,巨鹿城上响起了魏军的欢呼声。
  在渔阳军撤退时,上谷守马奢麾下骑兵,驰入战场,对撤退的渔阳军进行了援护,目的当然是为了防止魏军乘胜追击。
  至于上谷守马奢本人,则带着几人来到了渔阳军的本阵,与秦开交流了彼此关于这场仗的见解。
  对此,秦开由衷地感慨道:“商水军这块硬骨头,实在是太难啃了,此战我军并未对城墙造成威胁不说,还折损了翟立一位勇将……”
  说到这里,他长长叹了口气。
  听闻此言,上谷守马奢点了点头,说道:“当年我与魏公子润打交道时,魏军采取的是攻势,因此我也无从得知,原来这支魏军在防守上,亦是这般无懈可击。或许就如釐侯所言,想要击败魏公子润,唯有寄托于司马尚将军的重骑兵了……”
  说到这里,他见秦开面色深沉,遂劝说道:“虽折损了勇将翟立诚为可惜,但若是通过这场胜仗,能让魏公子润改变态度,主动出击,这未尝不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秦开不置与否地摇了摇头,发出一声晒笑。
  马奢的话,只不过是安慰,不足以采信,但不可否认他有这句话秦开是认为是正确的。
  除了司马尚的五万重骑兵,秦开实在想不出,他们还有什么办法能重创魏公子润所统帅的商水军。
  问题是,如何将魏军从巨鹿城引出来呢?
  至少秦开并不认为,魏公子润会因为他渔阳军这场糟糕的攻城战,就改变主意,采取主动出击的战术,虽说魏公子润确实是一位擅长捕捉敌军破绽的统帅。
第0077章
韩之重器
  其实早在九月中旬的时候,新晋北原十豪、代郡守司马尚,便率领麾下的五万重骑兵,从北燕堪堪抵达邯郸、武安一带,原本准备赶赴河内前线战场,却因为釐侯韩武得知魏公子润有意图偷袭他韩国腹地,准备将计就计围杀这位魏国未来的雄主,便令司马尚驻军于武安一带。
  当时釐侯韩武想得很好,待魏公子润率领十万魏军攻到馆陶时,他派渔阳、上谷、北燕三支军队截断魏军的归路,然后在正面战场释放司马尚的五万重骑,他相信在这种情况下,纵使是魏公子润率领的十万魏军,也得步上那十几万东胡骑兵的后尘,惨死在他五万重骑兵的铁蹄下。
  可没想到是,魏公子润却使诈偷袭了巨鹿,这就全盘打乱了釐侯韩武最初制定的战术。
  不过好在魏公子润这只煮熟的肥鸭还未彻底脱离他韩国的掌握,他还有机会挽回局面,重创魏公子润麾下的魏军,将其生擒。
  话说回来,重骑兵的行军速度确实是个问题。
  别看重骑兵好歹也沾着“骑兵”两字,可这支兵种的正常行军速度,其实并不会比步卒快到哪里去。
  毕竟每一名重骑兵,其基本装备是一套人甲、一套马甲,还有用于作战的长兵器、短兵器以及远距离兵器,再加上干粮什么的,负累何止几百斤,就算是一名重骑兵配置两匹战马,托运的重物对战马的负担也是非常大。
  因此,重骑兵的最佳配置其实是三匹坐骑、一名扈从,前者三匹坐骑可以轮换驮物,保证始终有一匹战马处于精力充沛的状态,以应对突发变故,至于后者,纯粹就是帮重骑兵打下手,在重骑兵临阵时,帮助穿戴盔甲、照看战马等等。
  但遗憾的是,韩国勉勉强强凑了七八万匹战马,连一名骑兵两匹战马也难以达成,协助重骑兵的扈从甚至只能徒步跟随,实在是没有余力达到一名骑兵三匹坐骑的程度——这要奢侈到什么地步?
