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校对)第6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8/1895

  而此时,徐殷与那楚将斗廉对骂了一阵后,总算是进入了战斗环节,这让赵弘润精神一振。
  毕竟这是他第一次遇到楚国的正规军,他自然要仔细盯着这场交锋,以此来判断楚国正军的实力。
  “呜呜——呜呜——呜呜——”
  彼此三声号角吹响。
  只见那斗廉拔出腰间的利剑,直指汾陉军,大声喊道:“楚地儿郎,杀!”
  “杀——!”
  伴随着一声仿佛响彻天际的呐喊声,最前排的楚军手持着铁戈,朝着汾陉军展开了冲锋。
  “这……什么战术?那名楚将未免也太耿直了吧?”
  赵弘润皱了皱眉,实在无法理解对面那名楚将究竟在想什么。
  单凭五千楚军,想要击溃五万余魏军?那楚将何来的勇气?
  赵弘润摇了摇头,绞尽脑汁还是不能理解对方在想什么。
  反而是晏墨提出了一个比较靠谱的可能性:“会不会是那斗廉见我军初至,误以为我军长途跋涉,精力疲惫,因此想来个‘先声夺人’,叫我军无法扎营?”
  “唔……”
  赵弘润应了一声,权当是认可了晏墨的猜测。
  可仔细想想,他还是觉得这个解释很牵强。
  毕竟,倘若对面那个斗廉亦是擅战将领的话,他就应该懂得一个道理:天底下没有一个将领会将疲惫之师放到敌军眼皮底下,除非是为了诱敌。
  “小瞧我大魏?”
  赵弘润眯了眯眼睛,心中很是不悦。
  但不可否认,自从当年“魏韩上党战役”魏国惨败,强盛的魏武卒全军覆没之后,魏国的步兵在中原的威名,的确是不如以往那样响亮了,反而是韩国的骑军踏着魏武卒这块垫脚石,达到了声誉的巅峰。
  或许各国都有这样的看法:魏国没了引以为傲的步兵,还能剩下什么?
  不得不说,有这样想法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哼!即便我大魏失去了当年魏武卒,但仍有驻军六营……徐殷,让本王见识一下你汾陉军的风采!”
  “擂鼓!”赵弘润转头对宗卫长卫骄说道。
  卫骄点点头,当即吩咐肃王卫从营地内搬来战鼓,叫后者将其敲响。
  还别说,这批由鲁国供应的战鼓,乐色的确要比魏国工匠打造的战鼓洪亮,仿佛每一下都直接擂在众人心田,震耳欲聋,让人不由地血脉贲张。
  而此时,汾陉军早已出动。
  可能是心中的傲气使然,徐殷亦没有派出更多的士卒,他见斗廉出动了大概千余的兵力,遂也下令出动了千名汾陉军士卒。
  与浚水军、砀山军的兵种稍有区别,汾陉塞的士卒,由于是要塞驻防军,且近十年来持续遭到暘城君熊拓的攻打,因此,这支军队的兵器,明显偏向于防守。
  比方说,万金油兵种的刀盾兵,以及专门用来防守要塞、方便将借助云梯、井阑等物爬上城墙的敌军推下去的长戈兵。
  这是一支擅长“以守代攻”战法的军队。
  “坚如磐石!”
  随着某位曲侯打扮的将领一声高呼,那千余汾陉军士卒,两队刀盾手在前,两队长戈手在后,神色冷峻地紧盯着冲锋而来的楚国士卒,浑然没有战前的畏惧。
  “这么单薄的阵型?没问题么?”
  赵弘润暗暗有些惊疑,因为那千余名汾陉军的防线拉地很长,这样很容易被突破。
  “轰——”
  仿佛巨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在前方响起,赵弘润惊诧地睁大了眼睛。
  那看似阵型单薄的千余汾陉军,居然硬生生挡住了千余楚国那尖锥似的冲锋队伍。
  这防御力,冠绝魏国!
