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校对)第15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6/1895

  毕竟,倘若魏国执意想要公子卫瑜继承卫国,纵使是卫王费,对此也毫无办法。
  其二,就是国内那帮如今支持着公子卫瑜的人,其中还包括公子卫瑜手中的军队。
  再加上其余一些原因,这使得卫王费虽然很不喜欢公子卫瑜,但终究还是没有将后者废黜。
  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父子间的利害冲突变得越来越明显,要么卫王费尽快将王位让给公子卫瑜,要么就罢黜后者,否则似如今这般继续拖着这件事,迟早会引起动荡——比如说,某些不安分的家伙教唆公子卫瑜用逼宫夺位的方式来夺取王位。
  但是这件事,卫王费却始终拿不定主意。
  仿佛是猜到了卫王费的顾虑,公子玠低声说道:“父王,儿臣觉得,魏国那边倒是无需在意……魏王赵润,的确是卫瑜的表亲不假,但赵润作为魏国的君主,他优先考虑的,必定是魏国的利益。似卫瑜近些年的举措,明显表露出希望脱离魏国掌控的意思,赵润岂会轻易答应?……因此,就算父王废黜卫瑜,魏王怕是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卫王费有些吃惊地看着公子玠,很惊讶于这个儿子居然能讲出这番有理有据的道理来。
  而事实上,这些话只不过是公子玠照搬了萧鸾的陈述而已,以萧鸾的眼界与心智,当然是看得一清二楚。
  卫王费仔细琢磨着公子玠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赵润与卫瑜是表亲又怎样?卫瑜的行为明显对魏国有害无益,纵使赵润再顾念表兄弟的情谊,也不会容许卫国当真脱离魏国附庸国的事情发生吧?
  如此一来,剩下的阻碍就只剩下本国国内……
  然而即便如此,卫王费还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而此时,公子卫玠又说道:“儿臣这边倒是有个主意……”
  说着,他低声对卫王费说了几句,听得卫王费连连点头。
  主意很简单,无非就是利用王权去打压而已——趁公子卫瑜目前不在卫国,收缴了后者筹建的那几支军队,若是后者无从,卫王费便大可以君父的立场去指责卫瑜。
  卫费即是君、又是父,卫瑜即是子、又是臣,儿臣不从君父的命令,那就是忤逆、就是不孝、就是以下犯上——这盆污水若是泼在卫瑜头上,纵使卫瑜如今在卫国声望极高,怕是也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好计策!好计策!”
  卫王费连连称赞,有些不敢相信地说道:“玠儿如何想出此等妙计?”
  卫玠面色讪讪,勉强挤出几分笑容。
  因为这个计策,根本不是他想出来,而是化名公宜的萧鸾为了想出的计谋。
  事不宜迟,次日,卫王费就借口公子卫瑜直掌的那几支军队编制混乱,派出几名将领前往整顿——事实上,整顿事假,借机排除那几支军队中忠于公子卫瑜的将领,安插忠于他卫王费的人才是真。
  别看卫王费在卫国民众心中颇为昏昧,但在国内贵族势力中,卫王费却仍有不少人拥护,其原因就在于卫王费虽然不治国事,但是对待国内贵族却颇为宽容,反观公子卫瑜,却时常为了民心而损害贵族阶级乃至王族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是那些跟公子卫瑜一样抱持着使国家日益强大目的的世家或者个人,否则,那些注重利益的贵族阶层,多半是不愿支持卫瑜的——谁肯去支持反过来会损害他们利益的人呢?
  数日后,卫王费派出的几名将领,就来到了公子卫瑜势力目前的主城,东郡“无盐”。
  当得知这几人到来的目的后,卫公子瑜麾下大将“夏育”起初感觉十分纳闷:好端端的,卫王费怎么会有闲情派人过来助他们整顿军队呢?
  考虑到王命难违,夏育选择了配合,顺从地交出了虎符,将军权交给了那几名魏王费派来的将领。
  没想到,仅仅一日之间,军中的骨干将领便有十几人被撤职,对此夏育简直感觉莫名其妙。
  要知道那十几名被撤职的武将,虽然大多都是游侠出身,没什么文化,但对卫国、对公子卫瑜却是忠心耿耿,而且作战勇敢,是难得的勇将之才,岂能不分青红皂白就被撤职?
