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1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550

列强这德性简直让人无语,他们可以肆意破坏规则,但是,一旦你违背他们制定的规则,他们立马便会指责你破坏规则,甚至收拾你!
总之就是,他打你可以,你不能还手,你一还手,那就是主动挑起事端,他们会谴责你,谩骂你,甚至直接把你灭了。
列强可不光是明朝的时候这样,不管什么时候他们都是这德性。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开打就开打,谁怕谁啊,张斌同样板着脸,冷冷的道:“你回去转告你们总督阁下,本官对他派海盗刘香劫掠大明商船的卑劣行径十分气愤,本官警告你们,不要再在大明的领海嚣张,不然本官就收拾你们。还有,你回去告诉斯佩克斯,打就打,有种就来,不要一天到晚威胁这个威胁那个,能动手就不要瞎比比。”
说完,他也不管翻译懂不懂,直接挥手道:“滚吧。”
这话说起来是痛快,却不能光顾着痛快了,其他就不管了。
对东印度公司的实力张斌还是十分了解的,光是那四十艘超级战列舰就能让自己损失惨重,要是他们真的不顾一切,倾巢来攻,恐怕整个福建水师都会被打光!
不过,自己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棱堡,一个棱堡最少顶十艘超级战列舰,如果依托棱堡进行防守,四十艘超级战列舰也并不是那么可怕。
现在热兰遮城堡已经修筑完成了,火炮也配备齐全了,剩下的中左卫和澎湖棱堡也修筑的差不多了,只是火炮数量有点不足。
原本张斌还想将缴获的荷兰武装商船上的火炮拿去回炉重铸,毕竟前装试火炮没后装式火炮来的方便,射速也差一大截。
不过这个时候他却管不了这么多了,因为月港铸炮厂那边根本就来不及铸这么多千斤大炮,他干脆令人将荷兰人的火炮拆到中左卫和澎湖的棱堡里当岸防炮用,而五十来艘商船则都只装备一门千斤佛郎机,这样其实战力影响也不是很大。
张斌正在这里积极备战,斯佩克斯那边呢,他会不会立马倾尽全力前来攻击张斌呢?
普特曼斯回去之后,添油加醋的把张斌的话复述了一遍,斯佩克斯反而犹豫了。
列强还有个毛病,那就是欺软怕硬。
如果他一吼,你就抖,他一进,你就缩,那么他们绝对会得寸进尺,往死里欺负你。
但是,如果他一吼,你直接吼回去,他一进,你直接顶上去,他们反而会慎重考虑,要不要跟你开打!
这就是列强的强盗逻辑,弱者,不管你怎么退缩,怎么求饶,他们都不会放过你;强者,你就算揍了他,他还要考虑一下,还手会不会被你揍的更惨!
这会儿,斯佩克斯就开始慎重考虑了,这个明帝国的东南总督为什么会这么有底气呢?
人家有底气肯定不是装的,因为明帝国已经击败东印度公司两次了,打就打,他没必要装。
想到这些,斯佩克斯竟然放弃了立马动手的打算,反而派出帆桨船通知刘香,让他去打听一下,这位东南总督到底有什么底气。
刘香在福建沿海经营多年,自然会有内应,他派人通知内应一查,立马就查出来了,原来张斌的底气就是棱堡,他在澎湖和中左所都修筑了一座和热兰遮城堡差不多大的三层棱堡!
也就是说,不管想进攻大员还是进攻月港,甚至是进攻澎湖,都要面对一座棱堡。
斯佩克斯收到消息,更不敢动手了,他相当清楚棱堡的恐怖防御力,一座棱堡就算没有任何战舰支援,十艘超级战列舰都不一定拿的下来,如果有战舰支援那就更不得了了,二十艘超级战列舰,三十艘超级战列舰,四十艘超级战列舰都不一定拿的下来!
这个主要看对方的战舰数量,他们早已分析过这位东南总督手下战船的实力,的出来的结论,要击败他手下的舰队,必须全力以赴,四十艘超级战列舰全上,才有可能。
现在,再加上三座棱堡,四十艘超级战列舰就算全上也不一定打的赢!
明知道打不赢还要硬来,那就是有毛病了,斯佩克斯没毛病,所以,他立马写信让人送回欧陆本土,请求支援,他的意思,最少要再添置二十艘超级战列舰才能彻底击败明帝国东南总督,如果要击败整个明帝国,那么最少还要添置四十艘超级战列舰。
张斌自然不知道斯佩克斯的想法,他只能抓紧时间备战,力保守住月港、澎湖和大员一线,至于反攻巴达维亚,这会儿他还真不敢想,凭借他手下这些连人家武装商船都不如的简陋战船,跑出去跟人家超级战列舰硬刚,那是找死!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守,死守月港、澎湖和大员,消耗荷兰人的实力。
张斌同样清楚,他们最大的软肋就是耗不起,因为整个荷兰这会儿才百来万人,东印度公司撑死也就能拉出来十万人,十万人,不要说跟整个大明比,就算跟现在的福建和东番比,那都不值一哂,拼消耗,分分钟耗死他们!
