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550

可叹的是,邹维琏因为被温体仁陷害,心情郁结,淤积成疾,还没上任便病死家中!
当然,这会儿是张斌在当福建巡抚,邹维琏被温体仁陷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的命运已经彻底改变。
张斌对这位“天下第一清忠”的到来还是相当欢迎的,为此,他还专门设宴,为邹维琏接风洗尘。
这次的酒宴当然不再是鸿门宴,这会儿福建可没什么贪官污吏了,除了邹维琏,其他人都可以算的上是张斌的亲信。
他设宴的目的也是想联络一下感情,拉拢一下邹维琏,并以此为契机将他慢慢拉入自己的阵营,这样,自己就可以全面掌控整个福建了。
这会儿毕懋康早就上任了,蔡善继也来到福州当上了右布政使,至于市舶司,崇祯给他安排的竟然是王承恩!
崇祯的意思,这福建所有主管官员几乎都是按你的意思安排的,朕总要派个心腹来监督一下,而这个时候他能视为心腹的也就曹化淳和王承恩,曹化淳和张斌貌似有点关系,这个崇祯早就看出来了,他只能将老实巴交的王承恩派过来了,反正王承恩还年轻,放出去锻炼一下也好。
崇祯不知道,其实,这王承恩跟张斌也有点关系,在金陵,他可是天天跟在曹化淳后面,张斌对他也相当好,他早就把张斌当成除曹化淳以外最亲近的人了。
欢迎宴还是在望月楼举行,这次张斌再没有摆什么巡抚的架子,酉时一到,他便带着王承恩来到了二楼的雅座包间。
这会儿毕懋康、蔡善继、洪先春和邹维琏自然是早就到了,张斌一进门,他们便纷纷站起来拱手问好。
张斌笑容满面的拉着王承恩来到桌边介绍道:“诸位,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新任市舶司提举王承恩王公公,他可是曹化淳曹公公的高徒,大家多亲近亲近。”
王承恩被他说的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连忙红着脸向大家问好。
雅座里的众人却被他这身份吓了一跳,这会儿魏忠贤刚垮台,大家心里还是下意识把宫里的大太监当成除皇上以外权力最大的人。
而曹化淳正是皇上年少时的伴当,现在宫里最大的太监,这位是曹化淳的高徒,身份岂不是比内阁大学士还高!
众人闻言,连连拱手问好,蔡善继更是朝一旁的洪先春使了下眼色,让他往下挪一个位置。
这会儿酒宴坐位置可是相当讲究的,主位当然是巡抚张斌的,左右两边则是左右布政使,然后,再往下,左边第二位就是提刑按察使了,洪先春虽然是正二品,但他是武职,只能敬陪右边末座。
这会儿王承恩一来,按他的“身份”应该是坐左边第一个位置的,但是左边的毕懋康一直不挪窝,右边的蔡善继只能识趣的往后挪一个位置了。
毕懋康不挪窝倒不是因为他看不起王承恩,而是因为他跟王承恩也算熟识,那会儿在金陵的时候,王承恩在他们面前一直持晚辈之礼,他都习惯了,长辈自然不用给晚辈让位,所以他没动弹。
众人落座,酒菜便流水般的端上来,在张斌的殷勤劝进下,众人均是开怀畅饮,场面貌似一团和气。
但是,新任提刑按察使邹维琏却没有表面上那么高兴,因为他反感铺张浪费,这酒楼一看档次就是最高的那种,这一桌子菜更是怎么奢华怎么来,就这一桌少说也得十多两银子。
这会儿当官的俸禄可不高,张斌的月俸撑死也就一百两左右,一顿就是十多两,一个月吃上五六顿这俸禄就用光了,看张斌就跟吃家常便饭一样,他肯定没少举办这样的酒宴,经常这么吃,钱从哪里来?
他怀疑,张斌贪污!
他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所以,他对张斌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很好,甚至有些反感。
张斌倒是没想到好心好意设宴拉拢反而使得邹维琏心生反感,不过,还好,接下来,邹维琏对他的印象又彻底改观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酒宴开场阶段就算是结束了,张斌立马说起了正题。
他先是咳嗽了一声,吸引了一下大家的注意力,随即便放下筷子朗声道:“今天这场酒宴一是为邹大人接风洗尘,二呢,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聊聊福建今后的发展大计。”
众人闻言,立马露出郑重的表情,侧耳倾听起来。
张斌继续道:“大家也知道,前段时间,这福建官场还不是那么团结一心,阉党官员窃据高位,对我基本上是不理不睬,所以,我并没有着手福建发展的事,只是集结兵力准备剿灭海盗而已。现在那些贪官污吏已经被一扫而光,这福建的发展也要好好谋划谋划了。”
众人闻言,均是微微点头,露出了解的表情,唯有邹维琏一脸茫然,他可是刚从山沟沟里蹦出来,还什么都不知道呢。
张斌见状,立马反应过来,这邹维琏好像刚从流放之地出来,应该是对福建近段时间发生的事一无所知,自己貌似在对牛弹琴啊!
