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校对)第8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1/1895

  再加上被流放到固陵邑的屈氏,在肃王赵弘润的授意下,商水县也偷偷运输一些违禁物给屈氏,听说屈氏已秘密组建了一支军队。
  总之,楚国的内部问题还是挺严重的。
  当然,这一切与赵弘润无关,他自然是希望楚国越乱越好,除非暘城君熊拓已经稳当当可以坐上楚王的位置,否则,他会不遗余力地暗中支持暘城君熊拓与其那几个兄弟内争,通过诸楚国公子的内争,内耗楚国的底蕴,为魏国争取强盛的时间。
  话说回来,赵弘润如今手中的渠道的确蛮多的,也容易遭人眼红。
  “魏川贸易”、“商水走私”、“博浪沙河港”、“祥符港”,以及工部正在修建的“梁鲁渠”,不可否认,肃王赵弘润尽管在朝廷暂时还未形成势力,但是他却掌握着这些贸易渠道,而这也正是户部为何默许他赊欠庞大债务的原因。
  眼下还只是三川与楚国,而待等“梁鲁渠”修成,到时候的贸易圈子更是不得了,东边的鲁国与齐国也将加入到魏国的贸易对象行列。
  川雒联盟,臣服的是肃王赵弘润。
  商水郡,那是肃王赵弘润的封邑。
  博浪沙河港,那是冶造局修建的。
  祥符港,亦是冶造局修的。
  梁鲁渠,是肃王赵弘润提议,并且由工部与鲁国负责合力修建的,而工部与冶造局的关系,好到合穿一条裤子。
  只要从这几点入手,赵弘润那位三叔公赵来峪,要说服一些贵族世家投奔肃王一党,实在不是什么问题,毕竟这几个地方所组成的水运贸易,其背后的利润实在是太庞大了。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那些贵族世家前来投靠,也就意味着赵弘润最起码也得分人家一点汤头,不能再像之前三川贸易最初时那样不留情面,暗中使坏。否则,凭什么让对方来投靠?
  七月初九的那一日,赵弘润被自荐当做说客的赵来峪说了半日,最终应下了这件事。
  倒不是赵弘润被赵来峪说服了,而是他在思考一个问题:当初他在“三川贸易”中大力支持平民商人,可平民商人为何会失败?
  不得不说,赵弘润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壮大魏国本土的民间商人力量,但让他感到失望的是,民间商人能壮大的,真的没几个。
  记得想当初,他有意让成皋关的大将军朱亥拒绝国内的贵族商人前往三川,给了民间商人快一年的发展机会,甚至于又说服户部倒贴钱来支持哪些民间商人,可截止到如今,已成规模的民间商人有几个?
  没几个。
  针对这方面的事,赵弘润曾派青鸦众打探过,这才得知,最初那批获利的商人,坚持到如今的寥寥无几:有一个“陶洪”,如今已成为定陶县的巨富,还有一个安陵魏人“文少伯”,也成为了安陵县的巨富。
  可除此以外呢?
