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3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550

张斌只能暗示道:“皇上,微臣无权无职,这事真的无能为力啊!”
这是要权力啊,这个好办啊,崇祯立马拍板道:“这样吧,你以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尚书,总督五省兵马,专门负责剿贼事宜,詹事府詹事你也先兼着,你看怎么样?”
一下要来个兵部尚书,这波倒不亏,但是,还不够!
张斌又假装为难道:“皇上,五省总督也没有分身之术啊,下面没人,谁帮微臣去领兵去剿灭反贼啊?”
崇祯一旦决定让人去做事还是很慷慨的,基本上你要什么他就会给什么,不就是要人吗,崇祯毫不犹豫的道:“要哪些人,你说,朕给你调。”
张斌“小心翼翼”的回道:“皇上,提拔合适的人到手下办事就是结党营私,微臣惶恐啊,微臣不敢结党营私啊!”
崇祯假装生气道:“这话谁说的,没有的事,你要什么人,尽管提。”
这话就是温体仁说的啊,你还认可了呢,你以为我不知道吗!
张斌说这个就是为了堵住崇祯的嘴,这会儿既然崇祯都这么说了,那他就不客气了,他立马拱手道:“皇上,您也知道,打仗不能是个人就拉上去,需得有经验的人,微臣对其他人并不熟,只能用原来的手下,还请皇上明鉴,微臣这不是想提拔亲信,结党营私啊!”
崇祯被他怼的,哭笑不得道:“行了,行了,朕都说了没有这回事,你说吧,需要哪些人?”
张斌闻言,这才满脸严肃道:“要想剿灭反贼,五万秦军是关键,三边总督吴振缨这个人,微臣看着不怎么靠谱,这都多久了,还没见他集结秦军出发,要等他把秦军带过来,估计明年都没指望!”
这话说的虽然有点刻薄,但大多是实情,三边总督吴振缨着实有点不靠谱,当初崇祯是看在温体仁的面子上没把他撸了,这下,崇祯可不管什么面子不面子了,崇祯直接点头道:“嗯,朕等下就下旨,将三边总督吴振缨革职查办,你想让谁出任三边总督,孙传庭吗?”
张斌连忙顺势拱手道:“皇上英明,正是原三边总督孙传庭。”
崇祯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好,没问题,还有谁。”
张斌连忙拱手道:“还有卢象升,他对山西和河南都比较熟,微臣想让他总督山西河南两省兵马。”
崇祯毫不犹豫的点头道:“行,没问题,还有谁。”
他这会儿就跟输红眼的赌徒下注一样,你让他压多少上去他都不会眨一下眼,但是,你一点让他输了,那就不得了了。
张斌知道,这次绝不能输,最少也要打得农民军抱头鼠窜崇祯才会满意,光卢象升和孙传庭还远远不够,他又继续拱手道:“还有戚元功,微臣希望他能回福建重组戚家军,过来帮忙;还有曹文诏,湖广、河南、四川等省还有些零散的兵马,不如让他去整编一下,也能形成一定的战力。”
崇祯依旧毫不犹豫的道:“好,没问题,还有谁?”
有这几个亲信相助就差不多了,不过,他不希望自己还没出手就被温体仁进谗言给撸了,到时候可哭都没地方哭去了,他只能事先声明道:“皇上,您也知道,反贼这么长时间没人管,可能已经在中原到处肆虐了,微臣希望皇上能够理解,微臣没上任之前发生的是可不能赖微臣头上,还有,微臣集结兵力也需要时间,这段时间如果反贼攻占了一些地方也不能怪微臣啊。”
崇祯点头道:“嗯,你办事,朕放心,你只管放手施为,朕相信你。”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张斌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他只能咬牙接了五省总督的差事,复出,剿贼!
第417章 声东击西
张斌复出了,直接以右都御史兼兵部尚书,总督五省兵马,专门负责剿贼事宜!
这个消息一公布,整个朝堂再次炸锅了,满朝文武,不论忠奸,不管是不是阉党余孽,不管是不是温体仁的党羽,所有官员都大吃一惊。
大家都明白张斌为什么会被崇祯剥去所有实权,像这样的官员在大明朝多了去了,不说别的,就说鼎鼎有名的于谦和戚继光,他们没有能力吗,他们没有立下不世功勋吗,这些都毫无意义,只要皇上觉着你不能用,你再厉害都没用!