  当日,那十几名被无缘无故撤职的将领,跑到夏育面前告状。
  夏育暂时安抚了他们,因为这会儿他也摸不着头脑。
  直到短短两日后,待等那几名卫王费派来的将领,将公子卫瑜一系的将领撤的撤、贬的贬,同时又无缘无故提拔一些往日并不出彩的低级将领,甚至于,干脆从外面调人,夏育渐渐就看出端倪了:这帮人根本不是来助他们整顿军队的,而是想借机窃取军权。
  夏育的部将们,叫嚣着想给那帮人一点颜色看看,但夏育却制止了他们。
  说实话,夏育并不担心军权被卫王费一系的那几名将领窃取。
  在魏国,纵使是得到了虎符,也没有人能从当初的肃王、今日的魏王赵润手中窃取鄢陵军、商水军的军权,只要赵润出现在这两支魏军面前,他本身就能起到虎符的作用——因为威信摆在那里。
  而卫公子瑜手底下的这几支军队亦是如此,纵使卫王费派来的那几名将军撤换了将领层,但只要卫瑜一句话,甚至是他夏育一句话,那几名卫王费派来的将军,根本无法号令军队中的一般士卒。
  关键在于一点:卫王费想做什么?他为何要窃夺自己儿子的兵权?
  思前想后,夏育觉得自己一方人马在有所行动之前,还是先派人通知此刻身在魏国大梁的公子卫瑜为妙,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数日后,参加完“诸国会盟”,正准备返回魏国的卫公子瑜,便收到了麾下大将夏育的书信。
  这个变故,让他暂时放弃了立刻返回卫国的打算。
  因为很明显地,他父王卫费正在打压他,而且力度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强烈,在这种情况下他卫瑜返回卫国,那么势必就会引起双方的冲突,而在他心底,他还未想好如何处理与其父王卫费的关系。
  忽然间,他想到了一个人,即他的表弟赵润。
  他想听听表弟赵润对此的看法。
  再者,若他想要成为卫国的王,赵润这个表弟的态度亦至关重要。
第0153章
卫国内乱之始(二)
  “陛下,卫公子瑜求见。”
  当大太监高和前来禀报此事时,赵弘润正在垂拱殿的内殿,躺在一张躺椅上看着书卷。
  看书,这是他在闲闷无聊时打发时间的有效方式之一,只可惜,由于他拥有着过目不忘的才能,以至于每本书只能读一遍就能被他一字不差地记忆下来,少了几分温故知新式的乐趣。
  而最大的问题是,这个时代的书籍并不多,当代那些严谨的文人,他们所著的书根本没有赵润看得的速度快。
  就像今日赵润手中的这本书卷,其实这是魏国前上将军百里跋、朱亥、徐殷三人所编篡的兵法,是用于大梁兵学的教科书,三位前上将军将他们平生的经历,以及在练兵、统兵方面的心得详细地写在书中,写了整整两年多,才写下了这寥寥几万字,然而只是半炷香的工夫,赵润却已经将这本兵法翻了个七七八八,并且将所有的内容都牢牢地记在了心中。
  或许,当天赋太过于出色时,它也会成为一种困扰。
  “卫公子瑜?”
  放下手中那本由三位前上将军编著的兵法,赵弘润有些惊讶。
  大梁会盟之事,其实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告一段落了,至少赵润已经达到了目的,在那些各国使者面前展现了他魏国强大的一面,让后者不敢与魏国为敌,至于那日之后,那只是各国使者的自由活动时间——说干脆地点,那些各国使者就是在刺探他魏国的情报。
  这件事,赵弘润知道地清清楚楚,但作为主人,他自然不好驱赶这些来自各国的客人,更何况,他也并不介意这些使者私底下刺探什么情报,毕竟真正关键的东西,他魏国的官员是绝对不可能泄露的。
  而在近些日子从事密探、细作工作的所有人当中,卫公子瑜亦是其中之一,据赵弘润所知,这位表兄前几日亦打着“军备订单”的名义再次参观了冶造局,企图摸透魏国目前锻造的刀枪武器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并想以此作为卫国发展锻造业的追赶目标。
  这些事,自有青鸦众以及冶造局的官员向他禀告。
  不过让赵弘润感到纳闷的是,前两日卫公子瑜就曾带着在博浪沙港市购置的礼物,拜访了他赵润的养母沈太后,并且在当日,向赵润告辞准备返回卫国,赵弘润本以为这位表兄昨日就会返回卫国,没想到,不知什么原因又在他大梁住了一日,今日又特地跑来见他。
  “莫非……出现了什么变故?”
