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1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8/550

张斌点了点头,带着众人往甲板上走去。
他们来到甲板上的时候,几个管事已经站那里恭敬的候着了,这些人,有专门负责龙骨的、有专门负责船体的、有专门负责船舵的、还有专门负责风帆的等等,都是邹维琏应张斌要求,从福建和广东各官营造船厂请来的行家里手。
张斌一一询问了一下这些管事,随即便陷入了沉思,按他们的说法,这艘船长大约十五丈有奇,宽五丈不足,也就是说,长度大概是五十米左右,宽度大概是十五米,但是,大明并没有与这个尺寸相近的船型。
福船没有这么大,而有记载的郑和宝船,大号比这个大两倍还不止,中号也比这个大一倍多,甚至连小号都比这个大的多。
张斌想了想,随即问道:“大明这几十年有没有造过比这种船稍微大点的船只?”
众位主事相互看了看,随即年纪最长的,负责龙骨的主事道:“回大人,万历年间,南台船厂曾承造过封舟,封舟长二十丈,宽六丈,深五丈。”
封舟张斌倒是听说过,那并不是战船,而是用来册封藩王用的礼仪船,说白了就是用来显示大国风范的。
这尺寸倒是不错,张斌点了点头,随即邹维琏道:“德辉,建造船务和开挖水道的匠户过来了吗?”
邹维琏点头道:“已经过来了,正在高雄城那边选址呢。”
张斌想了想,随即挥手道:“那行,大家一起过去看看,定下方案,尽快把高雄船厂给建起来。”
大家都不知道,东番前卫旁边建的城池为什么叫高雄,旁边的船厂甚至都叫高雄船厂,这个自然是张斌的意思,因为这里本来就是后世的高雄。
这高雄城建的的确有点奇怪,因为他是一个长条状的城池,而且,还分成了两个部分,靠近东番前卫驻地这边倒是个四四方方,大概能承载十万人左右的城池,但是,东面的城墙却一直往南延伸了十多里,这使得这个城池长度都跟西子湾都差不多了,宽度却只有两里多。
这么个长条条,靠近西子湾这边的城墙还是空着的,怎么看都让人感觉奇奇怪怪的。
张斌其实是想在这里建造一个大型军工厂,靠近东番前卫驻地那边那个四四方方的城池才是真正的高雄城,往南延伸出来的长条状城池就是一个军工厂!
这里面,张斌准备建造专门的造船厂、铸炮厂、造枪厂、机械厂、火药厂等等,总之,这里将是一个全功能的军工厂,现阶段使用的所有武器包括战舰,这里都要能造出来。
这会儿,这里还只是迁移过来一些造船的匠户,以后,各方面的熟练匠户他都要集中在这里,专门生产武器和战舰。
一行人从港口出来,沿海岸走了将近半个时辰左右才来到建造船坞和开挖水道的匠户所选定的高雄船厂位置,当然,这里还什么都没有,只是一块空地而已,只有在离海岸两里远左右的地方有一条长长的城墙。
张斌带着众人等上城墙,对着前面的空地,豪气干云道:“新型战舰,就按封舟的尺寸建造,这里,要建造十个船坞,开挖十条水道,要达到年产各类战舰百艘左右的规模。”
“嘶”,迎接他的是一片吸气的声音,这个也太夸张了,如果说,是一年造一百艘福船,大家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集合现在福建所有官营船厂和广东所有官营船厂的匠户,一年造一百艘福船并不难。
但是,建造一百艘封舟那么大的战舰就不一样了,要知道,封舟的长度可比最大的福船还大了两倍多,如果按整体用料来计算,工作量起码是福船的四倍还多,一年造一百艘,根本就不可能,至少现在来说是不可能的。
张斌当然知道现在不可能,他只是提出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肯定要很多人一起努力才能完成。
紧接着,他便下令道:“新型战舰,龙骨和船体都按封舟的尺寸来,前后要各加一个转轮,跟车轮舸差不多那种,转轮肯定要做的更大,很多地方还要改成铸铁的,而且外面还要加铁板防护,这个,初阳,你来负责。”
孙元化连忙拱手道:“属下明白。”
紧接着,张斌又下令道:“今年,我们只研制两种船型,一种是类似于超级战列舰的,纯火力战舰,另一种是类似于福船的运兵型战舰,船首和船尾都装上千斤佛郎机就行了,这两种战舰龙骨、船体、转轮都做成一样的就行了,上面怎么建造,这个德辉你来负责。”
邹维琏连忙拱手道:“属下明白。”
