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校对)第15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6/1895

  在此危难之际,当时秦岭人的首领,得悉他们与赵氏的矛盾只是出于误会,遂毅然伸出了援手,非但协助赵氏击退了巴人,还将赵氏一族收容到了秦岭境内,从而出现了秦赵之好。
  在长达二十几年的时间内,赵氏一族居住在秦岭,与秦岭人相互婚娶、互为兄弟,是故,当后来赵氏一族离开秦岭继续向东时,仍有一部分赵氏后人留在秦岭,一直传承至今,比如说今日贵为秦国大庶长的赵冉,身上就有赵氏一族的血脉。
  此后,赵氏一族向东迁移至三川,在秦岭人的支持下,他们击败了当时三川境内的原住民,随后在经过十几年的积蓄力量后,赵氏一族趁当时中原的梁国、郑国、宋国、卫国四国相互征伐之际,骤然兵出三川,以雷霆之势吞并郑、梁,正式建都于梁国的都城大梁,立国号为“魏”。
  “……此后建都大梁,结束了我大魏先祖长达几十年的艰难迁移之路。”赵元俨一脸陶醉地说完了这句话。
  可能是突然间没了声音,手扶下巴昏昏欲睡的赵弘润忽然一个激灵,一下子清醒了许多,抚掌赞道:“了不起,了不起,先代真是了不起。”
  只见赵元俨满脸兴奋,连连点头说道:“此后,我大魏得以在中原立足……”
  刚说到这,就见赵弘润打断他道:“二伯,要不然今日就到此为止吧?你看,一口气就说了几十年的事,要不先歇歇,来日再说?”
  “可接下来才是老臣想要表达的肺腑之言。”赵元俨微皱着眉头说道:“相信听完先代的事迹后,陛下定能有所启发。正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
  赵弘润张了张嘴,也不晓得是不是太困的关系,素来嘴皮子挺利索的他,此刻居然插不上嘴。
  几时了?
  赵弘润用口型询问在旁的大太监高和。
  此刻,大太监高和亦是哈欠不断,但仍强打精神站在赵弘润身边,在注意到赵弘润的口型后,他亦用口型做出回覆:亥时。
  “好家伙……这是一口气说了一个半时辰啊。”
  赵弘润万万没有想到,素来古板的二伯,在提及历代先祖功绩时居然是个话痨,而且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话痨。
  当晚,宗府宗正赵元俨向赵弘润讲述他们赵氏祖宗当年建立国家的艰辛,一直从两百余前说到百余年前。
  期间,赵元俨一个劲地向赵弘润表达,大梁对于他魏国究竟有多么多么重要,除此之外,又有多少多少的意义。
  只可惜听到后来,赵弘润实在是太困了,他呆滞发直的目光,只瞧见他二伯的嘴皮在那边不停的动,但是具体说些什么东西,他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待等赵弘润再次恢复意识时,已经是次日的晌午了,明明是拥有着超乎一等的记忆力,但赵弘润实在是想不起,昨晚最终他是怎么逃过一劫的。
  对此,他询问了大太监高和,没想到这小子抓了半天头发,居然说他不记得了。
  就在主仆二人仔细回想昨晚那个噩梦时,拱卫司的御卫长燕顺进来禀告道:“陛下,俨王爷求见。”
  “他、他怎么又来了?”
  赵弘润对高和对视一眼,主仆二人眼中皆有些惶恐。
  很遗憾的,赵元俨终归是赵弘润的长辈,赵弘润不好将其晾在殿外,只能违心地召见。
  相比较精神萎靡的赵弘润与高和主仆二人,赵元俨明明年近六旬,然而此刻却是精神抖擞。
  “二伯,今日气色……不错啊。”
  赵弘润打着哈哈道。
  “托陛下洪福。”赵元俨拱手笑了笑,随即又说道:“昨晚聊到距今大概百余年前……”
  听闻此言,赵弘润心中一惊,连忙打断道:“二伯,待会儿就是早朝了,要不剩下的百余年,就放到日后吧?”