  思忖了片刻后,赵弘润吩咐大太监高和道:“将其请到偏殿。”
  当即,便有高和身后的小太监前往传话。
  大概过了半炷香工夫后,赵弘润便在垂拱殿的偏殿,接见了卫国的公子瑜。
  在命人奉上了茶水后,赵弘润遣散了偏殿内的内侍,只留下大太监高和在旁。
  “我以为表兄昨日就会返回卫国……”
  当二人对坐在一张案几时,赵弘润亲手为卫瑜倒了一杯茶,口中笑吟吟地说道。
  “本来是这般打算的。”在谢过之后,卫瑜颇有些感慨地说道:“此番前来大梁,该做的事都已经做了……”
  他口中所说“该做的事”,其实无非就是想办法套取魏国在冶造、农耕等方面的相关技术而已,但是这种间谍行为,卫瑜在赵润面前并未藏着掖着,因为他知道,这些事眼前这位表弟其实一清二楚——某种意义上说,赵润其实默许了这件事。
  “很不错吧?”
  赵弘润随口笑着问道。
  卫瑜点点头,由衷地称赞魏国所掌握的技术,就比如魏国兵铸局的“水力锻床”,虽然无法彻底撇除人工,但却大大减轻了工匠在反复锻造铁胚时的工作与辛劳,让卫瑜叹为观止。
  他决定待返回卫国后,亦尝试相关的研究,不说赶超魏国的工艺,先使劲全力追赶魏国,免得他卫国连在魏国身边摇旗呐喊都不够资格。
  不过话说回来,近两年这场波及整个中原的旷世之战,其实卫国获利最大:秦韩两国还在打仗,楚国与“齐鲁越”三国也仍旧还在对峙,且这几方的使者们,在这次“大梁会盟”中也并未达成任何协议,毫不夸张地说,除了魏国已达到了他们举办诸国会盟的目的,名正言顺、名副其实地坐稳了中原霸主的位子以外,其余各国其实都没有什么收获。
  哦,他们各自在私底下与魏国达成的协议除外——这里所谓的协议,说白了就是魏国在私底下向各国出售军备以及粮草。
  没错,魏国就是在两方出售兵器,将他魏国几十万军队淘汰下来的旧式装备通通处理掉,换取资金与矿石,用来研发、锻造新式的武器装备。
  反正按照魏国目前的势头,近几年——最起码大概五年时间内,中原诸国绝不敢有谁胆敢与他魏国爆发战争,因此,赵润倒也无需担心他魏国对外抛售的军备,有朝一日成为在战场上杀死他魏国士卒、甚至使他魏国品尝战败的凶器。
  毫不夸张地说,这次会盟除了名义上的收获外,魏国亦得到了实际利益,只不过这份实际利益不好对外宣扬,毕竟,兜售军备支持中原各国继续彼此的战争,这跟他们对外呼吁停止战乱,可不怎么符合。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旷世之战中,其实卫国的收获并不比楚国小——不可否认楚国确实攻取了齐国的泗水郡与东海郡,并且将两国的界线推进到了琅琊郡,但卫国这边,其实也倾吞了齐国的东郡,让齐国失去了泰山以西的大片国土。
  可即便如此,在这次会盟期间,齐国的上卿高傒,还是没有对卫瑜表现出敌意。
  原因很简单,因为齐国顾不上卫国,因此,就算高傒实际上也恼怒卫国落井下石,趁他齐国虚弱时侵占了大片国土,然而就目前而言,也只能对卫国笑脸相迎,并不敢触怒卫国——一个楚国就已经让齐国招架不住,倘若再激怒卫国,那岂不是更加无法收拾?
  正因为如此,此番会盟对于卫瑜来说,更像是与魏国的技术探讨,并没有人找茬下绊子,仿佛所有人都无视了卫国,似这种闷声大发财的处境,让卫瑜暗自愉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6/1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