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校对)第7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6/1895

  来到那个木人附近,赵弘润第一眼就瞧见,那个木人身上的甲胄,竟被那枚弩矢通体穿过,只不过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弩矢被卡在了当中。
  对此赵弘润并不感到意外,毕竟那枚弩矢上,有几项非常“卑鄙”的设计,而其中一项就是倒刺。
  换而言之,被这种弩矢命中的敌军将领,根本别想着从前方拔出弩矢,除非对方能忍受强烈的痛苦,将这枚弩矢从背后拔出。
  然而在混战当中,被这种弩矢命中的敌军将领,根本没有办法单凭自己就从背后拔出这种弩矢,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设计也增加了致死率——这种弩矢上另一项“卑鄙”的设计放血槽,会迅速使武将变得虚弱,继而迈向死亡。
  “成……成功了!”
  “成功了……”
  赵弘润身后的冶造局工匠与官员们低声庆贺起来,脸上亦不由地露出几分喜悦。
  因为他们注意到,面前那位肃王殿下,原本面无表情的脸上,亦逐渐露出几许满意之色。
  的确,赵弘润很满意,毕竟这件新式兵器,威力果然是不小,在它面前,魏国去年才更新换代的新式铠甲,就跟纸糊的一样脆弱。
  魏国的军制甲胄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其余国家?
  纵观整个天下,军制甲胄的冶炼工艺能超过魏国的,只有齐鲁,哪怕是北方的韩国都逊色一筹,更别说楚国。
  杀器!
  那件狙击弩,绝对称得上是战场上的大杀器!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件兵器的精准度还不够高,不过赵弘润并不在意,毕竟这才只是最初的测试样品,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冶造局的工匠们会陆续研究出第二代、第三代狙击弩,精准度自然会逐步提高。
  想到这里,赵弘润满意地说道:“所有参与人员,赏三个月的补贴!”
  “喔喔!”
  听到赵弘润的话,附近的工匠与官员们不由地欢呼起来,既是因为得到了额外的赏赐,更是因为得到了这位肃王殿下的肯定。
  结束狙击弩的测试后,赵弘润回到了冶造局的前院屋舍,查看了对《鲁公秘录》的翻译情况。
  说实话,《鲁公秘录》内所记载的战争兵器,能入得了赵弘润眼界的并不多,其实也就是那么十几项而已,毕竟这其中有太多的战争兵器其实早已经被淘汰。
  赵弘润所看重的,只是《鲁公秘录》内那些各项兵器的测试数据、矿石的分类以及一些当代世人还未总结归类的科学依据而已。
  比如杠杆原理、齿轮省力原理,这才是《鲁公秘录》内真正的精华。
  只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鲁公秘录》的《器物篇》中,却有许多民用设计让赵弘润颇感兴趣,比如耕田的犁具、翻斗水车等等。
  这些民用农具,赵弘润认为应该大力倡导,毕竟魏国农具方面的工艺技术,相比较鲁国那可不止落后了数十年。
  如今竟然有了更好的农具设计,赵弘润自然要大力倡导。
  问题就在于,魏国的耕田技术绝大多数还停留在人力锄田的地步,那些清贫的农夫,不一定会舍得钱购买犁具,毕竟一套犁具的价值对于他们而言亦是不菲。
  再者,魏国的耕牛数量也是个问题,哪怕引进三川的羊只充数,亦不足以推广到全国。
  当然了,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以赵弘润如今的影响力,尚且不能让全国的县令听从他的倡导,改变魏国原来的人力耕种方式。
  “要不然,先在我商水郡推广?”
  赵弘润龇了龇牙,暗自吸了口冷气。
  因为他知道,他又要破财了。
  而就在赵弘润正琢磨着这件事的时候,宗卫高括急匆匆地找了出来,拱手抱拳,一脸凝重地说道:“殿下,出大事了。”
  赵弘润疑惑地瞧了一眼高括,皱眉问道:“什么事?”
  只见高括走上前两步,附耳低声说道:“刑部尚书周焉周大人失踪了。”
  “什么?”赵弘润满脸惊愕,望向高括的脸上仿佛写着一行字:你在说笑?
  “是真的。”高括低声说道:“据周大人的夫人说,周尚书两日前就再未返回府宅,周夫人原以为周大人是去好友府上做客了,可连等了两日两宿不见回来,周夫人就着急了,遂派府里的人到刑部询问。结果这才得知,周尚书这两日皆不曾到刑部去,失去了下落……眼下,陛下已下令封闭王都各个城门,令兵卫、禁卫挨家挨户全城搜查。”
  “……”赵弘润听得目瞪口呆,心中隐约有不好的预感,不过转念一想,他又摇摇头将心中的猜测否定。
  要知道,周焉可是刑部的尚书主观,名副其实的朝中重臣,谁有那么大的胆子,胆敢加害这等地位的朝中重臣。
  然而这一次,赵弘润猜错了。
  当晚的傍晚时分,有一队兵卫就在城西的水渠内找到刑部尚书周焉的尸体。
  得知此事后,魏天子震怒,当即下令大梁各处城门的督门郎封锁王城,勒令刑部、大理寺、兵卫府、上将军府等数个府衙联合追查凶手。
  毕竟魏国近百年来,还从未发生过尚书级别的官员被害。
  这是对整个魏国的挑衅!