张斌点了点头,望着远处的海面,郑重的道:“荷兰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要加倍努力,尽快把船厂建起来,尽快把新式战舰做出来,这样,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259章 步子太大
很多时候,人一沉迷于某件事情,时间就会过的特别快。
比如看小说,你总想着,看一个小时就睡,看一个小时就睡,结果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等你真困的不行了,抬头往窗外一看,已经天亮了。
做事也是如此,当遇到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做的相当投入的时候,时间同样会过的飞快,这个时间不一定是以小时计算的,也有可能是以天计算的。
张斌这段时间就沉迷于造船中,或者说沉迷于造船厂的兴建中,因为战舰对于他来说太重要了。
大明这会儿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舰,什么福船、海沧船、苍山船这些,只能算是武装商船,在近海打一打还可以,要远航几千上万里,去南洋与列强开战,那就不行了,不管是粮草、弹药、淡水等的携带量,还是火炮数量,根本就没法跟列强的战舰比。
不说和列强开打,将近一个月的航程,几万将士吃喝都会成问题。
所以,必须有战舰,有了战舰,他才能击败列强,控制整个东南海域甚至是南洋,赚取巨额的利润,应对接下来可怕的天灾和人祸,力挽狂澜于既倒。
有总督大人亲自坐镇,造船厂的建设进度自然快的惊人。
水道,主要是人手,有张斌在,要多少人,有多少人,不到两里长的水道,每条两千人,平均下来一米都不止一个人;
船坞,主要是材料,不过石材、木材、砖头、铸铁等等,只要报出来,立马派车轮舸去运,广东福建两省,包括东番,全力供应;
还有什么匠户、造船器材、造船材料,只要张斌一声令下,都疯狂向东番前卫聚集。
战舰的设计进度也很快,龙骨和船体基本不用管,将原来封舟的图纸拿来就可以用,叶轮也只是将车轮舸的叶轮放大,将支架部分改成铸铁的就行了,至于上面的结构,他们采用的办法也是直接将福船的船舱和超级战列舰的船舱按比例放大。
不管怎么说,先把样本造出来再说,有什么问题,试过以后再改进。
众志成城,速度那叫一个惊人啊,不到一个月时间,十条水道基本挖好了,第一座船坞也建造完成了,各种龙骨和船体的材料更是早已准备妥当,两艘战舰样品随之投产。
荷兰人取名的超级战列舰,张斌稍微改了一下名字,改成了威远战列舰。
根据福船改造而成的运兵战舰当然也不能叫这么复杂的名字,张斌直接取了个镇远巡洋舰与威远战列舰相对应。
上千匠户,全力以赴造两艘战舰还是很快的,龙骨和船体一月完工,这个有原来制造封舟的经验,并没有什么问题。
叶轮就比较麻烦了,虽然有车轮舸做参考,但是,叶轮可不是光大几倍的问题,叶轮大了蒸汽活塞和齿轮就要相应加大,锅炉也跟着要加大,还有烟囱,要从几层船舱中穿出去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所以,光是个叶轮又花了将近一个月。
等叶轮装好,上面船舱的材料都差不多加工完了,所以,船舱的进度算是最快的,不到半个月就完工了。
这个时候,整船就可以试水了,在水道中修修补补又是半个月时间,将所有火炮装上,大明第一艘威远战列舰和第一艘镇远巡洋舰就这么诞生了。
三个月,做两艘二十丈长的战舰出来,不得不说,这是个奇迹,当然,这只是样品。
开出水道,在西子海湾中试航了一番,张斌发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这种大型战舰,速度变慢了,由于体积太大,再加上锅炉、火炮、人员等的重量,战舰的速度根本就达不到车轮舸那种每个时辰两百里的速度。
巡洋舰能好一点,基本上正常航速到一百二十里每个时辰,最快航速能达到一百六十里每个时辰。
战列舰就不行了,火炮和弹药的重量一加上去,正常航速只能达到一百里每个时辰,最快航速也只能达到一百二十里每个时辰。
时速等于只有五十里了,比光能载三四十个人的车轮舸慢了一半!