  “这个……”赵元俨微微皱了皱眉,随即脸上挤出几分笑容,违心地说道:“耽误一日早朝亦不打紧……”
  “……”
  赵弘润不禁睁大了眼睛,他二伯,素来古板迂直的二伯,居然会说什么“耽误一日早朝也不打紧”?
  天呐!莫非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不过转念一想,赵弘润就明白了,他二伯这是铁了心要打消他迁都的意向,为此,不惜破了他自己的原则,居然“教唆”新王不上早朝。
  其实归根到底,是因为赵元俨心中清楚的很:今日的早朝,必定是商议迁都之事,一旦这件事放在朝中商议,那么他说的话,分量就不如现在这么大了。
  毕竟他是宗府的人,按理来说,是没有权利干涉国政的,他只能通过别的方法来使眼前这位年轻的新君改变主意,比方说像昨日那样,打感情牌,告诉这位年轻的君主,这座大梁城承载着他赵氏一族祖祖辈辈的欢笑与泪水,希望能起到效果。
  因此,赵弘润也想明白了,倘若这会儿他不能说服这位二伯,那么接下来,他想来是不可能得到是什么清净了。
  是故,在邀请赵元俨就坐后,赵弘润率先抢过了话茬。
  他决定主动出击。
  “二伯,缅怀先祖的功绩,这固然可以督促我等后人,但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不可同日而语……坦诚相告也无妨,朕确实倾向于迁都,但这并非是抛弃祖制与传统,而是为了使我大魏变得更加强盛!……二伯且先听听朕的看法,如何?”
  赵元俨想了想,说道:“请陛下示下,老臣洗耳恭听。”
  吩咐大太监高和叫人送来茶水,赵弘润正色说道:“在朕看来,去年至今年的这场战争,不单单只是让我大魏坐实了中原霸主的位子,也是给了我大魏发展的机会……在这场仗中,韩国与秦国的战争尚未结束,而楚国与齐鲁两国的战争,亦在持续阶段,就目前而言,各国皆因为征战导致国力停滞不前,唯独我大魏,早早退出了战争,能够尽早将精力投入于国内的建设与发展,在朕看来,这个机会非常难得。”
  “老臣附议。”赵元俨拱了拱手说道:“但休养生息,未必需要迁都……”
  “不!需要!”打断了赵元俨的话,赵弘润正色说道:“那日,李粱大人在早朝中就提及了,颍水郡与梁郡,已差不多进入饱和阶段,除非当地贵族、世族、豪绅愿意吐出他们手中的田地,否则,似朝廷准备施行的新政,没有办法推行下去……新政,是必须要推行的,并且,朕会不遗余力地推行,任何阻扰新政推行的人,无论其身份,朕都会将其治罪!……倘若不迁都,朝廷无法得到充足的田地推行新政,那么,就只有对贵族、世族动手,勒令他们吐出一直以来兼并的土地,我想,二伯你不会希望见到那种场面的。”
  “……”赵元俨默然不语。
  诚然,眼前这位新君对他是很恭敬,但谁都知道,这位陛下向来是说一不二,倘若果真决定整治国内贵族、世族,在赵元俨看来,这才是灾难。
  而此时,赵弘润继续说道:“反观三川、河西、河套,却有众多至今无人耕种的田地,若是迁都雒城一带,朕也能暂且姑息颍水郡、梁郡境内那些贵族兼并土地的行为……除此之外,朕想不出第三条出路。若是二伯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我虚心接受,否则……”
  他没有说下去,只是露出一脸为难的表情摇了摇头。
  沉默良久,赵元俨满心遗憾地离开了,因为他确实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
  看着这位二伯一脸失落地离开,赵弘润心中也有些不忍。
  但没有办法,作为魏国的君王,他优先得考虑的是国家的利益,虽说大梁确实是他魏国传承一百多年的王都,但为了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该迁都还是得迁都。
  当日,在前去早朝之前,赵弘润先走了一趟垂拱殿,嘱咐介子鸱代替他到宗府探望赵元俨,对后者展开进一步的说服,毕竟就方才赵元俨离开时的态度来说,这位二伯看起来心情十分失落,这让赵弘润稍稍有些不安。
