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校对)第5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1/1895

  大概半个时辰左右,赵弘润一行人终于来到了祥符港。
  在入县城之前,赵弘润吩咐程琳道:“入城后莫要唤我肃王,唤我……唔,肃公子。”
  程琳望了一眼跟着赵弘润随行的众宗卫与众肃王卫,见他们都并未披甲,只是穿着寻常服饰,眼下又听赵弘润这么一说,心中便猜到是这位肃王不想别人知道他的行踪,当即满口答应。
  顺便提起一句,其实赵弘润是有一个叫做“姜润”的假名的,当初他去一方水榭见苏姑娘的时候就曾用过,但不知怎么,他当初随意挑选的姜姓,似宗卫、肃王卫们那些人,总是会联想到芈姜,然后在背地里嘀咕什么“殿下与芈姜大人肯定有一腿”之类的话。
  对此赵弘润倍感冤枉,毕竟他当初用这个假名的时候,芈姜还不知在哪呢。
  为了避免苏姑娘吃味,赵弘润索性改称“肃公子”,这个想法出自羊舌杏小丫头所开设的“肃氏楚金”店铺。
  再者,“肃”在魏国虽然是个罕见的姓氏,但也不是没有。
  在进城的时候,赵弘润一行人分作了数批,毕竟他们一行有一百二十人左右,除苏姑娘主仆以及羊舌杏外,其余芈姜、芈芮、乌娜,还有十名宗卫以及百名肃王卫,皆骑着坐骑,似这般入城,这也太显眼了。
  百余匹坐骑,而且选用的还是优良的军用战马,想来魏国内绝大多数的贵族都没有赵弘润这般的排场。
  为了掩人耳目,赵弘润仅带着芈姜、芈芮、乌娜,还有苏姑娘主仆二人以及羊舌杏小丫头所乘坐的马车,外加沈彧等十名宗卫,仅这些人一起入城。
  至于卫长岑倡所率领的百名肃王卫,则分成数批依次入城。
  这些人皆是浚水军的退伍老卒,赵弘润也不担心他们会出什么岔子。
  祥符东县,位于原祥符县的东侧,坐落于一片以往的荒地上,记得一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郊,但如今,城内已逐渐兴旺起来。
  赵弘润远远地就瞧见,前面到处都是尚未建造完毕的建筑群。
  “按照肃王……唔,肃公子所画的图纸,那里日后会是祥符港的港市。”
  沿途,程琳逐一向赵弘润介绍着东县的建筑群落,在提到“港市”的时候,程琳最为兴奋。
  因为但凡是冶造局的人都清楚,“港市”是颍水水运带动各城县繁荣最能直接体现的建筑。
  待等祥福港的“港市”建成,这里会成为各地商人汇聚的场所,充斥各方各地五湖四海的货物,而那时候,这里无疑会成为祥符港最繁华的地段。
  博浪沙,也是按照这个模式建造的。
  而在程琳介绍期间,赵弘润频频点头,但最终不忘叮嘱程琳一句:东县的城墙亦不能忽视,要尽早筑造起来。
  这个问题不容忽视,毕竟魏国虽然贼寇较少,但也不是没有,若没有城墙的话,日后发展起来的祥符县,必定会成为那些贼寇抢掠的目标。
  随后,在东县找了家当地人新开的客栈,赵弘润一行人在店内吃了点东西,随后便登上了户部辖下仓部所属的运输船只。
  当船队缓缓启程的时候,赵弘润站在他所乘坐的那艘船的船尾,远远望着祥符东县与祥符西县。
  总得来说,他对郎官程琳所负责的祥符县还是比较满意的,在短短不到一年的工夫就能将祥符港增筑成这种规模。
  虽然说似筑造城墙这种工作还未落实下来,并且城内的人口也明显不足,但不难看出,祥符港在建成之后,会成为魏国比较罕见的双子城,成为一座民居港口城池。
  论前景,并不会亚于博浪沙河港。
  “下一站……商水。”
  望着在眼帘中逐渐变小的祥符县,赵弘润心中涌出一股满足感。
  毕竟那变化巨大的祥符县,正是因为他的出现而出现。
第0507章
肩负重任
  下一站,商水!
  当赵弘润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完全没有料到,仅仅只坐了半天的船,他们都不得不下船,改走陆路。
  原因很简单,乌娜晕船。
  这位自幼生活在草原上的羱族少女,在踏上了朝廷的船只后,面色就有些发白。
  在此之后,随着商队启程前往商水,这位可怜的羱族少女更是在船上吐地稀里哗啦。
  “没事的,我的润,我能忍……呕……”
  “……”
  望着面色苍白的乌娜,赵弘润无奈之下只能紧急令他们这一艘船靠岸,随便找了一个适合下岸的地方,一行人又下了船只。
  没办法,毕竟祥符县距离商水县,最起码也得有四五日的船程,要是不下船的话,恐怕乌娜会晕死过去,甚至因此得一场大病。
  赵弘润可不希望这样。
  虽然走陆路的话行程最起码得翻几番,但赵弘润显然不忍看到他的女人受罪。
  不过既然是走陆路的话,他们一行人的人数就显得太张扬了,因此,赵弘润便叫卫长岑倡带着那百名肃王卫继续乘坐船只,提前一步前往商水县,而他这边,则带着宗卫们以及众女,慢悠悠地前往商水。
  反正这一次,他也没什么着急的事。
  待等赵弘润一行人下了船后,那艘船载着肃王卫们,再次缓缓启程,追赶上前方放慢了速度的船队。
  而赵弘润这边,他将身体虚弱的乌娜抱上了马车。
  望着向来活泼开朗的乌娜眼下面色苍白、嘴唇发青,赵弘润暗暗自责,自责于自己居然没考虑到这一点。
  别看乌娜的骑术相当精湛,自幼骑马早已熟悉了在马背上的颠簸,但事实上,马背上的颠簸与在船上的颠簸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正所谓“南船北马”,南方人站在船只上,面对波浪汹涌犹如站在平地;而北方人,非但可以做到在马背上吃喝拉撒,日行数百里也是家常便饭。
  可你让他们换一下试试?
