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校对)第17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0/1895

  确实,不同于他的兄弟赵元偲,当今他魏国的君主赵润,根本就不忌惮他,自然也不会在意他有没有子嗣,只是南梁王赵元佐自己没往这方面想而已。
  “南梁王……这是很光彩的王号么?”
  赵元佐淡淡地回答兄长道。
  赵元俨愣了一下,不知该如何接话。
  的确,对于赵元佐来说,南梁王确实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王号,相反是一种耻辱,一种失败,一种痛苦的回忆。
  见赵元俨无言以对,赵元佐自行岔开了话题:“宗府如今很闲么,以至于两位结伴而来?”
  听闻此言,赵元俨亦忍不住苦笑着摇了摇头。
  不可否认,他宗府近些年来确实很闲,几乎都快被朝廷挤得没权了,比方说管教族内子弟这块,往年赵氏子弟犯了国法,都是由宗府管教,如今,刑部取缔了赵氏王贵这方面的特权——虽然还不至于直接处死赵氏子弟,但宗府失去了这方面的权柄也是不争的事实。
  没办法,士族的势力越来越庞大,王族的势力相对衰弱,只剩下赵燊、赵安定、赵郯等极其少的赵氏子弟还执掌着权柄。
  “是因为秦国的事。”赵元俨直截了当地说出了来意。
  赵元佐看了几眼赵元俨,将后者与赵胜请到书房,随口说道:“那位陛下的意思?”
  “不,是朝廷的意思。”赵元俨解释道。
  赵元佐闻言点了点头,随即沉声说道:“河西有司马安,河东有魏忌,朝廷暂时无需担心什么,他二人足以拖延秦国军队一段时间,纵使派我前去,也未必能做的更好,再者,我目前的身体状况,也无法长时间支撑……”顿了顿,他又补充道:“其实这场仗的关键,还是在于大梁那边,若那位陛下能尽快在开春后击退诸国联军最后的挣扎,则秦国那边问题不大,反之,无论做什么都是徒劳。”
  见赵元佐说得这么直白,赵元俨与赵胜对视一眼,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什么。
  良久,赵元俨无奈说道:“那愚兄就如此回禀杜宥大人?”
  赵元佐微微点了点头。
  片刻后,赵元俨与赵胜起身告辞,赵元佐目送着他们离去。
  事实上,南梁王赵元佐的身体状况,虽说每况愈下,但还不至于像他所说的那样差,只不过,他有一个不能离开雒阳的原因罢了。
  忽然,赵元俨好似想到了什么,站住了脚步回身说道:“对了,弘信的长子今年满十岁了,元佐你可知晓?”
  他口中的弘信,即赵润那位被削了王爵的兄弟,庆王赵信,本在小黄县被圈禁,但因为诸国联军大举进攻的关系,前几个月被带回了雒阳,宗府专门修缮了一座府邸,继续圈禁这位当初犯下了谋反之罪的魏公子。
  “……”
  赵元佐的眼角微微抽搐了一下,神色也变得有些不自然,勉强挤出几丝淡淡笑容道:“此子,与我已有十余年不曾来往……”
  “……这难道不是因为弘信被圈禁的关系么?还是说这其中……”
  赵元俨隐隐意识到自己似乎提起了一件不该提的事,尴尬地打了个哈哈,赶紧带着赵胜离开了。
  也难怪他感觉纳闷,毕竟庆王弘信当年与南梁王赵元佐是非常亲近的。
  看着赵元俨离去的背影,赵元佐负背双手,转头看向书房外的水池。
  “……若我儿当年未死,其子怕是也该到十岁了吧?他会有两个儿子么?就像弘信那小子……”
  他似这般想道。
  良久,他自嘲着摇了摇头,旋即,眼眸中神色逐渐变得坚定而阴冷。
  “我时日无多,眼下,就唯独这最后一桩心事……”
  想到这里,他即刻返回书房,亲笔写了一封书信,旋即唤来几名从镇反军中退伍的府上护卫,吩咐他们道:“你等速速带着这封信前往齐国一带,交给庞焕。”
  “是!”
  那几名府上护卫抱拳而去。
  随后,赵元佐重新走到书房外,负背双手看着眼前的雪景。
  “……赵润在大梁尚未击败诸国联军,而秦国却于此时兴兵攻伐我大魏……这,或许是个不错的机会?”
  “呵。”
  他意味不明地轻淡淡一笑。
第0276章
赵宣回援
  魏昭武三年二月初三,河东守魏忌派出的信使,这才艰难地抵达了太原郡的晋阳,准备将前者的书信递交于桓王赵宣。
  此时,桓王赵宣正在晋阳城内的郡守府,跟参将周昪,以及张骜、李蒙、方朔等将领商议对晋阳乃至太原郡的规划。
  其实简单地说,就是如何以魏国的利益去发展晋阳而已,毕竟如今韩国以韩王韩异为首的蓟城新政权,不过就是魏人扶持的傀儡政权而已,怎么可能会向魏国讨要回太原郡呢?
