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校对)第16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3/1895

  渐渐地,这些北方大羌胡部落,亦有商队来到朔方郡,用以香料、肉类、皮制品为主的货物,换取中原的茶叶、丝绸、食盐、稻谷等等。
  虽然交易的规模并不算大,只能说是双方在尝试性接触,但前景却颇为可观。
  更重要的是,魏国向这些北方、西北方的羌胡部落,表达了魏国以及中原的善意。
  总的来说,魏国的西北边境还算是平静。
  转眼到了三月份,韩王然再次遣使者韩晁、赵卓二人来拜访魏国,一方面是交割当初购置魏国那批淘汰下来的军备的钱款,一方面向魏国这个中原霸主表示尊敬。
  当然,这所谓的尊敬,说到底也就是糊弄糊弄人而已,至少赵弘润就非常清楚,韩国目前正死死盯着他魏国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想着赶超。
  这不,在韩晁、赵卓两位韩使抵达大梁之前,赵弘润还收到一份青鸦众的密信,是安插在韩国王都蓟城的青鸦众送来的。
  只见那些青鸦众在这份密信中写道,自去年“大梁会盟”之后,韩国似乎就有意效仿魏国的种种改革措施。
  首先是在提拔人才方面。
  曾几何时,韩国跟楚国一样注重门第出身,且国家大权,始终被国内的王公贵族把持着,但是如今,韩王然效仿魏国的选荐制度,不重门第、唯才是举,既为国家招揽到无数的人才,亦笼络了平民阶层的民心。
  士族,包括与公族这些旧贵族相对应的新贵族,实际上就是后来的官僚阶层,从历史发展趋势来说,这才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基石。
  当时赵弘润看到这里,十分惊讶,要知道当年魏国打压公族,提高士族地位的时候,那可是经历过一番波折的,毕竟以赵氏王贵为首的、包括跟赵氏王贵联姻的贵族阶层,怎么可能放任中下级贵族以及世家来夺取他们的社会地位呢?
  纵使是今时今日,在魏国国内,公族与士族依旧有不小的矛盾以及利益冲突,只不过,王族强势,因此公族与士族都不敢太过于放肆罢了。
  而韩王然,居然能让韩国的公族阶层妥协,使其国内的士族有机会壮大,这让赵弘润意外之余,颇感惊讶。
  事后他曾对礼部尚书杜宥说道:“似这般再过些年,纵使我国将釐侯韩武放回韩国,怕是也无法撼动韩然的地位了。”
  杜宥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他也认为,韩王然不愧是能与他魏国君主赵润相提并论的韩国明君,看似不显山不露水,但实际上却颇具手段,不可小觑。
  而除了提拔人才方面外,韩国亦效仿魏国、在国内展开了许多工程建设。
  比如说开挖河渠用以灌溉,在国内铺设道路等等。
  说起韩国铺设道路,赵润心中就感觉郁闷,原因很简单,因为“水泥”的存在泄露了。
  其实这件事倒不难解释,毕竟韩人又不是傻子,以往建造一座城市需要十几年、甚至更久,而你魏国倒好,几个月就建成一座城池,这等神奇的建造速度,不引来韩国的奸细就怪了。
  于是乎,纵使青鸦众对韩国的细作日夜提防,且不知捉了、杀人多少人,但还是无法阻止水泥的存在被韩国得知。
  在这种根本没有什么所谓产权的年代,纵使明知韩国窃取了水泥的秘密,赵润也只能将郁闷埋在心底。
  类似的,还有魏国的轨道马车,据青鸦众送来的密信,韩国的工匠们目前也在鼓捣这玩意。
  鉴于这件事,魏国户部在主持将国内那批淘汰下来的军备私底下卖给韩国时,暗自提高了价格,以此报复韩国这种不要脸的行为。
  而目前,韩国派遣的细作,仍有不少人在小黄县打转,显然是在打探魏国如何改善“盐碱地”的办法,尽管驻扎在小黄县的黑鸦众们反感于这帮人每日在县附近打转,偶尔闲着没事宰到几个,却还是无法阻止这些细作继续守在小黄县附近。
  对此,赵润也是毫无办法,毕竟韩国目前已经对魏国俯首称臣,并且将姿态放得很低,时不时地送来各种贡品,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魏国还是赵润,都没有借口教训韩国——你不能因为几个无法证明是不是韩国奸细的奸细,就贸然攻打一个对你俯首陈臣的韩国吧?
  鉴于这种情况,赵弘润只能在韩晁、赵卓二人前来拜访的时候,话中夹刺地说几句,表示一下自己的不满。
  说实话,这一点屁用都没有。
  “如何想办法给韩国下点绊子呢?”
  鉴于韩国发展的势头,赵弘润认为有必要再给韩国制造点麻烦。
  毕竟他针对韩王然而设的那一招“妙策”,恐怕大概需要好几年才能逐渐看出成效,但在此之前呢?
  并没有考虑多久,赵弘润便想到了两招计策。
  第一招,就是针对韩国盲目效仿他魏国的改革策略,给予针对:正所谓因地制宜,适合魏国国情的改革策略,未必就适合韩国,他完全可以从这方面着手,再推行一条专门用来坑韩国的改革策略,故意让韩国效仿,给后者制造点麻烦。
  至于第二招嘛,则是类似当年赵弘润用“重骑兵”来坑韩国,让韩国错误地将大量的财富用在歧路上。
  不过,考虑到韩国已经被魏国坑了一回,这次想要韩王然上当,恐怕不是那么容易,需要从长计议。
  “来人,将韩晁、赵卓两位韩使请来!”