看样子,必须先跟他介绍一下,但是,自己亲自介绍的话,貌似有点自吹自擂的嫌疑,他想了想,立马暗示了一下洪先春。
洪先春这方面倒是很在行,他一看张斌的眼神立马对邹维琏道:“邹大人,冒昧了,你好像还不知道福建近段时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吧,要不我给你说道说道?”
邹维琏自然是求之不得,他连连拱手道:“那就麻烦洪大人了,邹某初来乍到,的确一无所知。”
第168章 发展大计
洪先春可以说是在场众人中资历最老的福建官员,张斌还没就任巡抚之前他就已是福建都司都指挥使,而且张斌每次收拾阉党官员他基本都在场,所以,由他来介绍福建官场的近况是最合适的。
他端着酒杯,娓娓道来,说的形象生动,惊险刺激,为了吊人胃口,他还时不时在最紧要处停下来,抿上一口小酒,把人听的紧张无比。
待得他把这段时间福建官场发生的几件大事说完,就连毕懋康和王承恩这两个张斌的老熟人都禁不住朝这位年轻的巡抚大人投去敬佩的眼神,邹维琏更是对张斌刮目相看。
他最反感的是贪官污吏,最敬佩的就是比他还硬的硬骨头,张斌竟然敢在魏忠贤当权的时候惩治阉党的贪官污吏,这份硬气连他都钦佩不已,从洪先春的描述可以看出来,张斌并不是成天都在花天酒地,设宴请客基本都是为了抓捕贪官。
看样子自己是误会了,这位巡抚大人是个难得的好官,他不由拱手道:“巡抚大人嫉恶如仇,敢作敢当,属下佩服。”
张斌连连谦虚道:“不敢当,不敢当,邹大人过奖了,好了,现在那些窃据高位的贪官污吏已经被清扫一空,老百姓这几年也被他们折腾惨了,我们还是商讨一下发展大计,让老百姓尽快过上好日子吧。”
众人闻言,立马脸色一正,露出认真的表情。
要想富,先修路,这点在后世可谓人尽皆知,但是这会儿还没这个说法,张斌紧接着便介绍道:“大家都是从陆路进入福建的,这官道情况到底如何相信大家也很清楚,福州府往北,穿过建宁府,联通京城的官道宽敞倒是宽敞,路面却坑坑洼洼,骑马赶路还勉强凑合,行人、车辆通过就有点艰难了,所以,往北的官道必须修补。还有往东接通浙江的、往西接通江西的,往西通往广东的,道路狭窄,路面崎岖不平,这些都必须拓宽,整平。”
这话说出来,大家就不怎么理解了,没事去修路干嘛,大明立朝之初,严禁老百姓到处乱跑,官道上基本就没什么人,现在是管的松了,但走官道出远门的也不多,一般人没事基本都不会离开家乡。
毕懋康见大家都跟他一样疑惑不解,干脆带头提问道:“巡抚大人,为何要修路呢,耗费巨大不说,还没什么人走,做此等毫无益处之事,岂不劳民伤财?”
张斌见众人一副认同的表情,不由满脸黑线,跟这时候的人说经济发展还真是费劲啊,他想了想,随即解释道:“大家也知道,我跟五大商帮筹集了两百万两军费,条件就是剿灭海盗,在月港开通互市,让他们能和海外诸国做生意赚钱。福建本地商帮倒还罢了,南直隶、浙江和江西的商帮要运货过来,必定经过官道,现在官道这情况,他们运送货物基本只能用马车,行进还比较困难,如果能把路修好,他们是不是就方便多了?”
这下,邹维琏反而忍不住了,他拱手劝阻道:“大人,为几个商贩劳民伤财不值啊!”
张斌发现,众人对邹维琏的话也是一副认同的表情!
这些人,还真是榆木疙瘩啊,根本没有一点商业头脑,张斌只能耐心解释道:“他们可不是几个商贩,而是几个商帮,商户数千,这么多商贩能带来的好处是不可估量的。首先,他们在月港做生意就必须缴税,这税赋收入可不是一星半点,因为他们做的都是几十万两上百万两的生意。然后,他们一路走过来总要吃饭,要住宿,这样沿途城池的酒楼生意就红火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来的时候满载货物,回去的时候除了银子,他们总要带点什么货物吧,空跑一点利益都没有,他们肯定会想办法在福建置办货物,数千商贩,能带多少货物回去,你们想象一下。”
众人闻言,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他们并不是什么愚笨之人,之所以对张斌说的不理解,只是因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直都只注重农业而忽视了商业,所以对商业运作没有什么概念。
现在,张斌都把事情分析的这么透彻了,大家再不明白那就是脑子有问题了,他们脑子当然没问题,所以,很快众人便想明白了,一个个都露出赞同的表情。
张斌见众人终于理解了,不由松了一口气,他直接对蔡善继道:“伯达,修路的事就交给你了,有什么问题没?”
