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1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550

王徵看了看船上的锅炉,的确很难看,他立马点头道:“那好,我回去做个方的。”
张斌刚一走进船舱,便被熏的咳嗽起来,他忍不住抱怨道:“咳咳,良甫,你怎么不装个烟囱?”
这家伙,还好用的是柴火,要用的是煤,非把人熏的煤气中毒不可。
王徵尴尬的笑道:“这不是急嘛,下次装,下次装。不过也没什么,开起来就没事了。”
张斌无奈的摇头道:“好吧,那就开起来吧。”
王徵闻言,立马兴奋的道:“打开阀门,开船啦。”
他总共就带了三个人,一个掌舵的,一个烧火的,一个管阀门的。
那管阀门的闻言,立马将一个阀门一旋,“咔咔咔”,一阵齿轮的摩擦声,轮船很快便飙起来了。
张斌被这突然加速的惯性一带,差点栽了个跟斗,还好被眼疾手快的张差等人扶住了。
不过,这次他并没有开口抱怨,因为现在没有变速系统,一开就是最高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每个时辰两百里也就相当于时速五十公里,倒不算太快,后世的汽车随便加加油门就是六十码、八十码,甚至一百码,跟那个比起来,这船速差远了。
这船在水面上行驶,只要没有大风大浪,还是比较平稳的,张斌感觉了一下,平稳性没什么问题,随即便观察起船舱里的结构来。
仔细一看船舱里面的结构,张斌顿时又是满脸黑线,这也太乱了,半个船舱都不能去人了!
当然,这个也不能怪王徵,毕竟他没有见过真正的轮船,能把船开起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想了想,随即便指导道:“良甫,改造的车轮舸我主要想用来载人,很多地方你就要注意,不要露在外面。比如这个蒸汽管,你不要直直的从中间连过来,最好从旁边连过来,然后用木板挡住,不然的话,人挨一下不就一个大水泡啊。还有,这个齿轮和转轴,你最好也能做个木架子罩住,不然谁不下心把衣服卷进去了,甚至把手指什么的卷进去了,那可就要出事了。”
王徵点了点头,随即好奇道:“大人,为什么光用来载人呢,不能用来装货吗?”
张斌摇头道:“不是说不能用来装货,主要是我有急用,现在所有的车轮舸都必须按载人的来改,而且,定型以后,还要定制一批新的车轮舸,直接改轮船的那种。至于载货的,以后再设计新的船型吧。”
王徵无所谓的道:“嗯嗯,大人说怎么改就怎么改吧,对了,大人,你想改多少艘车轮舸啊?”
张斌估算道:“我大概统计了一下,现在水师所有的车轮舸加起来有八十艘左右,但是,还不够,最少还要订制一百二十艘,两百艘才能算勉强凑合,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改出来两百五十艘左右。”
王徵闻言,结结巴巴的道:“两百多艘,大人,你要这么多干嘛?”
张斌之所以这么急着改车轮舸,是因为明年皇太极很有可能会绕道蒙古草原偷袭大明京城,到时候,他肯定要率军勤王,去表现一下,博取崇祯的好感。
当然,更重要的,还能拯救一些北直隶的平民。
这会儿,打野战,可没有哪只明军是后金铁骑的对手,唯有他手下的戚家军才有望在野外干翻同等数量的后金铁骑。所以,历史上,每次皇太极率军偷袭京城,所有明军都龟缩在城池里面死守,不敢出击,导致后金铁骑在整个北直隶如入无人之境。
如果让后金铁骑纵横整个北直隶而不去管,那北直隶的老百姓就要遭罪了,不知道要被他杀掉多少,又不知道要被他掳去多少。
还有,明末在京城附近爆发的鼠疫和瘟疫也跟后金铁骑在北直隶疯狂掳掠甚至屠杀平民有很大的关系,尸体太多,正是鼠疫和瘟疫爆发的根本原因,如果能阻止后金铁骑在北直隶乱杀,可能鼠疫和瘟疫就不会爆发了。
总之,不管怎么样,一旦皇太极偷袭京城,他就必须立马赶去勤王。
如果走陆路,最快也得一个多月,就算用现有的大福船,那也得看老天的眼色,如果风太小,甚至逆风,那还不如走陆路快。
一个多月时间,皇太极该干的事也干的差不多了,赶过去最多也就能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吃点灰,根本就没多大意义。
他之所以急着让王徵改造出两百多艘轮船,就是想用轮船一次将一万戚家军连同他们的装备全部送到京城,要知道,车轮舸改造的轮船可是每个时辰两百里,从福建沿海到京城两天即可!
这次去月港,同样是为了明年的京城保卫战。
以戚家军现有的装备,最多也就能顶住五六千后金铁骑,人家不可能按你的意思,正好给你来五六千,所以,必须尽快将戚家军全部装备起来,最少也要保证能顶住一两万后金铁骑围攻,不然的话,很有可能会再次重演浑河血战般的悲剧。
张斌仔细想了想,要载人的话,船舱最好能空出来,这样一艘车轮舸还能坐下三四十号人;如果把锅炉放船舱里,一艘车轮舸二十个人都挤不下,要这样的话五百艘车轮舸都不够!
想到这里,他立马指导道:“良甫,这样,你把锅炉做成方形,放到船尾,这轮轴这里,上面罩一排两尺高的木板,另外前后再加四排两尺高的木板,以方便坐人。另外,把前面乱七八糟的架子都拆了,把船舱延伸到船头,这样又可以多坐两排人,知道了吗?”