  大浪淘沙,剩下的寥寥无几,更多的仍然是各地方的名门望族。
  这个局面,等同于是失败了,而且还是惨败。
  其实事实上,赵弘润当初也考虑过这个可能性。毕竟那些民间商人,大多是曾经家境不佳,当这些以往苦惯了的人忽然得到一笔庞大的钱财,他们自然会迷失,膨胀、自大,贪图享乐,用本来可以继续当做本金作为壮大财力的钱财,购买豪邸、添置侍女,热衷于享受,可当他们回头再看一眼雒城时,雒城已没有了他们存在的空间。
  (注:其实历来许多民间起义就败在这一点。一开始都做得不错,可几乎每次打到中场,起义军的领袖层开始学着他们本来要打倒的对象那样贪图享受,结果在下半场就彻底完蛋了。比方说太平天国。其实有很多起义,都输在下半场。为何?因为很多人只想着“推翻”,却没有去考虑“推翻后旧势力后该做什么”,这也就是所谓的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不得不说,当初那批人,几乎有九成绊倒在这一步,自认为赚到了庞大的钱财,却不知,这所谓的庞大钱财,对于真正的巨富来说,仍是九牛一毛而已;他们本来有机会成为富甲一方、富可敌国的巨富,但是一时的迷失,则让他们错失了这个良机。
  说实话,这让赵弘润很失望。
  因为他的偏袒,只是让极小一部分平民变得富裕,但却无法改变平民商人在魏国的总体局势。
  这件事,让赵弘润意识到了曾经一个疏忽:他让那些平民商人赚钱赚得太容易了,以至于这些人反而忘记了本心,迷失在安图享乐当中;而待等到这些人享受了一番后,他们才发现,三川贸易已经没有了他们的位置。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平民商人中很少有真正眼界开阔的人,以至于有大部分人只是单纯想着“大捞一笔”,却根本不懂得在赚到了巨大的财富后,该如何去充分的利用,最大化地以钱赚钱。
  简单地说,平民商人需要一个引导他们前进发展的路标。
  而那些投奔肃王党的贵族势力,赵弘润觉得也应该给这些人一个能制约他们、掣肘他们的规章。
  “商会……”
  忽然,一个念头浮现在赵弘润心底。
  七月中旬,就在大梁朝野仍在感慨东宫的倒台,或者猜测于雍王、襄王、庆王三者间的角力的同时,赵弘润悄无声息地在大梁的城西购了三间不小的临街店铺,在请工部营建司的工匠们粉刷装饰之后,挂上了一块匾额,“肃氏商会”。
  附近许多街坊都不知这所谓的商会究竟是干什么的,纷纷做出猜测。
  而就在他们暗自猜测的时候,肃王党背后的贵族势力,黄邑沈氏、安陵赵氏、商水羊舌氏、鄢陵贡氏等等,迅速拧成一股,合资请冶造局的营造司打造了几十艘商船,建成后将其投入于“川-魏-楚”的稳固商贸路线。
  同时,雍王党在各地吸收当地贵族与平民商人加入肃氏商会,在当地开设店铺。
  这一条条线,逐渐形成一张巨大的运输贸易网,仿佛要覆盖整个魏国。
第0908章
商会模式(二)
  肃氏商会的形成,户部是第一个感觉情况不对的。
  要知道在此之前,户运(户部贸易运输)占据着魏国商贸的最大份额,无论是地方诸侯还是名门望族,都无法与“户运”的运输量相提并论。无论是贵族商人还是平民商人,都无法撼动户部旗下的“官商”。
  想想也知道,哪怕是再有钱的诸侯王或地方贵族,又如何与掌握着国家财政的户部相比?至于人脉就更不必多说。
  但是“商会模式”的出现,却让户部感受到了莫大的威胁。
  就比如“肃氏商会”内的那些贵族,黄邑沈氏、安陵赵氏等等,曾经这些贵族单独开辟商贸路线时,户部毫不在意,毕竟两者的财力与人脉根本不可相提并论,可当这些贵族势力拧成一股,一起筹资、一起分享人脉时,这远远不是一加一等于而的概念。
  打个比方说,安陵,这座颍水郡内数一数二的城池。
  曾经安陵城内那些商人的交易模式,都属于是单打独斗,即通过自己家族的商队与人脉到其他地方收购交易物,因为没有财力拥有大型运输船,因此普遍采取马车陆运的方式,非但耗时久而且花费巨大。
  可随着“安陵赵氏”带领安陵城内那些大小贵族商人投入了肃氏商会的怀抱后,曾经的陆运模式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不亚于户运运载量的水运模式——相比较陆运,水运更快、更便捷,并且其中消耗的花费也更少。
  每隔一段时间,隶属于“肃氏商会”的大型运输船,便装载着满满当当的货物,在鄢陵、安陵附近停靠,当地的贵族商人直接在港口卸下货物,运回各自的仓库,相比较曾经单打独斗的模式,集装运输模式将消耗减到了最低,非但降低了运输成本、也缩短了运输时间,变相地提高了利润。
  集装物流,这就是“肃氏商会”准备在整个贸易网上所扮演的角色:针对各地方商人势力没有能力养活一支庞大的运输船队的这一点,以“批发”的方式,将货物出手给各地方的商人势力,使后者成为零售商。
  批发赚的钱,肯定没有零售来得多,但正所谓吃独食容易遭天谴,给各地方的零售商人留口饭吃,也容易招揽到更多的贵族势力投奔到肃王党这边来。
  而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模式下,掌握着运输渠道的“肃氏商会”,等于是捏住了各地零售商人的脉门。若是日后有谁不听话,没关系,直接将其踢出整个交易网,使其回归原本的陆运模式,然后再找个替代的人,随随便便就能用经济手段将其击垮。
  以如今魏国的经济状态,渠道方无疑是大爷。
  曾经,魏国最大的渠道商就是户部的“户运”,而如今,则多了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肃运”。
  七月下旬,户部尚书李粱收到了旗下官商的禀告,后者汇报国内出现了一股庞大的实力正在跟他们争夺三川以及国内的交易物。
  起初,户部尚书李粱感到十分好笑,毕竟他户部代表着整个魏国的财力,谁有那么大的实力与他们户部抢饭吃?