  保准一个在船上胃酸倒流、吐得几近濒死,而另外一个,在日行数百里之后的第二日,势必连腰都直不起来,只感觉天晕地转、浑身骨头都痛。
  “润,对不起,早知道,我还是留在大梁好了……”
  由于自己的关系,一行人都不得不改走陆路,躺在马车车厢内歇息的乌娜很是自责。
  而对此,赵弘润倒是无所谓,摸着乌娜冷汗稍退的额头,安抚她道:“没事,反正我这次去商水也没什么重要事,纯粹就是去散散心而已……要说对不住的话,那也是我得对你说,对不起啊,乌娜,是我没考虑到你从未坐过船。”
  在车厢内,苏姑娘的丫环绿儿见赵弘润如此温柔地对待乌娜,心中不禁有些替自家小姐吃味的意思,反而是苏姑娘显得颇为大度,在一旁用水盆中绞好毛巾,敷在乌娜的额头。
  可能她是有些同情乌娜吧,毕竟乌娜在魏国无亲无故,能仰仗的就只有赵弘润,像极了当初孤苦无依的她,因此,苏姑娘倒也不至于吃乌娜的醋。
  更何况,乌娜一看就是那种直爽、开朗、没啥心眼的人,苏姑娘觉得若是自己连这样的女人的醋都吃的话,她未免也太可悲的。
  不过说实话,乌娜也好、羊舌杏也罢,苏姑娘对她们都没有什么敌意,唯独芈姜。
  她与芈姜似乎是天生八字不合,呆在一起没有发生过一件好事。
  不过说到底,苏姑娘最在意的,恐怕还是赵弘润曾在与她云雨后却叫着芈姜的名字那件事,这简直就是一根毒刺,扎在她心底。
  片刻过后,晕晕乎乎的乌娜总算是逐渐睡过去了。
  见此,苏姑娘小声询问赵弘润道:“润郎,此番你前往商水,没有赴任的期间么?”
  赵弘润闻言笑笑道:“你听说的,只是朝廷放出来的消息而已。”
  的确,此番赵弘润事实上是被那则谣言给逼出大梁的,因为他不愿意交出手中的权利,不放心将他的心血交给别人打理,因此,他无力反驳那则谣言,只能用暂时远离大梁的方式来摆脱谣言。
  但话说回来,这件事总不能摆上台面上讲,“肃王为避谣言远走商水”,这像话么?
  是故,朝廷礼部给了赵弘润一个方便,请赵弘润担任调解关系的礼官,以沟通安陵、召陵与鄢陵、商水两方国民的关系。
  这是目前礼部最头疼的,毕竟安陵、召陵的居民是魏人,更是两年前楚魏战争期间的受害者,而在鄢陵、商水所居住的,却是投奔魏国的楚人,当然,后者如今也被朝廷接纳为是魏民,但朝廷的意志,终究无法真正地影响到民间。
  这不,尽管那场战争结束至今已有一年多,但安陵、召陵等地憎恨楚人的情绪仍然维持着,而鄢陵人、商水人,亦因为前者的敌视而逐渐开始有所反抗。
  尤其是安陵与鄢陵两地,这两方的县民,有时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发冲突。
  打个比方,就在前两月,几名鄢陵人在附近的山丘狩猎,希望能打些野味,结果恰巧撞见了一队安陵人。
  本来嘛,鄢陵、安陵附近的山丘比比皆是,各走各的就是了。
  然而,那些安陵人却说,这些山丘都是属于安陵的,叫那些鄢陵人滚蛋。
  而那几名鄢陵人亦不示弱,说这些山丘挨着鄢陵比较近,应该叫做鄢丘,叫那些安陵人滚蛋。
  结果一言不合,双方在山上打起来了,彼此都打得鼻青脸肿。
  这还不算,彼此感觉自己吃了亏的双方,约了个日期要较个高下,彼此都回县里叫人。
  安陵是大县,当初在收纳了那些原鄢陵、临颍、西华等地的魏民后,县内县民人口已有十余万之多,而鄢陵,作为四十余万投奔魏国的楚人所居住的三座城县之一,论人口丝毫不必安陵逊色。
  这两个大县的男丁皆挽着袖子到约定的地点打架,那场面,是何等的壮观,丝毫不亚于赵弘润在三川打仗时的情景。
  好在安陵、鄢陵两地的县令知道分寸,前者派出了县兵,后者因为鄢陵军原调砀山的关系,请来了驻扎在商水的那仅剩的一万商水军,彼此都抓了一大帮人,总算是将这场闹剧给压制下去了。
  但压制归压制,双方的关系依旧敌意满满:只要路上别碰上,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彼此老死不相往来;但倘若是在途中碰上了,哪怕一根鸡毛都有可能引起双方的口舌之争,最后上升到约架结帮互殴的局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1/1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