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4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5/550

但是,自从温体仁、王应熊和唐世济联合起来在他面前毁谤张斌,说张斌是如同曹操那般的枭雄之后,崇祯便已形成了这样一个印象,张斌就是如同曹操一般的枭雄!
这个印象,一直改变不了,就算他不得不再次启用张斌的时候,嘴里是在说再也不相信那些奸佞小人的鬼话了,心里却在想,温体仁他们是奸佞小人,没有错,但是他们说的,张斌是曹操般的枭雄,也没有错。
也许,这就是崇祯在历史上一直任用奸佞小人的原因,因为奸佞小人在他面前只会一位的阿臾奉承,不分对错,不辨是非,没有原则,没有底线;而张斌却是有原则有底线的,想让他不分对错,不辨是非,一味的讨好崇祯,他真办不到。
崇祯就是这么个人,奸佞小人怎么了,只要对他“言听计从”,他照样敢用;张斌这个家伙,有时候就是有点不听他的,他就是不想用这种人,这种人,他就是要提防,不但他要提防,太子朱慈烺也要提防!
现在,太子朱慈烺貌似已经被张斌“蛊惑”,跟张斌打的火热,这样肯定不行!
所以,太子刚回来的那天下午,崇祯便对曹化淳道:“伴伴,今天的晚膳加个菜,让烺儿来陪朕吃个饭。”
曹化淳还以为是太子离开的时间太长,崇祯有些想念了呢,他并没有多想,直接道了声遵旨,便下去安排去了。
很快,晚膳时间便到了,曹化淳端上来的果然是五个菜,太子朱慈烺也应招而来。
崇祯挥退曹化淳,随后拿起筷子给朱慈烺夹了块肉,这才试探道:“烺儿,你觉得你师傅怎么样?”
朱慈烺一把把肉叼嘴里,毫无心机的回道:“父皇,我觉得师傅是这天底下最贤能的人。”
崇祯闻言,眉头微微一皱,他端起碗,扒拉了几口,又试探道:“如果你继位登基,会怎么用你师傅。”
朱慈烺仍旧毫无心机的道:“肯定是让师傅当内阁首辅啦,有师傅相助,大明必定变得强大无比。”
果然是这样,这个张斌,果然在暗地里蛊惑自己的儿子,想以此来掌控朝堂!
崇祯这火蹭的一下就上来了,他丢下饭碗,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摔,怒斥道:“愚蠢,你这样会葬送大明的江山,知道吗?”
朱慈烺吓得一哆嗦,那脸刷的一下就白了,手里的碗都差点没拿稳,他满眼惊恐的看着崇祯,完全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崇祯见他这副模样,压了压心中的火气,耐心的教导道:“让你读书,是学文习字,为今后治理国家打下基础,不是让你被人蛊惑,将大明江山白白送给人家。文人皆不可信你知道吗,你读过史书应该知道,宋朝就是文人掌控朝堂,结果落了个什么结局,你清楚吧?还有元朝,那些文人呢,干什么去了,还不是靠我们老祖宗英明神武,才驱除鞑虏,恢复了汉室江山。这帮文人,驱除鞑虏的时候没见他们出什么力,却一直想掌控朝堂,你知道吗?你把权柄全交给他们,这大明还是我们朱家的大明吗?”
朱慈烺见父皇不再那么吓人了,忍不住辩驳道:“父皇,宋朝是以文治国,国祚延续了三百多年;蒙元是以武治国,不到一百年就亡了。”
崇祯闻言,恨铁不成钢道:“不管以文治国还是以武治国,你都要明白一点,这天下是我们朱家的天下,只能由我们朱家人来管,如果你交给别人来管,那这天下就会被人谋夺,你知道吗?”
这话说的,着实有点偏激了,但是,这并不是崇祯的思想,而是朱元璋的思想,朱元璋就是这么教导子孙的,所以,朱家人一直把文人当贼一样的防着,如果自己有能力,就自己压制,如果自己没能力,就培养太监去压制。
像朱元璋,他能力的确很强,而且手段相当狠辣,动不动就举起屠刀狂杀一气,他当皇帝那三十余年时间里,杀掉的文官就不下五万!
文人跟他老朱家有仇吗?
