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校对)第16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6/1895

  赵弘润示意周初坐下。
  周初不敢违背,正襟危坐之余,心中不免有些惶恐。
  而就在这时,却见赵润双手十指交叉支撑在面前的案几上,看着周初问道:“你是魏人?”
  “是、是的,草民祖籍长社,不过近些年为了谋生,混迹在酸枣……”周初结结巴巴地说道。
  赵弘润点点头,随即又问道:“听说过司马安么?”
  “司马安?”周初愣了愣,不理解眼前这位他魏国的君主,为何会在召见他时说出司马安的名字。
  他想了想说道:“河西守,司马安、司马将军?草民听说过。”
  “很好。”赵润点点头,笑着说道:“当年朕率军征讨三川郡时,司马安担任朕的副将,你可曾听说过,他用五百只羊,就策反了乌须部落的数万奴隶,继而覆灭了整个乌须王庭?”
  “草民听说过。”
  周初点点头说道。
  要知道,“司马安五百羊灭乌须”,这可是魏国津津乐道的典故,而司马安也因此名声大增。
  “那你就以司马安将军以五百羊为题,给朕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出来。”赵弘润笑眯眯地说道。
  “编故事?”
  周初眼睛一亮,这可是他的拿手好戏啊。
  “遵命!”
  拱了拱手,周初提笔毛笔,蘸了墨汁,在纸上挥笔疾书,那书写的速度,堪称是思如泉涌、文不加点,就连赵润都为之惊叹,忍不住站起身来,走到周初的背后观瞧。
  如他所猜测的那样,这周初虽然是不入流的小说家,但倒也不失聪颖,只见在他笔下的司马安,俨然一副“卫国英雄(保卫,非魏国)”的形象,哪里还是那个曾被成为屠夫的印象?而那些被司马安屠杀的乌须人,在周初的笔下则变成了凶神恶煞、始终对魏国抱持着敌意的敌人。
  “很好!很好!”
  在看了片刻后,赵弘润抚掌赞叹。
  在“四主八辅”十二门学术中,他此刻最满意的,或许就是这个小说家。
  而此时,礼部尚书杜宥站在甘露殿的窗户外,从始至终目睹了经过,心下亦恍然大悟。
  他不得不佩服那位年轻君主的才思敏捷,居然还能这样运用小说家。
  “陛下之智,我不及也!”
  杜宥由衷地感慨道。
  而与此同期,就在魏国因为百家争鸣而变得热闹非凡时,这个消息,亦送到了韩国的新都蓟城,送到了韩王然的耳中。
  当时在听说这个消息后,正在处理政务的韩王然大惊失色,失手掉落了手中的毛笔。
  “不好!天下英杰,尽入魏矣!”
第0178章
寓教于乐
  当日,韩王然急召丞相申不骇,以及张开地等其余几位宫廷士卿,与他们叙说魏国那边百家争鸣的盛事。
  听了韩王然的话,申不骇与张开地面色凝重。
  良久,申不骇怅然叹息道:“蓟城,离中原实在太远了……”
  曾经韩国的都城邯郸,亦是中原西部屈指可数的大城,论繁华与热闹,并不亚于中原东部齐国的王都临淄多少,而相比较邯郸,蓟城位处于渔阳郡,虽说还谈不上地处边陲,但确实已距离中原很远。
  地理位置远,再加上交通不便,这使得韩国的消息渠道越来越闭塞,就像这次魏国百家争鸣一事,还是由派驻在魏国大梁的韩使“韩晁”派人送消息给蓟城的,可是等蓟城这边收到消息,魏国那边的百家争鸣,却几乎将步入尾声,韩国那可真是想捣乱都赶不上。
  当然,捣乱只是韩王然的想法,至于丞相申不骇,其实他也倾向于去见识见识魏国百家争鸣的盛事,毕竟他也是法家门徒。
  “韩晁大人若是早些日子派人送来消息就好了。”
  张开地一脸遗憾地说道。
  韩王然与申不骇附和地点点头。
  其实平心而论,这件事倒也无法怪罪韩晁,毕竟这次魏国的百家争鸣,实在是一件意料之外促成的事,这件事的起因,是魏国为了那三十座国立学塾选定教材一事,别说当时的韩晁没有想到,就连魏王赵润都没有想到,这件事竟会牵动天下百家学派,使各派学子纷纷聚拢于魏国——这真可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待等到后来韩晁亲自参与了百家争鸣,意识到事态逐渐有些不对劲,再派人向韩国蓟城送递消息时,早已经来不及了,魏国闷声不响地,就邀揽了许许多多在野的贤才,甚至于其他中原国家的人才。
  尤其是“大梁学宫”一出,就注定中原的文化中心,将由鲁国、齐国,逐渐向魏国这边迁动。
  “可恶!”