咸鱼也能翻身,这在大明官场是相当罕见的,于谦不行,戚继光也不行,像他们这种人一旦咸了,就只能咸到死,大明历代皇帝的冷酷无情那可是出了名的。
没想到,大明朝还能出现张斌这种意外,温体仁没想到,其他官员更没想到。
这事只有张斌预料到了,因为他知道,崇祯迟早要启用他,因为崇祯这个人不但生性多疑还刚愎自用,说的好听一点,就是他有点不走寻常路,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他有点神经质。
他如果真的想干什么,不会问任何人的意见,也不会管满朝文武同不同意,想到就去做,他就有这毛病,历史上,他任用陈奇瑜、任用熊文灿、任用杨嗣昌等等,都跟抽风一样的,不管满朝文武同不同意,甚至都不管被他任用的人同不同意,他想让你上,你就得上,你不想上都不行。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熊文灿了,他是真不想当五省总督,结果,不管他怎么推脱,崇祯就是让他上。
或许,这也是崇祯能比天启多坚持十年的原因。
因为崇祯起码发起疯来还有自己的主见,天启却是一个纯粹的牵线木偶,自己的命运都掌握在魏忠贤的手里,所以,同样是大明皇帝,天启朝的形势比崇祯朝还要好,但是,天启只坚持了七年,结果,他的所有皇子,包括他自己的死的不明不白;而崇祯却坚持了十七年,他的皇子,命最长的悼灵王朱慈焕甚至活到了康熙四十七年!
当然,这会儿因为出现了张斌这个异数,崇祯肯定不止坚持十七年,除非他发神经,把张斌给宰了。
他虽然有点神经质,倒还没神经到胡乱杀人的地步,而且,偶尔他还能英明一把。
像这次,他就英明了一把,重新启用了张斌。
张斌上任之后,并没有到处张扬,他甚至连兵部衙门都没去,只是把教导太子的事交给文震孟和孔贞运,然后便带着张差、赵如、王二、张盘四个亲卫统领和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八员小将出发了。
表面上他只带了十多名亲随,实际上,精选出来的上千亲卫已经假扮成各种身份出发赶往西北五省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情报方面,他从来都是最重视的。
这个时候,情况其实已经相当糟糕了,崇祯之所以这么急着启用张斌,实在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了,因为反贼已经攻占了庐州府城,还有六安、英山、霍山、商城、麻城等大别山周围的州县,南直隶、河南、湖广等地频频告急,再不去管,反贼真要翻天了!
为了不引起恐慌,崇祯一直压着这些消息,甚至朝堂上下的官员都不知道,唯有内阁几个大学士见过各地报急的奏折。
如此糟糕的形势,张斌怎么会怎么应对呢?
他并不是很急,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反贼除了攻占凤阳,并没有在南直隶其他地方整出太大的动静,至少在李自成和张献忠建国之前没有,也就是说,反贼的目标并不是庐州府,更不是南直隶,他们这样做,只是想吸引朝廷的注意力。
反贼这招声东击西之计,也就能吓唬吓唬崇祯,张斌是一点都不担心的,他从京城出来之后,并没有朝南进发,反而一路往东狂奔而去。
当然,他不是跟崇祯一样,发神经了,他之所以往东跑,是想去大沽港坐船,因为他第一个目的地是凤阳,而凤阳距离京城足有两千余里,就算他换马不换人,日夜兼程,一路狂奔,最少也要三四天才能赶到凤阳,而坐船就不一样了,以车轮舸的速度,只需要不到两天时间,他就能赶到南直隶应天府,而从应天府出发赶往凤阳府才两三百里路,能躺船上睡大觉,他自然不会选择在官道上没日没夜的狂奔。
就这样,不到三天时间,他便神奇的赶到了凤阳府城,而这个时候,卢象升、孙传庭、戚元功、曹文诏已经接到张斌令驿站八百里加急传送的公文,早早赶到了凤阳府城。
这天下午酉时许,凤阳府城南门外,一众身着官袍的文臣武将整齐的挺立在寒风中,天很冷,但是很多人的内心却是火热的,因为他们的老上司,他们的主心骨,张斌,要来了。
不到酉时一刻,远处便响起滚滚的马蹄声,一行十余骑如旋风般的从南边官道奔驰而来,卢象升、孙传庭等人脸上不由露出了期盼之色,待那十余骑来到近前,看到领头之人正是张斌,四人脸上均露出了激动之色。
张斌同样很激动,快一年了,他终于又见到这些老部下了,战马还未停稳,他便飞身而下,随即把缰绳往后一丢,疾步来到众人跟前,一把搂住卢象升,拍着他的背,激动的道:“建斗,好久不见啊。”
紧接着,他又松开卢象升,抱住孙传庭,然后是戚元功,曹文诏。
他这种问候方式还真有点特别,不过众人都感觉到了他那真挚的友情,对这种方式倒不是很抗拒,反而觉得特别受用。
待他松开曹文诏,旁边一员将领竟然也主动张开手臂,准备迎接他的拥抱,或许,他认为这是总督大人习惯性的问候方式吧。
张斌不由一愣,这谁啊,他细细看了看,好像有点面熟,但实在记不起来这傻大个是谁,他不由惊讶道:“你是?”
那员将领尴尬的把手一缩,随即便恭敬的拱手道:“末将英国公座下,京营副总兵黄德功,参见总督大人!”