  在有了主意后,赵弘润吩咐左右道。
  此人他并没有注意到,有一位旗鼓相当的劲敌,其实并非是一件坏事。
第0163章
各国邦交(一)
  两个月后,韩使赵卓返回了韩国王都蓟城,向韩王然复命。
  “按照大王的吩咐,韩晁留在了大梁,设法为我国打探消息。不过魏国对其有所防范,臣以为短时间内,怕是没有什么成效。”
  韩王然闻言点了点头,他也知道,韩晁以“驻魏韩使”的身份留在魏国的王都大梁,那么势必会遭到魏国的监视,但与寻常细作不同的是,在这个年代,他国的使者多多少少是有一些特权的,就拿韩晁来说,只要他不激怒魏王赵润,哪怕魏国官员查到韩晁在借使者的身份干一些细作、密探的勾当,刺探他们魏国的情报,看在使者的面子上,基本上也不会为难韩晁,哪怕韩晁做得实在太过火,魏国朝廷基本上也只是给予口头上的严厉警告。
  这跟当年被赵润下令处死的齐使田鹄不同,那齐使田鹄纯粹就是自己找死,怨不得别人。
  “那倒无妨,据寡人推断,日后三五年来,魏国应该不会轻易有什么行动……”
  据韩国的细作送回的消息,韩王然得知魏国目前正不遗余力地展开国内建设,种种迹象表明至少三五年内不会对外用兵,这让他既感觉松心,又难免有些警惕。
  很显然,目前的魏国是在积累底蕴、消化之前的利益所得,一个在取得绝对优势局面后仍能耐得住寂寞,韬光养晦积累底蕴的国家,实是非常恐怖的——因为到时候它一旦爆发出来,会比现如今更加可怕。
  “见过赵润了么?他最近在做什么?”
  在问及了几个关于魏国的消息后,韩王然忍不住便问起了魏王赵润的近况。
  “依旧如之前那般勤勉务国。”赵卓简单地将他亲眼所见的情况告诉了韩王然。
  韩王然点点头,一方面暗暗激励自己,另一方面,亦有种莫名的惺惺相惜的感觉。
  他生平最佩服的,除了韩王简以外,恐怕也就只有与他岁数相仿的魏王赵润了,虽然相传齐国的新君吕白也是一位颇为聪颖贤明的君主,但在韩王然看来,唯有魏王赵润才值得他穷尽一生去追赶。
  “对了,大王,微臣归国时,魏王还委托臣下将一封书信转交给大王。”
  说着,赵卓从怀中取出书信,递给韩王然。
  “赵润?有书信予寡人?”
  韩王然有些惊讶,接过书信,将其打开后扫了两眼,起初微微皱了皱眉,但旋即,脸上就露出了莫名的笑意。
  赵卓在旁看得好奇,忍不住问道:“大王,不知魏王在信中写了些什么?”
  “呵呵。”韩王然笑而不语。
  事实上,赵润在信中写的并非全然都是好话,其中还有不少讽刺韩国效仿他魏国进行改革的举措,不过这些讽刺落在韩王然眼中,却仿佛是赞美——赫赫威名的魏王赵润,对他韩国偷师于魏国、效仿魏国进行改革一事毫无办法,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讽刺他,这不是赞美又是什么?
  一想到赵润可能也蛮忌惮自己,韩王然心中就美滋滋的。
  还有什么比得到他所认可的对手的忌惮还要值得令人高兴的呢?
  想了想,韩王然问道:“听说赵润的妃子‘秦姬’快生诞了?”
  他口中的“秦姬”,即是指秦少君——不过世人还是只知道她是秦国公主,却不知她亦假扮秦国的储君。
  赵卓愣了愣,想了想说道:“大概是吧……应该是这几月了。”
  听闻此言,韩王然笑吟吟地说道:“回头寡人置备一份贺礼,由你带往魏国,算是庆贺赵润又得一子女……到时候寡人再给你一封信,你代寡人顺道交给赵润。”
  “……”
  赵卓张了张嘴,表情有点古怪。
  他心说,我好歹也是颇有名望的使者,并非你们两位君王间来回送信的信使啊,您能不能交给我一点更加有意义的任务呢?
  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将心底的话说出口,或者他也觉得,并非人人都有荣幸成为魏王赵润与韩王韩然这两位君主书信来往的信使——毕竟这两位,皆是赵卓所认可、所敬佩的当世明君。
  此后,韩王然又询问了一些关于魏国的情况。
  赵卓一边回忆一边回答道:“据臣眼见,最近魏国倒也没有什么异动,倒是相邻的卫国,似乎发生了变故……”
  说着,他便将卫王费与卫公子瑜父子反目、且最终卫公子瑜不幸亡故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韩王然,听得韩王然颇感惊讶。
  “卫瑜……魏国于去年在大梁召开‘会盟’时,他不久出现过么?当时你与韩晁还曾告诉寡人,那也是一位颇为杰出的人主。”
  “是那样没错。”赵卓感慨地说道:“卫瑜虽说不及魏王,但在其卫国,亦享有不低的威望,臣亦十分惊讶,这等杰出的人主,竟死于非命……对了,陛下,据说,卫瑜还是魏王的表兄。”
  韩王然闻言瞧了一眼赵卓,略一思索后问道:“对此,赵润是何态度?”
  仿佛是猜到了韩王然的心思,赵卓回答道:“魏王收养了卫瑜的子女,除此之外,再无干涉卫国的内事……不过,因为卫瑜的死,卫人似乎对卫王颇为失望,因此在臣等出使大梁时,常听说有卫人跋涉搬迁到魏国境内。”
  “仅仅只是收养的卫瑜的子女么……”
  韩王然颇感意外地喃喃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3/1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