王徵闻言,立马点头道:“好,我尽快改出来。”
张斌又指导道:“改的时候要注意怎么方便量产,最好一次就能将两百多套改造要用的东西全做出来,这样,才有效率。”
王徵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便和张斌商量起每个地方的细节来。
两人商议的一路,差不多一个半时辰之后,便赶到了月港。
此时的月港已经焕然一新,码头上停满了装卸货物的船只,城池里到处都是忙碌的商户,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东瀛人,甚至是荷兰人都时不时能看见几个。
大明出产的瓷器、丝绸、茶叶等都是各国热销的好东西,大明庞大的市场也是各国争夺的目标,月港刚一开通互市,各国商贩便蜂拥而至,五大商帮简直赚钱赚到手抽筋,尤其是东盛堂,不但占据地理优势,还垄断了整个福建商帮所有份额,可以说是一家独大。
张斌暂时还没时间去管贸易的事情,明年的京城保卫战才是当务之急,至于月港,只能让它先自行发展一段时间了。
他刚从轮船上下来,立马直奔铸炮厂,把毕懋康、孙元化、宋应星和王徵召集到会议室,安排起近段时间的生产来。
这会议室也是张斌提倡的新东西,这会儿尊卑分的太厉害,如果是公堂或者书房这些正式场合,商讨问题很是不便,所以,他干脆把后世的会议室也搬了出来,并且规定,开会的时候,可不拘俗理,畅所欲言。
毕懋康等人本来就是他的亲信,开会的时候,气氛自然更加融洽,众人刚一座定,张斌便直接问毕懋康道:“孟侯,戚家军的战车设计的怎么样了?”
毕懋康闻言,立马献宝似的掏出一张图纸,摆到张斌面前,得意的道:“武钢车,你看怎么样?”
张斌低头一看,好家伙,这车前面的挡板简直就跟刺猬一样,骑兵要撞上面,绝对会扎成筛子!
他一看名字,钢刺!
这么多钢刺,一辆车得加工多久啊?
他不由好奇的问道:“这钢刺都是一根根敲打出来,装上去的吗?”
毕懋康立马摇头道:“不不不,这个是用铸盾之法铸出来的。”
直接铸?张斌还真没想到,他不由追问道:“怎么铸?”
毕懋康想了想,比划道:“其实很简单,就是在细沙上压出个方形凹槽,然后用竹签子扎几排孔就行了,只要把钢水往上一倒,钢刺就出来了。不过一辆武钢车要铸成四块,太大了不好铸,反正铸出来之后钉在一整块木板上效果也是一样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还真的相当简单,张斌点头道:“很好,那就造武钢车吧,不过有几个地方要改一下,比如这钢刺,既然是四块合起来的,那么干脆在中间开几个长条孔,以方便车兵向外开枪又或是将长枪伸出去捅人。另外,这顶上最好加个厚木板顶棚,这样,敌方的箭雨对车兵就没有威胁了。”
毕懋康闻言,点头道:“好,这些都不难,我稍微改一下就行了。”
张斌随即拍板道:“好,就这样,先做六百辆,记住车轴上要加装轴承啊。”
毕懋康闻言,目瞪口呆道:“六百辆!多久做好?”
张斌解释道:“没办法,明年可能会有一场大战,你尽快吧,能做多快,就做多快。”
打仗?毕懋康不知道张斌要跟谁打,不过他也没问,直接就点头道:“好,我尽快。”
张斌又对孙元化道:“初阳,你先造四百门虎蹲炮还有五千吧燧发枪出来,另外手弩也不要停,能造多少造多少。”
孙元化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好的,大人。”
张斌又交待了一些细节,便匆匆离开了。
这会儿戚家军有一部分还在月港驻防,他还必须将这些戚家军调换到东番北卫鸡笼港去集结操练。
总之,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皇太极具体会在明年什么时候偷袭京城他也不是很清楚,只能未雨绸缪,尽快准备好一切了。
张斌和皇太极第一次碰撞会是什么结果呢?
本卷终,请看下卷《初战后金》。
第四卷
初战后金
第201章 加征辽饷
崇祯到底多缺钱呢,这个从崇祯朝加征的“明末三饷”就能看出个大概。
崇祯元年,加征辽饷,循万历四十八年旧制,天下田,每亩加征银九厘,每年加征税银五百二十余万两。
崇祯三年,再加辽饷,每亩再加征银三厘,每年再加征税银一百七十余万两,辽饷累计至每年七百余万两,自此成为定制。
崇祯十年,加征“剿饷”,每亩再加征银六厘,每年加派税银三百四十余万两。
崇祯十二年,又加征“练饷”,每亩再加征银一分二厘,每年加征税银七百余万两。
也就是说,到崇祯十二年,每年加征的三饷累计起来就是一千七百四十余万两,再加上原本就有的四百余万两税赋,从崇祯十二年开始,朝廷每年征收的税赋累计达到二千二百余万两!
辽饷、练饷、剿饷,等“三饷”的加派,成了崇祯一生的最大污点和罪证,为此他可谓背上了千古骂名。
要知道,天启朝,税赋最高的天启六年也就五百五十余万两,崇祯朝,一年就是二千二百余万两,如此横征暴敛,到底为了什么?
天启朝总共才那么点税赋,魏忠贤还能“抠出”三百多万两为自己修筑陵墓,还能加封亲族十七人,赏赐此财物总计达四百余万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