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1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550


第173章 改进燧发枪
这次陪张斌喝酒的,除了王承恩基本都是明末的武器专家,他们的话题自然离不开武器。
酒至微醺,大家关系也已相当融洽,孙元化终于忍不住好奇道:“毕大人,巡抚大人到底请你来做什么武器啊。”
毕懋康闻言,直接举起酒杯笑骂道:“什么大人,这里都是自己人,不带这么喊的啊,罚酒一杯。”
孙元化一脸尴尬的举起酒杯,一口干了杯中酒,随即赔礼道:“孟侯兄,是小弟错了。”
毕懋康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摇头晃脑道:“双全请我来做火枪的。”
孙元化闻言,如数家珍道:“火枪可多了,什么鸟铳、迅雷铳、掣电铳、三眼铳、五雷神机,孟侯兄准备做哪一种啊?”
毕懋康摇了摇头,得意的道:“这些都不是,我研制了一种新型火枪,不用火绳,用燧石撞击点火,开枪方便多了。”
孙元化不由饶有兴致的道:“噢,燧石点火,怎么个点火法?”
毕懋康直接将燧发枪的原理简单介绍了一下,孙元化立马拱手道:“孟侯兄果然高才,厉害厉害,对了,不知炸膛的问题孟侯兄可有办法解决?”
这会儿的火枪可没有后世那么安全,开着开着炸膛了那是常有的事,特别是正德朝以来,官员贪腐日益严重,搞的民不聊生,军匠、匠户大量逃亡,火枪的质量也随之严重下降,火枪简直成了军中的噩梦。
戚继光在练兵纪实中就曾提到过火枪质量问题,比如“工尤粗恶,身短体薄,腹中斜曲,口面大小全无定制”,这句就凸显了当时火枪质量之差,火枪枪管又短又薄,中间还弯了,口径也不一致,这样的火枪,子弹经常塞不进去,就算塞进去了,开几枪就会炸膛,“啪”的一声,敌人没事,自己反而满脸开花,这样的火枪谁敢用!
孙元化提出这个问题倒不是有意埋汰毕懋康,这是军中的实情,他在军中待过,自然清楚,所以,他希望毕懋康能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毕懋康只是改进了点火方式,对枪管他可没做任何改进,他闻言不由尴尬道:“这个,我还真没考虑过,双全,这个问题你考虑过吗?”
张斌正在那里和王徵讨论钻床和车床细节的改进呢,闻言不由惊讶道:“啊,什么问题?”
毕懋康直接道:“就是火枪炸膛的问题啊。”
火枪炸膛的问题,张斌还真考虑过,这会儿火枪的确很容易炸膛。
因为,火枪的枪管都是用薄铁皮卷起来,然后再用热熔焊将接口处焊住。
这薄铁皮受热本来就容易变形,再加上焊接也不是很牢靠,用着用着,子弹就卡里面出不来了,自然会炸膛。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张斌轻松的道:“这个啊,好办啊,直接用铸铜或者铸铁枪管不就行了。”
这会儿可没有铜管又或是铁管卖,张斌所谓的用铸铜或者铸铁枪管那意思是要自己做,这下可把孙元化和毕懋康蒙住了,就比手指粗那么一点的枪管怎么铸,铸造最少也要有手指那么大的空隙才行,不然铜汁和铁汁都流不动,根本就铸不出来!
孙元化估摸着道:“这枪管起码得一指厚才铸的出来,整个枪管岂不是有三指粗!”
三指粗那都是抬枪了,一个人使唤不来,做出来有意义吗?
