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校对)第17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4/1895

  礼部左侍郎朱瑾的反应最快,闻言连忙劝阻道:“陛下,万万不……”
  刚说到这,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原因在于赵润扫了他一眼。
  只见赵润环视了一眼在场的诸大臣,平静地说道:“朕并非是跟诸爱卿玩‘谁反对、谁附议’的那一套,朕就是告诉你们朕的心意,不允许任何人提出异议!”
  “……”
  殿内诸位朝臣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
  不得不说,赵润在这方面继承了他父王赵偲为人处世的风格:在无伤大雅的事情上,先王赵偲的性格非常随和,随和到仿佛没有脾气,就像当年顽劣的赵润百般挑衅,赵偲也从未用君主的权势在压制儿子的叛逆。
  而这些年来,赵润亦时常与礼部尚书杜宥等朝臣“斗智斗勇”,这早已经成为宫内朝中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事了。
  可话说回来,倘若见赵偲、赵润这两代君主平日里为人随和,就误以为两位君主柔弱,那就大错而特错——事实上,这对父子都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主。
  尤其是赵润,他的霸道、强势,更甚其父。
  就好比那句“不允许任何人提出异议”,他父王赵偲是绝对说不出口的。
  “陛下……”
  礼部尚书杜宥神色复杂地看着眼前这位君主。
  作为朝中百官之首,他理当率先开口阻止这位君主“以身犯险”的举动,但是……他不敢。
  别看杜宥曾经为了赵润惫懒一事而几番劝谏,最终让赵润这位君主陪着笑脸道歉——虽然始终不见悔改——但其实杜宥心中也明白,这只是这位君主让着他而已。
  否则,以这位君主一言可决千万人生死的权势,用得着在他面前赔笑脸么?罢黜了他的官职,还不就是这位君主一句话的事?
  不止是杜宥,事实上在场的诸位朝臣心中也清楚:只要不触及这位君主的底线,那么,这位君主或许是他魏国有史以来最宽容的君主。
  而此时此刻,“御驾亲征、救援大梁”,这就是这位君主的底线——任何胆敢在此时提出异议的朝臣,虽不至于有性命之危,但必定会被这位君主所恶。
  “怎么都不说话了?”
  环视了一眼殿内的诸位大臣,赵润笑着说道:“看来诸位爱卿皆附议朕的决定,很好,很好。”
  “……”
  殿内诸朝臣面面相觑,忍不住在心中一阵腹诽:您都明说不允许提出任何异议了,我们还能说什么?
  在寂静了片刻后,性格老实持重的礼部右侍郎何昱开口说道:“陛下不允许臣等提出异议,臣等不知该说什么。”
  “这家伙真敢说啊?”
  殿内诸多朝臣,吃惊地看向礼部右侍郎何昱,吃惊于这位何侍郎居然敢在这个时候顶撞那位君主。
  然而,坐在王位上的赵润却并未动怒,反而笑呵呵地说道:“诸卿可以祝朕击溃诸国联军、凯旋回师……至于那些朕此刻不太听的话,都给朕憋在心里!”
  殿内诸朝臣相视无奈:他魏国的君主,一旦霸道起来就是这般让人无法招架。
  良久,礼部左侍郎朱瑾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臣支持救援大梁,但臣认为,御驾亲征之事,或有商榷的余地……当然,臣绝非是认为陛下不能成功,相反臣认为,只要陛下出马,虽诸国联军有百万之众,亦难挡陛下之威,臣只是觉得,似楚水君那等人物,还不需要陛下亲自出马……”
  “不愧是礼部出身,瞧这话说得。”
  殿内诸大臣闻言暗暗称赞。
  旋即,兵部尚书陶嵇亦开口道:“朱侍郎所言极是,楚水君何德何能,需劳烦陛下亲自率军出征?臣以为,南梁王可当此重任。”
  一听到“南梁王”这三个字,殿内诸臣就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般,你一言我一言地劝说起来——当然,是以恭维的方式来劝谏。
  也难怪,毕竟魏国曾有三位拥有灭一国能力的统帅,即魏王赵润、南梁王赵元佐,以及禹王赵元佲。
  论在统帅方面的才能,南梁王赵元佐并不会逊色赵润多少,充其量就是赵润比赵元佐多一些灵光一闪般的妙计而已,就比如当年攻伐秦国时的雪橇战车,使魏军创下了“十万大军在短短数日内奔袭八百里、兵临秦国王都咸阳城下”的壮举,或者说是奇迹。
  “南梁王……么?”