他们根本就没什么仇,相反,当时的文人还给了朱元璋很大的帮助,大明的天下不是他朱元璋一个人打下来的,也不是单靠那些武将打下来的,像刘基、李善长、胡惟庸、宋濂等文人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也给了他很多帮助。
但是,这些文人最后都没捞到什么好下场,只有刘基一个,一看形式不对立马急流勇退才落了个寿终正寝,李善长和胡惟庸都被朱元璋灭了族,连宋濂都被朱元璋流放三千里,最后客死他乡。
他老朱家一直把文人当贼一样防着最终又落了个什么结果,两百多年就亡国了,还没宋朝坚持的久呢!
他们的对手后金一开始只是治下建州卫的一帮土著,总人口还不到五十万;而宋朝的对手蒙元却是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的超级大帝国,人口五百万都不止。
而且,宋朝自公元一一二五年与金国开战,一直到公元一二七六年被蒙元灭国,前后总共坚持了一百五十多年,而明朝自万历四十七年与后金开战,到崇祯十七年亡国,前后总共就坚持了二十多年,就算后面的南明也算上,总共也才坚持了五十多年,孰优孰劣,一望可知。
明朝之所以灭亡的这么快,有天灾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的治国思想有很大的问题,所谓过犹不及,做什么事都不能太偏激,有的文臣是该防着,但是,不能不论忠奸,把所有文臣都幻想成想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把手下臣子都当仇寇一样对待,谁给你拼命呢!
人都是有思想的,并不是毫无头脑的猪,你怎么对待人家,人家就会怎么对待你。
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
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报之!
君以草芥待我,我当以仇寇报之!
朱明皇室一直把文臣当仇寇,文臣自然离心离德,他们虽然不敢对皇上以仇寇待之,但却会逐渐走上与皇室对抗的道路,明的不行就来暗的,总之,君臣如若不能齐心,国家必然走向灭亡。
朱慈烺这会儿才十岁,哪里能明白这些,他只知道自己的师傅张斌是好人,是能臣,根本就不可能谋夺他的江山,但是,父皇为什么说师傅会谋夺他的江山呢?
他真的想不明白,父皇为什么这么说。
崇祯见他满脸疑惑的样子,不由摇头道:“算了,你还小,这些东西一时半会你也想不明白,总之,你要记住,文人可用不可信,权力不能全交给他们,治国,还是要自己来。”
说罢,他拿起碗匆匆扒了几口饭,便放下筷子坐在那里皱眉沉思起来,这儿子,被人这么蛊惑还不自知,着实让他恼火,搞得他一点味口都没了。
崇祯没一点味口朱慈烺更没一点味口,今天崇祯这样子着实把他吓得不轻,他那还有心思吃饭啊!
崇祯刚放下筷子,他便跟着放下筷子,匆匆告退,一溜烟跑回慈庆宫去了。
师傅真会谋夺他的江山吗?
第493章 相信自己
师傅真的会谋夺自己的江山吗?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年幼的朱慈烺,以至于他都没有心思温习功课了,回到慈庆宫之后,他便呆坐在书桌前,脑袋里面乱七八糟的,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戌时许,皇嫂张嫣准时来到书房,一般这个时候,她都会来检查一下朱慈烺的学习情况,然后跟他聊一聊,哄他去睡觉。
朱慈烺的学习一般也不需要她操什么心,因为张斌的教导的很好,再加上朱慈烺一直都很自觉,所以,她每次都只需看一看,验收一下朱慈烺的学习成果便成,根本就不需要督促朱慈烺读书。
但是,今天却出怪事了,朱慈烺竟然没有学习,而是愁眉苦脸的坐在那里发呆!
她一看朱慈烺这副模样,不由疾步走上去,轻抚着朱慈烺的头,关切道:“烺儿,你怎么了?”
朱慈烺靠在她怀里,委屈的道:“父皇刚骂我了。”
张嫣见状,心疼的道:“怎么了,皇上为什么骂你?”
朱慈烺老老实实的道:“父皇说我不该重用师傅,他说这样会断送大明的江山。”
“啊!”,张嫣闻言,不由娇呼一声,她以为崇祯就是为了点小事训了朱慈烺几句呢,却不曾想是为了国家大事。
她更没想到崇祯会这么看张斌,张斌那温文尔雅的模样,怎么可能谋夺大明的江山呢?
这个问题,正是朱慈烺想知道的,他忍不住问道:“皇伯母,你说师傅会谋夺我大明的江山吗?”
张嫣闻言,眼神不由一阵躲闪,她内心其实也对张斌有好感,她根本就不相信张斌会谋夺自己侄儿的江山,但是,这种事,她不能摆明了偏袒张斌而否定崇祯的说法啊。
她想了想,干脆问道:“烺儿,你为什么想重用你师傅呢?”