斯佩克斯写信请求欧陆本土支援,这南边又陷入平静,张斌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荷兰人动手,北边也同样如此,左等右等都不见皇太极动手。
那么,到底是荷兰人先动手还是皇太极先动手呢,本章完,且看下章分解。
第213章 进京勤王
大明崇祯二年,农历己巳年。
这一年,崇祯先后任命曹师稷、颜继祖、宗鸣梧、瞿式耜等人为给事中,任命吴焕、叶成章、任赞化等人为御史,开始全面清算朝中阉党,大明朝堂一片风声鹤唳。
这一年,皇太极击败了蒙元察哈尔部,察哈尔部臣服,蒙元诸部噤若寒蝉,皇太极成为蒙古草原上的王者,后金有蒙八旗、汉八旗协从,兵强马壮,如日中天。
此时,皇太极绕道蒙古偷袭大明京城的意图已经很明显。
后金之主皇太极聪明,大明蓟辽督师袁崇焕也不蠢。
皇太极知道,有袁崇焕在,他休想拿下关宁锦防线,所以,他放着近在咫尺关宁锦防线不打,绕道上千里,跑去进攻蓟州镇以北的长城沿线。
袁崇焕也知道,皇太极打不下关宁锦防线很有可能会在其他地方想办法,而这个其他地方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蓟州镇。
于是,他连上两个奏折,提醒崇祯,小心皇太极这小子舍近求远,避实击虚。
第一个:臣在宁远,敌必不得越关而西;蓟门单弱,宜宿重兵。
这意思,有微臣守着关宁锦防线,皇太极肯定拿不下来,不用担心他会越过山海关进攻京城;但是,蓟州镇兵力薄弱,恐怕会成为皇太极的突破点,应当调重兵驻守。
很遗憾,崇祯没有重视。
第二个: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
这意思,因为关宁锦防线坚固,皇太极攻不下,他肯定会想别的办法,其他地方倒还没什么,唯有蓟州镇就在京城腹背,如果不调集重兵把守,万一皇太极以蒙古人为向导,从蓟州镇以北突入长城,威胁京城,那可就麻烦了。
但是,崇祯还是没有重视,或者说,崇祯没有任何行动。
其实,崇祯并不是无动于衷,按袁崇焕的建议,未雨绸缪,调重兵驻守蓟州镇自然好,但是,他没钱。
辽东军费,不说别的,光是粮饷,如果真按各领兵将领上报的人数全额全数发放,那就是上千万两,而大明朝廷一年的税赋收入,就算加征了辽饷,也不过才堪堪一千万两,也就是说,就算所有朝廷官员甚至是崇祯本人一两银子不花,一起喝西北风,也只是刚刚够辽东大军发放粮饷而已。
朝廷已然不堪重负,蓟州镇再增兵,哪里来的钱?
调集兵马不要钱的吗,明军将士都不用吃饭的吗?
没钱,崇祯也没办法,只能不了了之。
崇祯不重视,袁崇焕也没有办法,只能静观其变。
这个时候,皇太极真的来了。
十月初,皇太极下令,后金八旗、蒙八旗、汉八旗,还有蒙元诸部,抽调人马,在察哈尔草原集结,准备大干一场!
十月二十六日,皇太极命八旗军兵分两路,分别进攻长城关隘龙井关和大安口等地,此时,蓟州镇塞垣颓落,军伍废弛,后金大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强有力的抵抗。
十月二十七日,后金大军突破喜峰口,进入长城以内,而喜峰口就在大明京城以北,距离京城已不到四百里。
从喜峰口到京城,中间总共才四个城池,分别是遵化、蓟州、三河、通州,最北边的遵化离京城都不到三百里,也就是说,后金只要拿下遵化,快马加鞭,一天就能冲到大明京城!
十月三十日,后金兵临遵化城下,十一月初一日,大明京城戒严。
这个时候崇祯并没有下旨令大明各地兵马勤王,因为长城年久失修大家都明白,后金突破了长城并不能代表什么,如果后金一座城池都没拿下,崇祯便仓皇下令各地兵马勤王,那就有点闹笑话了。
这个时候,大明还有很多人以为皇太极最多带了六万人马,因为后金八旗满打满算总共才六万人马。
而大明北直隶附近有多少驻军呢?
不说驻扎在山海关和辽东的十多万辽东军和关宁铁骑,光是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还有昌平,四地驻军加起来就不下十万!
二十多万对六万,再加上有城池依托,好像并不是很危险。
这个时候,大明朝臣包括崇祯还不清楚,皇太极虽然没有倾巢而出,但是,他手下兵马也不止六万,而是十多万!
皇太极此时还玩了个计谋,那就是走走停停,犹犹豫豫,好像兵力不足,有些害怕的样子,从喜峰口到遵化,总共还不到百里,他竟然走了整整三天,到了遵化他又不攻城,犹豫了两天,什么都没干。
其实,他并不是因为兵力不足而害怕,而是想引诱明军来救遵化,围点打援!
结果,袁崇焕中计了,他命令赵率教率四千关宁铁骑支援遵化,赵率教半路被伏,四千关宁铁骑全军覆灭。
打掉援军之后,皇太极突然爆发了。
十一月三日,一天之内,他便拿下蓟州重镇遵化和三屯营;
十一月四日,他又率军一天疾行百余里,攻下遵化至山海关一线的重镇迁安城;
然后,他直接率军南下,威逼京城,袁崇焕守蓟州,他绕道,袁崇焕奋起直追,他一路狂奔,终于,十一月二十日,后金大军,来到大明京城。
崇祯见十数万建奴大军兵临城下,大惊失色,立马八百里加急,传谕大明两京十三省,但有兵马,速速进京勤王!
京城到福州,四千余里,八百里加急也要六七天,再加上海路辗转,张斌收到消息,已经是十一月二十八了。
这天,张斌正好没有外出,他正在巡抚衙门书房中翻阅地图,分析南洋形势,外面突然传来赵如急促的通传声:“大人,京城八百里加急。”
来了,张斌有预感,这次绝对是皇太极!
他连忙朗声道:“呈上来。”
赵如拿着一份公文,疾步而入,直接交到张斌手中。
张斌打开一看,是兵部行文:传皇上谕旨,福建巡抚张斌,速速召集人马,进京勤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