  但是当看到旗下官商送来的帐幕对比后,李粱笑不出来了,因为单单就“商水珍珠”这一块,他们的交易量就比上月少了一大块。
  这里所说的商水珍珠,指的就是从楚国走私到商水的珍珠,曾几何时,户部在这一块上就赚取了庞大的利润,而如今,突然在珍珠的份额上少了一大块,李粱心疼不已。
  国内,有谁竟然拥有了堪比他们户部的运输量?
  一查之后,李粱得知了一个名字:肃氏商会。
  一个已拥有了数十艘“甲级”大型运输船的新兴势力。
  “数十艘甲级大型运输船?”
  李粱惊地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这种“甲级”运输船,是冶造局营造司对他们最新打造的大型运输船的归类,也正是户运如今正在采用的大型运输船。
  这类运输船,是由冶造局营造司打造而成,是基于楚国大型战船的设计图纸上再加以改良,成为了魏国目前主流的运输船。
  在祥符港,冶造局营造司建设有十几个船坞,每月都有许多“甲级”运输船竣工,这些运输船以往基本上售出给户部,偶尔也有几艘卖给商人势力。
  但是至今为止,从来没有一方势力拥有数十艘甲级运输船,一来是这种大型运输船的造价极高,二来是这种大型运输船的交易掌握在冶造局手中,没有够资格的人脉,有钱也买不到。
  但是肃氏商会不同,据李粱所知,冶造局这回是无偿提供。
  因为很简单,冶造局的背后是肃王赵弘润,而肃氏商会的背后,同样是肃王赵弘润。
  倘若是别的人,李粱肯定会将对方请到户部来,与对方好好谈谈,但倘若对方是那位肃王,李粱就没啥底气了。
  当即,户部尚书李粱顾不得处理公务,立刻前往肃王府求见肃王赵弘润。
  待得知赵弘润正在冶造局后,李粱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冶造局。
  为何李粱如此着急?因为肃氏商会的这种模式,正在逐步威胁到户运原本不可撼动的地位。
  “肃王殿下,您不能恩将仇报啊!”
  可能是太过于心急,户部尚书李粱在见到赵弘润时有些口不择言,不等赵弘润做出反应便大打感情牌,直说赵弘润至今为止还欠着户部庞大的债务、可户部却从未催讨。
  赵弘润不急不恼,笑吟吟地看着李粱。
  其实在筹备商会的时候,赵弘润就猜到户部迟早会找上门来,毕竟商会模式那可是足以威胁到户运的存在。
  要不是他赵弘润的地位特殊,否则,户部恐怕已经在准备打压了,毕竟掌握着魏国经济的户部,不会允许这种能威胁到他们的存在,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威胁也不会袖手旁观。
  对此,赵弘润笑着安慰李粱道:“李尚书,相比较如今的户运,我商会还只不过是嗷嗷待哺的婴孩,李尚书何必这般警惕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1/1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