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550

李建木此时也相当的惊奇,他真没想到船有这么快的,车轮舸顺流而下,那速度本来就已经相当惊人了,两岸景物飞逝,那速度绝对比奔马还快,没想到,到了海上,车轮舸速度依然不减,还是那么快。
这一路,以他的经验判断,河道最少有四百余里,海路最少有六百余里,加起来最少有千里以上,坐船竟然不到一天就赶到了,这到底是什么船!
张斌吃惊归吃惊,却没有失态,很快他便回过神来,这个时候的医者并没有什么地位,不过他对药圣的后人还是相当尊崇的,李建木一进来,他便热情的起身道:“老先生一路辛苦,来来,先坐下来喝口茶。”
说罢,他便走到书桌前的茶几旁,想让人奉上香茗,和这老者好好聊一聊。
没想到,李建木却是坚决的摇头道:“总督大人,要不先去看看病患吧,上吐下泻之症虽不足以致命,对病患来说也是一种煎熬,能早点帮他们治愈就早点帮他们治愈吧,听闻此地有数千病患,小人实在是无心休息,还望总督大人见谅。”
果然是名医之后,如此医德昭昭,张斌不由肃然起敬,他稍微询问了一下,得知这位李建木老先生打马奔行完全没有问题,便立马命人备马,就带了一队亲卫还有白文选、冯双礼两个亲随,直奔安定赵老汉家里。
还是不到两刻钟,众人便赶到了先前来的百户所,也不用那百户指引,一行人直接打马来到赵老汉家门外。
老赵家闺女一听见马蹄声,飞快的从屋里跑出来,一看是张斌等人,她一点也不认生,因为张斌上次来并没有摆什么官架子,平易近人的很,他还以为张斌并不是什么大官呢。
倒是几个小家伙没来,让她略微有点失望,她边招呼人进屋,边问道:“文选,双礼,定国他们呢,怎么没过来啊?”
白文选和冯双礼尴尬的互望了一眼,他们也不知道总督大人为什么没有召集李定国等人就这么过来了啊,最后还是冯双礼憨笑着回答道:“定国他们都读书去了,我们俩今天正当值,所以就我们俩来了。”
老赵家闺女闻言,欣慰的点头道:“读书好啊,读书好啊,读完书出来都能当大官,定国一看就是当大官的料。”
白文选闻言,不由委屈道:“赵婶,还有我们呢,难道你看我们就不像当大官的料吗?”
老赵家闺女闻言,连忙摸了摸他的头,尴尬的道:“你们都是,你和双礼也是当大官的料。”
白文选闻言,这才露出憨厚的笑容,众人一路闲聊,很快便来到屋里。
这个时候赵老汉和他女婿都拉的有点消瘦了,看见众人进来,甚至连起身的力气都没了,只能坐在那里虚弱的和众人打着招呼。
张斌见状,不由暗暗担忧,谁说拉肚子拉不死人啊,这么拉下去,铁打的金刚也扛不住啊!
李建木倒是没感觉有什么异常,比这拉的更狠的他都见过,最严重的,能拉的趴床上起不来,只能拿个盆子在后面接着,这两人好歹还能坐稳,还不算很严重。
他上前仔细看了看两人的脸色,又让他张嘴看了看舌苔,随即便让赵家闺女带着他去厨房看看。
来到厨房一看,没有水壶,也没有茶壶,他立马皱眉道:“你们平时不烧开水喝吗?”
赵家闺女搓手道:“这个,大夫,您也知道,我们穷人家没那么多讲究,渴了直接舀一瓢井水一喝就行了,哪里有那闲柴来烧开水啊。”
李建木摇了摇头,随即对张斌道:“总督大人,这样不行,不服水土者大多是因为不服水,各地之水,性状不一,但烧开之后,差别却不是很大,所以,不服水土者切忌到一个地方就喝生水,应该先喝几天开水,等适应了再慢慢喝生水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赵家闺女闻言,不由羞红着脸道:“哎呀,大夫,您真是神了,刚到这里的时候,我因为来了月事,腹痛难忍,我爹他不让我喝生水,还特意跟小旗大人家借了个水壶,给我烧了几天开水喝,结果,我没事,我爹和我老汉倒是病倒了。”
张斌闻言,恍然大悟,所谓各地之水,性状不一,大概是里面含的微生物又或者细菌不一样,有的人抵抗力差,习惯了一地的水质,再去其他地方就不行了,而开水就不一样了,水一烧开,里面不管是微生物和细菌都差不多杀死了,自然不会再害得人水土不服。
这个问题的确很重要,他立马对一旁的谢正刚道:“小六叔,回去之后立马让人去福广订购三万个水壶,以后从西北迁移过来的灾民,每户发一个,让他们先喝几天开水,不要一过来就喝生水。”
李建木闻言,不由点头道:“大人真是爱民如子啊,还有一个更好的法子,能预防不服水土之病,就是不知大人舍不舍得。”
有什么舍不舍得的,只要迁移过来的灾民不犯病,比什么都强,张斌立马郑重道:“老先生您说,只要本官能办到的,绝对不含糊。”
李建木解释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喝茶,家父《本草纲目》中有云,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虚实。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这不服水土者,虚实之火交杂,茶叶正好克制,所以,喝茶就能减缓不服水土之症状,若一开始就以开水泡茶,则不服水土者立减一半,就是不知总督大人能不能拿出这么多钱来为老百姓买茶叶。”
张斌闻言不由哑然失笑,这会儿的茶叶对平民老百姓来说的确是个奢侈品,一般老百姓还真喝不起,因为普通的芽茶就一分银子一斤,普通的叶茶也要五厘银子一斤,一斤就是几天的口粮,这会儿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有钱去买茶。
不过,这点钱对他来说还真不算什么,他毫不犹豫的道:“芽茶好还是叶茶好?”