张斌闻言,洒笑道:“不用那么粗,比原来的枪管稍微粗一点就行了。”
孙元化还以为张斌不清楚,连忙提醒道:“不行啊,那缝隙太小,铜汁和铁汁都流不动。”
张斌闻言一拍额头解释道:“不是铸成管子,直接铸成实心的,然后用钻头去钻,现在不是有钻床嘛,费不了多大事的。”
这个孙元化还真没想到,虽说炮管先前就用钻床钻过,但是那炮管可不是实心的,所谓的钻其实相当于用刮刀去将孔刮大一点,并不是将实心棒钻成管子。
这会儿张斌一说他就反应过来了,用钻床钻穿实心铜棒还真不是很费事,他不由钦佩道:“大人英明,这样做出来的枪管就不容易炸膛了。”
说到这燧发枪,张斌反而来兴趣了,他紧接着提议道:“孟侯兄,不若将燧发枪也改成子母铳,在后面装弹吧,这样装填速度起码能提高十倍还不止。”
毕懋康闻言,眼前一亮,做成子母铳的话,装填速度的确快的吓人,把子铳往里一塞就算是完事了,要是前面装填弹药的话,先要把火药慢慢倒进去,用钎子压实,然后再把子弹慢慢从枪口捅下去,不知道要捅多久!
改成子母铳貌似也不是很难,只要把枪管后面一截做大一点,然后加个类似炮门的枪门就行了,众人对这个都来了兴趣,讨论了一会儿,改进的方案就有了,搞的毕懋康都摩拳擦掌想要立马开始试制了。
张斌自然不准,王徵这样子都快累垮了,必须好好休息一下,他可不想毕懋康一动手,王徵又跟着来个通宵。
在他的强制下,毕懋康和王徵都不得不忍住冲动,陪大家吃喝了将近一个时辰,最后,毕懋康和王徵都被灌的差不多了,王徵是爬到床上倒头就睡,毕懋康则干脆跟孙元化要了个房间,直接在铸炮厂住下来了。
第二天一早,铸炮厂的厂房里面又多了一个疯子,毕懋康研制起东西来,那也是相当投入的,王徵有了这个伴,干得自然更来劲了,两人经常性的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忙的不亦乐乎。
后来,毕懋康干脆也把床移到了厂房里面,累的实在不行了就睡,爬起来又继续,完全就和王徵一副模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两人这么拼命,孙元化和宋应星也坐不住了,很快便加入了疯人的行列。
于是乎,厂房里疯子数量又扩大了一倍,变成了四个。
宋应星负责调配铸铁和铸铜的配方,提供铁水和铜汁;
孙元化负责制造模具、翻砂铸造,并指导火炮的加工;
王徵负责改进和操作机床;
毕懋康负责研制新型燧发枪,并指导火枪的加工;
四个人分工合作,火枪和火炮的研制速度简直快的惊人,没多久,他们便把野战虎蹲炮和改进燧发枪的样品做出来了!
第174章 测试枪炮
十二月的九龙江畔寒风呼啸,浊浪翻滚,凛冽的寒风带着湿气吹到脸上,冻的人生疼。
一般这个时候江边都会人迹罕至,任谁也不会没事跑这里吹寒风,如果一不小心吹的风寒入体,那可不得了。
但是,这天,月港城南边约莫四五里处九龙江畔却出现一大堆人,那黑压压的一片,怕不有好几百人。
这些人莫不是嫌家里太暖和不容易得病,想跑到这里来吹吹风,看能不能染上风寒?