  只不过考虑到眼下魏韩两国又重新缔结盟约,为了照顾韩人的情绪,魏国这才宣称被魏军攻陷的韩国领土仍然归韩国所有,而事实上上,这只是一个名义而已。
  去年十一岁的时候,太原守乐成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索性就开门献城、投降了桓王赵宣,因为他觉得这个国家已经丝毫没有希望了,与其守着这样的韩国,还不如识相点投降魏国,凭借他“北原十豪”、“太原守乐成”的名号,难道还不能在魏国混个将军当当么?
  果不其然,当日乐成开门投降的时候,桓王赵宣大感惊喜,要知道他与乐成已几次交手过,很清楚这位韩国名将的能力,似这等猛将投效他魏国,简直就是莫大的喜事。
  当然,考虑到乐成的忠诚问题,在军师参将周昪的建议下,桓王赵宣还是解除了乐成的兵权——如何处理乐成麾下仅剩的那万余太原军士卒,这也是近几日来赵宣等人在考虑的一件事。
  首先,将其打散编入北一军,这是万万不可的,毕竟魏韩两国打了那么多年,两方的士卒对彼此都有仇恨,将万余太原韩军编入五六万北一军当中,无异于是在一锅沸腾的油当中倒入了一盆冷水——搞不好连锅子都要炸了。
  但是,就这么将其解散嘛,桓王赵宣又觉得颇为可惜。
  毕竟太原军,那可也是非常具有战斗力的韩国驻边军队,尤其是如今剩下的那万余太原军,那是经历过残酷恶战而存活下来的士卒,称得上精锐二字。
  就这么令其解散,实在可惜。
  再者,解散这万余太原军后,这些从战场上走下来的老卒,在家中无所事事,或许还会引起郡内治安的混乱。
  所以说,问题很麻烦。
  而在商议这件事的期间,降将乐成却丝毫没有发表意见的意思,但凡桓王赵宣询问他意见,这位豪将总是以“一切由桓王定夺”这类话来推脱——大概也是考虑到自己刚刚投降魏军,还未取得桓王一系人马的信任,是故还是低调点为好。
  正聊着,忽然屋外走入一名北一军将官,抱拳说道:“桓王,有几名士卒自称是河东守魏忌大人手底下的兵卒,在府外求见,说是魏忌大人派他们送重要书信给您。”
  “魏忌?”
  桓王赵宣微微一愣,点头说道:“请他们进来。”
  片刻之后,便有几名士卒来到了府内议事厅,为首一名队率面朝赵宣说道:“桓王,魏忌大人命我等送书信给您。”
  说罢,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双手呈上。
  见此,离那名队率最近的将领方朔将书信接过,随即递到赵宣手中。
  在众目睽睽之下,桓王赵宣拆开书信扫了两眼,一时间面色骤变。
  瞧见这一幕,军师参将周昪立刻猜到这封信的内容必定极其关键,否则赵宣不至于露出那样的表情。
  他略一思忖,环顾在座的诸位将领说道:“今日的议会,就到此为止吧,诸位暂且退下吧。”
  这一番话,说得张骜、李蒙、方朔等一干赵宣的宗卫们面面相觑。
  要知道他们那可是赵宣的宗卫,跟随这位王爷二十余年,有必要因为一封书信而回避么?
  忽然,李蒙瞥了一眼在座的降将乐成,心中顿时恍然:很显然,周昪并非是有意叫他们这些宗卫回避,他只是信不过降将乐成,可单独叫后者回避,又显得太过于针对,不利于笼络这位从韩国投奔他们魏国的将领,于是,周昪索性就叫所有人一起回避,完美地解决了乐成或会面临的尴尬。
  “不愧是周昪!”
  张骜、李蒙二人对视一眼,笑着站起身来,与降将乐成打招呼道:“乐成将军?”
  “……”
  乐成点点头,亦站起身来,在离开前有意无意地看了几眼周昪,随即微笑着抱拳说道:“桓王、周参将,那末将等便就此告退了。”
  他亦猜到了周昪的意思,不过并无反感,甚至于还稍微有些感激,毕竟倘若当真只有他一个人被要求回避,就算他不会因此恼羞成怒而背弃魏军,但面子上终归也不好看不是?
  “唔,你等都暂且退下吧。”
  坐在主位上的桓王赵宣,此时亦点点头说道。
  片刻之后,待等诸将陆续离开,军师参将周昪这才走到桓王赵宣身边,问道:“桓王,不知魏忌大人在信中究竟写了些,使你面色大变?”
  听闻此言,桓王赵宣索性将手中的书信随手递给了周昪,用带着几分怒意的口吻说道:“是秦国……去年岁末,秦国对我大魏不宣而战,兴不义之兵,诈取了河西守司马安大人治下的栎阳、莲勺两城……”
  “什么?!”
  周昪闻言亦面色骤变,赶紧仔细观阅手中的书信。
  然而,信中内容却与桓王赵宣所述一模一样:秦国,对他魏国开战了!
  “怎么会……”
  周昪喃喃自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0/1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