第0632章
汾陉军进击
  兵阵,赵弘润很早就有所涉及。
  过目不忘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赵弘润可以用浑沦吞枣的方式将某本书籍先“拓印”在脑海中,待等日后有空暇的时候,再“翻”出来回味、思索。
  这也正是赵弘润有时候捧着某本书卷在那翻阅的原因:既是打发时间,也是充分地利用空暇,让脑袋里多些有用的东西,或者用得着的东西。
  而兵阵,最早赵弘润在两年前准备首次出征抵御暘城君熊拓的十六万大军时,曾偷偷恶补过了一番。
  在原本的印象中,赵弘润总觉得兵阵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有着像传闻中那样神奇的效用。
  可当亲身翻阅过那些兵阵图后,他这才意识到,兵阵的效果,并非像谣传的那样神奇。
  就好比两个胜负在五五之数的壮汉打架,兵阵的存在好比就是“招数”,在对付比自己弱或者与自己实力相仿的敌人时,效果奇佳,但碰到某些比如力能扛鼎的豪杰时,还是会被对方一拳放翻。
  在赵弘润的记忆深处,当他曾经与同伴玩一款游戏时,队伍中往往先事先安排队员的职业与对应的义务,比如,前排吸引火力、承担伤害,后排则负责输出伤害。
  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兵阵说到底,也是一种教会将领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手中的人,且有效率收割敌军士卒、扩大胜果的一种战争经验的积累。
  比如此刻对面那名楚将斗廉所使用的锥形阵,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仿造尖锥般的利物,用来快速凿穿敌军中军、以最快速的方式触摸对方本阵的兵阵。
  在这个年代,一旦某支军队攻到了敌军的本阵,这几乎就意味着这支军队获得了此战的胜利,很少会出现对方濒死一击的可能。
  正因为如此,一般将领在注意到对方使用锥形阵时,就会下意识地加强中军,以免被敌军凿穿阵型,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然而,汾陉军的大将军徐殷,偏偏没有那样做,他面对着千余楚军的锥形阵,选择了一个最最普通的阵型,一字阵,说得好听点,是比较密集的横向一字阵。
  平心而论,一字阵这玩意根本不适合用在战场上的厮杀,它更多的用于在旷野扫荡、搜索,或者取得胜利后的乘胜追击。
  尤其是在敌军用锥形阵的情况下,使用一字阵好比就是自缚双手与对方打架,在一般情况下,除非两军的实力相差很多,否则,绝没有胜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仍能取胜,这简直没有天理!
  然而此时此刻,汾陉军却让赵弘润等人瞠目结舌地旁观了一场“没天理”的交锋。
  同样是千余兵对千余兵,谁能想到千余名楚军所组成的锥形阵,竟然无法突破魏国汾陉军的一字阵,这简直就是奇迹。
  这不,包括赵弘润在内,屈塍、晏墨等知晓兵阵的将领们那是看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正军……楚国的正军,难不成已腐朽至这种地步?”
  屈塍喃喃低语着。
  在他身旁,几位楚国出身的魏将面色不是很好看。
  虽说他们已经投靠魏国,按照晏墨的话说,“绝没有想过要回腐朽的楚国”,可归根到底,他们无法否认他们出身楚国的事实。
  倘若楚国的军队果真已衰弱到了这种地步,他们脸上也不好看。
  他们宁可此番遇到的楚军皆是强悍的军队,然后再由他们,打败对方。
  如此,他们才有底气对赵弘润表示:如果没有我们,殿下您无法如此顺利地取得胜利。因此,你给予我等的优厚待遇,那完全是值得的。
  可似眼下这一幕,他们如何有底气说这番话?
  不过赵弘润倒没有注意到屈塍、晏墨等人的面色,再者,他也并不认为对面的那支楚军很弱。
  只不过,那支楚军运气不佳,碰到了魏国最擅长防守的军队汾陉军而已。
  “关键点在于……长戈手?”
  赵弘润略微皱着眉,聚精会神地关注着战场。
  不得不说,他并不是很重视“戈”这种兵器,因为在他的印象中,这种兵器后期已近乎消逝于历史。
  但事实证明,“戈”这种兵器既然会出现,那自然有它出现的道理。
  所谓的“戈”,就是一种曲头的兵器,它的前段有一个分叉,分叉出朝前的锐刃以及横向的横刃。锐刃两侧都是刀刃,有点像是矛;而横刃则是一侧开刃。
  这种兵器比较长枪、长矛的好处是,它在杀伤敌军的同时,还能将对方“推”出去,这个优点,是枪矛所不具备的。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以往负责守卫汾陉塞的汾陉军,才会选择戈作为常置兵器。
  而与汾陉军相反,像砀山军这种从不担负守城、守塞任务的军队,则选择长枪这种注重攻击力的武器。
  正如赵弘润所猜测的那样,长戈手的确是此战致使那千余楚军无法凿穿汾陉军阵型的功臣。
  只见后排的两排长戈手,双手握紧长戈,将戈刃从前排刀盾手的盾牌缝隙尖伸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8/1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