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校对)第17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9/1895

  连带着跟随他攻入东瓯军腹地的那百余名羯角骑兵,皆战死阵中。
  片刻后,当东瓯军士卒用枪尖挑着赫查哈契的首级悬示于阵线前方时,诸羯角骑兵大惊失色,气势大跌。
  尽管昌邑城的南郊此时仍有近万羯角骑兵,仍具备有强大的实力,但正如吴起所判断的那样,那名悍勇的万夫长赫查哈契被杀后,这些羯角骑兵的士气就难免一落千丈了。
  而与此同时,川雒督护博西勒,正带着其余几名万夫长,率领大部分的骑兵袭向昌邑城的东城,因为那里有楚国的主力,以及楚军的本阵。
  “哈格尔,你带人支援昌邑。”
  在赶到城东战场时,博西勒对麾下的万夫长哈格尔下令道,令其率领骑兵突袭正在攻城的楚军,即那支打着“昭关”旗号的军队,而他自己,则率领一半兵力袭击楚军的本阵。
  “是!”
  万夫长哈格尔领命,率领着骑兵袭向昭关楚军。
  此时,昭关楚军的主将项娈正伫马立于第一线,见左侧忽然杀过来一支骑兵,不禁皱了皱眉。
  “吴起搞什么鬼?……等会,莫非这支异族骑兵是绕过南郊过来的么?”
  作为越将吴起的老对手,项娈可不认为东瓯军会如此简单就被一支异族骑兵击溃。
  倘若越将吴起以及其麾下的东瓯军就只有这种程度,楚国当初何必付出大代价招揽越国?
  远远看到羯角骑兵万夫长哈格尔率领骑兵杀向这边,项娈沉声喝道:“左翼,全员向南,组成兵阵,抵挡敌骑。”
  说着,他驾驭着战马,缓缓向着左翼靠近。
  “防守!”
  随着一名昭关楚军的将领一声大吼,左翼的昭关楚军立刻举起盾牌,构筑成一道防线。
  就跟轻敌的赫查哈契一样,哈格尔亦将眼前这支楚军,与他印象中“可随意屠杀”的楚国军队混淆了,以至于毫无顾忌地就冲了过来。
  直到这些羯角骑兵一头撞在昭关楚军士卒的防线上,撞得人仰马翻时,万夫长哈格尔这才意识到这支楚军的不同之处:以往他们遇到的楚国军队,只需轻轻的一轮突击,就立马四分五裂,可是这支楚军,正面承受了他们羯角骑兵的冲击,有许多士卒被直接撞死在原地,可即便如此,这支楚军却没有退后半步,依旧牢牢地守着阵地。
  “怎么回事?楚军不是一向羸弱的么?”
  哈格尔大为不解。
  就在他困惑之际,侧面忽然杀来一支楚国的骑兵,人数极少,大概就只有数百人左右,直直朝着哈格尔杀来。
  见此,哈格尔顿时心领神会:看来是奔着我来的。
  心中一阵亢奋,因为他发现,那数百骑兵为首,似乎还是楚国的一员大将。
  一想到建立功勋就在今日,哈格尔心中大为振奋,挥舞着战刀就冲了上前。
  眨眼间,两匹战马擦肩而过。
  旋即,就见那名楚国将领勒住了缰绳,伫马在原地,甩了甩手中染血的长刀,仰头看了一眼昌邑城方向。
  “攻城的进展,比预料的缓慢呢……别的不说,若是被吴起那厮率先攻破了城池,这可不妙。”
  这位名为项娈的楚国猛将,喃喃自语着。
  在他身后,羯角骑兵万夫长哈格尔噗通一声倒在摔落在地。
  从始至终,项娈都不曾用正眼瞧哈格尔一眼,就仿佛对方只是无名小卒而已。
第0234章
魏国之危
  “督护,赫查哈契与哈格尔两位万夫长战死了。”
  就当羯角骑兵的主将博西勒正率军攻打楚军的本阵时,有几骑斥候送来了这个噩耗。
  在听到这个噩耗后,博西勒张着嘴,半晌没说出话来。
  要知道,那两位万夫长,皆是跟随了十年的老部下,尽管彼此最初并非是一个部落出身,但十年的相处,却完全可以抵消这部分导致的疏远,甚至愈发亲密。
  “他二人……怎么死的?”博西勒沉着脸问道。
  “赫查哈契,是被城南的楚军设计,孤身深入敌军,无法突围被杀;而哈格尔,则是在东郊,疑似被楚军将领项娈所杀……”那名骑兵解释道。
  听闻此言,博西勒扭头看了一眼昌邑城的东郊,不过,并非看到那边的羯角骑兵有什么溃败的迹象。
  这跟羯族人的习俗有关,羯族人套用类似“狼群”的作战方式,他们的指令非常简单,比如说“杀光对方”、“击溃对方”、“击败对方”等等,在这个指令的基础上,羯角骑兵们便在各自万夫长、千夫长的率领下与敌军厮杀。
  每一名万夫长、千夫长,就好比是狼群中的头领——狼群中在头领死亡之后,就会立刻选出新的头领,而羯角骑兵亦是如此,万夫长战死之后,则由最为勇武的千夫长接管指挥。
  这听上去似乎跟中原军队在战争期间的将职升迁颇为相似,不过事实上却有很大的不同,就比如说,好斗好狠的羯族人,他们对战死并不是很抗拒——与其病逝在床榻上,他们宁可选择战死沙场,死在有价值的对手手中。
  反正他们认为,他们死后的灵魂,会受到高原天神的庇护。
  或许有人会觉得,既然羯族战士如此悍不畏死,为何当初却臣服了魏国呢?