李建木欣慰道:“自然是芽茶最适宜。”
张斌立马对一旁的谢正刚道:“小六叔,等下就让东盛堂福建分号发三万斤芽茶过来,每户迁移过来的灾民家里发一斤,让他们泡茶喝。”
三万斤也才三千两银子,对他来说只是小意思而已。
李建木闻言,不由对张斌刮目相看,这位总督大人爱民如子还真不是装的,水壶和茶叶都是免费发放,从来就不提钱的事,这可是好几千两了!
他欣慰的点头道:“总督大人能如此为民着想,这不服水土之症就好了一半了,待小人再看看,然后开些药,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说罢,他问了老赵家闺女一声,直接往茅房走去。
茅房,几乎每个人每天都要去一趟,但是,没事的时候,基本上没人去茅房,因为这个时候的茅房基本就是一个坑,上面架两块木板,有点钱的人家还会买个大水缸埋坑里,没钱的直接就是一个土坑,里面那情形,简直令人作呕!
张斌见李建木朝茅房走去,犹豫了一下还是跟了上去,他倒没有什么特别的洁癖,去趟茅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后面谢正刚等人见张斌跟上了,也只能硬着头皮跟了上去,于是乎,赵老汉家臭气熏天的茅房便被众人包围了。
这茅房是真的臭,比一般的茅房都臭,因为赵老汉和他女婿都拉了是十来天了,那家伙,拉稀可是关不住的,而且还管不住方向,茅房里的两块木板上喷的到处都是黄不拉几的汁子,张斌看了一眼眉头便皱了起来,这里面也太恶心了!
没想到李建木竟然一点都不在乎,他直接竟然走到茅坑旁蹲下来,仔细观察起木板上的粪汁来。
这场景,简直让人受不了啊,一个人不拉屎,却蹲在茅房里,而且还不是蹲在木板上,而是蹲在旁边,直面满坑的大粪……
很多人已经忍不住别过头去,看着都受不了啊,也不知道这位老先生怎么能忍受。
更令人难以忍受的事情还在后面呢,李建木看了一会儿,竟然凑上去,用手指沾了点粪汁仔细搓了几下,然后放到鼻子面前认真的闻起来!
“呕”也不知是谁,忍不住干呕起来,张斌也感觉有点受不了了,还好,在后世检测屎尿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他并没有觉得很怪异,只是忍不住摸了摸鼻子,好像那粪汁就在自己鼻子跟前一般。
李建木仔细闻了一阵,这才找了块干净的地面,将手指在上面蹭了蹭,然后起身道:“总督大人,好了,我们回去开方子吧,多抓点药,一次做个几千份,他们吃几天药,再喝几天茶水应该就没事了。”
事不宜迟,张斌闻言,立马挥手带着大家就往回赶,那李建木甚至连手都忘了洗了!
第331章 推广中成药
满天红霞,残阳如血,张斌和李建木一行人回到大员城之时已临近傍晚,眼看着这一天就要过去了,李建木连忙匆匆写了个方子给张斌,请张斌马上派人去抓药,他貌似想连夜熬药来着。
这会儿并非家家户户都有药罐,尤其是刚迁移过来的西北灾民,药罐那东西更是一个都没有,再说熬药对火候和加水量等也有要求,所以,李建木想亲自动手熬好了再分发下去,这点张斌倒是很赞同。
但是,他这可是上万人几天的药量,每种药材都是几千斤,大员城的药铺根本就不可能备这么多药,甚至整个东番都不可能逮着这几味药备上几千斤,没办法,张斌只得命人连夜去福建和广州采购,晚上熬药的事情是不用指望了,不过张斌保证,明天一早,绝对给他把药备齐了。
如此一来,晚上就没什么事了,张斌干脆在府中摆了一桌酒席,盛意邀请李建木赴宴,李建木倒是不扭捏,爽朗的应了,结果,张斌的父母一听闻神医之后前来赴宴,竟然也跑来凑热闹了,而且还邀了戚芳华和洪蓉儿的父母,搞的张斌不得不命人置办了一大桌酒席。
这老年人一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所以对大夫很是看重,特别是名医,经常被大富大贵之家奉为座上宾就是这个原因,像药圣李时珍,就曾经被楚王府聘为奉祠正,管着整个王府的医药。
张斌这下反倒有点担心李建木会不高兴了,因为一般在某些方面能力特别出众的人都会有点怪癖,或者说有点高傲,不好打交道,像这个李建木,来了之后基本上没有说过与看病不相干的话,一门心思就是给人看病,就连他这个总督大人,人家都没怎么搭理。
原本说好的自己一个人请他,结果却来了一大桌人,人家万一生气了,自己可就下不了台了。
没想到,李建木进来之后一点都没生气,反而热情的跟所有人打了个招呼,还稍微露了一手。
他先是仔细看了一眼张斌的父亲张成德,随即便拱手道:“张大人,您这人中穴附近略带乌青,是否一受点凉就感觉腰酸背痛啊?”