  毕竟赵元俨也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了,对于这个年纪的老人来说,心情的郁结,很有可能使他一病不起,继而一命呜呼。
  赵弘润可不希望上一辈的叔伯长辈们,就这么一个个地过世。
  “此事就交给微臣,待早朝过后,微臣便去探望俨王爷。”介子鸱自信满满地接下了此事。
  当日,在已推迟至午后的所谓早朝中,内朝大臣介子鸱在朝会中提及了迁都之事。
  听闻此言,朝中百官鸦雀无声,纷纷环视殿内其他大臣的态度。
  显然,迁都的消息走漏,这些大臣们早已得知了迁都之事。
  但是作为朝臣,这些大臣们倒也能做到一切以国家利益为上,更何况,介子鸱的迁都之策,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国内目前土地分配不均的状况,因此,倒也没有谁提出什么异议。
  当然,不反对,并不代表这些大臣们支持迁都,倒不是针对介子鸱或者谁,关键于在于三川郡那一带太落后了,能摆上台面的,也就只有一个雒城,而且还是一个充斥着众多川民、龙蛇混杂的雒城,这让诸大臣们对新都的前景报以浓浓的忧虑。
  相比较之下,反而是后来颍水郡、尤其是梁郡境内的贵族、世族势力的反对声音更大。
  不过当日,朝廷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就按照介子鸱所言,先放出迁都的消息,鼓励颍水郡的百姓迁往三川,缓解颍水郡境内人多地少的现象。
  至于确切的迁都日期,等雒城那边造好了新都再说。
  粗略估计,确凿的迁都日期,可能最起码得三五年的工夫。
  当然,在此之前,赵弘润得先跟川雒联盟打声招呼,看看那些川民的首领是否愿意为朝廷出资,建造新都,否则,一切都是白谈,毕竟目前的魏国正要大力展开国内建设,是不可能花费大量金钱去重新建造一座王都的。
  不过事实证明,川雒联盟的首领们当中绝大多数对此欣喜万分,比如纶氏部落的族长禄巴隆,在得知朝廷的意向后,当即日夜兼程赶来大梁,作为川雒联盟的代表,与大梁朝廷商议此事。
  唔,他是坐船来的,因为这位曾经的羝族勇士,在享受了许多年的奢华安逸的生活后,早已失去了战士的健壮体型,以至于当赵弘润再次见到禄巴隆时,他简直难以相信,眼前这个大腹便便、打扮地跟魏国乡下土财主似的家伙,居然是曾经身先士卒对抗他魏军的羝族部落勇士之一。
  意外归意外,商谈的结果很顺利,正如介子鸱所判断的那样,禄巴隆代表川雒联盟,表示愿意替朝廷出资建造新都,不过作为条件,他希望朝廷能授予他们贵族的封爵。
  对此,赵弘润与朝廷表示毫无问题: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爵而已,用它来换取看得见、摸得着的金钱,简直就是无本万利。
  事实上,这件事之所以如此顺利,这跟魏国历年来对三川郡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礼部不遗余力的文化攻略下,如今三川郡境内的川民,几乎七成以上都能听得懂魏言,学着像魏人那样穿着打扮,刨除他们并未抛弃自己的传统,仍时不时地举办属于他们自己的庆典以外,其余跟魏人也没有多大差别。
  因此,川民融入魏人当中,不能说毫无阻力,但是这个阻力是非常小的。
  尤其是等到年长的一倍过世,待等那些从小学习魏国文化的川人长大,到时候,川民与魏人或将彻底消失界限。
  在经过一番商议后,新都的建造地点,选定在“雒水”与“伊水”交汇处的河岸北面,地处雒城西北方大概二十余里处,由川雒联盟出资、由朝廷工部负责派人建造。
  至于这座新城的名字,朝廷命名为“雒阳”。
第0134章
稳固发展(一)
  数日后,大梁朝廷发下文书,主要是面对颍水郡与梁郡,借“迁都”之事,诱使两郡境内的百姓自发向三川郡迁移。
  在短短半个月内,当这个消息随着颍水郡内各县张贴的榜文而传遍时,郡内的百姓近乎沸腾。
  朝廷要迁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6/1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