  其中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赵润当年征讨三川郡时所使用的“猛火油”,也就是石油。
  因点燃石油而烧起来的大火,就连天降暴雨也无法熄灭,这给三川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误以为魏国有火神庇护,且这位神祇的神力,强大到连用降雨的方式来拯救他们的高原天神都不能匹敌,是故,羱族、羝族、羯族纷纷臣服了魏国。
  再等到后来,魏国朝廷的礼部,为了加强朝廷对三川郡的控制,不遗余力向三川郡灌输类似“天授君权”的思想,这让许多三川人都为之“恍然大悟”:原来魏王乃是上天之子,我们这些凡人如何斗得过天之子?
  既然明知无法战胜,又不希望自己部落因为“逆天而行”而灭亡,于是,三川人、包括羯族人,陆陆续续臣服了魏国,或者说,臣服了那位让他们又敬又畏的“上天之子”,魏王赵润。
  但是此刻面对楚国的军队,情况却大为不同。
  虽然楚国的军队是羯角骑兵的十几倍,但这些羯族战士并不认为对方是不可战胜的——除非这帮楚人身背后也站着一位神力强大的神祇,且彰显非凡的力量,让他们亲眼看到类似“天水无法熄灭火势”的奇迹。
  不然,羯角骑兵无所畏惧,万夫长战死,就由千夫长顶上;千夫长战死,就由百夫长顶上,直到取得胜利。
  正因为如此,尽管赫查哈契与哈格尔两位万夫长战死,但昌邑城南与城东两个方向的城郊,羯角骑兵们并未因此而溃败——当然,在士气上受到负面影响,这是在所难免的。
  “楚将项娈……么?”
  因为只知道一个敌将的名字,博西勒暗暗将这个名字记在心中,以待他日为两名部下报仇。
  而眼下,他却顾不得这一些,因为他正在指挥麾下骑兵进攻楚军的本阵,也就是楚水君所在的本阵。
  不得不说,楚水君麾下的军队,跟吴起的东瓯军、项娈的昭关军,的确不可相提并论,这不,面对博西勒两万左右羯角骑兵的骚扰、突袭,驻扎有二十几万楚国军队的楚国本阵,竟呈现出疲于应付的局面——应战能力还不如仅仅数万人的东瓯军或者昭关军。
  这倒也不奇怪,毕竟楚水君麾下的军队中,虽然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其中却充斥着大量的粮募兵,在面对羯角骑兵这种凶悍的骑兵时,哪怕十几万粮募兵,都不如区区一万沉着勇悍的精锐好使。
  这不,楚水君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麻烦:被羯角骑兵几番突击,导致粮募兵军心涣散,毫无章法地移动,非但没能有效地限制羯角骑兵的突围,反而屡屡阻挡在己方正军的前进道路上,害得那些楚国正军无法做出有效的反击。
  这让楚水君的面色很不好看。
  虽然对于拥有几十万兵力的楚军而言,似羯角骑兵的突袭,充其量也只能在他们身上咬下几块肉,并不能严重伤及根本,可是看着这些异族骑兵来去自如,心中难免也是懊恼。
  只可惜,就算再懊恼,楚水君暂时也毫无办法。
  “罢了,就叫这些阴戎骑兵再猖狂片刻,待我军攻陷昌邑,再来收拾他们!”
  楚水君恨恨地想到。
  不得不说,项娈、吴起二人并没有使他失望。
  待等到黄昏前后时,项娈麾下的昭关军,就已攻占了东城的城墙,且顺势控制了城门。
  历来的攻城战,一旦城门被敌军攻破,就基本上判定了防守方的战败,鲜有能扭转战况的。
  尤其是在兵力远远不如攻城方的情况下。
  显然,昌邑城也无法成为罕见的个例,在得知楚国军队攻克了东城门后,似安陵王赵燊等魏国王贵,便心生了撤退的想法。
  不可否认,他们也希望能守住昌邑,但倘若事不可违,他们也不会选择与城池共存亡——他们乃是魏国的赵氏王贵,这个国家还没有到必须由他们做出牺牲的地步。
  这里又不是大梁,更不是雒阳,它只是宋郡的一座城池而已,跟他魏国此前放弃的十几座宋郡东部城池,并没有什么区别。
  “成陵王,请您慎重抉择啊。”
  在得知成陵王赵燊等人要撤退时,抚宋特使崔咏拉着前者恳求。
  不是说能坚守十日的么?这才是首日啊!
  仿佛是猜到了崔咏的心思,成陵王赵燊颇有些尴尬地说道:“我也没想到,楚国联军中居然还有那等精锐……崔大人,不是本王驳你的面子,只是眼下城门已被楚军攻破,我军又并非商水军、鄢陵军、魏武军,哪有什么起死回生的可能?与其在这里白白消耗兵力,还不如后撤,撤到定陶,重整旗鼓……”
  崔咏不是不懂得这个道理,只是他在昌邑居住了许多年,对这座城池已经城内的百姓早已有了感情,实在是不忍抛弃。
  见此,成陵王赵燊劝道:“崔大人,以大局为重啊。”
  最终,崔咏还是被成陵王赵燊给说服了,黯然地决定放弃昌邑。
  一时间,魏军从昌邑城的西城门撤退,包括县令简覜等本地官员、望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见机不对跟随迁移的百姓。
  羯角骑兵很快就得知了魏军弃守昌邑的消息,亦放弃了与楚国军队纠缠,在督护博西勒的指挥下,保护着这些人徐徐从昌邑撤离,撤向定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9/1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