朱慈烺毫不犹豫的道:“因为师傅说过,我如果有识人之明,任用贤能,自然能让大明变得强大;我如果老是被那些奸佞小人所迷惑,一天到晚想着勾心斗角,大明就会走向衰弱甚至灭亡。而一个人的贤能并不是靠嘴巴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他做事做的怎么样才是关键,如果成天吹的天花乱坠,做起事来却是一塌糊涂,那就是奸佞;如果说话诚实,做事勤恳,才能出众,成绩斐然,那就是贤能。我亲眼看到师傅治理过的福广,老百姓生活都很富足,屯卫也相当精壮,而且训练有素,还有那些城池,无一不富庶无比,如果整个大明都变成福广那样,大明必定变得强大无比,所以,我才想重用师傅帮我来治国。”
张斌竟然说过这么富含道理的话,而烺儿竟然能记得这么清楚,看样子,烺儿心中也是偏向张斌的。
张嫣顺势追问道:“那你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吗?”
朱慈烺点头道:“那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根本就做不了假,我当然相信。”
相信就好,暗暗松了口气,随即叹息道:“妇寺不得干政,治国之道,皇伯母也不能说什么,你既然相信自己看到的,那就按自己心中的想法去做。但是,有一点你要记住,你不能跟你父皇对着来,起码,你跟你父皇说话的时候你不能跟他对着来,知道吗?”
朱慈烺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眼中却是一片迷茫之色,又不能跟父皇对着来,又想重用父皇不准重用的师傅,这个不是自相矛盾吗,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崇祯却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第二天早朝,他便宣布明天廷推阁臣,早朝过后,他又“请”徐光启帮忙推举礼部右侍郎文震孟入阁。
文震孟这个状元郎崇祯一直比较欣赏,不仅因为他经筵讲的好,还因为他为官清正,这点在整个朝堂都是比较出名的。
虽然有他东林背景,那也是因为当初魏忠贤想活活杖死他的时候东林出手相助,他出于感激才对外宣传自己是东林党人,其实,他跟东林党人并没有利益上的瓜葛。
而且,他家世相当出众,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臣文天祥之后,又是弘治和正德年间有名的四大才子文徽明的曾孙,在清流中享有盛名。
崇祯是想通过此举拉拢朝中的清流,向他们暗示,你们看,朕要重用你们这些清流了,有眼色的,赶紧给朕压住张斌这个谋国权臣!
朝中清流有没有眼色暂时还不清楚,他有一点却错的相当离谱,文震孟本人就不会跟张斌对着干,因为文震孟并没有他这么蠢。
文震孟相当清楚,张斌是为国为民的贤臣,而且张斌对他多有提携维护,于公于私,他都不会跟张斌对着干。
当然,崇祯的手段还不止这些,紧接着,他又以张斌在外征战,无暇教导太子为由,免去了张斌詹事府詹事之职,指名少詹事孔贞运接任。
孔贞运孔氏南宗的代表人物,又是当世孔圣人之后中最为出名的人物,可谓儒家代表,在那些以儒家文人自称的文臣中有很大的号召力。
崇祯此举也是想拉拢这些儒家文人,让他们跟在自己后面摇旗呐喊。
可惜,他又想错了,因为孔贞运也相当了解张斌,他也知道张斌是一位为国为民的贤臣,想让他带人跟张斌对着干,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就这,崇祯还觉得不够,紧接着,他又擢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薛国观为内阁次辅,以此来拉拢那些阉党余孽中的孤党,以期他们能帮自己压制张斌。
就这,崇祯还觉得不够,紧接着,他又提拔杨嗣昌的嫡系,兵部右侍郎陈新甲出任兵部尚书,期望陈新甲能继承杨嗣昌的“遗志”,帮自己压制张斌。
崇祯这一通自以为是的神操作之后,朝堂之中是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最欢喜的当属新科内阁次辅薛国观,他以为杨嗣昌这个铁杆盟友完蛋之后他铁定跟着完蛋,却不曾想崇祯不但对他恩宠有佳,还将他提拔到了内阁次辅的位置,这意思,他有望出任内阁首辅,把控朝堂啊!
徐光启就快不行了,能不能干完这一届还说不好呢,这个朝中谁人不知,崇祯在这个节骨眼上将他提拔为内阁次辅与张斌并驾齐驱,意图很明显啊,皇上不想让张斌出任内阁首辅!
薛国观本来就是个善于钻营的人,有这机会,他还不赶紧跑上去抱紧崇祯的大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5/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