第0782章
疑点重重(一)
  当赵弘润带着宗卫们火速赶到发现刑部尚书周焉尸体的现场时,那里已经人满为患。
  提前一步赶到的兵卫,已封锁了周边的区域,正派人四下寻找目击者。
  “你们……”
  注意到赵弘润一行人笔直走来,一名兵卫队长皱皱眉,可能是打算上前阻拦。
  可是还未等他开口,宗卫长卫骄已抢先一步祭出了刻有“肃王府”三字的令牌,吓得那几名兵卫连忙让出道路,向两旁退开。
  “……”
  赵弘润停下脚步,望了望四周,眉宇间浮现几丝狐疑之色。
  他本能地意识到,这里九成不可能会是刑部尚书周焉的遇害地点。
  因为大梁的社会阶级泾渭分明,从分布区域就显而易见——最北面是皇宫,往南则是贵族府邸区域与朝廷官署,一条横贯东西的横街,将整座王城分割成北城与南城两部分。
  总的来说,城北属于王亲贵族、达官贵人以及名流显赫,南城才是平民居住的地方。
  而在南城的范畴中,殷富的家庭大多集中在东南,而寻常平民则集中在西南。
  可如今观发现刑部尚书周焉尸体的位置,却在大梁城的西南位置,这不符合常理。
  要知道,周焉乃是朝廷刑部尚书,一等一的朝廷重臣,别说他亦是出自名门,就算是平民出身,以他的地位,亦有资格在城北拥有府邸,属于上位贵族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样一位出身名门、且又是朝廷刑部主官的尚书大人,他来城西做什么?
  抱持着心中的狐疑,赵弘润迈步走向前方。
  只见在远处,有几名身穿官服的朝廷官员正聚在一起争论着什么。
  赵弘润依稀瞧见,这几名官员的脚边,倒着一具尸体。
  “果然是刑部尚书周焉大人……”
  没有理睬任何人,赵弘润径直来到那具尸体旁,在那几名官员惊诧愕然的目光下,先粗略地检查了一遍尸体。
  “你……您是肃王殿下?”那几名官员中,有一名年纪四旬左右的中年官员认出了赵弘润的身份,赶紧拱手相拜。
  赵弘润瞥了一眼对方,这才认出对方是有过几面之缘的刑部左侍郎“唐铮”,刑部尚书周焉的得力下属。
  此时,刑部左侍郎唐铮身边有名官员亦拱手向赵弘润行礼。
  此人赵弘润倒也不陌生,亦是刑部的长官,右侍郎“单(shan)一鸣”,据说曾是大理寺内一位铁面无私的判官,周焉看重他的才能才将其举荐上来,四十多年的年纪,尽管是一名文官但看上去颇有威严,一双眼睛犹如刀子般锐利,扫在人脸上仿佛刀子刮过一般。
  更听小道消息说,右侍郎单一鸣的武艺还不错,因此有时也会客串刑部的捕头,亲自带领刑部的卫兵捉拿要犯,并非是单纯意义上的文官。
  而除了这两位刑部的高官外,还有一位年纪大概有五十岁左右的官员亦在随后向赵弘润拱手施礼,不过此人比较面生,赵弘润并不认得。
  直到刑部左侍郎唐铮开口介绍,赵弘润这才恍然:原来那老头,是“大梁府”的府正“褚书礼”。
  所谓的“大梁府”,即是主管王都大梁京畿之地民生、治安情况的府衙,官署类别与县衙相似,然而它的级别可要比县衙、郡府高地多。
  某种意义上说,“大梁府”与“兵卫”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权职冲突,不过在平时,大梁府主管民生而兵卫主管治安,也算是井水不犯河水。
  而眼下发生了“刑部尚书遇害”的头等大事,大梁府难免也被牵连了进来,这并不奇怪。
  赵弘润亦朝着这位“大梁府”的府正“褚书礼”褚大人拱了拱手。
  而这时他才注意到,这几名官员中有一人仍倨傲地负背着双手,丝毫没有与他这位肃王殿下见礼的意思,更有甚者,对方眼中隐隐流露出几分敌意。
  可能是察觉到了气氛的尴尬,刑部左侍郎唐铮连忙指着那名官员介绍道:“殿下,这位是‘上将军府’的上官,上将军晁立栋晁大人……晁大人,这位是……”
  还没等唐铮把话说完,就见那晁立栋望着赵弘润冷笑一声,轻淡地说道:“本府认得,肃王殿下嘛……你好啊,肃王殿下。”
  “……”
  赵弘润与身后的宗卫们闻言不由地眉头一皱,前者倒是还好,而他身后的几名宗卫们,脸上却露出了恼怒之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6/1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