张成德闻言,目瞪口呆,他像看神仙一样看着李建木道:“老先生简直神了,我晚上哪怕被子没盖好都会感觉腰酸背痛,敢问老先生这是何故啊?”
李建木摸着胡须摇头晃脑道:“此乃寒气入体所致,你年轻的时候寒风吹的多吧?”
张成德连连点头道:“是啊,是啊,那时候做点小生意,起早贪黑的,不论寒暑都在海上飘,经常吹的浑身直打哆嗦。原来是这个缘故所致,不知老先生可有良方啊?”
他所谓的起早贪黑其实就是走私的时候为了防止被人发现,不是晚上天将擦黑出发,就是早上天还没亮出发,那时候基本上都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特别到了冬天,海上更是寒风刺骨,所以他风寒入体,浑身疼痛。
李建木自然是有办法治才说出来的,他不假思索的道:“家父曾精研了一种腰痛丸,能怯风除湿,对风寒入体引起的腰酸背痛有奇效,有空的话,我给你炼几瓶,吃几个月就差不多了。”
张成德连连拱手道:“多谢神医,多谢神医。”
李建木摆了摆手,又仔细看了看洪先春,随即笑眯眯的道:“洪大人眼袋黑肿,头发稀疏,恐怕有点夜尿频繁,力不从心吧?”
他说的其实是肾虚的表象,对肾虚的人,你当然不能对着人家直接说,我看你有点肾虚啊,如果那样说,就有点打人脸了,很容易引起误会,所以,一般大夫都会委婉的说。
洪先春闻言,果然没有生气,反而惊奇的道:“先生真神了,鄙人的确夜尿频繁,力不从心,不知先生可有良方?”
他老婆杨氏闻言,立马啐了他一口,嘟囔道:“叫你不要老跟那几个小妖精腻歪,现在好了吧!”
李建木却是摸着胡须洒笑道:“无妨无妨,家祖曾精研了一种补肾丸,能健脾益气,补肾养血,有空的话,我给你炼几瓶,吃个一两年就好了。”
洪先春连连拱手道:“多谢神医,多谢神医。”
李建木摆了摆手,又仔细看了看戚银,随即满脸郑重道:“老人家这脸色,气血亏损严重,是不是受过什么重伤啊?”
戚银点头叹息道:“唉,是啊,当初年少轻狂,不听大伯号令,立功心切,险些犯下大错,老夫为了弥补过失,拼命追击倭寇,结果重伤濒死,命都差点丢了。”
李建木闻言,满脸崇敬道:“原来是抗击倭寇的英雄,着实令人钦佩,您这身子骨亏损的厉害,我蕲州倒有祖传的十全大补丸可供补益,只是这身体能补,阳寿却无法补啊!”
戚银闻言,满含期待的问道:“如果吃了先生的十全大补丸身体能回复普通的的强健吗?”
李建木郑重的点头道:“能,但是……”
戚银闻言,挥手道:“生死有命,这个老夫不强求,能跟正常人一样痛痛快快活几年就好,每天病恹恹的,这日子老夫都过腻歪了。”
李建木连连点头道:“那好,我有空给老英雄炼几瓶十全大补丸。”
他们说话这功夫,菜都上齐了,张斌虽然被晾在一边,却一直在认真听李建木介绍那些药丸,他脑海里面已经有了一个构思,那就是全力推广中成药,将李建木所说的药丸好好包装一下,销往全球,到那时候,东盛堂光凭卖药丸都能赚的盆满钵满。
要知道,这时候,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药卖,不管是谁病了都要请大夫看过之后开药,然后再抓药熬药,麻烦的很,就连这时候医药技术最发达的大明都是如此,其他各国甚至连大明都不如。
如果自己能把这块做起来,那利润不知道有多少,更重要的,还能带动福广两地的医药产业,要知道,整个福建西北部和广东北部全部是山区,耕地少的很,适宜种植中草药的地方却不知道有多少,一旦中成药这块做起来,福广两地的平民百姓都能富的流油!
那么,药圣李家会不会同意把方子拿出来,配合自己推广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