肯定有问题啊,蔡善继为难的道:“现在徭役都并入税赋中了,要征召平民修路就必须免去税赋中的徭役部分,这样做,恐怕朝廷不会答应啊。”
张斌大手一挥道:“不用免徭役,我们出钱请老百姓干活,这样,他们肯定赚的比徭役税还多,老百姓钱多了,消费能力就强了,这样就更能促进商业发展了。”
他这还在这不失时机的灌输商业思维呢,蔡善继却是苦着脸道:“大人,四个方向加起来足有两千余里,少说也得二十万两,这钱从哪儿来啊?”
这钱从哪儿来呢?
张斌想了想,立马毫不犹豫的道:“这些钱自然是让商户来出,明年,还有五百张船引的要分配,同样用募捐来决定份额,一千两一张,总共能筹集白银五十万两。原本这钱我是准备用来修筑月港新城的,不过,初阳提了个好建议,用屯卫来筑城,现在新城都快修筑完了,总共耗费还不到十余万两,剩下的四十万两修路够了吧?”
四十万两,已经远远超出蔡善继连忙点头道:“够了,够了。”
说了这么久,修路的事情终于定下来了,张斌嘘了口气,叮嘱道:“伯达,虽说有四十万两的预算,能省的地方还是省着点,以后募捐的机会可就不多了,我们福建等于就这么点私房钱了,可不敢一次就糟蹋完了。”
私房钱这个比喻虽然粗俗点,却是恰到好处,众人闻言,无不露出会心的微笑,蔡善继更是连连点头道:“大人放心,属下定会精打细算,绝不浪费一分一毫。”
第169章 齐心协力
张斌对前世的发展地方经济的方法还是有一定研究的,要想富,先修路,这只是开始,路修好了,你总的有东西卖出去,紧接着就是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了。
举杯敬了回酒,他紧接着道:“刚才已经说过了,其他商帮运货的车子回去的时候一般都是空着的,我们必须想办法让他们在福建采购货物回去卖,那么怎么让他们满载而归呢?”
众人一脸茫然,发展经济,这会儿还真没什么人研究。
张斌继续道:“要让商贩进购,自然是福建有的,其他地方没有的,或者是不多的,不然就没什么钱赚了。福建特有的,或者说比别的地方多的,比别的地方好的货物有哪些呢?”
他有意停了下来,夹了口菜,随便扫视了在座众人一圈,示意他们开动脑筋,好好想想。
这里面要说对福建最了解的,也就洪先春和蔡善继了,但洪先春是武职,只能说粗通文墨,要他出谋划策,貌似是不大可能的,剩下的也就一个蔡善继了。
果然,蔡善继考虑了一会儿便试着回答道:“要说这福建特有的,属下觉得,干荔枝、干桂圆、干墨鱼等干货应该算吧,还有白糖、茶叶应该勉强也能算吧。”
张斌点头鼓励道:“嗯,这些都能算,但是这些生意基本上都有人做了,再发展利润也有限,我这里倒是想到两样好东西,利润空间还很大,这两样好东西那就是马铃薯和蕃薯。”
蔡善继颇有些不解道:“这两样东西外地倒是不常见,但是利润好像不高吧,两百斤能卖一两银子就不错了,属下在泉州任知府期间也了解过这两样东西,产量就和粮食差不多,一亩地四五百斤撑死了,这个,能有什么利润吗?”
张斌倒是有备而来,他微笑着摇了摇头,随即从怀里掏出一本《马铃薯与番薯种植纪要》,颇有些自得的道:“伯达,这个你就说错了,我在平阳任县令期间就试种过这两样东西,择优选种的话,每亩最少能收获两千斤,而且,一年还能种两季。”
择优选种,字面意思就能听出来,应该是选取上季收获的马铃薯又或是番薯中个最大的当种子。
这个还真没几个农户会去试,大家一般都挑大的吃,把那些手指粗细,根须一样的,又或鹌鹑蛋大小的,拿去当种子,谁会吃那些一口都塞不满的,而把肥大的拿去当种子啊。
不过,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每亩两千斤,一年两季,也就是说每亩一年能收四千斤,怎么可能!
蔡善继有些难以置信的道:“四千斤,怎么可能!”
前世,四千斤好像好只是土豆的最低产量,红薯好像一季就能产四五千斤,当然,这个海口张斌还不敢夸,因为他不知道后世的红薯和土豆种苗有没有经过改良,不过四千斤这个倒是没什么问题,他肯定的点头道:“这个我已经在平阳试种过了,土豆能少一点,红薯只多不少。”
说着,他将手中的书递给蔡善继道:“伯达,这个还是交给你来负责,关于怎么培育、试种书里面都有详尽的介绍,后面还附带了一些简单的加工方法,比如将番薯切成条晒干,又或做成番薯片,马铃薯磨成粉等等,这样经过简单加工之后,就更方便储存和运输了,你可是适当的组织农户加工一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