搞半天这家伙是英国公的亲信啊,难怪有点眼熟,黄得功在明末也算是一员名将了,他最出名的就是忠诚,历史上,金陵城被攻陷以后,南明弘光帝直接就逃到了他的军营,可见,他的忠诚是出了名的,最后他也没辜负弘光帝的信任,誓死保护弘光帝,可惜,最后他被清军冷箭穿吼而死,着实可悲,可叹。
对这样的忠臣良将张斌一向很有好感,不过,第一次正式见面就给人来个拥抱貌似不大好,他正不知如何招呼呢,旁边孙传庭突然走上来热情的介绍道:“虎山可是京营名将,英国公座下就属他最猛,人送外号黄闯子。”
张斌一听孙传庭这话就明白了,这是自己人,他愣了一下,随即便上前拍着黄得功的肩膀道:“虎山,不必如此拘谨,你应该也知道,我和伯雅其实都是英国公麾下的老将之后,大家都是自己人。”
黄得功闻言,憨笑道:“末将明白,来之前国公爷和世子就跟末将说了,让我全听张大人的。”
张斌知道,他说的国公爷并不是现任英国公张之极,而是老英国公张维贤,他嘴里的世子才是张之极,而真正的英国公世子张世泽英国公一系的将领都习惯性的称呼为小世子。
这足以说明,黄得功跟随英国公已经相当长一段时间了,是个绝对值得信任的亲信,张斌点了点头,随即抬手道:“好了,军情紧急,大家就不用拒于俗礼了,都回去吧,建斗、虎山,走,我们找个地方商议一下。”
他这意思,其他文臣武将可以各回各家了,他要开会商讨军情了。
站在后面的文臣武将职位最高的也就是凤阳知府,张斌压根就不认识,这会儿他也没时间跟人寒暄,干脆直接就让他们散了。
至于开会的地方倒不用找,凤阳就有个中都留守司衙门,不过这会儿中都留守司的都指挥使都被崇祯拉去砍了,用来做临时总督府倒是不错。
一行人就这么一路谈笑,慢慢向中都留守司衙门走去,其他散去的官员偷偷撇见,不由在心中啧啧称奇,这位总督大人心还真宽啊,形势都糜烂至此,他竟然还笑得出来!
张斌当然能笑得出来,农民军在他眼里其实根本不算什么,要他手下有数万骑兵,很轻松就能将农民军剿灭,这会儿虽然没那么多骑兵,也只是不能将农民军剿灭而已,要说他会打败仗,那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就凭卢象升、孙传庭、戚元功、曹文诏这帮猛人,李自成、张献忠遇上了都得趴下!
这会儿他想的根本就不是会不会输的问题,而是怎么逮住农民军主力,狠狠揍一顿,一来到都司衙门的书房,他便命张差取出地图,摊在书桌上,随即便将卢象升、黄得功他们五人招到书桌前,商议起来。
他首先问黄得功道:“虎山,你那能集结多少人马?”
过来的路上他已经了解过了,崇祯派黄得功过来就是整顿南直隶兵马的,凤阳一战,直接暴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南都兵部和中都留守司简直就形同虚设,整个南直隶,加上中都凤阳府足有五十多个卫所,将近三十万在编屯卫,竟然让十余万农民军轻轻松松拿下了中都凤阳府,而且拿下来之后,反贼还在凤阳府肆虐了十余天,整个南直隶竟然没有组织出一点人马去收复凤阳府,可见军纪之松弛。
黄得功闻言,不由羞愧道:“这个,末将初来乍到,南都那帮勋贵好像不怎么想搭理末将,磨叽了几天也没给个话,末将真不知道能集结起来多少人马。”
这帮勋贵,都成老油子了,竟然连崇祯的旨意都敢阳奉阴违,他们怕是不知道阎王爷长了几只眼,张斌不由冷哼道:“现在南都管事的是谁?”
黄得功颇有些不屑的道:“是魏国公徐弘基。”
魏国公一系是中山王徐达之后,其先祖可谓鼎鼎大名,但是,他们属于洪武勋贵,这会儿可是永乐勋贵的天下,而英国公又是永乐诸公的老大,黄得功自然不会尿洪武一系的魏国公。
这个尿不尿倒不是关键,关键这魏国公徐弘基也太不像话了,反贼都打到南直隶来了,中都凤阳府都被攻克了,皇室的祖坟都被人给刨了,他竟然还在这阳奉阴违,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张斌冷冷的道:“那行,这次出征庐州就不指望南直隶的人马了,不过,为了防止反贼来回乱窜,这南直隶还是得有人把守,等下我写封信,你带到金陵去给魏国公徐弘基,他要再敢阳奉阴违,说不得,那就只能上奏皇上了,看他兜不兜的住!”
这么好的立功机会啊,可惜了,黄得功闻言,只能遗憾的拱手道:“多谢大人。”
张斌挥了挥手,又问戚元功道:“元功,戚家军现在怎么样了。”
戚元功连忙拱手道:“末将已经传令让他们在东番后卫集结待命了,坐船的话估计一天就能抵达金陵,算上传讯的时间,就是两天。”
张斌闻言,摇头道:“不行,水师的舰队现在还不能暴露,不能让他们坐船直抵金陵。”
说罢,他又指着地图道:“这样吧,让他们在松江府登陆,从陆路赶往和州,根据兵部的最新情报,反贼好像有意拿下和州,进逼金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