这个问题,暂时还没办法改进,因为威远战列舰和镇远巡洋舰并不是真正设计出来的全新战舰,而是糅合了封舟、福船、车轮舸和荷兰人的超级战列舰拼凑出来的,真要全新设计一种战舰,别说三个月了,三年都不一定能成功。
张斌带着两艘战舰在东番前卫和东番中前卫之间来回航行了几趟,感觉了一下,最终只能勉强接受了,速度慢一点没什么,首先要有这东西,速度再慢其实也比荷兰人的超级战列舰快,因为他们的是风帆战列舰,没风的时候,动都动不了,就算顺风顺水也快不到哪里去。
最后,张斌拍板,这两种战舰,就按样品来做了。
威远战列舰,共有火炮一百零六门,全部是千斤佛郎机,配备炮手和水手攻击三百余人,正常航速一百里每个时辰,最快航速一百二十里每个时辰。
镇远巡洋舰,共计火炮六门,前后各一门,左右各两门,也全部是千斤佛郎机,配备炮手和水手五十余人,可装载水军将士或者步卒五百余人,正常航速一百二十里每个时辰,最快航速一百六十里每个时辰。
按现有的人员配置,一年做一百艘那是不可能的,张斌给高雄造船厂下了个任务,在明年六月份之前一定要造出十艘巡洋舰和二十艘战列舰,因为到时候荷兰人很有可能再次来袭。
今年这一次,他们派了个外行过来,明年再指望他们犯这种幼稚的错误那是痴心妄想,他们肯定会派个正宗的海军将领过来,甚至还会支援更多的超级战列舰,到时候,肯定是一场恶战,有十艘巡洋舰和二十艘战列舰带领原来的战船,再加上纵火船、车轮舸和棱堡,才有希望在真正的战斗中将他们击败。
战舰的事情处理完,张斌立马回到东番总督府,在东番前卫忙碌了三个月,已经堆积了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处理。
首先,他跟崇祯买的官已经来了,傅冠、倪元璐、钱士晋,全部送到,陈子壮出任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和张国维出任广州知府的任命也下来了。
崇祯还专门给他发了个中旨,对他治理福建和广东的成绩和剿灭海盗的功绩大肆褒奖了一番,至于傅冠、倪元璐和钱士晋的官职,崇祯的意思,让他自己决定,决定好了,上个奏折就行了。
总之就是对他办事十分放心,表示不会插手他对福建和广东的治理。
崇祯之所以这么好说话,自然是看在钱的份上,要每个总督都像张斌一样,一年给他来个几百万两,那他嘴都会笑歪,两京十三省,那可就是三四千万两啊,要有这么多钱,中兴大明,指日可待!
当然,其他省份的总督又或者是巡抚压根就不可能给他搞这么多钱,不问他要钱就算了不得了,所以,他对张斌还是很满意的,至少现在是这样。
这三人都来了好几天了,张斌一直忙,所以没来得及给他安排官职,这会儿忙完了,自然要感觉把他的职位定下来。
他分别找三人谈了几次,发现这三人也是很不错的人才,正好,他还缺三个正三品,分别是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参政和福建提刑按察司提刑按察使。
这三人中,还是倪元璐最为刚正不阿,所以,张斌将他提为福建提刑按察司提刑按察使,而傅冠和钱士晋则分别出任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参政。
福建和广东的班子至此就算是配齐了,剩下的事他就不用过于插手了,毕竟有些行省压根就没有总督,日常事物不照样没有一点问题。
他这个总督主要还是处理大问题的,比如海盗、匪盗、官员贪腐、外敌入侵什么的,至于日常事物,他只需要督导督导就行了,倒不用天天盯着。
当然,他也没时间天天盯着两省的日常事物,因为他不但管着两省的军政事物,还管着一个硕大的东盛堂。
这不,刚处理完政事,他又迫不及待的开始处理东盛堂的事了,因为早在他疯狂修建高雄造船厂的时候,他外公黄老爷子就告诉他,东盛堂快没钱了!
东盛堂硕大的产业,去年进账就有五百余万两,怎么发展了将近一年,反而快没钱了呢?
其实,很简单,正是因为东盛堂这一年发展的太迅猛了,才会出现资金问题,不管做什么生意,都不能只看收入,不看支出。
这一年,东盛堂在大明两京十三省,还有南洋、东瀛、朝鲜等地疯狂扩张,又是买地、又是建商铺、又是招人、又是进货,每一地投入都是数十万两之巨,那银子是哗啦哗啦的往外花,收入根本就赶不上支出。
比如,东盛堂投资修建珠海新城,就算张斌运用手中权力,动用屯卫、匪盗俘虏、海盗俘虏收集材料,修筑城墙,但是,城内的房舍还是要请专门的匠户来修建,工钱加上所有参与人员的伙食费用,还有运输费用,一座城修下来也花去上百万两,再加上上缴的租地费用五十万两,这一年的租金收入全搭进去还不够。
还有,研制和生产织布机、招揽织户、进购蚕丝棉花等费用,还有各个商铺进购货物的费用,没有两三年,这钱压根就赚不回来。
这样猛搞下去肯定不行,所以,张斌决定,召集所有参与经营的股东开个会,商讨一下发展大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8/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