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校对)第2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1895

  赵弘润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李粱,淡淡说道:“李粱大人的意思是,单单我冶造局,并无变更度量衡的权利,对么?”
  李粱显然听懂了赵弘润对他的称呼由“李尚书”变成“李粱大人”背后的深意,可是此事兹事体大,远比允许兵部、工部私造钱库重大地多,因此,他硬着头皮点头说道:“微臣以为,此事当由陛下与朝中六部商议裁决!”
  “……”
  “……”
  赵弘润闻言一言不发,目不转睛地盯着李粱,而李粱亦目不转睛、坦荡地迎着这位肃王殿下的目光。
  不过在心底,李粱忍不住还是稍稍嘀咕,因为他感觉,这位年仅十五岁的肃王殿下,其眼神较同龄人过于锐利了,仿佛是一柄利剑,要在他身上剜下一块肉来。
  而就在这时,赵弘润忽然呵呵笑了起来,感慨地对李粱说道:“能与本王对视良久而无丝毫心虚愧疚,相信李尚书是真心为我大魏社稷着想……这样吧,本王与李尚书打一个赌如何?”
  说实话,李粱因为问心无愧,并未是为了一己私利才来找赵弘润,因此,他并不畏惧赵弘润的眼神,毕竟众所周知,这位肃王殿下并非蛮不讲理的人。
  不过即便如此,瞧见赵弘润表情缓和下来,他仍然感觉仿佛松了口气似的。
  “不愧是统帅过千军万马的肃王,这份气势……”
  心中暗暗称赞了几句,李粱恭敬问道:“不知肃王殿下要与微臣打什么赌?”
  只见赵弘润闻言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慢条斯理地说道:“本王不会强行推出‘新规’,正如李尚书所言,那不利于维持我大魏的国内买卖市集的稳定,本王会用另外一种方式,逐步逐步地改变我魏人,使他们逐渐舍弃旧制,采用新制……而在此之前,本王先叫你户部采用这种新制。”
  “……”李粱皱了皱眉,不解地问道:“殿下的意思是,是要我户部先采用‘肃氏新规’么?”
  “不不不,本王不会勉强你们。”赵弘润摇了摇手指,笑着说道:“你觉得本王会低声下气地恳求你兵部采用我冶造局的新规?当然不!本王要你们户部,主动采用新规!”
  “主动采用新规?这怎么可能?”
  李粱闻言满脸诧异之色,要知道据他所知,他户部内的官员,绝大多数均对“肃氏新规”抱持抵触与排斥,怎么可能主动采用这个新规。
  “李尚书不相信?那就拭目以待吧。”赵弘润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淡淡说道:“李尚书只要记住一点,从今往后,我冶造局是一切事物的标准,所谓的标准,就是一切事物皆要向此靠拢看齐……因此,别说户部、工部、刑部、吏部、礼部、兵部,均会潜移默化地适应并习惯我冶造局的规定,并将其奉为……唯一标准!”
  “……”
  李粱闻言面露惊诧之色,虽然他并不是很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不过赵弘润再次端茶的意思,他还是看得懂的。
  “殿下的话,容微臣回去后再仔细琢磨琢磨……时候不早了,微臣先行告辞了。”
  “不送。”
  “岂敢岂敢。”
  说罢,李粱便向赵弘润行礼告辞。
  目送着离开文昭阁,始终在旁喝茶并未介入赵弘润与李粱对话的芈姜,这才带着几分好奇问道:“他是谁?”
  “我大魏户部尚书。”
  “大官?”
  “唔,是掌着举国财政的大官。”
  芈姜一听更加好奇了,见此,赵弘润便向她简单解释了一番。
  “‘肃氏新规’?”听到这里,芈姜不解地问道:“为何是肃氏?不应该是姬氏么?难不成你是肃王,所以那些人就称之为肃氏?”
  “这我哪知道?”
  赵弘润无语地撇了撇嘴,他本以为芈姜会问出什么有建设性的问题来,没想到,对方却仅仅只拘泥于那“肃氏”的称呼。
  “这也没什么不好啊。”
  从旁,宗卫沈彧笑着说道:“待等殿下传下后嗣,传至数代之后,若是因为姬氏血脉淡薄,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无法再继承‘姬’这个氏称,殿下的后人也可以选择‘肃’作为家族的氏称,到那时候,谁都晓得‘肃氏新规’是由肃氏所制定。”
  “这倒不错……”赵弘润闻言,饶有兴致地摸了摸下巴。
  还别说,大魏还真有这方面的习俗,比如司徒、司空、司马这些特殊的复姓,其实都是这么诞生的。
  “沈彧,你说本王的后人若是继承了‘肃’的姓氏,能凭‘肃氏新规’吃喝不愁么?”