  在沉默了片刻后,韩王然愠怒地一拍桌案,让申不骇与张开地都有些吃惊,因为他们极少极少看到这位年轻的君主如此失态。
  事实上,韩王然倒也不是愠怒,他只是觉得憋屈。
  他自认为他已经很努力地在追赶他那位神交的挚友、即魏王赵润的脚步,听闻赵润勤勉执国,他就比赵润更加勤勉;听说赵润礼贤下士,他就更加宽厚仁慈。
  但是,他韩国与魏国的差距,非但没有因此逐渐缩小,反而渐渐拉开距离——比如这次魏国的百家争鸣,直到发生之后韩王然这才幡然醒悟:魏国,再一次地走在了他韩国的前头。
  拼命追赶、且始终追赶不上,这份憋屈与失落感,深藏在韩王然的心中,直到这次才稍稍宣泄出来。
  然而,韩王然不愧是为了夺回王权而隐忍了十几年的雄主,在稍稍发泄了心中的愤懑后,很快就冷静下来,笑着对申不骇与张开地说道:“寡人失态了,叫两位见笑了。”
  申不骇与张开地对视一眼,拱手连说不敢。
  就像魏人对他们的王赵润充满信心一样,申不骇与张开地亦对韩王然抱持绝对的信心,认为这位君主一定可以带领他韩国恢复当初的繁荣与强大,击败魏国、夺回中原霸主的地位。
  在冷静下来之后,韩王然负背双手在殿内踱着步,神色凝重地说道:“此番魏国百家争鸣,趁机网罗天下人才,寡人可以估测,魏国将逐渐取代齐鲁两国在天下文人心中的地位……申相,您对此有何破解之法?”
  申不骇捋着胡须缓缓摇头。
  他必须承认,这次魏国的举措,就连他也完全没有想到——将天下各学派网罗于魏国,这是多么疯狂而睿智的策略!
  倘若提前一两个月得知,那他倒是还能想办法给魏国妥妥后腿,可如今,魏国那边尘埃落定,他韩国无论再做什么,都已经是枉然。
  倒是张开地建议道:“不若我国亦效仿魏国此举,借此网罗天下人才?”
  韩王然与申不骇对视一眼,眼眸中起初闪过一丝精光,但渐渐恢复如常。
  效仿魏国网罗天下各学派门徒、招揽人才?
  天下各学派的门徒,早就已经跑到魏国去了,能有几个剩下的?
  就好比一锅肉汤,魏国非但已经将汤里的鲜肉捞起来啃了,就连汤都喝掉了大半,就只剩下一些残羹。
  但是,好歹还有残羹不是么?
  能喝口汤,总比没有好。
  想到这里,韩王然亦立刻下诏,邀请天下各派学子前来蓟城,效仿魏国,也想鼓捣出一个百家争鸣的盛事。
  但很遗憾,正如预料的那样,韩国期待了数个月,而最终跋涉来到蓟城的,却只是小猫两三只,以至于韩国的这场所谓百家争鸣,异常冷清,要不是丞相申不骇让自己的法家弟子站出来充了充人数,搞不好还真成了一场笑话。
  但这件事,还是被魏国安插在继承的青鸦众得知,且将这个消息送到了魏国。
  而当时,魏国已步入冬季。
  值得一提的是,在百家争鸣之后,在魏王赵润下令建造“大梁学宫”之后,朝廷工部、冶造局、以及魏墨,三方联手在城外建造起了这座魏国的最高学府,大梁学宫。
  工期只有短短一个半月,赶在入冬之前,就大致建成了学宫的几座建筑,让来自其他国家的诸家子弟,亲眼见识到了魏国工匠的建造速度。
  这座大梁学宫的建筑分布很有讲究,其正中央的大殿阁,是用于“十二门”相互探讨用的,而以这座殿阁为中心,在东南西北四角,坐落有四座稍微小一些的殿阁,分别属“儒、法、兵、墨”四家所有,而在这四座殿阁的每两座之间,又分别设有两座再稍微小殿的殿阁,分别属于“纵横家”、“道家黄老派”、“医家”、“名家”、“农家”、“阴阳家”、“杂家”以及“小说家”。
  除了主殿阁可以随意由学派弟子进出外,其余十二座子殿阁,非所属的学派子弟不得入内,这也是为了避免彼此间不必要的矛盾与争执——要闹要吵,就到主殿阁去闹去吵,吵个痛快!
  当然,由于工期太短,很快就要步入冬季,冶造局与工部的官员,向各派学子解释:暂时就建成这样,待等明年开春之后,再完善主殿与子殿,包括围起城墙、铺设青砖、雕刻塑像,以及在各殿阁铭刻花纹图案等等。
  面对着这些解释,各派学子面面相觑。
  其实他们认为,就目前这座学宫,其实已经非常让他们满意了,可似乎魏国朝廷对此并不满意,还要力求完善。
  对此,代表魏王赵润出现在各派学子面前的礼部尚书杜宥微笑着说道:“毕竟此乃‘大梁学宫’,是我大魏最高国立学塾,而诸位,皆是我大魏奉为上宾的贵客,岂可怠慢?”
  这一番话,让那些来自其他国家的各派子弟很是受用,于是乎,纷纷表示魏王赵润开明,实乃是天下少有的明主。
  除此之外,赵弘润亦扩大了“膳部”的权限。
  膳部,隶属于礼部辖下,以往主要负责朝廷承办的宴席,以及祭祀时所需的酒膳,而如今,赵润又让膳部负责一事,即“国立学塾的用度开支”,包括三十座国立初等学塾,以及大梁学宫这座最高学府。
  毕竟是“国立”学塾,一切用度开支,都由朝廷来负责。
  待此事尘埃落定,户部官员咬牙切齿的痛恨对象中,又多了一个“膳部”,毕竟按照魏王赵润的命令,户部要持续给膳部投钱,然而膳部却无丝毫回报给户部——那真的是一点回报都没有。
  然而让户部庆幸的是,膳部只负责国立学塾以及大梁学宫的用度开支,并非是兵部、工部那种吃钱大户,不过即便如此,膳部官员后来偶尔遇到户部官员,也难免被户部官员狠狠瞪上两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6/1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