  毫不夸张地说,就司马尚麾下这其实还达不到最佳配置标准的五万重骑兵,其花费完全可以用来打造七八万轻骑兵,外加最起码十万的步卒,再加上为了保证战马的体力,马饲料皆选用上乘的大豆(黄豆),简直吃地比这个时代的人还要多,总而言之这些乱七八糟的花费通通算下来,打造且养活这样一支五万人的重骑兵,韩国完全可以武装二十几万的军队。
  不能否认,重骑兵是平原地带的王者,但同样的,这是一支需要喂金子的军队,当年釐侯韩武雄心勃勃,欲打造五万重骑兵时,根本没有想到,这支军队居然是这样一个无底洞。
  要不是魏国的商水游马重骑屡次在中原扬名,要不是韩国这五万重骑兵的初战便一举全歼了东胡十几万骑兵,釐侯韩武甚至忍不住就想放弃了。
  因为就算他韩国能打造地起这样一支军队,他也养活不起。
  不过五万重骑初战就全歼了十几万东胡骑兵的辉煌战绩,让釐侯韩武坚定了信心:纵使是砸锅卖铁,也要养活这支战斗力惊世骇俗的兵种。
  而此番,无论是对魏国宣战,亦或是眼下围剿魏公子润的十万魏军,釐侯韩武皆将司马尚这五万重骑兵,视为最大的王牌。
  他甚至忍不住幻想,率先打造出重骑兵的魏公子润,在看到他韩国拥有十倍于魏国商水游马重骑的重骑兵后,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表情。
  震撼?亦或是惊恐?
  九月末,代郡守司马尚率领五万重骑兵,抵达了巨鹿郡,在渔阳军军营南边大概五里的位置安营扎寨。
  而与此同时在渔阳军的帅帐内,釐侯韩武、荡阴侯韩阳,以及渔阳守秦开、上谷守马奢、北燕守乐弈三人,正针对“如何将魏公子润诱出城外”一事而商议着。
  起初釐侯韩武以为,渔阳军前几日攻城未果,折损兵力不说还损失一员勇将,这或许能让魏公子润改变战术,选择主动出击,毕竟中原传闻,魏公子润是一个进攻欲望很强烈的统帅,若不是情非得已,绝不会被动采取守势。
  可没想到是,时隔数日,驻扎在巨鹿城的商水军依旧是按兵不动,与其说是他们将魏公子润包围在巨鹿一带,倒不如说是他们反过来被对方给牵制了。
  毕竟据说最新的消息,前几日还驻扎在巨鹿泽一带的鄢陵军副将孙叔轲,于两日前亦袭击了“柏县”,而占据“邢台”、“沙丘”的鄢陵军将领屈塍、晏墨,亦有迹象出兵辐射周边县城。
  鄢陵军的目的很明确:一是为了收刮粮草,二是为了搅乱这一带。
  拜其所赐,至今为止已有数万平民被迫离开故乡,投奔邯郸,若长此以往,邯郸的粮食储备必定会成为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前线河内战场的军队。
  然而,釐侯韩武偏偏还不敢放任魏公子润所率领的五万商水军,转而去阻击鄢陵军,因为这股军势的威胁太大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釐侯韩武唯有通令邯郸郡、巨鹿郡境内的县城,让本地驻守的县兵严加提防,虽然他不认为那些县兵能够挡得住鄢陵军,但怎么说也能对鄢陵军造成一些阻碍。
  而他这边,则聚集力量一举歼灭商水军。
  在他看来,这是目前他韩国唯一能挽回局势、且奠定胜利基础的策略。
  大概半个时辰后,还没等釐侯韩武几人商量出一个结论,新晋的北原十豪、代郡守司马尚便来到了渔阳军的军营,来到帅帐与诸人相见。
  当得知釐侯韩武等人所面临的难题时,司马尚想了想,建议道:“不若放出谣言,谎称河内战场魏军已败,以此逼迫魏公子润?”
  听闻此言,秦开、马奢眼睛一亮,但旋即却又苦笑着摇了摇头。
  原因很简单,因为魏军已经驱逐了巨鹿城内的韩国百姓,他们哪有可能释放什么谣言?退一步说,就算魏军并未驱逐当地百姓,他们也没有办法在这个时候联系到巨鹿城内的百姓,以谣言的方式动摇魏军。
  而此时,釐侯韩武在思忖了片刻后,点头说道:“司马将军所言,本侯以为是个不错的办法,我们可以这样,写一封信送到魏公子润手中,告诉他在河内战场魏军已经战败的消息……”
  “魏公子润未必会信。”北燕守乐弈淡淡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9/1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