  沈彧耸了耸肩,笑着说道:“能否吃喝不愁卑职不知,但相信定能使肃氏名扬天下。”
  “唔……”赵弘润思忖了一阵,颇有兴致地说道:“这真不错,待回头本王要留下家训,假以时日,若是不能再沿用姬氏,就选肃作为姓氏好了。”
  “卑职在此提前恭祝殿下。”宗卫沈彧笑着玩笑道:“到时候,卑职的后人时代效忠肃氏,但愿殿下的后人莫要亏待。”
  “哈哈哈。”
  “哈哈。”
  “……”
  而听着赵弘润与沈彧你一句我一句的调侃,芈姜摇了摇头,抿了一口杯中的茶水。
  可不知为何,她面色微微有些发红。
第0244章
局限
  待等四月中旬的时候,冶造局内的工棚已拆除完毕,工棚里的火炉、铁砧等打铁器物亦尽数移除。
  而此时,负责冶造局新建工棚工程的营建司司郎徐炯,亦将更改后的工房设计图纸亲自送到了赵弘润手中。
  说实话,这还是赵弘润首次与徐炯这位营建司的司郎打交道。
  营建司,又称营缮司或营部,是工部辖下负责土木工程的司署,大到修缮城墙、建造城池,小到修理大梁城内皇宫与各官署的房屋,皆是由这个司署负责。
  甚至于,哪怕日后赵弘润希望翻新国内的各官道,亦得通过营建司。
  别看营建司在大梁城里官署内的官员与工匠并不会比冶造局多多少,事实上,工部的每一个司署,其人员都要比其余五部多上几倍,只是有许多人并未在大梁,而是在地方上负责营建事宜罢了。
  遗憾的是,尽管工部的人员占据六部之首,但是其地位,却始终在六部垫底,哪怕是如今赵弘润入主冶造局,变相提高了工部的地位,也不能使朝廷其余五部彻底改变对工部官员们的偏见。
  “劳徐司郎亲自设计我冶造局工坊的图纸,本王实在过意不去啊。”
  “肃王殿下说哪的话,这可是冶造局的大事,我工部日后还仰仗着冶造局的标准呢。”
  正所谓皆是自家人,因此,无论是赵弘润还是这位营建司的司郎徐炯,皆对彼此格外客气。
  事实上,工部的官员,亦是六部中最团结的,其中原因,不难猜测。
  赵弘润接过图纸来,细细瞅了几眼,不得不说,徐炯不愧是专门造房子,他亲笔所画的图纸,哪怕是赵弘润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徐炯在设计工坊的图纸上,所采用的正是赵弘润前两日所制定的“肃氏新规”,这让赵弘润对徐炯乃至营建司的印象更提升了几个档次。
  “本王很满意,就按照此图纸施工吧。”将手中的图纸又递还给徐炯,赵弘润思忖了一番,问道:“徐司郎,营部最近手中有什么工程么?”
  只见徐炯将图纸小心折叠好,疑惑问道:“肃王殿下有何吩咐?”
  “本王就是随口问问。”
  “喔。”徐炯想了想,说道:“目前的话,我营部手中只有两桩工程,其一,南燕的驻防大将军卫穆,托我营部在南燕、河东、上党,修缮几条官道,方便其从南燕调兵,增援上党。”
  “上党?”赵弘润闻言一愣,狐疑问道:“北面的韩国莫非有什么动静?”
  徐炯捋了捋胡须,压低声音说道:“据谣言传来,肃王殿下攻楚国期间,韩国或有迹象兵出‘天门’、‘孟门’两关,好在南燕大将军卫穆与燕王殿下及时调兵,入驻‘轵关’、‘山阳’两地,韩人才没有轻举妄动……据说,若非肃王殿下及时迫使楚国言和,山阳那里,差点就打起来了。”
  说到这里,徐炯微微叹了口气。
  事实上,魏人在提到“天门”、“孟门”两处关隘时,恐怕都不会有什么好心情,因为这两座关隘,曾是魏人为了阻挡韩国军队而建造的两座关隘,曾经是魏国的北方屏障。
  谁曾想,当年上党一战大败之后,魏人便失去了这两座雄关,如今这两座雄关已成为韩国对大魏虎视眈眈的桥头堡,再想拿回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无奈之下,魏人只好在天门的南侧,又造了一座雄关,那便是“轵关”。
  然而,“轵关”的竣工,虽然挡住了天门的韩国军队,却使得山阳城,成为了众矢之的,而如今,赵弘润的四哥、燕王弘疆,正率军驻扎在山阳,与“孟门关”的韩军对峙着。
  轵关、山阳,这两地如今已成为魏人为保留有上党那一点点地盘的战略要地,一旦失去这两地,便意味着魏人将不得不从上党退出,甚至于,就连河东亦会有大片领土被韩人夺取。
  “赵弘疆竟然亲自率军驻守前线边陲?”
  赵弘润心中着实有些吃惊。
  说实话,他对这位四哥的印象不咋地,因为在他看来,赵弘疆就是一个性格狂妄、莽撞的家伙,完全不是同路人,但不可否认,赵弘润对于这位四哥做出像六哥赵弘昭那样的牺牲,还是颇为感动的。
  只不过,赵弘润原先以为赵弘疆在南燕,却没想到,这位四哥竟然身在最具威胁的山阳前线。
  要知道,韩人若是果真对大魏用兵,那么,第一个打的城池,十有八九就是山阳!
  “韩人的军备,与我大魏差距可不算大……”
  赵弘润仿佛感觉到了某种压力,毕竟韩国号称有十万铁骑,虽然国民人口远没有楚国那么庞大,但其军队的战斗力,可远远不是暘城君熊拓那些农夫兵可以比拟的,那是曾经将大魏的战车部队打得流花流水的精锐骑兵!
  “还有一桩工程呢?”赵弘润问道。
  “还有一桩,便是协助我工部的水部。”营建司司郎徐炯笑着说道:“殿下也知道,水部正在整顿、梳理三川郡的水路,呵,这可是一项长达近十年的工程呐,咱们工部,日后十年里恐怕连喘息的空闲都没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1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