当然不是,看那装束就知道,他们是月港城里的明军士兵,他们肯定不会没事跑外面瞎逛,这么多人一起,应该是来执行什么任务的。
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沿着河岸,疾步前行,队伍前面还有二十余骑,领头的正是福建巡抚张斌。
他是带人来测试枪炮的,随行的不但有曹文诏、戚元功、曹变蛟等武将,还有毕懋康、王徵、孙元化等文官。
毕懋康他们的研制速度真的相当惊人,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们不但完成了野战虎蹲炮和新型燧发枪的改进,还做出来五门虎蹲炮,二十杆燧发枪。
张斌看到崭新的枪炮,自然是激动的不行了,这些枪炮,可是今后克敌制胜的关键所在,如果能给手下列装足够的火枪和火炮,那后金铁骑算个屁啊,农民起义军更是不值一哂。
不过,这枪炮做出来总要测试一下,不然一列装下去,有问题可就麻烦了。
张斌其实也不想跑这里来吹风,但是没办法,月港新城正在收尾,城里面到处都是忙碌的士卒,他总不能让人全部停下来,几炮轰下去,把原本修好道路沟渠等附属设施打个稀巴烂,然后再叫人去重修吧。
所以,他只能带着人来城外测试。
月港附近到处都是山,想要找个方圆几里的平地真心不容易,月港附近,也就这块地最平整了,用来试炮刚刚合适。
来到地方之后,张斌立马掏出望远镜四处张望起来,看了一圈之后,他大手一挥,朗声道:“元辅带一百人去右边树林砍十根一尺方圆,八尺左右的圆木过来;元弼带人去把前面一里方圆的地面清理一下,石块、灌木什么的全部清理干净。”
戚元辅和戚元弼闻言,道了声遵命,随即翻身下马,带着人疾步而去。
张斌随即又下令道:“元功,带五队人把火炮在前面一字排开,准备装填弹药;变蛟,带两队人熟悉一下新型燧发枪,准备装填弹药。”
戚元功和曹变蛟闻言,同样道了声遵命,随即翻身下马,带着人往后面的马车跑去。
张斌紧接着对身边的毕懋康和曹文诏等人道:“走,我们也去看看。”
说罢,他带头翻身下马,将手中的缰绳扔给一旁的赵如,随即转身向后走去。
这次他们总共带来了两辆平板马车和五辆炮车,其中一辆马车装的是虎蹲炮的弹药,另一辆马车装的则是二十把燧发枪和相应的弹药。
此时,五辆炮车和一辆马车已经被戚元功带着人拉到前面去了,后面就剩下装燧发枪的那辆马车。
曹变蛟将马车上的燧发枪一一发给手下的士卒,随即便朝这边投来求助的目光,这意思很明显,接下来该怎么做,他也不知道啊。
张斌身旁的毕懋康见状立马兴冲冲的跑上前去,打开一个木箱,让曹变蛟将里面的肩带一一分发下去,然后又走到两队士卒跟前,教他们怎样把肩带固定在腰带上。
这肩带也是张斌提出的构思,其实很简单,就是在肩带的正面缝了一排十个小布袋,燧发枪的子铳全部插在小布袋里面,方便士卒取用。
待二十个士卒将肩带全部佩戴好,毕懋康又将他们召集到马车两边,并亲手从一个士卒的肩带上取下一个子铳,随即在一个火药桶里拿起一个特制的勺子,舀了一勺火药往子铳里一倒,又取了颗铅弹往子铳里面一压,这一个子铳便算是装填好了。
可别看那一个小小的子铳,里面的技术含量在这会儿说起来,那是相当惊人的。
首先,尺寸精准的吓人,那圆圆的铅弹和子铳的内壁正好是紧配合,压进去之后,甩都甩不出来。
然后,子铳的结构也相当的精密,特别是子铳底部那一圈密密麻麻的小孔,一般人拿到手里,肯定会整不明白,为什么子铳上还要开一圈孔呢,不怕火药从里面漏出来吗!
这个,是为燧发枪专门设计的,燧石溅出的火星正好可以从这小孔钻进去,点燃里面的火药,而里面的火药用的是新型的颗粒状火药,根本不会漏出来,光是这一项,恐怕现在的欧陆各国都要研究很久才能研究出来。
这边有毕懋康指导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张斌又带着一行人向前面的火炮那里走去。
此时,戚元功已经在孙元化的指导下带着人将火炮一字排开了,他们同样在装填子铳。
这火炮的子铳制作的同样精密,炮弹塞进去之后也是贴的紧紧的,就算把子铳口朝下,炮弹也不会掉下来。
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在子铳底部焊接的一个小方块,这个小方块中间开了个小孔,是穿引线用的,而在母铳上则有一个和这小方块一样大小的方形缺口,把子铳塞进母铳的时候,将子铳上方块对准母铳上面的方形缺口,这样不但可以给子铳定位,还方便点火,可谓一举两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