  赵润微微思忖了一下。
  其实近几日,他也考虑过南梁王赵元佐,但很快就被他否决了。
  原因有三,其一,南梁王赵元佐自禹王赵元佲过世之后,身体状况就大不如前,近些年更是一年不如一年,命其率军出征,赵润实在担心他因为劳顿而死在半途。
  其二,对于南梁王赵元佐的信任,赵润至今仍有所保留,尤其在当前这种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他岂敢将希望寄托了前者身上。
  至于其三,此事关乎赵润自己心中的愤怒。
  这十几日来,频繁收到前线己国军队战败、诸国联军侵入国内的消息,赵润心中异常愤怒。
  他不敢去想象,至今为止已有多少魏人惨死在诸国军队士卒的兵器下,亦不敢去想象,日后还会有多少魏人受这场兵事牵连而死。
  所谓国,无民不立、无王不兴,他赵润作为魏国的君主,他允许自己偷懒,但前提是,他能使这个国家持续富强,使国内的子民能安居乐业、安享和平。
  可现如今,他魏国的子民正在遭受屠戳,这让赵润备受怒火煎熬。
  击退诸国联军、保卫国家?
  不不不,他此番出征,可不仅仅只是如此。
  他要通过这场仗使天下明白,他魏国绝非柔弱可欺!
  与魏为敌者,便赐其亡!
第0238章
亲征
  历代中原诸国,极少有君主御驾亲征,除非是必胜的战争。
  其中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君主御驾亲征的危险性太大,万一这位君主不慎死于战场上的流矢,搞不好就连必胜的战争都能打输,甚至于,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稳定,使国家陷入动荡。
  退一步说,就算这位君主最终并未死于战场,但若是仍旧打输了这场战争,亦会大大降低这位君主的威望。
  其次,一般的君主,论率军打仗并不见得就强过本国的将军,万一这位君主做出错误的决定,就很有可能打输这场战争——当年魏韩上党战役,就是因为魏王赵慷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尽管他并没有御驾亲征。
  其三,君主御驾亲征,此事对前线己国士卒的鼓励那是毋庸置疑的,但反过来说,这位君主也会成为敌军的目标。
  综合以上种种,是故历来中原各国的君主极少亲自出征,尤其是在己方落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
  但话说回来,魏国当代君主赵润,他与一般的君主却又有所不同,这位君主本来就是以武功著称,因此,倒也不必担忧这位君主会做出错误的决定,相比较之下,魏国的臣子更担心这位君主在战场上遇到危险。
  毕竟此番魏国面临的敌国军队,那可是多达一百五十万军队。
  不过,既然这位君主已做出最终决定,魏国的臣子们也只能默认此事——劝谏?当这位君主真正拿定主意之后,所谓的劝谏都是不存在的。
  古往今来,有几位君主会直截了当说出“不允许提出什么异议”的话?
  “看来诸位爱卿皆支持朕的决定,这很好……”
  在朝会上,赵润颠倒黑白地说道,旋即他端正了脸上的神色,沉声说道:“既然如此,朕希望朝廷立刻行动起来,给予朕协助……”
  殿内诸人面面相觑,最终只能默认这个结果。
  主持完早朝之后,赵润便来到了垂拱殿。
  此时在垂拱殿内,似蔺玉阳、虞子启、介子鸱、温崎等内朝大臣,也已经得知了发生在宣政殿内的事,得知魏王赵润欲御驾亲征,皆大为震惊。
  震惊之余,内朝诸大臣各有态度。
  温崎是支持他魏国君主御驾亲征的,他觉得,在国家动荡的情况下,君主御驾亲征非但能鼓舞士卒的军心,还能激励国人自发保家卫国——这是除魏王赵润这位君主以外,任何魏国将领都办不到的。
  倘若君主的出征能使举国上下团结,使国家能渡过灾难,那么,温崎认为君主就必须出征——这是君主的职责。
  因此,温崎对于魏王赵润提出御驾亲征,持高度的认可。
  但蔺玉阳却不这样看待。
  他觉得,国家越是动荡不安,君主就越发需要坐镇在王都,更何况,太子赵卫尚且年幼,不足以承担国家重任,万一君主不慎战死沙场,这可如何是好?
  别看魏国近些年来非但日益强大,而且内部高度稳定,但这是基于当代君主赵润的威势,他的存在,使王权膨胀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彻底盖过了国内一些原本会影响到国家稳定的问题,比如宗府、陇西魏氏、川雒羯族、国内王贵,再比如士族与王族的矛盾、士族与士族的矛盾,等等等等。
  基于魏王赵润的存在,魏国国内各方势力都不敢造次。
  但倘若赵润这位强势的君主不幸在这场极少胜算的战争中亡故,还有谁能压制这些人呢?
  难道靠年仅十余岁的太子赵卫?
  很大的可能是,一旦赵润这位强势的君主不在了,魏国很有可能会因此四分五裂,就像十几年前的韩国那般,王权被国内王贵架空,成为傀儡。
  倘若事情真到了那种地步,别的事暂且不说,至少魏国的崛起、以及对于中原的称霸,怕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但遗憾的是,纵使内朝首辅、百官之首的礼部尚书杜宥,都无法使那位君主改变主意,更别说蔺玉阳、虞子启等人。
  内朝诸臣,也只能默认这件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4/1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